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鬼子进村
推荐阅读:反派:开局喂萝莉女主吃进口糖、人族镇守使、仙子,请听我解释、宿命之环、天人图谱、临安不夜侯、高武纪元、华娱之流量之战、南锦锦作品、人道大圣、
李世民突然来金沟村视察,一共有三个目的:一,看冬小麦详情。二,听《天兵战曲》。三,坑杨义!
由于杨义浑身是伤,虽然伤得不是很重,但只要牵动手脚,就会痛得惨不忍睹。最终,李世民也没能听到,那首传说中的《天兵战曲》。
虽然有些许遗憾,但是却把杨义给坑得够呛。这也是李世民意料之中,和惊吓之外的收获。
上次朝议时,李世民建议推行种冬小麦,结果众臣一致反对。
他们反对的理由是,没有人在冬天种过小麦,更不知道产量,不知道亩产多少。怕种了下去,冬天一过便被冻死了,既浪费了种子,也浪费了粮食,还会给世人看笑话。
李世民今天早朝时,突然听到密报,说金沟村的冬小麦就要成熟了。早朝后,他便下令,所有官员不必换朝服,直接往杨义这里来。
经过了小山坳那个小插曲之后,李世民便要杨义带路,真正的走进了田间地头。
当看着到处都是绿油油一片的麦子时,李世民不由感叹,自己当初的犹豫不决,错失了推行冬小麦的时机。
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于金沟村冬小麦的成功,现在才是推行冬小麦的最佳时机。等到秋天,就会有大量的土地可以耕种了。
同时,又怪自己当初没听杨义的话。要是当初自己强行推行种冬小麦,说不定再过一两个月,就可以对突厥用兵了。
可是,再后悔也没有用,世上可没有后悔药吃。
他一把抓住杨义的手,将杨义拉到身边。就这样紧紧的抓着,也没有松开的意思。
杨义觉得,两个大男人手拉着手,走在田间地头,浑身就一阵鸡皮疙瘩起来。要是在后世,这就是妥妥的一对基友,满山遍野的基情!
“杨爱卿,你给朕说说,你是如何发现,小麦是可以种完过冬的?又是如何知道,冰雪冻不死过冬的麦苗?”
李世民走在梯田上,看着长势良好的麦子,心里就是一阵苦!
杨义听到李世民的问话,心里一突:这特么的,难道让我将中国的历史讲一遍吗?那也太坑了!算了,还是将自己说的神秘一点好了!
“臣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脑袋里就有这么种想法:秋天将麦子种下去,然后好好管理,等到麦苗茁壮成长时,就是冬天了。过了冬天之后,麦苗虽然覆盖在雪下,但是雪并不能将麦苗冻死。
春天雪化了后,麦苗虽然有些枯黄,但只是麦叶黄而已。只要把肥料及时撒下去,麦苗便能回青,茁壮成长。再经整个春天好好的管理,到夏天便能获得大丰收。”
“你脑子里自然有的?别告诉朕,你是神仙转世!”
杨义一愣,讪讪笑道:“怎么可能?臣也是有血有肉的肉体凡胎,怎么可能是神仙呢?陛下您别说笑了。”
“哈哈……”李世民无名的一阵狂笑,把众臣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他们竖起了耳朵,静静倾听着李世民和杨义的谈话。
“为何你这里的麦子都快熟了,麦苗还是绿油油的?怎么做到的?”
杨义心里狂喜,心知粪肥有销路了,忙高声说道:“陛下,这是粪肥的功劳!臣那里还有一万万斤粪肥,都没有卖出去呢。朝中各大臣的田地非常多,但他们不愿意买,所以臣便命下人拉了一些过来。臣是每亩用三百斤粪,估计亩产也能达到三百斤以上!”
“什么?三百斤……”
“那岂不是比上田还要高产……”
“这怎么可能?不要把牛吹上天了……”
众臣议论纷纷,不敢相信杨义说的话是真的,而一口断定杨义是在吹牛。
杨义笑了笑,也没有多做解释。当他们走到高处时,看到山上山,一片绿油油的麦田,层层叠叠的,极为壮观。
这一幕不由把所有人都震撼到了!
“杨爱卿啊!你这收了麦子再种下去,秋粮还能来得及收成吗?耕田就要不少时候吧?”
“这个呀,臣一边命人收割,一边命人耕田,再下种子,一亩地一个时辰内就可以完成。也就是说,五月初收麦子,收完马上翻耕,撒下种子。到九月中旬便可以收割秋粮,又马上翻耕,等麦苗长高后便下雪了,一点也不担误功夫。”
房玄龄和杜如晦看到这绿油油的麦田,他们低下了头颅,当初反对最激烈的就是他们两人。
如今亲眼看到了,他们还有什么话要说?简直是无话可说!所以他们全程一路无言。
李世民拔起几株麦子,看着已经转黄的麦穗,他乐呵呵的道:“这些麦子,朕就拿走了,朕要拿回去祭奠神农!”
杨义听了撇撇嘴:这尼玛还真是靠天吃饭,要是早早听自己的话,如今的北方地区,到处都是麦田了!
“陛下您随意,臣没有意见。只是可惜了,被千牛卫踩坏的那十多亩麦子。”
李世民眼牟一凝,看向杨义:“你小子也忒小气了,朕还没问你收税呢,你倒是怪起朕来了!”
杨义一阵无语,法律上明明写着,新开荒的土地两年内不收税。可他也不想争辩什么,这时候虽然有法可依,但皇帝只要一句话,那就是言出法随,说收你的税,就收你的税。
李世民很高兴,下山的时候都抱着那一捆麦子。也不让宦官接手,搞得他那龙袍都埋埋汰汰的。
当众人下得山来,金沟村口已经闹翻了天。这里一车车的铜钱停在路边,怕得有好几万贯。
众大臣纷纷找到自家马车,将一箱箱铜钱搬了下来,吆喝着要收购村民手中的镜子。
李世民对这些事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斥责臣子做生意。他吩咐杨义,李崇义、程处默等将军的儿子们,很佩服杨义的威武,决定留下来一起训练,希望杨义不要藏拙。
李世民很高兴的走了,杨义气得就想骂人。这特么的,都赶一块儿了!
权贵的吆喝也有成效,刚开始倒是有些人卖了,可是镜子一少,就更值钱了。有的人家甚至都没出家门,便被某大臣的家丁堵在门口。
然后,某大臣亲自到家里跟他们谈价格,搞得人心惶惶的。
有些没见过世面的人家,见涨了百来贯钱就卖了。但也有胆大的,直接留到最后,但还是不肯出售。
但是,就算捂得再紧,也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在庞大财力的贵族手中,村民手中的镜子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被刮得干干净净。
可是事情还没完,当有人发现连孩童玩的珠子也是玻璃球,他们不能淡定了。因为他们发现,这些孩童玩的玻璃球里是没有气泡的。
有波斯商人带过来卖的那些玻璃珠子,里面坑坑洼洼非常多的气泡,即使是这样,还能卖出天价。而这些没有气泡的玻璃珠子,更令这些权贵们爱不释手。
就在他们为玻璃珠而高兴时,又有人发现了一种农具。
他们家里都是有很多田地和牛的,每年累死的牛都有十之一二,就是因为拉的直辕犁太重了。
而两头牛一个犁显然不划算,既浪费了牛力,也浪费了人力。
当他们在这里发现的这种犁,仅需要一头牛一个人便可以操作。而且犁地的速度,比他们那笨重的直辕犁快一倍还多,又怎能不令他们疯狂?
这还没完,又有人发现了新鲜玩意,这是一个两头空的椭圆形球。这种两头空的椭圆球,只要照在灯盏上,不但亮光加倍,而且还不怕风。
当这个灯罩引起了别人的注意时,没过多久又有人发现了,某位居民的屋顶上有一片像瓦一样的玻璃。那玻璃瓦盖在屋顶上,在白天不用点灯,屋里也比灯火通明光亮。
这更不得了了,权贵们蜂拥而至,如鬼子进村一般,横扫了家家户户。
有的权贵抢不到东西,甚至大打出手。当两个权贵同时抓着同一个玻璃灯泡时,却不小心将玻璃灯泡一扯两半。
这时候他们才发现,这种东西跟玉一样脆,也能摔得碎。
但是他们还是很讲武德的!
俗话说得好,君子动手不动口。能用打来解决的就绝不动口,能用口来解决的就绝不动手。
这时金沟村那广场上,出现了这有趣的一幕。文人在一边引经据典的辩论,甚至斗诗。
武将那边就热闹的多了,他们呯呯嘭嘭的打了起来。但不是乱战,而是点到为止的比武,谁赢谁优先挑选那些玻璃制品。
广场的中间,正堆放着从金沟村里,搜刮出来的所有玻璃制品。那里有数百军士守着,任何人不得靠近。
而买了曲辕犁的人,早就运着这种独特曲辕犁回去了。然后,再次将一车车的铜钱拉过来。
杨义没有想到,当初只是想用来改善一下居住环境的玻璃制品,居然被这些权贵门哄抢成风,甚至大打出手。
杨云看得心疼不已,他在杨义旁边问道:“小郎君,您看他们,把百姓家里的玻璃制品全部买了去。那价格应该不菲,你为什么不把百姓手中的钱收一收?那些可都是你的东西啊,都是你送给他们的。”
杨义瞪了一眼杨云:“如果我去把钱收上来,这里的人心就散了。还谈什么共同致富?他们手上有多少钱,跟我有什么关系?他们越富越好呢!”
“小郎君,你为何这么喜欢看到下人富裕啊?下人富裕了,就不会跟着主人走了,他们就有远走高飞的想法。”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爱走就走吧,只要不和我做对就行。如果他们觉得,赚这点钱就以为了不起了,可以飞了,那他们也没必须留在这里,我欢迎他们离开!”
“这么说,小郎君希望他们能赚更多的钱?”
“你不懂,我的目标是,只要是我金沟村的人,以后家家户户存钱,都要有十万贯以上!”
“什么?十…十万贯?”杨云惊得大牙都快掉了。他无法想象,一个主子,为何要下人赚那么多钱。
一个伺候人的下人,他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这个问题令杨云非常困惑,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这就是现代人和古代人的代沟!
现代人讲究服务大众,共同致富。古代人是,只要我吃饱就行,哪会管其他人的死活!
杨云没法理解杨义的做法,他看着村民一筐筐、一箱箱的钱往家里搬,他心就在滴血。
杨云是一个合格的管家,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总管。他老想着自己的主人能发财,但却不希望下人或奴隶有钱。
这一天的大扫荡,就这样匆匆结束了。权贵们拿到了现成的货物,他们却忘了,杨义才是真正的玻璃制造者。
由于村民们卖的那些玻璃制品,都是靠自己劳动获得的奖品。这也无形中提高了村民们劳动的积极性,他们没想到这些东西那么值钱。更没想到,杨义会任由他们卖掉,赚来的大笔钱财却分文不取。
这是多么高风亮节的主人啊!
如果说,之前还有一些人有想走的小心思。如今的金沟村才是真正的向杨义归心了,才是真真正正的对这个村子有了归属感!
而他们的品德也是值得称赞的,这也归功于这时候的人普遍比较朴实。有一点好处就满足了,就会死心塌地的跟着,给他们带来财富的人走。
哪怕他们有万贯家财!
而杨义也是幸运的,因为他穿越到了这个和平的年代。
这个最能创造出财富的年代!
www.bq46.cc。m.bq46.cc
由于杨义浑身是伤,虽然伤得不是很重,但只要牵动手脚,就会痛得惨不忍睹。最终,李世民也没能听到,那首传说中的《天兵战曲》。
虽然有些许遗憾,但是却把杨义给坑得够呛。这也是李世民意料之中,和惊吓之外的收获。
上次朝议时,李世民建议推行种冬小麦,结果众臣一致反对。
他们反对的理由是,没有人在冬天种过小麦,更不知道产量,不知道亩产多少。怕种了下去,冬天一过便被冻死了,既浪费了种子,也浪费了粮食,还会给世人看笑话。
李世民今天早朝时,突然听到密报,说金沟村的冬小麦就要成熟了。早朝后,他便下令,所有官员不必换朝服,直接往杨义这里来。
经过了小山坳那个小插曲之后,李世民便要杨义带路,真正的走进了田间地头。
当看着到处都是绿油油一片的麦子时,李世民不由感叹,自己当初的犹豫不决,错失了推行冬小麦的时机。
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于金沟村冬小麦的成功,现在才是推行冬小麦的最佳时机。等到秋天,就会有大量的土地可以耕种了。
同时,又怪自己当初没听杨义的话。要是当初自己强行推行种冬小麦,说不定再过一两个月,就可以对突厥用兵了。
可是,再后悔也没有用,世上可没有后悔药吃。
他一把抓住杨义的手,将杨义拉到身边。就这样紧紧的抓着,也没有松开的意思。
杨义觉得,两个大男人手拉着手,走在田间地头,浑身就一阵鸡皮疙瘩起来。要是在后世,这就是妥妥的一对基友,满山遍野的基情!
“杨爱卿,你给朕说说,你是如何发现,小麦是可以种完过冬的?又是如何知道,冰雪冻不死过冬的麦苗?”
李世民走在梯田上,看着长势良好的麦子,心里就是一阵苦!
杨义听到李世民的问话,心里一突:这特么的,难道让我将中国的历史讲一遍吗?那也太坑了!算了,还是将自己说的神秘一点好了!
“臣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脑袋里就有这么种想法:秋天将麦子种下去,然后好好管理,等到麦苗茁壮成长时,就是冬天了。过了冬天之后,麦苗虽然覆盖在雪下,但是雪并不能将麦苗冻死。
春天雪化了后,麦苗虽然有些枯黄,但只是麦叶黄而已。只要把肥料及时撒下去,麦苗便能回青,茁壮成长。再经整个春天好好的管理,到夏天便能获得大丰收。”
“你脑子里自然有的?别告诉朕,你是神仙转世!”
杨义一愣,讪讪笑道:“怎么可能?臣也是有血有肉的肉体凡胎,怎么可能是神仙呢?陛下您别说笑了。”
“哈哈……”李世民无名的一阵狂笑,把众臣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他们竖起了耳朵,静静倾听着李世民和杨义的谈话。
“为何你这里的麦子都快熟了,麦苗还是绿油油的?怎么做到的?”
杨义心里狂喜,心知粪肥有销路了,忙高声说道:“陛下,这是粪肥的功劳!臣那里还有一万万斤粪肥,都没有卖出去呢。朝中各大臣的田地非常多,但他们不愿意买,所以臣便命下人拉了一些过来。臣是每亩用三百斤粪,估计亩产也能达到三百斤以上!”
“什么?三百斤……”
“那岂不是比上田还要高产……”
“这怎么可能?不要把牛吹上天了……”
众臣议论纷纷,不敢相信杨义说的话是真的,而一口断定杨义是在吹牛。
杨义笑了笑,也没有多做解释。当他们走到高处时,看到山上山,一片绿油油的麦田,层层叠叠的,极为壮观。
这一幕不由把所有人都震撼到了!
“杨爱卿啊!你这收了麦子再种下去,秋粮还能来得及收成吗?耕田就要不少时候吧?”
“这个呀,臣一边命人收割,一边命人耕田,再下种子,一亩地一个时辰内就可以完成。也就是说,五月初收麦子,收完马上翻耕,撒下种子。到九月中旬便可以收割秋粮,又马上翻耕,等麦苗长高后便下雪了,一点也不担误功夫。”
房玄龄和杜如晦看到这绿油油的麦田,他们低下了头颅,当初反对最激烈的就是他们两人。
如今亲眼看到了,他们还有什么话要说?简直是无话可说!所以他们全程一路无言。
李世民拔起几株麦子,看着已经转黄的麦穗,他乐呵呵的道:“这些麦子,朕就拿走了,朕要拿回去祭奠神农!”
杨义听了撇撇嘴:这尼玛还真是靠天吃饭,要是早早听自己的话,如今的北方地区,到处都是麦田了!
“陛下您随意,臣没有意见。只是可惜了,被千牛卫踩坏的那十多亩麦子。”
李世民眼牟一凝,看向杨义:“你小子也忒小气了,朕还没问你收税呢,你倒是怪起朕来了!”
杨义一阵无语,法律上明明写着,新开荒的土地两年内不收税。可他也不想争辩什么,这时候虽然有法可依,但皇帝只要一句话,那就是言出法随,说收你的税,就收你的税。
李世民很高兴,下山的时候都抱着那一捆麦子。也不让宦官接手,搞得他那龙袍都埋埋汰汰的。
当众人下得山来,金沟村口已经闹翻了天。这里一车车的铜钱停在路边,怕得有好几万贯。
众大臣纷纷找到自家马车,将一箱箱铜钱搬了下来,吆喝着要收购村民手中的镜子。
李世民对这些事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斥责臣子做生意。他吩咐杨义,李崇义、程处默等将军的儿子们,很佩服杨义的威武,决定留下来一起训练,希望杨义不要藏拙。
李世民很高兴的走了,杨义气得就想骂人。这特么的,都赶一块儿了!
权贵的吆喝也有成效,刚开始倒是有些人卖了,可是镜子一少,就更值钱了。有的人家甚至都没出家门,便被某大臣的家丁堵在门口。
然后,某大臣亲自到家里跟他们谈价格,搞得人心惶惶的。
有些没见过世面的人家,见涨了百来贯钱就卖了。但也有胆大的,直接留到最后,但还是不肯出售。
但是,就算捂得再紧,也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在庞大财力的贵族手中,村民手中的镜子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被刮得干干净净。
可是事情还没完,当有人发现连孩童玩的珠子也是玻璃球,他们不能淡定了。因为他们发现,这些孩童玩的玻璃球里是没有气泡的。
有波斯商人带过来卖的那些玻璃珠子,里面坑坑洼洼非常多的气泡,即使是这样,还能卖出天价。而这些没有气泡的玻璃珠子,更令这些权贵们爱不释手。
就在他们为玻璃珠而高兴时,又有人发现了一种农具。
他们家里都是有很多田地和牛的,每年累死的牛都有十之一二,就是因为拉的直辕犁太重了。
而两头牛一个犁显然不划算,既浪费了牛力,也浪费了人力。
当他们在这里发现的这种犁,仅需要一头牛一个人便可以操作。而且犁地的速度,比他们那笨重的直辕犁快一倍还多,又怎能不令他们疯狂?
这还没完,又有人发现了新鲜玩意,这是一个两头空的椭圆形球。这种两头空的椭圆球,只要照在灯盏上,不但亮光加倍,而且还不怕风。
当这个灯罩引起了别人的注意时,没过多久又有人发现了,某位居民的屋顶上有一片像瓦一样的玻璃。那玻璃瓦盖在屋顶上,在白天不用点灯,屋里也比灯火通明光亮。
这更不得了了,权贵们蜂拥而至,如鬼子进村一般,横扫了家家户户。
有的权贵抢不到东西,甚至大打出手。当两个权贵同时抓着同一个玻璃灯泡时,却不小心将玻璃灯泡一扯两半。
这时候他们才发现,这种东西跟玉一样脆,也能摔得碎。
但是他们还是很讲武德的!
俗话说得好,君子动手不动口。能用打来解决的就绝不动口,能用口来解决的就绝不动手。
这时金沟村那广场上,出现了这有趣的一幕。文人在一边引经据典的辩论,甚至斗诗。
武将那边就热闹的多了,他们呯呯嘭嘭的打了起来。但不是乱战,而是点到为止的比武,谁赢谁优先挑选那些玻璃制品。
广场的中间,正堆放着从金沟村里,搜刮出来的所有玻璃制品。那里有数百军士守着,任何人不得靠近。
而买了曲辕犁的人,早就运着这种独特曲辕犁回去了。然后,再次将一车车的铜钱拉过来。
杨义没有想到,当初只是想用来改善一下居住环境的玻璃制品,居然被这些权贵门哄抢成风,甚至大打出手。
杨云看得心疼不已,他在杨义旁边问道:“小郎君,您看他们,把百姓家里的玻璃制品全部买了去。那价格应该不菲,你为什么不把百姓手中的钱收一收?那些可都是你的东西啊,都是你送给他们的。”
杨义瞪了一眼杨云:“如果我去把钱收上来,这里的人心就散了。还谈什么共同致富?他们手上有多少钱,跟我有什么关系?他们越富越好呢!”
“小郎君,你为何这么喜欢看到下人富裕啊?下人富裕了,就不会跟着主人走了,他们就有远走高飞的想法。”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爱走就走吧,只要不和我做对就行。如果他们觉得,赚这点钱就以为了不起了,可以飞了,那他们也没必须留在这里,我欢迎他们离开!”
“这么说,小郎君希望他们能赚更多的钱?”
“你不懂,我的目标是,只要是我金沟村的人,以后家家户户存钱,都要有十万贯以上!”
“什么?十…十万贯?”杨云惊得大牙都快掉了。他无法想象,一个主子,为何要下人赚那么多钱。
一个伺候人的下人,他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这个问题令杨云非常困惑,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这就是现代人和古代人的代沟!
现代人讲究服务大众,共同致富。古代人是,只要我吃饱就行,哪会管其他人的死活!
杨云没法理解杨义的做法,他看着村民一筐筐、一箱箱的钱往家里搬,他心就在滴血。
杨云是一个合格的管家,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总管。他老想着自己的主人能发财,但却不希望下人或奴隶有钱。
这一天的大扫荡,就这样匆匆结束了。权贵们拿到了现成的货物,他们却忘了,杨义才是真正的玻璃制造者。
由于村民们卖的那些玻璃制品,都是靠自己劳动获得的奖品。这也无形中提高了村民们劳动的积极性,他们没想到这些东西那么值钱。更没想到,杨义会任由他们卖掉,赚来的大笔钱财却分文不取。
这是多么高风亮节的主人啊!
如果说,之前还有一些人有想走的小心思。如今的金沟村才是真正的向杨义归心了,才是真真正正的对这个村子有了归属感!
而他们的品德也是值得称赞的,这也归功于这时候的人普遍比较朴实。有一点好处就满足了,就会死心塌地的跟着,给他们带来财富的人走。
哪怕他们有万贯家财!
而杨义也是幸运的,因为他穿越到了这个和平的年代。
这个最能创造出财富的年代!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4/4308/28444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