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 种姓交趾

推荐阅读:人道大圣轮回乐园之旅玄鉴仙族我每月能刷新金手指开局当宗主:我的规矩有点野临安不夜侯为父只想静静看着你长生末世调教,绝美女神变奴隶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第425种姓交趾

    对比现实世界里朱明王朝与葡萄牙接触时的被动防御,无论明葡屯门之战,还是明葡西草湾之战,都远不及卫国把葡萄牙挡在西部非洲。

    单论现在的战斗力,魏夏分封帝国显然更强一些。

    区区一省之地的卫国,就能扼杀葡萄牙的东进之路。

    背景暂且介绍到这里。

    视角缩小聚焦,回到魏东生的第四世历练。

    魏东生第四世身份,同样是他的血脉后裔。与前三世历练相比,魏东生的身份背景持续下滑,其名义父亲仅仅是交趾藩国龙编府某任知府。魏东生第四世名义父亲死于1477年,乃是比第三世历练背景更加衰败的高官之子。

    第三世是晋国丞相之子,家势再衰败也不虞吃穿用度;而第四世的知府之子,吃穿用度已经开始紧缺。当然,这里的紧缺只紧缺在奢侈品供应,其实第四世魏东生名下有三百余亩良田,乃是名副其实的大地主。只要别学习纨绔子弟一掷千金,这三百余亩良田足以维持不错的生活水平。

    三百余亩良田,十家佃户,若干家仆,这是名义父亲或者说劣品明日环赠予第四世魏东生的历练之资。

    但是,这些财产都存在于纸上,魏东生暂时无缘得见,盖因为他此时此刻就学于龙编府学。

    说到龙编府学,需要泛泛介绍魏夏王朝取士制度。

    早在第一世历练,魏东生就开始着手改革具有中国特色的科举制度,把刘汉王朝就有的国子监机制发扬光大。第二世历练时,魏东生又以晋国国王权势查漏补缺改进国子监,国子监慢慢成了魏夏王朝和二十藩国的标配。

    国子监有举监、贡监、荫监之分。

    荫监,指依赖父辈而成监生者。父辈做官到一定品级,准许送一子或二子入国子监读书,是为荫监。父辈品级未到,但有杰出贡献或殉职国难者,也可以荫监子嗣入国子监读书。

    贡监,是察举制的变种。某些官员和爵位贵族有一定的察举名额,仿佛举孝廉等操作方式,把优异人才推荐给国子监。

    举监,是科举制度的变种。国家每年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举办类似科举的入学考试,通过考试者,即能进入国子监读书。

    与科举制度不同,国子监更像现实世界的大学教育。无论举监,还是贡监、荫监,都必须以监生身份在国子监接受最短为期四年的教育。只有顺利通过国子监的毕业考试获得秀才荣誉,学员们才有希望鲤鱼跳龙门,晋位统治阶层一员。

    随着国家用人需求愈来愈多,国子监渐有扩招趋向,譬如人口规模最大的皇室,国子监已经拆分另建三所分校。与此同时,监生与监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特别是那些地位较低的举监,纷纷拉长起跑线,在幼儿时代就朝向国子监入学考试目标努力。

    有市场需求就会形成产业,针对国子监入学考试的私人教育机构或培训机构渐渐越来越多,越来越正式化,慢慢形成类似现实世界中学的私人教育机构。待私人教育越来越普遍存在,国家顺应时势推出了官方的府学。

    龙编府学,即可以简单翻译为龙编府中学。当然,由于龙编府是交趾藩国的京师,由于偌大京师只有一所龙编府学,龙编府学的社会地位可比现实世界所谓的清华附中之流厉害多了。

    魏东生的名义父亲曾就任龙编府知府,他遂得以走荫监通道保举到龙编府学读书。只要魏东生在读书期间没有犯下致命错误,他几乎可以轻松地从龙编府学和交趾国子监毕业,获得秀才荣誉。这就是荫监的特权待遇,举监监生们头悬梁、锥刺股渴望的秀才荣誉,荫监监生皆能探囊取物。

    魏东生之所以能够保住三百余亩良田家产,亦是因为龙编府学生员身份和他的荫监资格。国子监监生的社会地位,比现实世界华国80年代大学生还要吃香,不仅毕业就有公务员岗位等着,商会等民间组织也争着聘请国子监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再说,魏东生混荫监监生圈子混熟了,随便求救一些父辈权势尚在的高官子弟,就能肆意吊打那些贪图三百余亩良田的恶狗。

    闲话暂且不说。

    魏东生降临时间点,一年一度的国子监入学考试刚刚结束,一群赶考者正在焦虑等待成绩。而魏东生等有荫监资格的生员,则在国子监入学考试之前就得到了国子监的入学通知书,都已提前获得监生资格。闲着无事,魏东生遂漫步街道欣赏交趾藩国魅力。

    第三世魏东生逝世于交趾藩国,彼时交趾乱民口服心不服,丛林山间到处都是土著乱贼余孽。交趾藩国的戍卫士兵人人都带刀背铳,稍有懈怠,就有可能被土著乱贼刺杀。

    所幸时间最能消弭仇恨,1443年到1456年,1465年到1483年,交趾局势渐渐稳定。

    魏东生注意到,交趾藩国竟然引进了种姓制度。

    说到种姓制度,它和分封制度一样起源于魏夏王朝第二任皇帝魏安昊。彼时,魏安昊与侄子魏修文争夺皇位,前线战场一溃千里,南洋诸岛也风起云涌,可谓危险到了极点。为了稳定魏夏王朝在南洋诸岛的统治,为了抵抗一神教胡安教的侵袭,魏安昊骇然引进了婆罗门教(印度教)。当然,就像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魏安昊也基于国家利益需求大幅度删改婆罗门教的教义。

    然而,种姓制度却被魏安昊刻意保留了。

    魏夏版本种姓制度,第一种姓是祭祀阶层,类似婆罗门教的婆罗门,他们掌握教义的解读和审判;第二种姓是士族阶层,类似婆罗门教的刹帝利,掌握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第三种姓是以农、工、商为代表的三民阶层,类似婆罗门教的吠舍,是支撑王国政权的平民阶层。

    祭祀阶层和士族阶层的人员都是以唐人族群为主的顺塔王国统治阶层,三民阶层也是以唐人族群为主的平民阶层或者说中产阶层。南洋诸岛土著,除了少数需要拉拢的部落酋长,全部贬为类似婆罗门教首陀罗的第四阶层。

    种姓制度的苛刻在于血脉隔离。

    魏安昊改良版婆罗门教,允许祭祀阶层、士族阶层、三民阶层有限转换,但是转换条件往往非常苛刻,根本没有普遍意义。相反,血脉隔离则影响深远,以人数最多的三民阶层和首陀罗阶层为例,三民阶层的女儿嫁给士族阶层,子嗣晋位审查状态的准士族阶层,意即他或她能够终身坚守教义,他或她和血脉后代才会被视为士族阶层一员;三民阶层的女儿嫁给首陀罗阶层,子嗣立刻滑落到首陀罗阶层。

    又譬如宗教隔离,魏安昊参考中国宗教现实把婆罗门教和佛教、道教等融为一炉,仅仅敌视对南洋诸岛威胁度最高的一神教胡安教。宗教隔离政策规定,不管是祭祀阶层,还是士族阶层、三民阶层,凡是公开信仰异教并拒绝忏悔者,统统贬为地位连首陀罗阶层都不如的贱民。种姓制度的这种血脉隔离和宗教隔离,不仅刻意地压缩当地土著的生存空间,还竭尽全力阻滞其它宗教的侵袭。

    魏安昊引进婆罗门教推行种姓制度,主要基于政治利益等考量。因此,在没有土著矛盾的中原诸省,魏安昊不但拒绝引进婆罗门教反而刻意限制婆罗门教的传播。婆罗门教义也委婉规定,除了少数非佛非道非儒的异教徒,中原诸省百姓最低也是三民阶层。

    婆罗门教的缺点和优点都非常明显。

    魏东生第三世逝世之前,除了南洋五藩国是婆罗门教的基本盘,领地同样有土著矛盾的燕国和乐浪国都拒绝皈依婆罗门教。皇室设置交趾行省及分封交趾藩国早期,也都没有在交趾推行婆罗门教。

    但是,魏东生暂时离去的18年时间,交趾藩国显然有了较大的变革。

    典册记载:1467年,即第三世魏东生逝世后第三年,交趾藩国皈依婆罗门教,南洋五藩国向交趾藩国派遣大量祭祀,辅助交趾藩国建立与婆罗门教休戚相关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要比魏东生想象的厉害。

    南洋五藩国祭祀以华夷之辩甄别交趾土著属性。考虑交趾五百年前曾是中国传统疆土,凡是面貌类似诸夏者或自视为诸夏后裔者,皆判定为第三种姓三民阶层;凡是面貌与诸夏迥异者或敌视诸夏后裔者,统统划分为首陀罗阶层。一次简单的血脉甄别,意料之中诱发了交趾土著的内部大分裂,被甄别为三民阶层的交趾土著慢慢成为交趾藩国的拥护者。

    经过十余年持续不断的种姓甄别和宗教审判,交趾土著的叛乱度直线下滑。

    待魏东生第四次降临时,交趾土著叛乱风险骇然已经可以忽视。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0/635/8062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