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政绩评比

推荐阅读:末世调教,绝美女神变奴隶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四合院里的读书人天倾之后曹操的痞军师不败战神杨辰临安不夜侯浪痞黑之书一脚踏破星空

    武德五年,冬十月

    刘襄赶在过年的前几天回到了长安,正月朔需要他这个天子来处理一些必要的事务。

    武德四年下半年的多数奏书都是由右丞相张苍和三公九卿属官处理的,少数重要的奏书是刘襄在御驾上审批的。

    虽说没有出现什么差错,但刘襄还是命令左丞相许文将部分奏书从丞相府档案里调出来核查一遍。

    刘襄此刻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审核各郡国上计数据上面,这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情。

    汉律规定各郡国每年九月必须定期地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等数据。

    将此称为“上计”,以便皇帝与朝廷能够了解地方情况,从而制定好来年的施政方针,对于地方官员进行褒奖和惩处。

    上计之事马虎不得,必须要结合丞相府、御史大夫衙门、少府署、治粟内史署、绣衣卫等多方数据进行核实。

    因为有的地方官员政绩不好,就会在上计时委使善于作弊者起草计书,或者买通负责上计的朝廷属官以逃避汉律的裁制。

    为了不冤枉好官、也不使坏官继续为非作歹,刘襄每年还会亲自各郡国的上计吏,与他们进行交谈,将他们的话与朝廷数据统计、郡国计薄数据统计进行对比。

    长乐宫,温室殿

    “今岁朔方郡的政绩最为突出。朕记得朔方郡成立的前二年,每年都需要朝廷调拨钱粮以维持民生,到了第三年时,朔方郡就开始步入正轨,粮食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今年朔方郡的粮食产量更是位列我大汉前列,能够同时接济安西、安北两大都护府。”

    “在发展粮食产量的同时,也不忘发挥其水草丰美的优势,为我大汉培养了一批优良战马。”

    “朕去岁去过朔方郡,百姓安居乐业,五谷丰登,牛羊成群,戎狄部族也都遵守汉律。”

    “朔方郡已然从昔日匈奴治下的蛮夷之地变为了塞上关中,朔方郡当为去岁郡国政绩第一名,众卿以为如何?”刘襄看向温室殿的公卿大臣沉声问道。

    从“塞上关中”可以看得出来刘襄对于朔方郡非常多,此时的关中还是沃野千里的农耕圣地,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粮食高产量区域,文化中心。

    “陛下此举十分妥当,臣也以为朔方郡当为第一名。”张苍恭声道。

    “臣附议!”

    “臣附议!”

    对于朔方郡上计政绩评比为第一名,殿内公卿大臣无一人有异议。

    这些公卿大臣都是从基层升上来的,自然知晓将一穷二白,蛮夷出没的朔方郡打造成为塞上关中有多难。

    再者,除了张苍以外的公卿大臣也都跟随刘襄出巡朔方郡,知道朔方郡如今的风土民情,自然不会有意见。

    “朔方郡郡守郅都有丘山之功,理应升迁,然朔方郡如今无法离开郅都,其余人来治理朔方郡的话,恐怕不如苍鹰有成效。”

    “赐苍鹰郅都三百金,百坛美酒,丝绸五百匹,一百亩耕田,御剑一柄。增其嫡长子三级爵位,赐予其太学入学名额。”刘襄缓缓说道。

    刘襄没有在官位和爵位上对于郅都进行封赏,而是隆恩其子。

    一来是因为边塞离不开郅都,朔方郡需要一个手腕强硬的人来管理;二来,郅都在朝廷官员中算是年轻的,可以留着给太子刘彻用,现在恩赐重了,将来就封无可封了。

    “陛下圣明!”

    紧接着刘襄又与群臣商议起了其他郡国的赏罚。

    着重指出了会稽郡官员的形式作风和临淄郡官学受地方豪强影响大的问题,对于两郡相关官员进行了重罚,并作为反面教材登上了大汉各郡国月报。

    在商议完郡国政绩评比后,就开始了九卿官署、盐铁司与内史衙门的政绩评比。

    至于丞相府和御史大夫衙门政绩,则是由三公自我评价,彼此评价,最后由刘襄结合绣衣卫提供的资料进行圣裁。

    “去岁,少府鲁班院有多项利国发明,少府署修建的帝陵颇具规模,并进一步完善驰道,研发出了蔗糖,财政收入颇多,可为第一,众卿以为如何?”刘襄沉声问道。

    少府署是专门服务皇帝的机构,少府刘舍又懂得察言观色,刘襄每年于情于理都会将少府署摆在第一名。

    “陛下,去岁少府署虽说有着不少的政绩,可却并未有重大贡献,再者其常年稳居第一,今岁将其列为第一的话,颇有不妥。”

    “臣以为当将典客署列为第一,其在去岁使得乌桓举族归顺我大汉,进而削弱了匈奴左地的实力。”

    “又抚慰了边境诸羌,使得其不侵犯我大汉边境,减轻我大汉边防压力,从而节省开支。其功劳可为第一。”右丞相张苍恭声道。

    少府署政绩好是好,可是少府府库钱财的决定权在刘襄手中,他这个丞相无权过问。

    与其说是张苍在替典客署挣第一名,倒不如说是张苍对于皇权碾压相权局面的不满宣泄。

    虽说大家都是为了大汉着想,可相权与皇权天生不对付。

    “众卿以为呢?”刘襄开口问道。

    皇帝与三公坐而论道,皇帝是大汉集团的董事长,而公卿大臣则是集团的董事,大家是一种法律上的战略合作关系,而不是满清那种主子与奴才的关系。

    公司的一把手与二把手意见不一致,一把手也不能因此开除二把手,这时候就需要其他的董事来投票表决。

    “帝陵修建关系我大汉迁陵制度,由此便可对地方豪强进行调整,达到巩固朝廷权威的目的。”

    “驰道对于我大汉调动军队,运输粮草辎重有着大益。蔗糖自发明以来,便成为暴利,不少商贾就是靠着蔗糖打开异国市场。”

    “自设立安北与安西两大都护府以后,我大汉与匈奴便攻守易形,大汉入侵匈奴的次数远大于匈奴入侵我大汉的次数。”

    “故而乌桓归顺我大汉只能算做是锦上添花罢了,削弱了匈奴实力,可并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由此对比之,臣以为当以少府署为政绩第一,典客署次之。”盐铁司都尉窦婴缓缓说道。

    盐铁司是从少府署分出去的,在盐铁司设立初期,少府刘舍对于盐铁司多有帮助,重义气的窦婴对刘舍心怀感恩,此刻自然力挺少府署。

    “臣以为盐铁都尉所言有理!”

    “臣附议!”

    “臣附议!”

    ……

    “少府署政绩当名列第一,然第二名当为绣衣卫!”

    “臣以为少府署可为第一,廷尉府为第二名。”

    十四位公卿大臣中,除去张苍、以及两位当事人少府刘舍与典客冯敬以外,有六位对于少府署第一名表示同意,五位默不作声。

    正如窦婴所言,其余的公卿大臣也认为乌桓降汉对于大汉只能算做锦上添花。

    这个时期的乌桓实力并不强大,也没有多少能打的骑兵军队,远远无法和大汉的第一猎犬--匈奴八旗相提并论。

    当初在承明殿朝会讨论乌桓投降事宜时,刘襄还让群臣传阅过乌桓王的降书,所谓的“四大恨”降汉理由差点没把殿内的群臣笑死。

    少府署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年度绩审第一名,但第二名是否花落典客署却充满了争议。

    在众人一番争吵辩论以后,前三名分别为:少府署、廷尉府、典客署,没啥突出表现的奉常署屈居倒一。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0/646/8121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