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准备再打一场昆阳之战
推荐阅读:神农道君、道与天齐、宅男侵入動漫世界、浪痞、天倾之后、逆天邪神、夜无疆、剑修来自合欢宗(高h np)、快跑,这个文明开挂了!、山海提灯、
第829章准备再打一场昆阳之战
八月底的一天,南阳郡的运河工地。
东巡雒阳的刘备,最近几个月都在巡视了解基层情况、顺带读书提升自己,酝酿未来同化蛮夷的大计。
临近秋税征收季节时,因为发现税源缺口很大,而财政开支账目也是远超预期,以至于刘备本人都有些坐不住,亲自到南阳、襄阳、武昌巡视了一圈。
看看这些地方搞建设为什么会这么花钱,前后也走走停停转悠了近两个月,颇为了解了一番民情。
尤其是刘备自从成为一方诸侯起,其实就没怎么踏足荆州地界。他早年一直坐镇成都,后来北伐成功也是常年驻在长安,最多只是亲自去过关中周边各郡。
连雒阳都是今年才回,更不要说荆州了。这次也是补上短板,免得对民间情况的掌握与实情太过脱节,也算是为成为关西关东天下共主做好准备工作。
两个月晃悠下来之后,刘备最后停在了南阳前线,因为他也意识到,今年财政开支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就是李素撺掇他修的这条运河。
一年就超耗了好几十亿,明年还要再超耗几十亿!以至于刘备都得亲临工地,看看有没有省钱的办法。
好在一圈视察下来,他也看到了一些欣慰的地方。
八月底,李素的精制白糖、冰糖工坊,已经开始进入量产了。
从益州源源不断运来的粗制红糖、渣糖原料,以每日数千石的规模运进工场,然后被蒙脱石粉浆脱色精制。而蒙脱石的来源,自然是挖运河时挖出来的膨胀土中精选分离出来的。
运河挖出的膨胀土,大约九成都是高岭土,只有一成左右是蒙脱石,所以把两者分离还是需要一定的成本的,主要是先粗捡一遍,把明显结块石状的挑出来,这样就免得浸水淘洗太多土壤。
不过因为白糖业需要的石粉浆很少,相对而言制瓷业用到的高岭土要多得多,所以这个成分比例倒也差不多能物尽其用。
李素考虑到民夫分拣筛选蒙脱石的额外成本,加上制糖所需的量不大。所以他给付朝廷的蒙脱石采购价也比高岭土高得多,一石能给几百钱,比同等重量的粮食价格都贵了。也就不可能有人指责李家的工场奸商。
反正一石蒙脱石粉能脱色至少七八石精制白糖。而红糖的价格一石就能卖一千多钱,脱色成白糖后,暂时因为市场上量少,算是奢侈品,暂时能卖三四千钱,极为暴利,冰糖更是能到一石万钱。
不过,奢侈昂贵的代价就是,一开始销量也不大,就是图个新鲜才能卖那么贵,以后量上来了,吃白糖冰糖不装逼了,也就没那么多有钱人给高溢价了。未来的白糖稳定价格,估计也就在每石两千多钱。
即使这么算,一石蒙脱石精粉算原料价五百钱,生产出来的七八石白糖比原料红糖的附加价值,大约在一万多钱,所以耗材成本也就5%,剩下的95%都是化学技术创造的价值。
……
“伯雅的白糖业,今年估计能卖个十几万石白糖,附加利润就是四亿多钱,明年价钱肯定要跌,每一石赚头从两三千跌到一千多。不过量能起来数倍,总计估计能赚八到十亿。
阿亮的白瓷还没开卖,明年估计也能赚回那么多。不过这些都是伯雅和阿亮自己家的钱,反哺给运河施工的工费才三四亿,杯水车薪呐。他们已经为朝廷立了这么多功劳了,朝廷总不好再厚着脸皮一直借他们的钱……
原本伯雅年初的时候还考虑过把这边炸桐柏山垭口的时候,采出来的坚硬石料拿去卖钱,或者运到雒阳那边,为修水渠和新城所用,倒是可以降低一部分建设成本。
怎么后来又觉得运费也太贵,改在雒阳伊阙龙门重新开采石场呢?这儿博望、叶县多出来的炸开的石头不是浪费了?”
视察完博望和叶县这边的运河工地和周边配套产业后,刘备心中也不免产生了上述问题和感慨。
他急需李素跟他集中讨论把这些问题一揽子解决掉。
好在李素这阵子也正在雒阳和南阳两头跑,每天督导这些工作。所以趁着李素和诸葛亮又一次来南阳,刘备就召见了他们,开个临时御前会议。
……
因为是带着问题来的,刘备开门见山就先问李素:
“伯雅,朕知道你已经追加了三四次钱,还都理由充分,这朕不管你。你办事朕还是放心的,朕对你的信任还不值个几百亿么?
不过,雒阳新城和南阳运河两处项目,石材的消耗又比最新一次追加后还超耗了好几成。一开始说好桐柏山垭口这边开出来的花岗石会拿去雒阳用,现在又不用了,要另采,多出来的不是浪费么?”
李素对这事儿情况也很了解,所以不用问下面人,直接能应声而答:
“陛下,是这样的。一开始我们确实想的是一事不烦二主,既然桐柏山这边要炸开垭口挖运河,而石料开采最大的成本就是碎石开凿,才想到给雒阳那边用。
但是后来实际运输了两批后,发现从南阳梁县到河南尹新城这一段,运输实在费力费工。与此同时,阿亮和那个罗马工程师提图斯最近两个月实地勘探,发现雒阳伊阙龙门一带,山岩开凿便利。
那儿岩层分层明显,但岩石质地却够硬,伊阙就在伊水河畔,开采出来的石料可以直接沿着伊、洛水流到雒阳旧城、新城旁边,一步山路都不用陆运。
所以未来哪怕为雒阳修高架引水渠,也是从伊阙龙门直接采石方便。我就决定暂缓把桐柏山垭口这边炸出来的石料运过去,而是先用伊阙的,那边如果适合开凿的岩层不够用了,再运这边挖出来的。”
李素说的这些,也算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他一开始也不知道雒阳周边、紧邻着伊洛水河畔都能找到便宜的大规模采石场,才拍脑门做的决定。
后来提图斯为高架水渠做深化设计方案,实地深入进行地质勘探,就发现了意外之喜——
而其实这也很符合史实,因为历史上从南北朝的北魏、一直到后来唐朝,因为佛法大盛,伊阙这个位置被修成了雒阳龙门石窟,开采剩下的石头还为后来的朝代重修雒阳城墙提供了材料。
事实证明,这地方的岩层断口分层明显、岩层之间很容易分割开采。
如今,这个世界有李素的影响,汉统会一直存续,统治者也就不需要用佛道来淡化知识分子阶层对不忠的注意力。所以龙门石窟估计是不会出现了,这些石头开采出来除了给雒阳修城墙,就是造成高架水渠。
(注:两晋开始清谈玄学旺盛,乃至后来南北朝崇佛。主要一个原因是统治阶级从压制佛道变为诱导。因为连续改朝换代禅让篡位太多,不好意思再宣扬儒家的忠孝价值观,就引入佛道来淡化忠孝,以玄替忠。)
刘备听了李素的解释,还看了最新的罗马工程师勘探的结果,才没继续纠结这事儿,只是强调桐柏山这边工地上多出来的石料怎么处理,别浪费。
对此,李素和诸葛亮拿出了一套新的方案:“陛下,经过我们的最新核算,觉得桐柏山垭口工地上新炸出来的石料,不如拿去加固叶县、昆阳的城防。
尤其是跟曹军接壤最前沿的昆阳县,位置处于要害,城池面积又不大,完全可以改造成军事要塞,额外修一道完全用坚硬石料砌的城墙。如此,不用再驻军很多,也能坚守扛住未来可能出现的曹军进攻。”
刘备一愣,这些石头如果可以就近造叶县和昆阳的城防,那确实是综合成本最节约的用法了,毕竟是就地使用,都不用怎么运输。
但是,昆阳这种地方,还有严防死守的必要吗?刘备似乎听到了一个好笑的笑话。
这两年,运河没修成,所以刘备阵营最富庶、建设最好的益州和荆州的战略物资,无法高效低损耗地运到华北战场,这才导致了刘备扩张的脚步被迫放缓。
所以在刘备看来,他不去打曹操就不错了,曹操怎么还敢打他?
如果是倒退两三年,那是有可能的,毕竟当时袁绍还没被严重削弱,孙家也没覆灭,曹操跟他们勠力同心,有这个实力。
但是现在,刘备看来,曹操只能困守!他的国力已经略微超过了袁曹剩余部分之和,对面那两家打好防守战就不错了!
李素也注意到了刘备的错愕,他微笑着解释:“陛下不必觉得诧异,这事儿还是阿亮提醒我的,我跟他商量之后,觉得很有可能。即使机会不大,我们也能主动促成。”
刘备:“此言何解?”
李素:“目前为止,曹操对我们没有进攻的企图,那是因为我们对于运河项目的保密做得非常好。虽然曹操知道我们在雒阳和南阳大兴土木,却不知道我们具体在干什么。
我还故意对外用雒阳新城的计划,掩饰其余部分,曹操的人说不定现在还觉得我们是在南阳这边砍伐树木、采集石料、取土烧砖,为雒阳那边的新城建设准备材料。
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随时都可以把运河的修筑进度故意泄露出去,而且不是假的——只要泄露出去后,曹操肯定会派可靠细作来实地打探。
我们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曹操的细作打探,他们就能知道我们真的是在博望和昆阳-叶县之间修运河。
而且不难推论出,此河一成,整个益州和荆州的战争动员能力,都能被沿着此河倾泻到颍川流域、对豫州战场发动灭顶攻势。
这种情况下,陛下您觉得曹操还会坐视我们把这条运河修成么?他不会主动进攻来试图搞破坏么?他不会想夺回昆阳、叶县这两个桐柏山东北侧的县城,跟我军恢复到隔桐柏山对峙的程度、并且彻底阻断我们的修河计划。”
刘备听得有点晕,抬手打断:“这我知道,但我们这么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转攻为守,跟河内-上党之战时那样,引诱敌人来进攻?我们防守反击,降低我军消灭敌军有生力量时的成本和损耗?”
诸葛亮连忙接过问题,代替恩师解释:“陛下,是这样的。关将军不是已经和吕布达成密约,这个月彻底接收了雁门郡后,下个月就要吕布传檄天下,揭袁绍的丑事了。
按照我们之前的计划,袁绍是迟早要攻心灭杀的,以袁绍的身体状况,估计也就数月到年内的事儿。而袁绍诸子,‘图之急则同仇敌忾,图之缓则自相图害’,也是我们预期之中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在袁绍诸子还没面临争父业之前,爆出一个我军与曹军在昆阳-许昌之间剑拔弩张、陷入战局泥潭的消息,那不就正好鼓励了袁尚、袁谭相争么?
同样的,曹操难道就不希望袁谭、袁尚相争?他肯定也希望,只有袁尚胆子大了,曹操才能假借帮助嫡长袁谭出头的名义,实际上吞并袁谭、并助袁谭灭袁尚。
所以,只要到了那时候,曹操也会愿意跟我们在昆阳一战的。如果进展顺利,能夺下昆阳和叶县,掐断我们的运河,这对曹操是最好的情况。
就算略战一场没能拿下昆阳,至少也能演给袁尚看,让袁尚对于害兄之事壮胆。所以臣断定,只要诸方消息一起促成,曹操会愿意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试探性偷袭昆阳、叶县打一杖的。
我们趁着冬天来临之前,把桐柏山运河工地这儿已经开出来的石料,直接拿去昆阳堆砌成新城墙、增设工事,很快就能发挥上军事用途。”
刘备听得微微有点刷新认知。
他已经几年没动过“分化瓦解敌人”的心思了,主要是他硬实力太强,换游戏里早就被“包围网”了。所以刘备都已经默认关东各诸侯抱团对抗他。
没想到到了现在这时候,关东诸侯内部还有可能在必要的时候诱导出“曹操和刘备联手演戏、让袁家兄弟放开手脚自相残杀”的戏码。
袁绍的家教之恶劣,可见一斑。
这事儿可以试试,反正额外成本也不是很高。把昆阳城防好好修修,哪怕不打仗未来也有用。作为这条关键运河的两端,将来昆阳和博望这两个县都会是交通咽喉,防御修好了不亏。
刘备便最终点头拍板:“还是伯雅和阿亮想得周到,这事儿就照你们说的办吧。多花的几个亿石料钱,就当追加了。不过话说回来,还是缺钱闹的。
本来今年要是七十亿商税收上来,再加上别的农税五十亿丁税二三十亿,缺口也就五十亿。现在因为去年提前透支了今年的商税,缺口又大到一百二十亿了。
你们怎么花都好说,这钱得找得到才好,朕不想出尔反尔、于法无据搜刮民脂民膏。再找你们这些勋贵巨富摊派预支商税,也不是长久之计。明年肯定还得继续欠,而且是扩大欠。后年要对袁曹决战,肯定也是欠。
算来算去,至少三年后才能指望收支平衡,四五年之后才开始还平定天下过程中的欠账,可有办法让朕不失信于商、民?”
李素本来就想好了解决方案,只不过今天的会上先被刘备岔开了话题聊到预算超支的问题上去了。此刻他立刻回答,先是安慰:
“陛下放心,虽然要五年后才能还,但到时候每年还的量会很大,稍微几年就能还完了。毕竟如今朝廷才光复大汉六成的江山,一年就能收上六十亿商税。
未来把商税改革推广到全国,而且照样按照鼓励工商的国策激发民间提升生产力,一年一百亿的商税都是有可能的。这样一来光商税就可以达到桓灵年间天下全部税赋的二点五倍,中兴盛世指日可待,还能抑制豪强的重新兼并、抽取他们的兼并潜力。
至于眼下,臣和阿亮讨论后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把去年的‘勋贵巨富摊派商税国债’,推广到对所有商人都有效,引导全国大小商人都来认购商税国债。
我们今年马上要卖出去的那批盐引、铁引、茶引、酒业牌照、水能牌照、织锦牌照……我跟子初商议,准备先全部让财部用印时,打上‘章武三年’的年号。
然后朝廷出台一个政策:将来发行的商税抵税抄引,会分为两种,一种是不额外盖章印年号的,一种是印年号的。
不盖年号的那种,鼓励人当年要缴纳多少特许经营商税,就认购多少,藏过年的话来年也还能用,但是没有利息。
而加盖年号的那种,可以当年不用,来年再用。如果章武三年的抄引留到章武四年用,就可以按照面额的倍抵税,到章武五年用就是倍抵税。不计复利,每年的利息都是面额本金的一成。最多可以预存十年,十年后翻倍回收抵税。
而这种加盖年号的抄引,朝廷只在财政赤字紧缩的年份才会发行,如果是收支平衡的年份,能不发就不发。所以商人想认购这种带年号的抄引还不一定有机会,钱闲着没地方生利息的,也别闲着,有机会就买吧。
这样,也能把商税改革之前的临时拆借认捐,变成一项长期制度化的‘利率国债’。觉得自己未来几年会扩大经营、要缴纳的商税会明显变多的,眼下又没有资金压力,就多认购一点抵税抄引。”
www.bq46.cc。m.bq46.cc
八月底的一天,南阳郡的运河工地。
东巡雒阳的刘备,最近几个月都在巡视了解基层情况、顺带读书提升自己,酝酿未来同化蛮夷的大计。
临近秋税征收季节时,因为发现税源缺口很大,而财政开支账目也是远超预期,以至于刘备本人都有些坐不住,亲自到南阳、襄阳、武昌巡视了一圈。
看看这些地方搞建设为什么会这么花钱,前后也走走停停转悠了近两个月,颇为了解了一番民情。
尤其是刘备自从成为一方诸侯起,其实就没怎么踏足荆州地界。他早年一直坐镇成都,后来北伐成功也是常年驻在长安,最多只是亲自去过关中周边各郡。
连雒阳都是今年才回,更不要说荆州了。这次也是补上短板,免得对民间情况的掌握与实情太过脱节,也算是为成为关西关东天下共主做好准备工作。
两个月晃悠下来之后,刘备最后停在了南阳前线,因为他也意识到,今年财政开支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就是李素撺掇他修的这条运河。
一年就超耗了好几十亿,明年还要再超耗几十亿!以至于刘备都得亲临工地,看看有没有省钱的办法。
好在一圈视察下来,他也看到了一些欣慰的地方。
八月底,李素的精制白糖、冰糖工坊,已经开始进入量产了。
从益州源源不断运来的粗制红糖、渣糖原料,以每日数千石的规模运进工场,然后被蒙脱石粉浆脱色精制。而蒙脱石的来源,自然是挖运河时挖出来的膨胀土中精选分离出来的。
运河挖出的膨胀土,大约九成都是高岭土,只有一成左右是蒙脱石,所以把两者分离还是需要一定的成本的,主要是先粗捡一遍,把明显结块石状的挑出来,这样就免得浸水淘洗太多土壤。
不过因为白糖业需要的石粉浆很少,相对而言制瓷业用到的高岭土要多得多,所以这个成分比例倒也差不多能物尽其用。
李素考虑到民夫分拣筛选蒙脱石的额外成本,加上制糖所需的量不大。所以他给付朝廷的蒙脱石采购价也比高岭土高得多,一石能给几百钱,比同等重量的粮食价格都贵了。也就不可能有人指责李家的工场奸商。
反正一石蒙脱石粉能脱色至少七八石精制白糖。而红糖的价格一石就能卖一千多钱,脱色成白糖后,暂时因为市场上量少,算是奢侈品,暂时能卖三四千钱,极为暴利,冰糖更是能到一石万钱。
不过,奢侈昂贵的代价就是,一开始销量也不大,就是图个新鲜才能卖那么贵,以后量上来了,吃白糖冰糖不装逼了,也就没那么多有钱人给高溢价了。未来的白糖稳定价格,估计也就在每石两千多钱。
即使这么算,一石蒙脱石精粉算原料价五百钱,生产出来的七八石白糖比原料红糖的附加价值,大约在一万多钱,所以耗材成本也就5%,剩下的95%都是化学技术创造的价值。
……
“伯雅的白糖业,今年估计能卖个十几万石白糖,附加利润就是四亿多钱,明年价钱肯定要跌,每一石赚头从两三千跌到一千多。不过量能起来数倍,总计估计能赚八到十亿。
阿亮的白瓷还没开卖,明年估计也能赚回那么多。不过这些都是伯雅和阿亮自己家的钱,反哺给运河施工的工费才三四亿,杯水车薪呐。他们已经为朝廷立了这么多功劳了,朝廷总不好再厚着脸皮一直借他们的钱……
原本伯雅年初的时候还考虑过把这边炸桐柏山垭口的时候,采出来的坚硬石料拿去卖钱,或者运到雒阳那边,为修水渠和新城所用,倒是可以降低一部分建设成本。
怎么后来又觉得运费也太贵,改在雒阳伊阙龙门重新开采石场呢?这儿博望、叶县多出来的炸开的石头不是浪费了?”
视察完博望和叶县这边的运河工地和周边配套产业后,刘备心中也不免产生了上述问题和感慨。
他急需李素跟他集中讨论把这些问题一揽子解决掉。
好在李素这阵子也正在雒阳和南阳两头跑,每天督导这些工作。所以趁着李素和诸葛亮又一次来南阳,刘备就召见了他们,开个临时御前会议。
……
因为是带着问题来的,刘备开门见山就先问李素:
“伯雅,朕知道你已经追加了三四次钱,还都理由充分,这朕不管你。你办事朕还是放心的,朕对你的信任还不值个几百亿么?
不过,雒阳新城和南阳运河两处项目,石材的消耗又比最新一次追加后还超耗了好几成。一开始说好桐柏山垭口这边开出来的花岗石会拿去雒阳用,现在又不用了,要另采,多出来的不是浪费么?”
李素对这事儿情况也很了解,所以不用问下面人,直接能应声而答:
“陛下,是这样的。一开始我们确实想的是一事不烦二主,既然桐柏山这边要炸开垭口挖运河,而石料开采最大的成本就是碎石开凿,才想到给雒阳那边用。
但是后来实际运输了两批后,发现从南阳梁县到河南尹新城这一段,运输实在费力费工。与此同时,阿亮和那个罗马工程师提图斯最近两个月实地勘探,发现雒阳伊阙龙门一带,山岩开凿便利。
那儿岩层分层明显,但岩石质地却够硬,伊阙就在伊水河畔,开采出来的石料可以直接沿着伊、洛水流到雒阳旧城、新城旁边,一步山路都不用陆运。
所以未来哪怕为雒阳修高架引水渠,也是从伊阙龙门直接采石方便。我就决定暂缓把桐柏山垭口这边炸出来的石料运过去,而是先用伊阙的,那边如果适合开凿的岩层不够用了,再运这边挖出来的。”
李素说的这些,也算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他一开始也不知道雒阳周边、紧邻着伊洛水河畔都能找到便宜的大规模采石场,才拍脑门做的决定。
后来提图斯为高架水渠做深化设计方案,实地深入进行地质勘探,就发现了意外之喜——
而其实这也很符合史实,因为历史上从南北朝的北魏、一直到后来唐朝,因为佛法大盛,伊阙这个位置被修成了雒阳龙门石窟,开采剩下的石头还为后来的朝代重修雒阳城墙提供了材料。
事实证明,这地方的岩层断口分层明显、岩层之间很容易分割开采。
如今,这个世界有李素的影响,汉统会一直存续,统治者也就不需要用佛道来淡化知识分子阶层对不忠的注意力。所以龙门石窟估计是不会出现了,这些石头开采出来除了给雒阳修城墙,就是造成高架水渠。
(注:两晋开始清谈玄学旺盛,乃至后来南北朝崇佛。主要一个原因是统治阶级从压制佛道变为诱导。因为连续改朝换代禅让篡位太多,不好意思再宣扬儒家的忠孝价值观,就引入佛道来淡化忠孝,以玄替忠。)
刘备听了李素的解释,还看了最新的罗马工程师勘探的结果,才没继续纠结这事儿,只是强调桐柏山这边工地上多出来的石料怎么处理,别浪费。
对此,李素和诸葛亮拿出了一套新的方案:“陛下,经过我们的最新核算,觉得桐柏山垭口工地上新炸出来的石料,不如拿去加固叶县、昆阳的城防。
尤其是跟曹军接壤最前沿的昆阳县,位置处于要害,城池面积又不大,完全可以改造成军事要塞,额外修一道完全用坚硬石料砌的城墙。如此,不用再驻军很多,也能坚守扛住未来可能出现的曹军进攻。”
刘备一愣,这些石头如果可以就近造叶县和昆阳的城防,那确实是综合成本最节约的用法了,毕竟是就地使用,都不用怎么运输。
但是,昆阳这种地方,还有严防死守的必要吗?刘备似乎听到了一个好笑的笑话。
这两年,运河没修成,所以刘备阵营最富庶、建设最好的益州和荆州的战略物资,无法高效低损耗地运到华北战场,这才导致了刘备扩张的脚步被迫放缓。
所以在刘备看来,他不去打曹操就不错了,曹操怎么还敢打他?
如果是倒退两三年,那是有可能的,毕竟当时袁绍还没被严重削弱,孙家也没覆灭,曹操跟他们勠力同心,有这个实力。
但是现在,刘备看来,曹操只能困守!他的国力已经略微超过了袁曹剩余部分之和,对面那两家打好防守战就不错了!
李素也注意到了刘备的错愕,他微笑着解释:“陛下不必觉得诧异,这事儿还是阿亮提醒我的,我跟他商量之后,觉得很有可能。即使机会不大,我们也能主动促成。”
刘备:“此言何解?”
李素:“目前为止,曹操对我们没有进攻的企图,那是因为我们对于运河项目的保密做得非常好。虽然曹操知道我们在雒阳和南阳大兴土木,却不知道我们具体在干什么。
我还故意对外用雒阳新城的计划,掩饰其余部分,曹操的人说不定现在还觉得我们是在南阳这边砍伐树木、采集石料、取土烧砖,为雒阳那边的新城建设准备材料。
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随时都可以把运河的修筑进度故意泄露出去,而且不是假的——只要泄露出去后,曹操肯定会派可靠细作来实地打探。
我们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曹操的细作打探,他们就能知道我们真的是在博望和昆阳-叶县之间修运河。
而且不难推论出,此河一成,整个益州和荆州的战争动员能力,都能被沿着此河倾泻到颍川流域、对豫州战场发动灭顶攻势。
这种情况下,陛下您觉得曹操还会坐视我们把这条运河修成么?他不会主动进攻来试图搞破坏么?他不会想夺回昆阳、叶县这两个桐柏山东北侧的县城,跟我军恢复到隔桐柏山对峙的程度、并且彻底阻断我们的修河计划。”
刘备听得有点晕,抬手打断:“这我知道,但我们这么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转攻为守,跟河内-上党之战时那样,引诱敌人来进攻?我们防守反击,降低我军消灭敌军有生力量时的成本和损耗?”
诸葛亮连忙接过问题,代替恩师解释:“陛下,是这样的。关将军不是已经和吕布达成密约,这个月彻底接收了雁门郡后,下个月就要吕布传檄天下,揭袁绍的丑事了。
按照我们之前的计划,袁绍是迟早要攻心灭杀的,以袁绍的身体状况,估计也就数月到年内的事儿。而袁绍诸子,‘图之急则同仇敌忾,图之缓则自相图害’,也是我们预期之中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在袁绍诸子还没面临争父业之前,爆出一个我军与曹军在昆阳-许昌之间剑拔弩张、陷入战局泥潭的消息,那不就正好鼓励了袁尚、袁谭相争么?
同样的,曹操难道就不希望袁谭、袁尚相争?他肯定也希望,只有袁尚胆子大了,曹操才能假借帮助嫡长袁谭出头的名义,实际上吞并袁谭、并助袁谭灭袁尚。
所以,只要到了那时候,曹操也会愿意跟我们在昆阳一战的。如果进展顺利,能夺下昆阳和叶县,掐断我们的运河,这对曹操是最好的情况。
就算略战一场没能拿下昆阳,至少也能演给袁尚看,让袁尚对于害兄之事壮胆。所以臣断定,只要诸方消息一起促成,曹操会愿意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试探性偷袭昆阳、叶县打一杖的。
我们趁着冬天来临之前,把桐柏山运河工地这儿已经开出来的石料,直接拿去昆阳堆砌成新城墙、增设工事,很快就能发挥上军事用途。”
刘备听得微微有点刷新认知。
他已经几年没动过“分化瓦解敌人”的心思了,主要是他硬实力太强,换游戏里早就被“包围网”了。所以刘备都已经默认关东各诸侯抱团对抗他。
没想到到了现在这时候,关东诸侯内部还有可能在必要的时候诱导出“曹操和刘备联手演戏、让袁家兄弟放开手脚自相残杀”的戏码。
袁绍的家教之恶劣,可见一斑。
这事儿可以试试,反正额外成本也不是很高。把昆阳城防好好修修,哪怕不打仗未来也有用。作为这条关键运河的两端,将来昆阳和博望这两个县都会是交通咽喉,防御修好了不亏。
刘备便最终点头拍板:“还是伯雅和阿亮想得周到,这事儿就照你们说的办吧。多花的几个亿石料钱,就当追加了。不过话说回来,还是缺钱闹的。
本来今年要是七十亿商税收上来,再加上别的农税五十亿丁税二三十亿,缺口也就五十亿。现在因为去年提前透支了今年的商税,缺口又大到一百二十亿了。
你们怎么花都好说,这钱得找得到才好,朕不想出尔反尔、于法无据搜刮民脂民膏。再找你们这些勋贵巨富摊派预支商税,也不是长久之计。明年肯定还得继续欠,而且是扩大欠。后年要对袁曹决战,肯定也是欠。
算来算去,至少三年后才能指望收支平衡,四五年之后才开始还平定天下过程中的欠账,可有办法让朕不失信于商、民?”
李素本来就想好了解决方案,只不过今天的会上先被刘备岔开了话题聊到预算超支的问题上去了。此刻他立刻回答,先是安慰:
“陛下放心,虽然要五年后才能还,但到时候每年还的量会很大,稍微几年就能还完了。毕竟如今朝廷才光复大汉六成的江山,一年就能收上六十亿商税。
未来把商税改革推广到全国,而且照样按照鼓励工商的国策激发民间提升生产力,一年一百亿的商税都是有可能的。这样一来光商税就可以达到桓灵年间天下全部税赋的二点五倍,中兴盛世指日可待,还能抑制豪强的重新兼并、抽取他们的兼并潜力。
至于眼下,臣和阿亮讨论后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把去年的‘勋贵巨富摊派商税国债’,推广到对所有商人都有效,引导全国大小商人都来认购商税国债。
我们今年马上要卖出去的那批盐引、铁引、茶引、酒业牌照、水能牌照、织锦牌照……我跟子初商议,准备先全部让财部用印时,打上‘章武三年’的年号。
然后朝廷出台一个政策:将来发行的商税抵税抄引,会分为两种,一种是不额外盖章印年号的,一种是印年号的。
不盖年号的那种,鼓励人当年要缴纳多少特许经营商税,就认购多少,藏过年的话来年也还能用,但是没有利息。
而加盖年号的那种,可以当年不用,来年再用。如果章武三年的抄引留到章武四年用,就可以按照面额的倍抵税,到章武五年用就是倍抵税。不计复利,每年的利息都是面额本金的一成。最多可以预存十年,十年后翻倍回收抵税。
而这种加盖年号的抄引,朝廷只在财政赤字紧缩的年份才会发行,如果是收支平衡的年份,能不发就不发。所以商人想认购这种带年号的抄引还不一定有机会,钱闲着没地方生利息的,也别闲着,有机会就买吧。
这样,也能把商税改革之前的临时拆借认捐,变成一项长期制度化的‘利率国债’。觉得自己未来几年会扩大经营、要缴纳的商税会明显变多的,眼下又没有资金压力,就多认购一点抵税抄引。”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0/91/1171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