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袁绍亲征8
推荐阅读:我是仙、史上最帅选手?电竞圈最大渣男!、北宋穿越指南、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斗罗,从只狼归来的霍雨浩、精灵世界的心灵大师、夜无疆、我在东京种神树、华娱之流量之战、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
许攸正式获得河内、上党驻军的监军权,其实已经是六月十七这天的事儿了。
不过,他毕竟只是监军,不是主帅,上任之后,还得先做一些内部统一思想、给将士们重新洗脑建立信心的工作,不可能马上出击——
毕竟,之前沮授为了让大家安心打防守战,告诉他们防守消耗下去、把关羽渐渐疲敝,最终就能拖垮并转入反攻。所以,部队里上上下下蔓延的“如今是长平之势”的异端思想,沮授也没有刻意去抹杀,毕竟这种思想是可以被他利用的。
许攸来了之后,第一件事就得把这些思想的影响慢慢洗掉,让将士们重新认同“现在是巨鹿之势”,让军中所有稍微有点历史文化底蕴的将领军官,都建立起必胜的信心,然后才能传导给普通士兵。
至于普通士兵,他们个个都没文化,也不知道这两起分别发生在五百年前和四百年前的历史事件本末,所以他们的信心其实都建立在基层军官的基础上,军官们有信心了,日常传达下去士兵也就有信心。
这个活儿,许攸做得非常雷厉风行,但再快也得七八天的准备,加上其他由守转攻的军事动员、后勤变化,真正对关羽发动总攻,怎么也得是六月下旬了。
许攸暂定的总攻日期是6月22日。
从这个角度看,许攸这人虽然贪鄙、热衷内斗争权夺利,但总的来说智商也还是有的。并非那种利令智昏的弱智,跟长平之战时期的郭开之流卑鄙奸佞之徒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许攸是真的盲目自信,觉得自己的良策可以帮袁绍得天下(或者曹操),同时他自己也能两全其美得到顶级的荣华富贵、历史美名。他内心的本意并不卖主求荣。
包括十二年前,他劝当时的冀州刺史王芬图谋废汉灵帝另立合肥侯,他内心也是狂妄得觉得他和王芬真能成功,不是他故意卖王芬害得王芬畏罪自尽。
只能说许攸这人何来的自信吧。
另外,不得不指出一点:因为许攸的战争准备需要时间,所以,如果袁绍的情报系统足够谨慎,袁绍本人也有足够知错就改的度量的话,那么他们理论上其实还有悔悟的机会。
因为算算时间,六月十六日已经是什么时候了?南线跟周瑜、于禁对峙的李素,六月十二就已经推进到牛渚了。
换言之,因为沮授的反抗和争取,拖延了许攸上任的时间,所以许攸刚上任,南边的李素其实已经是因为三伏天的暑热、推进到牛渚后根本无力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
李素的部队转入了相持、在舰队上乘凉避暑,甚至即使分兵上岸了,也选择“包原隰险阻屯兵”,活脱脱就是一个兵家大忌。
他军中那两万袁绍军战俘改编而来的部队,中暑很多,战斗力大减,是非得休整不可。其他部队也有不同程度的非战斗临时性减员。
要是换历史上夷陵之战时的刘备,这样找林木荫凉的地方扎营,就该被陆逊放火了。
只不过周瑜也知道李素擅长兵法,看李素只有少量部队上岸找林荫处扎营、大部队还是留在江面的舰队上,觉得李素有阴谋在勾引他,所以没有发动反击。
但是,如果周瑜没有私心,他在发现李素的军队没有进一步进取、而且有“发生暑热疫病”的趋势时,他就该禀报曹操、进而禀报袁绍。
提醒他们可能有诈、李素得到的援军可能不是刘备的北线精兵和战略预备队,而是袁军战俘。
可惜,周瑜为了自己的私心,没有大公无私地设法通知袁绍。毕竟对他来说不管有没有诈,袁军全力出击对他都有好处,能减轻他的压力。说不定三伏天结束后,李素的兵力就被抽走一部分,他就活下来了。
毕竟,周瑜为了这事儿,已经下了太多血本、联络了太多外部力量。早在他决定放弃皖口、虎林逐步往东撤退的时候,他就已经把所有可以拉拢的对象都拉拢上了,不容任何一方退缩,必须各方努力一起发力把刘备和李素压制住。
当时,周瑜就不但琢磨着如何引诱劝导袁绍转入进攻,他甚至还利用东海海路派了不少使者船,往夷洲而去、通过夷洲绕过李素掌控的交州南海郡,直插林邑国。
然后告诉林邑王:李素这次为了彻底吞并吴越之地,已经把荆南和交州的绝大部分兵力都抽调上来了。
林邑国如果想收复九真郡,甚至交趾郡,就该趁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李素留在交州西南部那点微不足道的守兵都推平了,配合江东和曹公的联合作战,林邑人自己也能捞几个郡。
大海茫茫,周瑜也知道自己派出的使者不一定全都能到,所以他派出了五组海船每组各三四艘,想着就算有些船在海上因为大风大浪沉了,至少有一两组使者能确保抵达林邑。
他联络林邑人的尝试,其实也是五月中旬的时候就开始了,如果风向顺利的话,六月下旬也能航行到林邑国,但风向不顺的话,这点路开两个月也是有可能的,那就得七月中了。
不过考虑到李素总督的地盘过于庞大,真要是交趾郡九真郡那边出了事,李素就算立刻抽调吴越前线的兵力回救,估计交趾也彻底糜烂了。只要联合一切可以对付李素的势力一起找麻烦,周瑜觉得自己就还有机会。
另一方面,周瑜不但自己不提醒曹操,甚至还暗暗限制于禁提醒——主要是江面的制江权被李素的水军夺取了,而于禁跟着周瑜屯在牛渚、背后是通往太湖的中江水道,所以于禁的水军也只能在江南地区活动,很难往江北报信。
于禁一开始试图让周瑜配合他诱敌引开包围圈、然后送快船信使到江北。但周瑜嘴上答应配合,实际上出工不出力,结果于禁派去警告曹操的使者,都没能通过长江江面,就被李素的巡逻队截杀了。
孙、曹联军江南战区与江北战区的通讯,都被李素彻底掐断了。
这种情况下,袁绍获取真相的唯一渠道,只剩他拿掉沮授之后、立刻派小部队到淮南彻查、了解南方诸侯的真实战况。
无奈袁绍这人对于自己已经做出的决定非常有信心,不愿意复盘,害怕证明自己曾经的决策错了,所以跟鸵鸟一样不再跟踪结果,导致了自己最后的悔悟机会白白浪费。
袁绍的做派,有点类似于一个迷信的、神神叨叨的高考考生,考试全部考完后拒绝对答案、拒绝估分,不想每天活得担惊受怕的,就想等正式成绩公布的那一天,直接给他一个痛快。
殊不知,历史和创业不是高考,不是一锤子买卖,那是一场无限游戏。
答卷交上去之后,再对对答案、估估分,还可以弥补不少东西,鸵鸟心态,出成绩前拒绝对答案,其实就是堵死了自新之路。
……
许攸在前线疯狂准备、清洗“沮授投降注意”余毒的同时,袁绍就是这样鸵鸟心态只想等个最终结果。
不过,幸好已经被剥夺了军权的沮授,还没有彻底放弃。
他经过最初的愤怒、觉得自己被辜负后,稍稍冷静下来,意识到以袁绍对自己的猜忌,要想重新夺回监军权是不可能了。
但是,即使自己的名利权柄没有了,沮授还是想为这个国家努力一下,他一边打探许攸在前线的做法,一边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六月十八这天,再次请托关系、各种委曲求全,希望袁绍再见他一面,私下听听他的意见。
袁绍已经挺不待见他了,不过正如演义里、袁绍在官渡大败之前,哪怕把沮授囚禁了,也还念在旧日功劳给沮授进言的机会,何况这次沮授还没有被囚禁呢。
最后,袁绍在一个稍微喝了点酒的夜里,心情也放松了些,答应沮授私下到大将军府拜访。
沮授进来之后,一如历史上官渡前夜见袁绍时的情态,也不表功了,而是准备打打感情牌。
沮授的智商,他当然知道袁绍的脾气,跟这种主公说话,得顺着他的脾气来,不能犯言直谏——
这一点,与跟刘备、曹操说话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刘曹二人是典型的下属直来直去也不生气、对事不对人。
沮授酝酿了一下氛围,先低声叹息道:“沮授自知此前蒙主公重用数年,为群僚所忌,加上授确曾与刘备结交故识,主公为了服众,如今去我监军之职,授并无不服。只是还有数言,望主公察之。”
袁绍这人素来吃软不吃硬,你顺着他说话,接受度就高很多。袁绍便放下酒杯,居高临下地和蔼宽恕:“你也是老臣了,但说无妨。”
沮授酝酿道:“说起臣认识刘备,这事儿主公也是最清楚的。授至今还记得,当初第一次认识刘备、同僚做事,也正是授初识主公之时,相差不过数日。
当时,臣还是故冀州刺史贾琮别驾,为贾琮使者进京禀报张举、张纯反情,带的副使、人证,正是刘备、李素二人。
那天,在故大将军何进府中进言,主公与曹操、陈琳、淳于琼四人,也分列何进左右。如今邺城民间多有谣言,以‘各州别驾多为刘备劝诱’中伤于我,我也无话可说。但主公是亲眼见过当年我为贾琮别驾时的始末的。”
袁绍还是念旧的,被沮授这么一提醒,想到十一年半之前那一幕,顿觉恍如隔世。
是啊,当时何进还如日中天,现在想来,那时何进屋里讨论参赞军机的一屋子人,除了陈琳这个笔杆子之外,其余都是当世豪杰了。
袁绍、曹操、刘备、李素、沮授、淳于琼。哪个不是一方豪雄或者天下智囊,也就淳于琼再稍稍次一点。
何进府上的酒局,可称群英会,无非当年这些群英,都还身居低位。刘备是县尉,沮授是别驾,李素更只是一个书佐。
十一年半,天下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
袁绍刚刚生出沧海桑田之感、觉得跟沮授也算是贫贱故交,但随后他想起正是那次何进府上的会晤,他想出了“请南匈奴羌渠单于出兵镇灭张纯”的馊主意。
结果被沮授和李素反对了,后来历史也证明他确实是馊主意、不但没压下去张纯,还把羌渠单于害死了,害得南匈奴反叛拥立了伪单于须卜骨都侯。
袁绍自己惹出来的祸,反而给了刘备灭张举张纯立功升迁的机会,等袁绍惹糜烂的烂摊子压下去的时候,刘备已经从一介县尉变成了辽东太守。
后来为了劝诱于夫罗、把南匈奴也压回去,刘备更是成了汉中太守。被沮授提醒回响到这些往事傻事,袁绍几乎后悔欲狂。
当年要是不出这些馊主意,刘备哪来的发迹机会!现在成了东西二分争天下的最大敌人!当年的自己真是嘴贱啊!帮何进瞎哔哔啥!好恨!
沮授原本只是在叙旧想赢回袁绍信任,结果看袁绍忽然沉默不语、脸色也渐渐铁青,心中就暗道要糟:莫不是提醒主公想到了自己当年的傻样了?不行,得赶紧岔开话题!不然就踩雷了!
沮授连忙打断袁绍脸色越来越难看的联想:“主公,往事休要再提了,是授卖弄资历,着实该罚。授有一言,真心为主公着想:
主公要进攻刘备也好,要全军尽出也好,授不会阻止了。可纵然非攻不可,也该让大军统辖明确、上下一心。如今只以许攸为监军,却不设主帅,实非持重之道。
许攸此人,虽然也有谋略,但不擅团结众将,而且他此前一贯是文官、谋士,在军中缺乏威望,战时兵连祸结、形势万变,恐镇不住众将。何况这次还要吕布、张辽等将领配合,以许攸之望,恐给吕布抗乱命的借口。”
袁绍眉毛一挑:“然何人可以为帅?我军中从未有独领三十万大军之将领、文官。”
沮授:“当然是需要主公亲征了,主公身为大将军,名正言顺,天下仰望,且朝廷主力精锐尽在河内、上党,无主公亲自坐镇,也恐变生不测。”
袁绍今晚喝了几杯,雄心壮志倒是也激起了一些,斟酌道:“你所言,倒也有些道理,不过孤之前并未细筹其中方略。轻涉战场,恐怕……”
沮授:“主公身为大将军,何须事必躬亲?只要身在军中,三十万大军军心自安。何况军机应变自有主者,纵然战事偶有挫磨,那也是谋划者之过。
许攸激进、劝主公出战,战胜之后,声望功德,自然尽归主公。那些挫磨,也是许攸或者其他进言者所见不全、欺上瞒下所致,于主公英明神武无碍。”
袁绍一听,这个思路不错,正因为他没有亲自一直嚷嚷着要主攻刘备,从头到尾是许攸撺掇的。就算有点风险,只要赢了功劳全是他袁绍自己英明神武,过程中的挫折那是许攸冒险激进。
而且有没有主帅督战,跟只有一个没威望的空降监军,对部队的影响确实是截然不同的。
既然前线都已经做好准备了,他只用挂个名,到时候揽功推过,为什么不呢。
袁绍挥挥手:“也罢,看在许子远确无帅才,孤只好到开战之日,亲至河内挂帅——你也跟来吧,到时候有什么尺寸所得,尽管进言就是。”
沮授松了口气,他能为大军做的也只有这些了。既然进攻阻止不了,就争取把这场进攻打到最好。
毕竟赢的机会也是可观的,那就要竭尽全力。
www.bq46.cc。m.bq46.cc
不过,他毕竟只是监军,不是主帅,上任之后,还得先做一些内部统一思想、给将士们重新洗脑建立信心的工作,不可能马上出击——
毕竟,之前沮授为了让大家安心打防守战,告诉他们防守消耗下去、把关羽渐渐疲敝,最终就能拖垮并转入反攻。所以,部队里上上下下蔓延的“如今是长平之势”的异端思想,沮授也没有刻意去抹杀,毕竟这种思想是可以被他利用的。
许攸来了之后,第一件事就得把这些思想的影响慢慢洗掉,让将士们重新认同“现在是巨鹿之势”,让军中所有稍微有点历史文化底蕴的将领军官,都建立起必胜的信心,然后才能传导给普通士兵。
至于普通士兵,他们个个都没文化,也不知道这两起分别发生在五百年前和四百年前的历史事件本末,所以他们的信心其实都建立在基层军官的基础上,军官们有信心了,日常传达下去士兵也就有信心。
这个活儿,许攸做得非常雷厉风行,但再快也得七八天的准备,加上其他由守转攻的军事动员、后勤变化,真正对关羽发动总攻,怎么也得是六月下旬了。
许攸暂定的总攻日期是6月22日。
从这个角度看,许攸这人虽然贪鄙、热衷内斗争权夺利,但总的来说智商也还是有的。并非那种利令智昏的弱智,跟长平之战时期的郭开之流卑鄙奸佞之徒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许攸是真的盲目自信,觉得自己的良策可以帮袁绍得天下(或者曹操),同时他自己也能两全其美得到顶级的荣华富贵、历史美名。他内心的本意并不卖主求荣。
包括十二年前,他劝当时的冀州刺史王芬图谋废汉灵帝另立合肥侯,他内心也是狂妄得觉得他和王芬真能成功,不是他故意卖王芬害得王芬畏罪自尽。
只能说许攸这人何来的自信吧。
另外,不得不指出一点:因为许攸的战争准备需要时间,所以,如果袁绍的情报系统足够谨慎,袁绍本人也有足够知错就改的度量的话,那么他们理论上其实还有悔悟的机会。
因为算算时间,六月十六日已经是什么时候了?南线跟周瑜、于禁对峙的李素,六月十二就已经推进到牛渚了。
换言之,因为沮授的反抗和争取,拖延了许攸上任的时间,所以许攸刚上任,南边的李素其实已经是因为三伏天的暑热、推进到牛渚后根本无力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
李素的部队转入了相持、在舰队上乘凉避暑,甚至即使分兵上岸了,也选择“包原隰险阻屯兵”,活脱脱就是一个兵家大忌。
他军中那两万袁绍军战俘改编而来的部队,中暑很多,战斗力大减,是非得休整不可。其他部队也有不同程度的非战斗临时性减员。
要是换历史上夷陵之战时的刘备,这样找林木荫凉的地方扎营,就该被陆逊放火了。
只不过周瑜也知道李素擅长兵法,看李素只有少量部队上岸找林荫处扎营、大部队还是留在江面的舰队上,觉得李素有阴谋在勾引他,所以没有发动反击。
但是,如果周瑜没有私心,他在发现李素的军队没有进一步进取、而且有“发生暑热疫病”的趋势时,他就该禀报曹操、进而禀报袁绍。
提醒他们可能有诈、李素得到的援军可能不是刘备的北线精兵和战略预备队,而是袁军战俘。
可惜,周瑜为了自己的私心,没有大公无私地设法通知袁绍。毕竟对他来说不管有没有诈,袁军全力出击对他都有好处,能减轻他的压力。说不定三伏天结束后,李素的兵力就被抽走一部分,他就活下来了。
毕竟,周瑜为了这事儿,已经下了太多血本、联络了太多外部力量。早在他决定放弃皖口、虎林逐步往东撤退的时候,他就已经把所有可以拉拢的对象都拉拢上了,不容任何一方退缩,必须各方努力一起发力把刘备和李素压制住。
当时,周瑜就不但琢磨着如何引诱劝导袁绍转入进攻,他甚至还利用东海海路派了不少使者船,往夷洲而去、通过夷洲绕过李素掌控的交州南海郡,直插林邑国。
然后告诉林邑王:李素这次为了彻底吞并吴越之地,已经把荆南和交州的绝大部分兵力都抽调上来了。
林邑国如果想收复九真郡,甚至交趾郡,就该趁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李素留在交州西南部那点微不足道的守兵都推平了,配合江东和曹公的联合作战,林邑人自己也能捞几个郡。
大海茫茫,周瑜也知道自己派出的使者不一定全都能到,所以他派出了五组海船每组各三四艘,想着就算有些船在海上因为大风大浪沉了,至少有一两组使者能确保抵达林邑。
他联络林邑人的尝试,其实也是五月中旬的时候就开始了,如果风向顺利的话,六月下旬也能航行到林邑国,但风向不顺的话,这点路开两个月也是有可能的,那就得七月中了。
不过考虑到李素总督的地盘过于庞大,真要是交趾郡九真郡那边出了事,李素就算立刻抽调吴越前线的兵力回救,估计交趾也彻底糜烂了。只要联合一切可以对付李素的势力一起找麻烦,周瑜觉得自己就还有机会。
另一方面,周瑜不但自己不提醒曹操,甚至还暗暗限制于禁提醒——主要是江面的制江权被李素的水军夺取了,而于禁跟着周瑜屯在牛渚、背后是通往太湖的中江水道,所以于禁的水军也只能在江南地区活动,很难往江北报信。
于禁一开始试图让周瑜配合他诱敌引开包围圈、然后送快船信使到江北。但周瑜嘴上答应配合,实际上出工不出力,结果于禁派去警告曹操的使者,都没能通过长江江面,就被李素的巡逻队截杀了。
孙、曹联军江南战区与江北战区的通讯,都被李素彻底掐断了。
这种情况下,袁绍获取真相的唯一渠道,只剩他拿掉沮授之后、立刻派小部队到淮南彻查、了解南方诸侯的真实战况。
无奈袁绍这人对于自己已经做出的决定非常有信心,不愿意复盘,害怕证明自己曾经的决策错了,所以跟鸵鸟一样不再跟踪结果,导致了自己最后的悔悟机会白白浪费。
袁绍的做派,有点类似于一个迷信的、神神叨叨的高考考生,考试全部考完后拒绝对答案、拒绝估分,不想每天活得担惊受怕的,就想等正式成绩公布的那一天,直接给他一个痛快。
殊不知,历史和创业不是高考,不是一锤子买卖,那是一场无限游戏。
答卷交上去之后,再对对答案、估估分,还可以弥补不少东西,鸵鸟心态,出成绩前拒绝对答案,其实就是堵死了自新之路。
……
许攸在前线疯狂准备、清洗“沮授投降注意”余毒的同时,袁绍就是这样鸵鸟心态只想等个最终结果。
不过,幸好已经被剥夺了军权的沮授,还没有彻底放弃。
他经过最初的愤怒、觉得自己被辜负后,稍稍冷静下来,意识到以袁绍对自己的猜忌,要想重新夺回监军权是不可能了。
但是,即使自己的名利权柄没有了,沮授还是想为这个国家努力一下,他一边打探许攸在前线的做法,一边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六月十八这天,再次请托关系、各种委曲求全,希望袁绍再见他一面,私下听听他的意见。
袁绍已经挺不待见他了,不过正如演义里、袁绍在官渡大败之前,哪怕把沮授囚禁了,也还念在旧日功劳给沮授进言的机会,何况这次沮授还没有被囚禁呢。
最后,袁绍在一个稍微喝了点酒的夜里,心情也放松了些,答应沮授私下到大将军府拜访。
沮授进来之后,一如历史上官渡前夜见袁绍时的情态,也不表功了,而是准备打打感情牌。
沮授的智商,他当然知道袁绍的脾气,跟这种主公说话,得顺着他的脾气来,不能犯言直谏——
这一点,与跟刘备、曹操说话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刘曹二人是典型的下属直来直去也不生气、对事不对人。
沮授酝酿了一下氛围,先低声叹息道:“沮授自知此前蒙主公重用数年,为群僚所忌,加上授确曾与刘备结交故识,主公为了服众,如今去我监军之职,授并无不服。只是还有数言,望主公察之。”
袁绍这人素来吃软不吃硬,你顺着他说话,接受度就高很多。袁绍便放下酒杯,居高临下地和蔼宽恕:“你也是老臣了,但说无妨。”
沮授酝酿道:“说起臣认识刘备,这事儿主公也是最清楚的。授至今还记得,当初第一次认识刘备、同僚做事,也正是授初识主公之时,相差不过数日。
当时,臣还是故冀州刺史贾琮别驾,为贾琮使者进京禀报张举、张纯反情,带的副使、人证,正是刘备、李素二人。
那天,在故大将军何进府中进言,主公与曹操、陈琳、淳于琼四人,也分列何进左右。如今邺城民间多有谣言,以‘各州别驾多为刘备劝诱’中伤于我,我也无话可说。但主公是亲眼见过当年我为贾琮别驾时的始末的。”
袁绍还是念旧的,被沮授这么一提醒,想到十一年半之前那一幕,顿觉恍如隔世。
是啊,当时何进还如日中天,现在想来,那时何进屋里讨论参赞军机的一屋子人,除了陈琳这个笔杆子之外,其余都是当世豪杰了。
袁绍、曹操、刘备、李素、沮授、淳于琼。哪个不是一方豪雄或者天下智囊,也就淳于琼再稍稍次一点。
何进府上的酒局,可称群英会,无非当年这些群英,都还身居低位。刘备是县尉,沮授是别驾,李素更只是一个书佐。
十一年半,天下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
袁绍刚刚生出沧海桑田之感、觉得跟沮授也算是贫贱故交,但随后他想起正是那次何进府上的会晤,他想出了“请南匈奴羌渠单于出兵镇灭张纯”的馊主意。
结果被沮授和李素反对了,后来历史也证明他确实是馊主意、不但没压下去张纯,还把羌渠单于害死了,害得南匈奴反叛拥立了伪单于须卜骨都侯。
袁绍自己惹出来的祸,反而给了刘备灭张举张纯立功升迁的机会,等袁绍惹糜烂的烂摊子压下去的时候,刘备已经从一介县尉变成了辽东太守。
后来为了劝诱于夫罗、把南匈奴也压回去,刘备更是成了汉中太守。被沮授提醒回响到这些往事傻事,袁绍几乎后悔欲狂。
当年要是不出这些馊主意,刘备哪来的发迹机会!现在成了东西二分争天下的最大敌人!当年的自己真是嘴贱啊!帮何进瞎哔哔啥!好恨!
沮授原本只是在叙旧想赢回袁绍信任,结果看袁绍忽然沉默不语、脸色也渐渐铁青,心中就暗道要糟:莫不是提醒主公想到了自己当年的傻样了?不行,得赶紧岔开话题!不然就踩雷了!
沮授连忙打断袁绍脸色越来越难看的联想:“主公,往事休要再提了,是授卖弄资历,着实该罚。授有一言,真心为主公着想:
主公要进攻刘备也好,要全军尽出也好,授不会阻止了。可纵然非攻不可,也该让大军统辖明确、上下一心。如今只以许攸为监军,却不设主帅,实非持重之道。
许攸此人,虽然也有谋略,但不擅团结众将,而且他此前一贯是文官、谋士,在军中缺乏威望,战时兵连祸结、形势万变,恐镇不住众将。何况这次还要吕布、张辽等将领配合,以许攸之望,恐给吕布抗乱命的借口。”
袁绍眉毛一挑:“然何人可以为帅?我军中从未有独领三十万大军之将领、文官。”
沮授:“当然是需要主公亲征了,主公身为大将军,名正言顺,天下仰望,且朝廷主力精锐尽在河内、上党,无主公亲自坐镇,也恐变生不测。”
袁绍今晚喝了几杯,雄心壮志倒是也激起了一些,斟酌道:“你所言,倒也有些道理,不过孤之前并未细筹其中方略。轻涉战场,恐怕……”
沮授:“主公身为大将军,何须事必躬亲?只要身在军中,三十万大军军心自安。何况军机应变自有主者,纵然战事偶有挫磨,那也是谋划者之过。
许攸激进、劝主公出战,战胜之后,声望功德,自然尽归主公。那些挫磨,也是许攸或者其他进言者所见不全、欺上瞒下所致,于主公英明神武无碍。”
袁绍一听,这个思路不错,正因为他没有亲自一直嚷嚷着要主攻刘备,从头到尾是许攸撺掇的。就算有点风险,只要赢了功劳全是他袁绍自己英明神武,过程中的挫折那是许攸冒险激进。
而且有没有主帅督战,跟只有一个没威望的空降监军,对部队的影响确实是截然不同的。
既然前线都已经做好准备了,他只用挂个名,到时候揽功推过,为什么不呢。
袁绍挥挥手:“也罢,看在许子远确无帅才,孤只好到开战之日,亲至河内挂帅——你也跟来吧,到时候有什么尺寸所得,尽管进言就是。”
沮授松了口气,他能为大军做的也只有这些了。既然进攻阻止不了,就争取把这场进攻打到最好。
毕竟赢的机会也是可观的,那就要竭尽全力。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0/91/1170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