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天下诸侯都在忙着瓜分战果
推荐阅读:我是仙、史上最帅选手?电竞圈最大渣男!、北宋穿越指南、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斗罗,从只狼归来的霍雨浩、精灵世界的心灵大师、夜无疆、我在东京种神树、华娱之流量之战、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
话分两头,李素回到长安之后,张飞、马超等将领继续在南阳盆地追亡逐北。
汉军十几万之众涌入南阳,除了依然有几万人坚守的宛城可能还要个把月才能攻下,其他地区完全是蝗虫过境一般地横扫。
袁术军的士气已经低落到了一定程度,根本无力死守。更关键的是袁术本人从四月初五开始,就离开了雒阳,开始逐步把兵力往东边两淮地区收缩了,袁术军自己要保存嫡系有生力量,不肯死战。留下的炮灰又容易投降,自然是摧枯拉朽。
自古军阀混战都是这样势如破竹的,边境重镇某些“竹节”的位置被打崩了,双方心态发生变化,其中一方知道自己某些领土肯定守不住,就会出现大跨度的败退和战略转移。
加上张飞马超和李素留下的赵云、高顺等人的总兵力超过十万,完全可以一边围住宛城一边绕过宛城继续追击。
四月二十六,张、赵、马占领了南阳郡除宛城外的全部地区。赵云继续围困宛城,张飞则从南阳与颍川郡交界的荆-豫边境重镇叶县,突进到颍川一侧的昆阳、定陵。
没错,就是那个近两百年前光武帝刘秀跟王莽军打昆阳战役的昆阳。张飞占领了这里,一方面是“捞过界”,打到了原本袁绍与曹操预瓜分势力范围时、曹操许给袁绍的地盘上了。曹操当初跟袁绍签鸿沟为界,可是说好了把颍川和汝南都给袁绍的。另一方面,也是让袁绍军骨鲠在喉,面临战略要地的丢失。
只不过这种“条约”肯定对刘备没有约束力。所以刘备的突进,逼得袁绍也不得不加快进攻节奏,不能再和袁术玩“只击尾,不拦头不截腰”的驱赶占地战术了。
为了防止更多的地盘落入刘备手里,袁绍只能是全力抢地盘,不在乎多死点人。袁术军被彻底合围在南阳-颍川包围线以北的部队,也只能力战迫降。
而昆阳周边位置之所以重要、被袁绍重视,是因为叶县和昆阳是长江-汉水流域与颍川-黄淮流域的分界线。
众所周知,“南阳盆地”既然是个盆地,那四周一圈肯定是有山的。南阳西北与颍川、汝南接壤的山,名叫桐柏山,是连接北面秦岭和东南面大别山的余脉。
南阳的叶县、博望在桐柏山的西侧,博望位于淯水沿岸,可以从淯水入汉水再入长江。
而颍川那边的昆阳、定陵在桐柏山的东侧,县城在澧水岸边,最后可以注入汝、颍,由鸿沟人工运河沟通黄淮。
所以说,这地方是华中地区,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断开的关键点,双方的水运后勤到了这儿之后就断了,必须改走陆路。
而敌人如果败退后撤时,把所有的船带走,进攻一方是不可能把自己后方的船翻山运到新的河里继续使用的,这就得在敌占区重新另起炉灶大量造船确保后勤,就很容易被拖住陷入旷日持久的相持战。
所以,豫州和荆州的天然边界才会设置在这里,这是长江和黄河水系在华中的天然分界线。
后世21世纪,固然是在河南方城县挖了四十公里的人工运河,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把淯水和澧水打通了,把汉水中游的水调往北方。但古代哪有那个施工能力,所以此后千年这都是华中的南北天然分界线。
也正因如此,刘秀和王莽要在这儿死战,刘秀大胜之后快速推进王莽就没了。
历史上刘备初投刘表时,想趁着曹操和袁尚相持时从新野北伐许昌,才会在博望坡和叶县与曹军大战,虽然最后北伐失败了,但是退兵的时候设伏破了夏侯惇、于禁。
(注:演义和志的区别不用多说了吧,博望坡是刘备自己打的,诸葛亮还没出来。这里强调一个大家不太注意的点,那就是这一战不是被曹操进攻,是刘备自己想趁袁曹相持北伐。
所以才会打到叶县、再诈败回博望破夏侯。战前南阳地区早已是曹操的,张绣投降时就归曹了,刘备那次北伐是打穿了整个南阳郡,但没能打进颍川郡。否则要是偷袭许昌成功,他就跟刘秀昆阳之战一样了)
知道了这地方有多重要之后,张飞攻下了昆阳、定陵,自然会引来大量的袁绍军赶到对面对峙、不再让张飞从这个方向寸进一步。
张飞也得提防袁绍的部队撕破目前的“一致对外讨袁术”嘴脸,搞偷袭拿回昆阳叶县等地,也要把大量的兵力和精力转入防守,一时难以再亲自督战推进。
刘备袁绍双方,都各自至少浪费了三五万人的有生力量,在昆阳前线剑拔弩张对峙、疯狂修筑边境工事。
眼看着讨伐弑君之贼的分赃即将结束,双方浑然就像米露两国讨伐元首到末期、已经开始为后续的冷战布局考虑了。
不过好在刘备阵营在南阳盆地的也不止张飞一路名将。张飞在昆阳受阻后,立刻一方面排遣马超沿着桐柏山-大别山一线往东南方继续扩张,占了一部分江夏郡位于大别山以西、长江以北的土地。
这些土地理论上是属于刘表的下属、江夏太守黄祖的。而刘备之前对刘表的胁迫承认,显然无法作用于黄祖,因为这一世的黄祖跟刘表本来就是附庸性质的半独立状态。
加上当年孙坚就不是死在刘表手上而是被陆家干掉的,刘表跟孙策也就从来没结仇,黄祖也顺带着不用跟刘表团结起来扛孙策。这一切导致黄祖这些年来基本上只是名义上服从刘表。
马超借着刘表的名义圈地,自然引来了黄祖的警戒抗拒、一时陈兵夏口。马超暂时没有准备水军,夏口周边又是湖泊沼泽纵横,所以双方也没打起来,只是隔着汉水、长江相望。
刘备阵营占住了汉水与长江交汇处的西侧,也就是后世武汉三镇中的汉阳。黄祖已经开始谋求与孙策报团取暖求援,占住汉水口的另外两侧,相当于后世的武昌和汉口。
另外,与此同时在刘表的南线领土也发生了另一件意外——刘表所表的豫章太守诸葛玄,恰巧在今年病死了。
(注:《三国志.诸葛亮传》没写诸葛玄死法,但可以确认诸葛玄死于197年,随后诸葛亮自己躬耕陇亩。有些周边材料说诸葛玄死于民变被杀,我这里不采信,判定为197年因病自然死亡,)
对于孙策阵营来说,虽然他们原本跟刘备关系还不错,在未来究竟是承认刘备为皇帝还是承认刘和为皇帝这事儿上有犹豫。但最后关头,还是孙家人对于“丢失长江险要”的恐惧占了上风。
他们唯恐夏口要害丢了,刘备在汉水与长江沿线的全部力量都能倾泻而下。到时候就算自己承认了刘备是皇帝,说不定也会被刘备进一步蚕食吞并,还不如把命捏在自己手上。
于是孙策给黄祖许了非常大的好处,愿意表黄祖移为豫章太守、归顺扬州牧孙策统领。同时孙策派兵帮他协防夏口,保住剩下的江夏郡三分之二面积。
黄祖听说只要交出夏口城,同时能退到相对二线的豫章郡做土皇帝。豫章郡相当于后世的整个江西,西有罗霄山与荆楚隔绝、东有武夷山天目山与吴会隔绝,要跟其他诸侯接壤打仗的事儿都可以孙策帮他扛,他只要偶尔出点兵马钱粮,黄祖便接受了这个条件。
不过,对于这个决策,孙策在做出的时候,还是有点担心,忍不住跟周瑜探讨:
“我军一贯跟汉中王关系还不错,跟袁绍和燕王的关系却没有什么进展。如今天下即将面临东西二帝承认谁的选择,弃友联陌会不会不妥?”
周瑜却劝说:“兄此言差矣。如今听说刘备与袁绍在北线隔陕而治。黄河陕峡以上为刘备,陕峡以下为袁绍。则刘备在黄河中上游之水师、船只、后勤皆无法用于攻袁绍。
刘备必须夺取雒阳,或者在河东的东垣另起炉灶重新造船,才能沿着黄河流域往下游打。否则陆运后勤损耗是水运二十倍,刘备就算国力略强于袁绍,也顶不住那么大消耗。
我们再看中线,刘备目前在汉水、长江上游的地盘,所凝聚的人力物力战争潜力,要找个宣泄口往与袁绍争天下的战场上投射,有没有办法?
把江汉之力投到黄淮,自古只有三条南北沟通之路(蜀地北伐关中不算),最西边就是从襄阳、新野、博望、叶县、昆阳,把汉水物资陆路转运到汝颍入黄淮。
这条路虽然要扛八十里的翻桐柏山陆路中转,可毕竟是荆-豫之间损耗最小的了。但问题是走这条路你得在昆阳、定陵一侧抢夺到足够的船。
听说袁术军被攻破时把汝颍沦陷区的船都运走或者焚烧或者故意送给袁绍,刘备不还得重新花一两年造船?袁绍军已经数万大军堵住昆阳,绝不让刘备军再多深入汝颍一步,刘备就只能在昆阳相持。
沟通黄淮江汉的西路襄阳走不通,剩下的就只有东边,或从庐江-合肥,经濡须水、巢湖,走寿春入淮河。或从京口北渡长江到广陵、走古吴国沟通江淮的邗沟运河。当然近年来,东海诸侯都发展了海船,未来或许还能直接出长江口走大海。
濡须水和邗沟都在我们吴会之地。如果刘备因为河东、昆阳两条线都没法在一两年内造够船跟袁绍决战,觉得闲着也是闲着,而把矛头指向我们呢?
我们要是臣服刘备,认其为君,到时候他说他要借水道北伐,排兵过境到我们的庐江、走濡须水与合肥,攻打目前被曹操围困的寿春,我们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既然如此,还不如拼死堵死夏口,同时遣使跟刘备说明:我们只求自保,不会主动进攻他,就算我们承认了刘和为帝,也不为袁绍卖命。
只要刘备先跟袁绍决战,我们绝不背后捅刀。刘备到时候为了稳住我们,不同时对付三个敌人,肯定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接受先跟我们保持和平的。”
周瑜这番话,绝对是如今这世上最懂水军最懂后勤的那一批智将才说得出来的,他对于中国地理自古南北东西攻打的主要道路,全部分析了一遍,说明了哪些路按照之前的后勤科技,刘备是走不了的。
孙策听完之后,才彻底意识到,自己只有这样选,才不会被刘备蚕食,才能尽量确保自己的安全。
毕竟,在昆阳定陵的船全部被撤走的情况下,刘备如果是从博望、叶县往东北,后面都用车子运,别说运到多远的地方,哪怕只是运到许昌,那成本都会比
“从博望、新野顺淯水到襄阳、再顺汉水到夏口、再顺长江到濡须水、再从濡须水巢湖到寿春、再从寿春逆淮河而上”
不信的自己百度地图上画一画,博望到许昌直线距离280里,算陆路走纯直线。
博望到襄阳240里,到夏口再680里,到濡须口再1020里,到寿春再470里,到许昌再600里。全程水路3010里,运费还比前一条路便宜近一半!
汉末传统后勤科技,陆路走五十里的成本,等于水路走一千里,二十倍只多不少。
刘备真要节约讨袁成本,宁走水路三千里,不走陆路三百里——当然除非你有本事因粮于敌,那就当上面这笔账没算。
你打到哪儿敌人把府库存粮留给你吃,让你不用自己运粮,但这得指望敌人仁慈,不敢坚壁清野焦土防御。
当然,周瑜这么算,还是有点问题的,主要是他久居东南,并不知道“水路两用大篷车”如今在刘备的领土上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刘备如果动用足够的篷车,首先可以省去在博望和昆阳两处卸船装车、卸车装船的装卸工人力。
另外,其实也能避免“汝颍流域的船都被袁术袁绍坚壁清野带走,必须全部重新造”的问题。因为船不能翻山开过来,但篷车是可以短途翻山开的,把华夏西部地区的篷车翻过桐柏山开到汝水里,可不就能用于进攻东部帝国了么。
同理河东的关羽那边,造船太慢的话,如果有急用,也能要些篷车,直接走河东陆路开过三门峡,然后再往黄河下游一放,就避免了“刘备阵营在黄河下游没船,天下没有船可以通过三门峡”的问题。
只不过李素的篷车还是小了点,不太适合在黄河下游那种水量丰沛的大河里航行,很容易翻船。
不管怎么说,周瑜基于自己的理解,劝孙策采取了“承认刘和,但不出兵不与刘备为敌”的外交姿态。
www.bq46.cc。m.bq46.cc
汉军十几万之众涌入南阳,除了依然有几万人坚守的宛城可能还要个把月才能攻下,其他地区完全是蝗虫过境一般地横扫。
袁术军的士气已经低落到了一定程度,根本无力死守。更关键的是袁术本人从四月初五开始,就离开了雒阳,开始逐步把兵力往东边两淮地区收缩了,袁术军自己要保存嫡系有生力量,不肯死战。留下的炮灰又容易投降,自然是摧枯拉朽。
自古军阀混战都是这样势如破竹的,边境重镇某些“竹节”的位置被打崩了,双方心态发生变化,其中一方知道自己某些领土肯定守不住,就会出现大跨度的败退和战略转移。
加上张飞马超和李素留下的赵云、高顺等人的总兵力超过十万,完全可以一边围住宛城一边绕过宛城继续追击。
四月二十六,张、赵、马占领了南阳郡除宛城外的全部地区。赵云继续围困宛城,张飞则从南阳与颍川郡交界的荆-豫边境重镇叶县,突进到颍川一侧的昆阳、定陵。
没错,就是那个近两百年前光武帝刘秀跟王莽军打昆阳战役的昆阳。张飞占领了这里,一方面是“捞过界”,打到了原本袁绍与曹操预瓜分势力范围时、曹操许给袁绍的地盘上了。曹操当初跟袁绍签鸿沟为界,可是说好了把颍川和汝南都给袁绍的。另一方面,也是让袁绍军骨鲠在喉,面临战略要地的丢失。
只不过这种“条约”肯定对刘备没有约束力。所以刘备的突进,逼得袁绍也不得不加快进攻节奏,不能再和袁术玩“只击尾,不拦头不截腰”的驱赶占地战术了。
为了防止更多的地盘落入刘备手里,袁绍只能是全力抢地盘,不在乎多死点人。袁术军被彻底合围在南阳-颍川包围线以北的部队,也只能力战迫降。
而昆阳周边位置之所以重要、被袁绍重视,是因为叶县和昆阳是长江-汉水流域与颍川-黄淮流域的分界线。
众所周知,“南阳盆地”既然是个盆地,那四周一圈肯定是有山的。南阳西北与颍川、汝南接壤的山,名叫桐柏山,是连接北面秦岭和东南面大别山的余脉。
南阳的叶县、博望在桐柏山的西侧,博望位于淯水沿岸,可以从淯水入汉水再入长江。
而颍川那边的昆阳、定陵在桐柏山的东侧,县城在澧水岸边,最后可以注入汝、颍,由鸿沟人工运河沟通黄淮。
所以说,这地方是华中地区,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断开的关键点,双方的水运后勤到了这儿之后就断了,必须改走陆路。
而敌人如果败退后撤时,把所有的船带走,进攻一方是不可能把自己后方的船翻山运到新的河里继续使用的,这就得在敌占区重新另起炉灶大量造船确保后勤,就很容易被拖住陷入旷日持久的相持战。
所以,豫州和荆州的天然边界才会设置在这里,这是长江和黄河水系在华中的天然分界线。
后世21世纪,固然是在河南方城县挖了四十公里的人工运河,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把淯水和澧水打通了,把汉水中游的水调往北方。但古代哪有那个施工能力,所以此后千年这都是华中的南北天然分界线。
也正因如此,刘秀和王莽要在这儿死战,刘秀大胜之后快速推进王莽就没了。
历史上刘备初投刘表时,想趁着曹操和袁尚相持时从新野北伐许昌,才会在博望坡和叶县与曹军大战,虽然最后北伐失败了,但是退兵的时候设伏破了夏侯惇、于禁。
(注:演义和志的区别不用多说了吧,博望坡是刘备自己打的,诸葛亮还没出来。这里强调一个大家不太注意的点,那就是这一战不是被曹操进攻,是刘备自己想趁袁曹相持北伐。
所以才会打到叶县、再诈败回博望破夏侯。战前南阳地区早已是曹操的,张绣投降时就归曹了,刘备那次北伐是打穿了整个南阳郡,但没能打进颍川郡。否则要是偷袭许昌成功,他就跟刘秀昆阳之战一样了)
知道了这地方有多重要之后,张飞攻下了昆阳、定陵,自然会引来大量的袁绍军赶到对面对峙、不再让张飞从这个方向寸进一步。
张飞也得提防袁绍的部队撕破目前的“一致对外讨袁术”嘴脸,搞偷袭拿回昆阳叶县等地,也要把大量的兵力和精力转入防守,一时难以再亲自督战推进。
刘备袁绍双方,都各自至少浪费了三五万人的有生力量,在昆阳前线剑拔弩张对峙、疯狂修筑边境工事。
眼看着讨伐弑君之贼的分赃即将结束,双方浑然就像米露两国讨伐元首到末期、已经开始为后续的冷战布局考虑了。
不过好在刘备阵营在南阳盆地的也不止张飞一路名将。张飞在昆阳受阻后,立刻一方面排遣马超沿着桐柏山-大别山一线往东南方继续扩张,占了一部分江夏郡位于大别山以西、长江以北的土地。
这些土地理论上是属于刘表的下属、江夏太守黄祖的。而刘备之前对刘表的胁迫承认,显然无法作用于黄祖,因为这一世的黄祖跟刘表本来就是附庸性质的半独立状态。
加上当年孙坚就不是死在刘表手上而是被陆家干掉的,刘表跟孙策也就从来没结仇,黄祖也顺带着不用跟刘表团结起来扛孙策。这一切导致黄祖这些年来基本上只是名义上服从刘表。
马超借着刘表的名义圈地,自然引来了黄祖的警戒抗拒、一时陈兵夏口。马超暂时没有准备水军,夏口周边又是湖泊沼泽纵横,所以双方也没打起来,只是隔着汉水、长江相望。
刘备阵营占住了汉水与长江交汇处的西侧,也就是后世武汉三镇中的汉阳。黄祖已经开始谋求与孙策报团取暖求援,占住汉水口的另外两侧,相当于后世的武昌和汉口。
另外,与此同时在刘表的南线领土也发生了另一件意外——刘表所表的豫章太守诸葛玄,恰巧在今年病死了。
(注:《三国志.诸葛亮传》没写诸葛玄死法,但可以确认诸葛玄死于197年,随后诸葛亮自己躬耕陇亩。有些周边材料说诸葛玄死于民变被杀,我这里不采信,判定为197年因病自然死亡,)
对于孙策阵营来说,虽然他们原本跟刘备关系还不错,在未来究竟是承认刘备为皇帝还是承认刘和为皇帝这事儿上有犹豫。但最后关头,还是孙家人对于“丢失长江险要”的恐惧占了上风。
他们唯恐夏口要害丢了,刘备在汉水与长江沿线的全部力量都能倾泻而下。到时候就算自己承认了刘备是皇帝,说不定也会被刘备进一步蚕食吞并,还不如把命捏在自己手上。
于是孙策给黄祖许了非常大的好处,愿意表黄祖移为豫章太守、归顺扬州牧孙策统领。同时孙策派兵帮他协防夏口,保住剩下的江夏郡三分之二面积。
黄祖听说只要交出夏口城,同时能退到相对二线的豫章郡做土皇帝。豫章郡相当于后世的整个江西,西有罗霄山与荆楚隔绝、东有武夷山天目山与吴会隔绝,要跟其他诸侯接壤打仗的事儿都可以孙策帮他扛,他只要偶尔出点兵马钱粮,黄祖便接受了这个条件。
不过,对于这个决策,孙策在做出的时候,还是有点担心,忍不住跟周瑜探讨:
“我军一贯跟汉中王关系还不错,跟袁绍和燕王的关系却没有什么进展。如今天下即将面临东西二帝承认谁的选择,弃友联陌会不会不妥?”
周瑜却劝说:“兄此言差矣。如今听说刘备与袁绍在北线隔陕而治。黄河陕峡以上为刘备,陕峡以下为袁绍。则刘备在黄河中上游之水师、船只、后勤皆无法用于攻袁绍。
刘备必须夺取雒阳,或者在河东的东垣另起炉灶重新造船,才能沿着黄河流域往下游打。否则陆运后勤损耗是水运二十倍,刘备就算国力略强于袁绍,也顶不住那么大消耗。
我们再看中线,刘备目前在汉水、长江上游的地盘,所凝聚的人力物力战争潜力,要找个宣泄口往与袁绍争天下的战场上投射,有没有办法?
把江汉之力投到黄淮,自古只有三条南北沟通之路(蜀地北伐关中不算),最西边就是从襄阳、新野、博望、叶县、昆阳,把汉水物资陆路转运到汝颍入黄淮。
这条路虽然要扛八十里的翻桐柏山陆路中转,可毕竟是荆-豫之间损耗最小的了。但问题是走这条路你得在昆阳、定陵一侧抢夺到足够的船。
听说袁术军被攻破时把汝颍沦陷区的船都运走或者焚烧或者故意送给袁绍,刘备不还得重新花一两年造船?袁绍军已经数万大军堵住昆阳,绝不让刘备军再多深入汝颍一步,刘备就只能在昆阳相持。
沟通黄淮江汉的西路襄阳走不通,剩下的就只有东边,或从庐江-合肥,经濡须水、巢湖,走寿春入淮河。或从京口北渡长江到广陵、走古吴国沟通江淮的邗沟运河。当然近年来,东海诸侯都发展了海船,未来或许还能直接出长江口走大海。
濡须水和邗沟都在我们吴会之地。如果刘备因为河东、昆阳两条线都没法在一两年内造够船跟袁绍决战,觉得闲着也是闲着,而把矛头指向我们呢?
我们要是臣服刘备,认其为君,到时候他说他要借水道北伐,排兵过境到我们的庐江、走濡须水与合肥,攻打目前被曹操围困的寿春,我们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既然如此,还不如拼死堵死夏口,同时遣使跟刘备说明:我们只求自保,不会主动进攻他,就算我们承认了刘和为帝,也不为袁绍卖命。
只要刘备先跟袁绍决战,我们绝不背后捅刀。刘备到时候为了稳住我们,不同时对付三个敌人,肯定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接受先跟我们保持和平的。”
周瑜这番话,绝对是如今这世上最懂水军最懂后勤的那一批智将才说得出来的,他对于中国地理自古南北东西攻打的主要道路,全部分析了一遍,说明了哪些路按照之前的后勤科技,刘备是走不了的。
孙策听完之后,才彻底意识到,自己只有这样选,才不会被刘备蚕食,才能尽量确保自己的安全。
毕竟,在昆阳定陵的船全部被撤走的情况下,刘备如果是从博望、叶县往东北,后面都用车子运,别说运到多远的地方,哪怕只是运到许昌,那成本都会比
“从博望、新野顺淯水到襄阳、再顺汉水到夏口、再顺长江到濡须水、再从濡须水巢湖到寿春、再从寿春逆淮河而上”
不信的自己百度地图上画一画,博望到许昌直线距离280里,算陆路走纯直线。
博望到襄阳240里,到夏口再680里,到濡须口再1020里,到寿春再470里,到许昌再600里。全程水路3010里,运费还比前一条路便宜近一半!
汉末传统后勤科技,陆路走五十里的成本,等于水路走一千里,二十倍只多不少。
刘备真要节约讨袁成本,宁走水路三千里,不走陆路三百里——当然除非你有本事因粮于敌,那就当上面这笔账没算。
你打到哪儿敌人把府库存粮留给你吃,让你不用自己运粮,但这得指望敌人仁慈,不敢坚壁清野焦土防御。
当然,周瑜这么算,还是有点问题的,主要是他久居东南,并不知道“水路两用大篷车”如今在刘备的领土上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刘备如果动用足够的篷车,首先可以省去在博望和昆阳两处卸船装车、卸车装船的装卸工人力。
另外,其实也能避免“汝颍流域的船都被袁术袁绍坚壁清野带走,必须全部重新造”的问题。因为船不能翻山开过来,但篷车是可以短途翻山开的,把华夏西部地区的篷车翻过桐柏山开到汝水里,可不就能用于进攻东部帝国了么。
同理河东的关羽那边,造船太慢的话,如果有急用,也能要些篷车,直接走河东陆路开过三门峡,然后再往黄河下游一放,就避免了“刘备阵营在黄河下游没船,天下没有船可以通过三门峡”的问题。
只不过李素的篷车还是小了点,不太适合在黄河下游那种水量丰沛的大河里航行,很容易翻船。
不管怎么说,周瑜基于自己的理解,劝孙策采取了“承认刘和,但不出兵不与刘备为敌”的外交姿态。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0/91/11687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