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两位学生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年代:小日子过的真好、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星空职业者、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末世:带着系统养男宠(NPH)、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人道大圣、四合院里的读书人、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赵一洲来到横镇影视城,与张安打过招呼后,便去到了更衣室。
他换上了一套白色长衫,戴上了假发套,扎起了辫子。
这是他在典藏华夏中,扮演的第一个属于清朝的角色。
坐在化妆镜前,赵一洲开始给自己化着妆。
很快,赵一洲的肤色便黑了几个度,一副饱经风吹日晒的模样。
赵一洲站起身来,走出化妆间。
片场中,张安正在做着最后的器材调试。
“准备一下,马上就开始了。”
张安看见赵一洲来了,说道。
赵一洲点了点头,走进片场。
抬头望着高高悬挂着的时务学堂的牌匾,赵一洲眼神幽深,仿佛回到了一百年前那个混乱的时代。
布置出来的时务学堂中,此时坐着数十位青年,皆是穿着长衫,一脸好奇和仰慕地看着赵一洲。
赵一洲朝众人点了点头,走上讲台坐了下来。
晚上八点,直播准时开始。
熟悉的片头曲播放完毕后,镜头缓缓朝牌匾拉近。
“时务学堂?湘省的那个吗?”
湘省时务学堂,创办于1897年,乃是湘省大学的前身。
“应该是了,这一期的历史人物,是梁启超?”
直播间里,观众们纷纷评论道。
镜头闯进时务学堂中,画面上出现一群学生,以及讲台上手握书本的赵一洲。
“啧,满清的辫子造型还真是丑。”
“心疼赵一洲。”
观众们纷纷吐槽道。
这时候,讲台上的赵一洲开口了。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讲,我在沪上的所见所闻。”
赵一洲微微一笑,眼中浮现向往之色。
“几年前的那场甲午战争,举国震荡。大清拥有着号称东亚最强的舰队,打不过列强也就算了,为何连区区卓尔小国都打不过了?”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去到了我们最为先进开放的城市,沪上。”
随着赵一洲用低沉地声音讲述着,观众们也都慢慢沉下心来,认真倾听着。
站在现在的角度,我们知道那时候有哪些地方是落后的,有哪些地方是能够改良的,有哪些地方是必须改革的。
然而,当局者迷。
身处历史的局限性,又正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所有人都是思绪混乱,在未知中摸索着未来。
“在这座城市中,我看到了未来。在那里,下午我在戏院听戏,晚上可以在歌舞厅娱乐。在那里,洋人的汽车随处可见,码头上汽船络绎不绝。”
“维多利亚今天发售的最新型号的轿车,明日就能在这座城市看到。”
“无数光怪陆离的新事物,让我感到迷茫。”
“华夏,要怎么才能迎头赶上?一个沪上,代表不了整个华夏。”
赵一洲停了下来,扫视着教室中的诸多学生。
一名学生举起手来,自信地盯着赵一洲。
“松坡,你来说。”
赵一洲点了点头,说道。
“松坡?蔡锷?”
直播间里,有人问道。
“蔡锷,字松坡,曾在时务学堂就读,学习维新思想,就是他了。”
有人回答道。
“这可是个牛批人数!”
有网友感慨道。
“楼上弔大的说说怎么个牛法。”
马上有人跟上了回复。
“夺回共和够不够牛?当年袁大头复辟帝制,各省都督都沉默着,蔡爷千方百计从袁大头手里逃脱,从京城到倭国,再到越国、香江、云南,一个人扛着护国大旗,筹建了一支八千人的军队,打败了袁大头手下几十万军队,把袁大头给活活气死了。”
有网友评论道。
“蔡爷最牛的,还是培养出了一个姓朱的学生。”
……
“老师,我认为必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这件事,我们现在正在做,但还远远不够。制度上,我们也必须进行改良。”
蔡锷大声说道。
讲台上的赵一洲,眼中露出欣赏之色,点了点头。
“坐下吧。”
蔡锷这名学生,乃是他最为欣赏的学生之一。
“这个问题,我也曾问过我的另一名学生。他的意见,也与你大差不离。他叫杨昌济,有时间,你们可以互相探讨一下。”
赵一洲笑着说道。
“卧槽,那位伟人的老师?”
“讲台上这位到底是谁?蔡锷和杨昌济都是他的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生?”
“怎么算来,讲台上这位是朱帅和那位伟人老师的老师?”
直播间里的观众震惊地评论道。
讲台上,赵一洲继续说着。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心。唯有唤醒人心,国家才能进步。”
赵一洲沉声说道。
“老师,要怎么样才能唤醒人心?又要唤醒一颗怎么样的人心?”
有学生举手问道。
“我也还在摸索,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的《仁学》。”
赵一洲摇了摇头,说道。
到这时候,直播间里的观众,终于猜到了这一期典藏华夏的角色了。
谭嗣同!
“话说,谭嗣同这么牛的吗?我只知道他变法失败被砍头了,没想到还教出了两个这么牛的学生。”
“谭嗣同这个人物,有什么可讲的吗?感觉历史书上他的存在感也不强啊,对于近代华夏的进步,似乎也没有做出啥实质性的功绩。”
一些观众,质疑着这一期的历史人物选择。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吧,大家回去都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怎么样才能觉醒人心,觉醒什么样的人心。”
谭嗣同笑着说道,站起身来。
所有学生也站起身来,朝谭嗣同深深鞠躬。
“老师再见。”
学生们齐声喊道。
“这间教室里的这些学生,是那时候华夏的希望阿!”
有观众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学生,不由感慨道。
“刚才不是有人说谭嗣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贡献吗?别的先不说,这间湘省时务学堂虽然总教习是梁启超,但却以谭嗣同为首发起。也因为这座时务学堂,才开化了湘省的民智,让湘省成为革命前沿之地,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辈。”
有观众驳斥一些观众的评论道。
谭嗣同走出教室,迎面,一个中年男人朝他走来。
“复生,跟我来。”
中年男人低声说道。
复生,乃是谭嗣同的字。
十一岁之时,谭嗣同的母亲染上瘟疫,回家之后又将瘟疫传染给了家人。
谭嗣同五天之内,接连失去了母亲、二姐、大哥。
连他自己,也“短死三日”。后来康复后,他的母亲给他取字复生。
www.bq46.cc。m.bq46.cc
他换上了一套白色长衫,戴上了假发套,扎起了辫子。
这是他在典藏华夏中,扮演的第一个属于清朝的角色。
坐在化妆镜前,赵一洲开始给自己化着妆。
很快,赵一洲的肤色便黑了几个度,一副饱经风吹日晒的模样。
赵一洲站起身来,走出化妆间。
片场中,张安正在做着最后的器材调试。
“准备一下,马上就开始了。”
张安看见赵一洲来了,说道。
赵一洲点了点头,走进片场。
抬头望着高高悬挂着的时务学堂的牌匾,赵一洲眼神幽深,仿佛回到了一百年前那个混乱的时代。
布置出来的时务学堂中,此时坐着数十位青年,皆是穿着长衫,一脸好奇和仰慕地看着赵一洲。
赵一洲朝众人点了点头,走上讲台坐了下来。
晚上八点,直播准时开始。
熟悉的片头曲播放完毕后,镜头缓缓朝牌匾拉近。
“时务学堂?湘省的那个吗?”
湘省时务学堂,创办于1897年,乃是湘省大学的前身。
“应该是了,这一期的历史人物,是梁启超?”
直播间里,观众们纷纷评论道。
镜头闯进时务学堂中,画面上出现一群学生,以及讲台上手握书本的赵一洲。
“啧,满清的辫子造型还真是丑。”
“心疼赵一洲。”
观众们纷纷吐槽道。
这时候,讲台上的赵一洲开口了。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讲,我在沪上的所见所闻。”
赵一洲微微一笑,眼中浮现向往之色。
“几年前的那场甲午战争,举国震荡。大清拥有着号称东亚最强的舰队,打不过列强也就算了,为何连区区卓尔小国都打不过了?”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去到了我们最为先进开放的城市,沪上。”
随着赵一洲用低沉地声音讲述着,观众们也都慢慢沉下心来,认真倾听着。
站在现在的角度,我们知道那时候有哪些地方是落后的,有哪些地方是能够改良的,有哪些地方是必须改革的。
然而,当局者迷。
身处历史的局限性,又正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所有人都是思绪混乱,在未知中摸索着未来。
“在这座城市中,我看到了未来。在那里,下午我在戏院听戏,晚上可以在歌舞厅娱乐。在那里,洋人的汽车随处可见,码头上汽船络绎不绝。”
“维多利亚今天发售的最新型号的轿车,明日就能在这座城市看到。”
“无数光怪陆离的新事物,让我感到迷茫。”
“华夏,要怎么才能迎头赶上?一个沪上,代表不了整个华夏。”
赵一洲停了下来,扫视着教室中的诸多学生。
一名学生举起手来,自信地盯着赵一洲。
“松坡,你来说。”
赵一洲点了点头,说道。
“松坡?蔡锷?”
直播间里,有人问道。
“蔡锷,字松坡,曾在时务学堂就读,学习维新思想,就是他了。”
有人回答道。
“这可是个牛批人数!”
有网友感慨道。
“楼上弔大的说说怎么个牛法。”
马上有人跟上了回复。
“夺回共和够不够牛?当年袁大头复辟帝制,各省都督都沉默着,蔡爷千方百计从袁大头手里逃脱,从京城到倭国,再到越国、香江、云南,一个人扛着护国大旗,筹建了一支八千人的军队,打败了袁大头手下几十万军队,把袁大头给活活气死了。”
有网友评论道。
“蔡爷最牛的,还是培养出了一个姓朱的学生。”
……
“老师,我认为必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这件事,我们现在正在做,但还远远不够。制度上,我们也必须进行改良。”
蔡锷大声说道。
讲台上的赵一洲,眼中露出欣赏之色,点了点头。
“坐下吧。”
蔡锷这名学生,乃是他最为欣赏的学生之一。
“这个问题,我也曾问过我的另一名学生。他的意见,也与你大差不离。他叫杨昌济,有时间,你们可以互相探讨一下。”
赵一洲笑着说道。
“卧槽,那位伟人的老师?”
“讲台上这位到底是谁?蔡锷和杨昌济都是他的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生?”
“怎么算来,讲台上这位是朱帅和那位伟人老师的老师?”
直播间里的观众震惊地评论道。
讲台上,赵一洲继续说着。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心。唯有唤醒人心,国家才能进步。”
赵一洲沉声说道。
“老师,要怎么样才能唤醒人心?又要唤醒一颗怎么样的人心?”
有学生举手问道。
“我也还在摸索,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的《仁学》。”
赵一洲摇了摇头,说道。
到这时候,直播间里的观众,终于猜到了这一期典藏华夏的角色了。
谭嗣同!
“话说,谭嗣同这么牛的吗?我只知道他变法失败被砍头了,没想到还教出了两个这么牛的学生。”
“谭嗣同这个人物,有什么可讲的吗?感觉历史书上他的存在感也不强啊,对于近代华夏的进步,似乎也没有做出啥实质性的功绩。”
一些观众,质疑着这一期的历史人物选择。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吧,大家回去都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怎么样才能觉醒人心,觉醒什么样的人心。”
谭嗣同笑着说道,站起身来。
所有学生也站起身来,朝谭嗣同深深鞠躬。
“老师再见。”
学生们齐声喊道。
“这间教室里的这些学生,是那时候华夏的希望阿!”
有观众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学生,不由感慨道。
“刚才不是有人说谭嗣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贡献吗?别的先不说,这间湘省时务学堂虽然总教习是梁启超,但却以谭嗣同为首发起。也因为这座时务学堂,才开化了湘省的民智,让湘省成为革命前沿之地,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辈。”
有观众驳斥一些观众的评论道。
谭嗣同走出教室,迎面,一个中年男人朝他走来。
“复生,跟我来。”
中年男人低声说道。
复生,乃是谭嗣同的字。
十一岁之时,谭嗣同的母亲染上瘟疫,回家之后又将瘟疫传染给了家人。
谭嗣同五天之内,接连失去了母亲、二姐、大哥。
连他自己,也“短死三日”。后来康复后,他的母亲给他取字复生。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3/3750/26299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