第206章 进修班的老廖同学
推荐阅读:南锦锦作品、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重回1982小渔村、玄鉴仙族、我每月能刷新金手指、神农道君、神话之后、天倾之后、怪异收容专家、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便宜外家和女友家里的恩怨情仇,张宏城一概不知。
小情侣正在依依不舍的道别。
今天楚描红亲自开车(无照驾驶)送张宏城来进修班学习。
车子故意停在墙角,两人已经在车后头腻歪了半天。
李部长几个办事效率相当快。
距离上次透风给张宏城没几天,就给他找好了临时插班的地方。
说起来,按照正规流程,张宏城是需要回一趟东北参加正儿八经的G校学习。
可几个老头一算计,一来一回加上进修班里耗费的时间,张宏城起码要脱岗一个多月。
这也意味着李部长这边的“外快”要断上这么久。
想到兵团最新拟定的福利计划,例如全体知青端午节多加一个粽子、七一节多发一双袜子、八月十五多发一把水果糖、到了十一甚至还想奢侈的给每个知青发一个搪瓷缸......。
不行,不能让这小子脱岗这么久!
所以兵团走了门路和关系,把张宏城硬生生的塞进了一个沪上本地的进修班。
旁人在这个培训班里前后要培训大半个月,而他这个插班生只需要混完剩下的一个星期就能结业。
干部进修班设在青浦。
设在青浦的原因,大概是因为青浦靠近郊区,地方大又安静。
可张宏城看着眼前的楼房,总觉得自己似乎在后世的历史照片上看到过。
青浦班啊......。
校长不姓戴,而是姓关。
关校长年纪岁数不小,走路还有点打晃。
简单和张宏城说了几句,就让人把他安排到了三班。
这个班的课还剩下六天半的SI政课,最适合张宏城这种走过场的。
班上同学不多,张宏城一眼看去也就十几个人。
年纪大约从三十多到二十几不等。
但最年轻的估计也比自己大七八岁。
三班的同学没有一个级别比他低的。
张宏城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认真的拿出笔记本和笔。
学习资料是刻板油印的,上手就是一团黑。
十多个同学看张宏城的眼神都有些审视。
进修班里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张宏城这回进修之后要转正科,大家早就收到了风。
他们也震惊和好奇于张宏城的年轻。
关于张宏城那满是成绩的履历,没有几个人会真的相信。
只认为这个小同志的背景应该很强。
强到黑省兵团那边甘心给他连续“破例”。
轻视的意味自然在这些的心里诞生,但没人会蠢到主动与人结仇。
张宏城发现十多个同学里,也就四五个略显清高的看自己的目光带着轻蔑。
其余的人,哪怕是年级大自己一轮的,课间见面都是笑呵呵的。
张宏城的小嘴很甜,人设功底不错。
在班里混了才半天,就大概搞清了班里的人员构成。
在这十多个同学里,那四五个抱团显清高的,来自各单位的宣传口,都是出色的笔杆子。
除了其中一个是进修后会被提拔的外,其余的纯是来进修最新政CE的,他们这几个也是学习最认真的那一批。
其余的同学里,确定在进修后会提拔的也只有四个,加上张宏城这个插班生就是五个。
剩下的,是因为要调整到别的系统工作才被选来进修。
例如和张宏城一个宿舍的舍友,黄海平科长。
这位喜欢打官腔的老黄,马上就要从焦化厂转去模具厂,岗位也从工会转到采购。
虽然是平级调动,但明显岗位比之前要好了不少。
张宏城总是一副虚心请教的样子,让不少人慢慢的对他放松了警惕。
尤其是那几个清高的笔杆子的同学。
其他的老油条同学对他表露出来的热心厚道只是将信将疑,但也没人对他感到反感。
如果说其他同学之间还存在一点竞争关系的话,那来自黑省兵团的借读生与他们一点利害关联都没有,自然可以放心的交往。
张宏城没有小看任何人,包括他那个看似只会打官腔的室友。
在进修期间,学校会客室一直没断过人。
其中就有好几个来找黄海平办事的。
张宏城刚好有一次在会客室见简勇,正好听到了黄海平和人说话。
他也是第一次学到原来打官腔也能办实事,而且需要的时候还能拐弯,委婉的把事推的一干二净。
经验值+100。
张宏城以为自己的进修生涯会平平无奇的度过。
但在他插班后的第四天,一帮女职工气势汹汹的堵住了进修班的大门。
本来张宏城和几个同学都靠在窗户边准备吃瓜。
谁知这瓜竟然是张宏城同桌的。
张宏城的同桌姓廖,三十五岁,大了他一轮还多。
廖远峰厂长是班上最低调的人之一。
概因他这次进修是为了调去旁的单位——冷衙门。
一帮大妈在门口大吵大闹,加上身边信息灵通人士太多,张宏城很快搞清楚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他的同桌老廖是利峰街道工厂的厂长。
利峰厂的成立要追溯到抗美援朝时期。
当初街道组织居民妇女给前线缝鞋底、做衣裳,因为贡献突出,所以在战事平息后,利峰厂宣告成立。
其实就是个手工缝制物品的小车间。
后来根据街道的需求,利峰厂又招收街道剩余劳动力成立了染布车间、蜡烛车间、火柴车间和打铁车间。
完全是一个五花八门的四不像街道企业。
利峰厂最出名的当属他们的打铁车间——他们车间生产的小煤炉质量好、又省煤,畅销整个沪上地区。
无论是煤炉、蜡烛和火柴都是这个年代居民的必需品,所以利峰厂的效益和划拨计划从来都是满满的。
但说起历史最悠久、最光荣的还是当属手工缝纫车间。
大约在两年前,利峰厂的手工缝纫车间得到上头的投资,增添了三十五台缝纫机,开始承接一些市级的服装生产计划。
本来车间的发展大有可为,可惜的是利峰厂遇到了所有企业都在面临的一个问题。
因为人情面子和管理不善,小小的街道企业里的职工越来越多。
街道上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人在厂里上班。
例如服装车间,一共才三十五台缝纫机,但正式缝纫工就有八十多个,临时工五十多人。
仅仅是在利峰厂食堂挂名的职工就有近三十人。
几乎所有的岗位都是双倍配置。
小集体企业就是这样,在招工环节存在太多的漏洞。
只要领导拉不下脸,下头弄进来的亲戚朋友是一批又一批。
廖远峰是当地街道出来的,从父母一辈开始,在街道上的亲戚朋友就有一大堆,偏偏他又是个耳根子软的人。
利峰厂的效益一跌再跌,管理也越发人浮于事,廖远峰没有从内部整顿下手,而是选择了开源。
他盯上了一笔划拨计划。
这是为广交会生产出口服饰的一个计划单子。
廖远峰几乎把自己一辈子能用上的人情和关系都用上,这才拿到了这批服装生产计划的一部分。
加工一万三千套衬衫的袖子,并负责最后一道缝纫组装工序。
廖远峰算过,涉及出口品的划拨款是最划算的。
他把人家厂里明明能随手做的缝袖子工序给生抢了过去。
而且作为最后一道工序厂家,货物会从利峰厂直接发往南方,他打的就是名利双收的主意。
可惜。
廖老同学小看自己厂里管理的混乱程度。
喜欢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请大家收藏: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天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www.bq46.cc。m.bq46.cc
小情侣正在依依不舍的道别。
今天楚描红亲自开车(无照驾驶)送张宏城来进修班学习。
车子故意停在墙角,两人已经在车后头腻歪了半天。
李部长几个办事效率相当快。
距离上次透风给张宏城没几天,就给他找好了临时插班的地方。
说起来,按照正规流程,张宏城是需要回一趟东北参加正儿八经的G校学习。
可几个老头一算计,一来一回加上进修班里耗费的时间,张宏城起码要脱岗一个多月。
这也意味着李部长这边的“外快”要断上这么久。
想到兵团最新拟定的福利计划,例如全体知青端午节多加一个粽子、七一节多发一双袜子、八月十五多发一把水果糖、到了十一甚至还想奢侈的给每个知青发一个搪瓷缸......。
不行,不能让这小子脱岗这么久!
所以兵团走了门路和关系,把张宏城硬生生的塞进了一个沪上本地的进修班。
旁人在这个培训班里前后要培训大半个月,而他这个插班生只需要混完剩下的一个星期就能结业。
干部进修班设在青浦。
设在青浦的原因,大概是因为青浦靠近郊区,地方大又安静。
可张宏城看着眼前的楼房,总觉得自己似乎在后世的历史照片上看到过。
青浦班啊......。
校长不姓戴,而是姓关。
关校长年纪岁数不小,走路还有点打晃。
简单和张宏城说了几句,就让人把他安排到了三班。
这个班的课还剩下六天半的SI政课,最适合张宏城这种走过场的。
班上同学不多,张宏城一眼看去也就十几个人。
年纪大约从三十多到二十几不等。
但最年轻的估计也比自己大七八岁。
三班的同学没有一个级别比他低的。
张宏城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认真的拿出笔记本和笔。
学习资料是刻板油印的,上手就是一团黑。
十多个同学看张宏城的眼神都有些审视。
进修班里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张宏城这回进修之后要转正科,大家早就收到了风。
他们也震惊和好奇于张宏城的年轻。
关于张宏城那满是成绩的履历,没有几个人会真的相信。
只认为这个小同志的背景应该很强。
强到黑省兵团那边甘心给他连续“破例”。
轻视的意味自然在这些的心里诞生,但没人会蠢到主动与人结仇。
张宏城发现十多个同学里,也就四五个略显清高的看自己的目光带着轻蔑。
其余的人,哪怕是年级大自己一轮的,课间见面都是笑呵呵的。
张宏城的小嘴很甜,人设功底不错。
在班里混了才半天,就大概搞清了班里的人员构成。
在这十多个同学里,那四五个抱团显清高的,来自各单位的宣传口,都是出色的笔杆子。
除了其中一个是进修后会被提拔的外,其余的纯是来进修最新政CE的,他们这几个也是学习最认真的那一批。
其余的同学里,确定在进修后会提拔的也只有四个,加上张宏城这个插班生就是五个。
剩下的,是因为要调整到别的系统工作才被选来进修。
例如和张宏城一个宿舍的舍友,黄海平科长。
这位喜欢打官腔的老黄,马上就要从焦化厂转去模具厂,岗位也从工会转到采购。
虽然是平级调动,但明显岗位比之前要好了不少。
张宏城总是一副虚心请教的样子,让不少人慢慢的对他放松了警惕。
尤其是那几个清高的笔杆子的同学。
其他的老油条同学对他表露出来的热心厚道只是将信将疑,但也没人对他感到反感。
如果说其他同学之间还存在一点竞争关系的话,那来自黑省兵团的借读生与他们一点利害关联都没有,自然可以放心的交往。
张宏城没有小看任何人,包括他那个看似只会打官腔的室友。
在进修期间,学校会客室一直没断过人。
其中就有好几个来找黄海平办事的。
张宏城刚好有一次在会客室见简勇,正好听到了黄海平和人说话。
他也是第一次学到原来打官腔也能办实事,而且需要的时候还能拐弯,委婉的把事推的一干二净。
经验值+100。
张宏城以为自己的进修生涯会平平无奇的度过。
但在他插班后的第四天,一帮女职工气势汹汹的堵住了进修班的大门。
本来张宏城和几个同学都靠在窗户边准备吃瓜。
谁知这瓜竟然是张宏城同桌的。
张宏城的同桌姓廖,三十五岁,大了他一轮还多。
廖远峰厂长是班上最低调的人之一。
概因他这次进修是为了调去旁的单位——冷衙门。
一帮大妈在门口大吵大闹,加上身边信息灵通人士太多,张宏城很快搞清楚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他的同桌老廖是利峰街道工厂的厂长。
利峰厂的成立要追溯到抗美援朝时期。
当初街道组织居民妇女给前线缝鞋底、做衣裳,因为贡献突出,所以在战事平息后,利峰厂宣告成立。
其实就是个手工缝制物品的小车间。
后来根据街道的需求,利峰厂又招收街道剩余劳动力成立了染布车间、蜡烛车间、火柴车间和打铁车间。
完全是一个五花八门的四不像街道企业。
利峰厂最出名的当属他们的打铁车间——他们车间生产的小煤炉质量好、又省煤,畅销整个沪上地区。
无论是煤炉、蜡烛和火柴都是这个年代居民的必需品,所以利峰厂的效益和划拨计划从来都是满满的。
但说起历史最悠久、最光荣的还是当属手工缝纫车间。
大约在两年前,利峰厂的手工缝纫车间得到上头的投资,增添了三十五台缝纫机,开始承接一些市级的服装生产计划。
本来车间的发展大有可为,可惜的是利峰厂遇到了所有企业都在面临的一个问题。
因为人情面子和管理不善,小小的街道企业里的职工越来越多。
街道上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人在厂里上班。
例如服装车间,一共才三十五台缝纫机,但正式缝纫工就有八十多个,临时工五十多人。
仅仅是在利峰厂食堂挂名的职工就有近三十人。
几乎所有的岗位都是双倍配置。
小集体企业就是这样,在招工环节存在太多的漏洞。
只要领导拉不下脸,下头弄进来的亲戚朋友是一批又一批。
廖远峰是当地街道出来的,从父母一辈开始,在街道上的亲戚朋友就有一大堆,偏偏他又是个耳根子软的人。
利峰厂的效益一跌再跌,管理也越发人浮于事,廖远峰没有从内部整顿下手,而是选择了开源。
他盯上了一笔划拨计划。
这是为广交会生产出口服饰的一个计划单子。
廖远峰几乎把自己一辈子能用上的人情和关系都用上,这才拿到了这批服装生产计划的一部分。
加工一万三千套衬衫的袖子,并负责最后一道缝纫组装工序。
廖远峰算过,涉及出口品的划拨款是最划算的。
他把人家厂里明明能随手做的缝袖子工序给生抢了过去。
而且作为最后一道工序厂家,货物会从利峰厂直接发往南方,他打的就是名利双收的主意。
可惜。
廖老同学小看自己厂里管理的混乱程度。
喜欢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请大家收藏: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天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0/113/1487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