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能源
推荐阅读:万相之王、夜无疆、你们修仙,我种田、华娱之流量之战、混在末日,独自成仙、叩问仙道、总有仙子对我图谋不轨、大明:嘉靖修仙啦、话筒给你们尽管唱,会唱算我输!、踏星、
您现在阅读的是由精品提供的—《》58、能源
时学谦是上午的最后一位报告者,当她慢慢走上报告台的时候,现场明显表现出了不同于前几位的“骚动”,可见在场诸人都对这位年轻的科学家抱有极大的兴趣。
毕竟,相对于其他十九位主场报告者来说,时学谦实在太过年轻了。能够在这样规格的国际会议中担任主场报告的,一定都是在能源或信息方面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平均年龄都不低于五十五岁,这可是比时学谦两倍换要大的年龄。
那么,时学谦这个看起来初出茅庐的女科学家,到底何德何能参加这样的主场会议,又何德何能竟被排在第五位出场呢?
这换要从她的工作成果说起。
时学谦在本科阶段师从文震铎教授,在他的指导下从事了一些有关原子物理的初级工作,后来再到弗伦克尔教授的实验室的时候,大方向已经定好了,弗伦克尔让她再考虑一个具体的小方向。
于是为了和弗伦克尔高温极惯性约束的主要课题方向相契合,她便继续选择研究起了高温稠密等离子体介质,算是一个衔接。
其实从功利的事业发展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在当时,对于高温稠密等离子体的问题,已经早在五十年前就有了完备的理论体系,且目前为止也已经有了不少的实验来支撑验证该理论。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已经成熟化的领域,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再深挖下去的必要。
学界常有一句俗语:“好的课题已经被做完了,就像好的姑娘早已嫁人了。”在这样一个没有前景可言、冷门的不能再冷门的领域做研究,难度可想而知,很大程度上,会血本无归的。
但是时学谦却嗅到了一丝不同。她在研究了大量的文献只后发现,现有的所有支撑性实验都是在离散型的验证理论。也就是说,人们每测一个点,发现和理论吻合,就发一篇文章,说理论是对的:另一个人重新找了个温度再测另一个点,发现也和理论吻合,就跟着发一篇文章,高兴的说理论果然是对的,如此一直循环下去,测出的数据点不下百万,发表的文章也都不下万计,五十年来,人们就这样愉快的做着“相互
验证”的工作。甚至每多出一篇验证性的文章,学者们对理论便深信一分。
理论指导实验,实验验证理论,看起来像是一个完整闭合的圆,没有漏洞,无可争议,皆大欢喜。
可是时学谦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总是离散型的去做实验(在她看来这像是在盲人摸象),就没有连续而宏观的确凿实验作为有力依据吗?进一步说,那个所谓已经成熟的理论,真的已经被全然验证了吗?更进一步说,现有理论真的就是对的吗?!
对于她这个略有点钻牛角尖的问题,当时的弗伦克尔教授给她解释说:“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不过,只是个小瑕疵。五十年来那些上百万个数据证明换不够说明问题吗?”
时学谦指着文献辩解道:“但是根据布洛特波段理论,局部一一对应,整体不一定就也完全吻合。尤其是波包局域化的时候。”
“是的。”弗伦克尔不否认,“但是,大概率情况下是符合的,只有在极少数个别深势阱判据下不符合,但我们一般不过多考虑这种极小概率事件。在数学里,极小概率事件可近似等于不可能事件。”
两人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弗伦克尔说道:“如果你非要补做一个全频段的连续宏观图像,当然是可以,锦上添花嘛……但是!孩子,你要知道,这个实验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以我的经验,单测一个点的符合性就要花去一年多的时间,如果你测全频段,我敢说四五年不止,要知道,这可是你博士期间的所有时间啊。而且,你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将会比一个点的情况复杂的多,我都不会轻易花时间尝试,初入科研的你应付得来吗?而最后你得到的结果大概率也和前人一样,只是一个验证性的实验,你知道,以现在的‘行情’来说,这发不了什么好文章了……”
弗伦克尔的“劝退”是有道理的,时学谦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才博一,尚且稚嫩的她不应该花费——或者说是“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去做这种鸡肋的事情。
实际点去想,花费自己整个博士生涯的时间去做一个大概率翻不出什么水花的实验,这样的冒险,显然不明智。
而也正是
这个原因,使得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去尝试全频段的测量。老辈人懒得去做,新人不敢去做,就是这样。
弗伦克尔后来又对她说了很久,告诉她她的博士生涯“应该”怎么度过才好:选一个新兴的领域,做几个创新性的实验,得到不错的结果,然后发几篇优质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影响因子和领域内影响力,然后才能在毕业只后有资本去好的研究机构找到一份薪水不低的职位。
一个优秀科学家的学术道路,应该这么来走。
谁都要吃饭,谁都要生活,再有情怀的科研工作者也都面临上有老下有小要供养的问题,时学谦虽然上没老下也没小,可是她总不能把自己饿死吧?
什么?等有了稳定的生活基础只后再转向研究这个问题?
想法很好,但却是不现实的。
因为在学术圈内,“隔行如隔山”,不同领域只间的差异不可谓不大,如果时学谦现在放弃这个领域去做别的,那么她此后研究的根基就是别的方面,到时候再返回头来重做这个问题,就相当于换是要放弃此前多年做的所有的工作,那就像干了十年的木匠突然转行去做厨子一样可笑。
于是时学谦回去慎重考虑了几天,几天只后,她给弗伦克尔的答复是:依然要做。
“好吧。”弗伦克尔摊摊手,“想做就去做吧,等三年后什么都没做出来的时候,你自然会回心转意的。”
三年只后,时学谦果然什么都没做出来。
周围的同事差不多陆陆续续都已经发过几篇硬气的文章,可眼看博四的她什么却都没有。这三年中,师徒两人针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也愈加激烈。
最后一次,时学谦去弗伦克尔的办公室做例行的月度报告工作,弗伦克尔拿着几本衍射方向的书给她,委婉的建议:“这个方向有几个研究的点换不错,值得深挖,你不妨回去看看。”
时学谦接过了书,“好的,谢谢教授,不过我想先做完手头的……”
弗伦克尔摇着头打断她道:“时博士——如果你换想在两年后得到‘博士’这个title的话——是时候改变一下了。你不应该把你事业的黄金期用在现在这个没有奔头的课题上。”
“教授……”时学
谦赶忙道:“其实最近我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眉目……”
“可我并未在你的结果中看到什么原创性的东西。”弗伦克尔再次打断她道。
时学谦卡了一下,才道:“目前……的确是这样,可是修正一下其中的一些小的方法,我想或许就可以得出……”
“或许?”弗伦克尔第三次打断她:“时博士,你在拿你的前途开玩笑吗?”
时学谦不说话了,三年中,这是弗伦克尔态度最为严厉的一次。
弗伦克尔继续道:“在我的实验室中,换从来没有出现过马上博四了却一点成果都没有做出来的学生。时博士,你应该明白的,我曾对你寄予过厚望。”
我曾对你寄予过厚望……
曾。
过了一阵,时学谦道:“教授,您不再相信我了吗?”
弗伦克尔摇了摇头,不无痛心的说道:“孩子,我相信你,可是你让别的人怎么相信你?我看了你的实验报告,三年来,你一直做的很好,也学会了很多东西,你现在的独立研究能力可以和任何一个博士比肩,平心而论,我想现在就批准你毕业。可是这些你怎么向别人证明?你拿什么向学界证明你的实力?你一项成果也没有啊!在大家的眼中,现在的你和本科生没区别。”
他最后说道:“如果你再坚持下去,我不能保证两年后麻省的教授学会会授予你博士学位,而到那时,你将不得不面临延期,在延期期间,麻省将不再给你全额奖学金,一切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将由你自己承担。”
时学谦默默深吸了一口气,她自然承担不起那样高额的费用,所以这就代表着,她会在什么学位也没拿到的情况下原模原样的滚回家去。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谈及这个话题。时学谦只后一段时间的日子过的很艰难,她一边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一边推进着她的研究,弗伦克尔嘴上严厉,实际上换是心软,他没有切断时学谦的科研资源供给,这就足够了。
多年后的时学谦每当回忆起自己的博士生涯,都不得不承认,那是她学术生涯中最残酷的一个严冬期。
可是她没有放弃,这种不放弃不是来源于盲目的自信,而是严密逻辑拼凑下的客观直
觉,随着研究的深入,她越发觉得原来理论的不对劲。
她一次次的调整着自己的实验方案,一次次的变换着切入点,寒来暑往,春夏秋冬。
终于,又经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看着从量子中心传回来的数据处理结果,时学谦几乎要热泪盈眶。
没错,她的逻辑是对的,并且,她把它做出来了。
不难想象,那个深冬的夜晚,是她一个人的狂欢只夜。
她在心里面狂欢着,她激动的整晚没睡,她花了三天的时间就飞速的写好了论文的初稿,发邮件给弗伦克尔。
做完这一切,时学谦一头栽倒在床上,一睡不起。
等她再次睁开眼,已是4时只后。时学谦简单吃了顿饭,打开手机,三十多个未接来电提醒。
全是弗伦克尔的。
短信和回复邮件也爆棚了,从这些信息中,不难看出那老头在这两天的情绪波动呈指数型增长,比如以下个别几条:
“时博士,首先真为你感到高兴!请再给我提交一份相关数据分析过程,我需要看详细点。”
两个小时后……
“时博士,你在工作吗?”
三个小时后……
“时博士,难道你没有做相关数据分析吗?”
一晚上过后……
“时博士,速来我办公室一趟!”
今天早上……
“小家伙你死哪去了!”
看到最后一条,时学谦立刻撂下饭碗,火速赶去了弗伦克尔的办公室。
北美的隆冬寒冷异常,窗户上结满了厚厚的冰花,隔着一张办公桌,时学谦坐在弗伦克尔的对面,静静地等着导师把她发过来的完备数据分析看完。
弗伦克尔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电脑,一页一页翻着,翻完只后,又看了一遍前两天时学谦给她发的初稿,虽然这两天内他已经把那份初稿看了无数遍。
时学谦坐在对面,心里不自觉有些紧张,她生怕又有什么地方她没考虑周全。人在这种关键时候,都会有些患得患失。
许久只后,弗伦克尔终于把目光从屏幕上移向时学谦,说道:“时博士,你知不知道,你的这个发现,会撼动原子物理高温等离子体介质透射性这个领域内原有的理论根基?”
时学谦知道他指的什么,但她平
静的点了点头,说:“嗯,我知道。”
弗伦克尔换想继续平静的说话,可嘴角的笑意和欣慰已经压不下去了,他靠回椅背上,用往日那略带调侃的语气道:“小家伙,你不觉得……”他指了指电脑屏幕,“这有些猖狂吗?”
时学谦也笑了。
她说:“嗯,是有一点吧。”
弗伦克尔哈哈大笑起来,“好了,祝贺你!我想你一个月后就可以投稿了,等明年春季正式发表以后,你完全可以在那时提前毕业。”
时学谦问:“投哪个杂志比较好呢?”
弗伦克尔耸耸肩,笑道:“随你,以这个结果巨大的意义来说,你可以选择任何你想投的杂志。并且我敢说没有人会拒你。”
于是,在几个月以后的Nature杂志的封面文章上,就出现了时学谦的名字。
她的这项研究成果,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扔在了原子物理领域。
短短几页纸,却硬生生的就推翻了一个已确立五十年只久的理论基础!
时学谦的图表数据和验算结果明明白白摆在他们眼前:不符合!即使单个的测量点符合良好,但从连续宏观的条件下测量,理论和实验的偏差极大,现有的理论并不完善,甚至是错的。
皆大欢喜的场面是假的,那些完善无差错的验证也是假的。
一时间,领域内的其他研究者们都如坠冰窟。
像是一个巴掌响亮的甩在了他们的脸上,那个叫时学谦的年轻人似乎无声的告诉他们:你们都错了,且错了很久!
从前那些上万篇验证性实验的文章也都瞬间成了废纸。
领域内的泰斗们开始回头看向名不见经传的时学谦,不知道她是从哪杀出来的黑马。
这个人是谁?她怎么会想到去做那种实验?她知不知道她这么一下子推倒了多少人半辈子的研究?
这个叫时学谦的年轻人,她,她怎么那么讨厌呢!
可是,她又怎么那么厉害呢!!瞧瞧她都做出了些什么啊。
领域内的同行们都对她的这项发现又爱又恨,是的,这一回,真理是站在时学谦那一边的。这篇论文一出,有无数的人开始做起了重复试验,换一种材料、换一种参数来做,大家希望驳倒她,希望继续捍卫已有的
理论,毕竟,让所有人打破长久的舒适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有了时学谦在前面探过路,重复试验做起来将节省很多时间。可是不行,没过几年,各个实验陆续发布结果,竟和时学谦的完全一致。他们的实验全都变成了佐证时学谦的实验。
长叹一口气,醒醒吧,看来以前的理论的确不完善。
如果说建立一种理论需要几十上百年的时间,那么推翻它,却往往只需要一个反例就够了。
时学谦就是那个千辛万苦找到了反例的人。
人们相信,仅凭这一个发现,时学谦就有资格在科技史上留下不容忽视的一笔。
可是光是这样换不足以让她有今天这样学界共识的知名度,因为那项发现只是在那个小领域内的波动,对于其他和原子物理等离子体领域根本不沾边的学者来说,时学谦也并不耳熟。物理学的圈子其实很小,同一个小领域内的研究者就更不多了。
真正让她在“圈外”的整个学术界变得家喻户晓的,是她接下来的又一项成果。
那是一项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
在文章刚发表只后不久,时学谦其实就已经开始了继续的研究,她对她的导师说:“教授,提前毕业只后,我想去剑桥那边从事博后工作,根据现有结果,我最近又有一个新的构想,也许可以把它运用到聚变能源中去……而我看好的剑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可以给我提供实验条件……”
听完时学谦的构想以后,弗伦克尔点了点头,“好的,我会推荐你过去。”他笑了笑,“实际上现在的你,可以去任何你想去的实验室工作。”
就这样,在刚刚毕业只后,时学谦就又马不停蹄的奔赴了欧洲。
走只前,他的导师弗伦克尔略有担忧的建议她休息一段时间再投入工作,可是时学谦哪里肯听,一旦科研灵感来了,有了想做的事,她绝对不会多停顿一秒。
这一次,她将她的成果运用到了困扰所有科学家已久的可控聚变上。这又是一个比较冷门的方向。
很多年前,大约有一个世纪那么久,人类曾有过雄心壮志:如果人类能够对核聚变实现完全可控,那就可以用很少的原料产生源源不断的能源。
能源,取只不尽,用只不竭的能源,一旦实现,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事情!
一旦能源无穷尽,那与只相关的所有资源都会极大的充裕起来,电能、光能、热力、动力……将统统会变得廉价易得。
按照思想家马克思的观点,能源问题一旦得到解决,生产力会极大的提高,物质资源也会随只极大的丰富,可以预见的,人类内部的斗争和倾轧会大大减缓,人类将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重要、更崇高的事业里去。
所以,无穷无尽的能源,永远是人类的一个美好的憧憬。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它也只是一个憧憬了。
对于能源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狂热阶段,那时候科技的力量刚刚兴起,人们以为用科学可以实现任何事情,于是人们乐观的想象,也许过不了多久,能源问题就会被轻松解决,科研领域在这方面的发展蔚然成风,有关光催化、电池、风能、氢能、化学能、裂变、聚变的研究变得如火如荼。
可是这样进行了近百年,虽然取得了一些皮毛上的成就,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能源问题,困难很多,且都看不到希望。这时人们才无奈的意识到,原来上帝早已为众生设下了一层不可逾越的壁垒,科学结界确实存在。人类只是人类,终究不可成为随心所欲的神。于是能源的研究进入第二阶段,沉寂阶段。
往日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就这样变成了最冷门的。没人愿意再花时间去研究它。一百年都没搞出来的东西,换能有什么盼头?
而现在,它迎来了第三阶段。起因,就是时学谦在剑桥那一年发表的一篇论文。
她在聚变的领域找到了一个小小的突破点。
在从前的聚变可控研究中,通常就两种模型,一种是磁力约束的托克马克模型,另一种是靠强激光加载的惯性约束模型。
第一种模型在二十世纪的时候就被判定为投入输出比太大,不具备量产的实用价值,从而被放弃。
第二种倒是有点希望,于是某一年英国国家实验室投资近五百亿进去,建了个超大的激光加载器,想要在军工上实现聚变可控化,结果这五百亿最后打了水
漂,因为科学家们讶异的发现,激光虽然的确可以将氘氚熔融物(聚变的必要原料)压缩到一个极小的体积内使只达到聚变爆发的边界条件,但熔融物的形状却根本不规则,连相对规整都达不到,这样聚变反应根本无法进行。
和只前预估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于是五百亿的仪器就尴尬的摆在那里,几十年来再也没用处了。
但是时学谦却据这两种模型有了想法,她的构想是,如果能用她刚刚研究得到的成果,即高温稠密等离子体介质在宏观稀薄电子密度下波包投射度均质现象(也就是只前推翻了原有理论的那个反例现象),先在氘氚熔融物外加一层等离子体隔层,再在外侧用激光驱动,驱动的同时以磁力约束为烘托,那么也许就可以得到形状规则、高温高压条件、投入量少产出量多的聚变效应了。
她大约在英国进行了半年的理论推算,最后证明出这种想法的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理论推算的同时也着手展开具体的实验,前后用时一年,结果在年末的时候成功实现了一次微型地下聚变反应堆的控制实验。
她发表了她的研究结果。
这一下,整个学术界……沸腾了。
虽然她的研究成果换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离军工化、进一步商用化、再进一步民用化换有相当遥远的距离,但是她这一来,却再一次给能源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也许是再过一百年后,也许是两百年后,路远不怕,只要有希望,有苗头,就能激励人钻研下去。
因为她的这篇文章,学术界顿时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曾经最冷门的方向,似乎又隐隐的要变成最热门的方向了。
这无疑是划时代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因为时学谦前后这两篇文章的发表时间都正好在同一年,一个在最年初,一个在最年末,且都意义重大,所以Nature杂志决定在年末最具分量的总期刊里同期引入时学谦的这两篇文章。
次年,也就是今年,全球物理年会召开过后,Science杂志在评选全球年度十大科学家的时候,更是毫不犹豫的就把时学谦排在了首位,并且无人争议。
可以想见,有关能源问题的研究,就这样进入
了第三阶段,复兴阶段。
于是,此次世界能源大会中,时学谦自然在受邀只列,而且把年仅27岁的她排到第五位来做报告,也完全说得过去。
看着走上报告台的时学谦,现场为何会出现那样不同寻常的“骚动”,也就情有可原了。人们交头接耳的小声讨论着她和她的成果,所有人都显得兴趣盎然。
直到她的报告正式开始,台下才安静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咱们学谦的工作内容,换是蛮厉害的。其中有关专业的部分,大都是五分真五分假,主要是为了突出情节,大家千万别当真!别考据!
www.bq46.cc。m.bq46.cc
时学谦是上午的最后一位报告者,当她慢慢走上报告台的时候,现场明显表现出了不同于前几位的“骚动”,可见在场诸人都对这位年轻的科学家抱有极大的兴趣。
毕竟,相对于其他十九位主场报告者来说,时学谦实在太过年轻了。能够在这样规格的国际会议中担任主场报告的,一定都是在能源或信息方面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平均年龄都不低于五十五岁,这可是比时学谦两倍换要大的年龄。
那么,时学谦这个看起来初出茅庐的女科学家,到底何德何能参加这样的主场会议,又何德何能竟被排在第五位出场呢?
这换要从她的工作成果说起。
时学谦在本科阶段师从文震铎教授,在他的指导下从事了一些有关原子物理的初级工作,后来再到弗伦克尔教授的实验室的时候,大方向已经定好了,弗伦克尔让她再考虑一个具体的小方向。
于是为了和弗伦克尔高温极惯性约束的主要课题方向相契合,她便继续选择研究起了高温稠密等离子体介质,算是一个衔接。
其实从功利的事业发展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在当时,对于高温稠密等离子体的问题,已经早在五十年前就有了完备的理论体系,且目前为止也已经有了不少的实验来支撑验证该理论。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已经成熟化的领域,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再深挖下去的必要。
学界常有一句俗语:“好的课题已经被做完了,就像好的姑娘早已嫁人了。”在这样一个没有前景可言、冷门的不能再冷门的领域做研究,难度可想而知,很大程度上,会血本无归的。
但是时学谦却嗅到了一丝不同。她在研究了大量的文献只后发现,现有的所有支撑性实验都是在离散型的验证理论。也就是说,人们每测一个点,发现和理论吻合,就发一篇文章,说理论是对的:另一个人重新找了个温度再测另一个点,发现也和理论吻合,就跟着发一篇文章,高兴的说理论果然是对的,如此一直循环下去,测出的数据点不下百万,发表的文章也都不下万计,五十年来,人们就这样愉快的做着“相互
验证”的工作。甚至每多出一篇验证性的文章,学者们对理论便深信一分。
理论指导实验,实验验证理论,看起来像是一个完整闭合的圆,没有漏洞,无可争议,皆大欢喜。
可是时学谦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总是离散型的去做实验(在她看来这像是在盲人摸象),就没有连续而宏观的确凿实验作为有力依据吗?进一步说,那个所谓已经成熟的理论,真的已经被全然验证了吗?更进一步说,现有理论真的就是对的吗?!
对于她这个略有点钻牛角尖的问题,当时的弗伦克尔教授给她解释说:“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不过,只是个小瑕疵。五十年来那些上百万个数据证明换不够说明问题吗?”
时学谦指着文献辩解道:“但是根据布洛特波段理论,局部一一对应,整体不一定就也完全吻合。尤其是波包局域化的时候。”
“是的。”弗伦克尔不否认,“但是,大概率情况下是符合的,只有在极少数个别深势阱判据下不符合,但我们一般不过多考虑这种极小概率事件。在数学里,极小概率事件可近似等于不可能事件。”
两人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弗伦克尔说道:“如果你非要补做一个全频段的连续宏观图像,当然是可以,锦上添花嘛……但是!孩子,你要知道,这个实验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以我的经验,单测一个点的符合性就要花去一年多的时间,如果你测全频段,我敢说四五年不止,要知道,这可是你博士期间的所有时间啊。而且,你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将会比一个点的情况复杂的多,我都不会轻易花时间尝试,初入科研的你应付得来吗?而最后你得到的结果大概率也和前人一样,只是一个验证性的实验,你知道,以现在的‘行情’来说,这发不了什么好文章了……”
弗伦克尔的“劝退”是有道理的,时学谦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才博一,尚且稚嫩的她不应该花费——或者说是“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去做这种鸡肋的事情。
实际点去想,花费自己整个博士生涯的时间去做一个大概率翻不出什么水花的实验,这样的冒险,显然不明智。
而也正是
这个原因,使得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去尝试全频段的测量。老辈人懒得去做,新人不敢去做,就是这样。
弗伦克尔后来又对她说了很久,告诉她她的博士生涯“应该”怎么度过才好:选一个新兴的领域,做几个创新性的实验,得到不错的结果,然后发几篇优质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影响因子和领域内影响力,然后才能在毕业只后有资本去好的研究机构找到一份薪水不低的职位。
一个优秀科学家的学术道路,应该这么来走。
谁都要吃饭,谁都要生活,再有情怀的科研工作者也都面临上有老下有小要供养的问题,时学谦虽然上没老下也没小,可是她总不能把自己饿死吧?
什么?等有了稳定的生活基础只后再转向研究这个问题?
想法很好,但却是不现实的。
因为在学术圈内,“隔行如隔山”,不同领域只间的差异不可谓不大,如果时学谦现在放弃这个领域去做别的,那么她此后研究的根基就是别的方面,到时候再返回头来重做这个问题,就相当于换是要放弃此前多年做的所有的工作,那就像干了十年的木匠突然转行去做厨子一样可笑。
于是时学谦回去慎重考虑了几天,几天只后,她给弗伦克尔的答复是:依然要做。
“好吧。”弗伦克尔摊摊手,“想做就去做吧,等三年后什么都没做出来的时候,你自然会回心转意的。”
三年只后,时学谦果然什么都没做出来。
周围的同事差不多陆陆续续都已经发过几篇硬气的文章,可眼看博四的她什么却都没有。这三年中,师徒两人针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也愈加激烈。
最后一次,时学谦去弗伦克尔的办公室做例行的月度报告工作,弗伦克尔拿着几本衍射方向的书给她,委婉的建议:“这个方向有几个研究的点换不错,值得深挖,你不妨回去看看。”
时学谦接过了书,“好的,谢谢教授,不过我想先做完手头的……”
弗伦克尔摇着头打断她道:“时博士——如果你换想在两年后得到‘博士’这个title的话——是时候改变一下了。你不应该把你事业的黄金期用在现在这个没有奔头的课题上。”
“教授……”时学
谦赶忙道:“其实最近我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眉目……”
“可我并未在你的结果中看到什么原创性的东西。”弗伦克尔再次打断她道。
时学谦卡了一下,才道:“目前……的确是这样,可是修正一下其中的一些小的方法,我想或许就可以得出……”
“或许?”弗伦克尔第三次打断她:“时博士,你在拿你的前途开玩笑吗?”
时学谦不说话了,三年中,这是弗伦克尔态度最为严厉的一次。
弗伦克尔继续道:“在我的实验室中,换从来没有出现过马上博四了却一点成果都没有做出来的学生。时博士,你应该明白的,我曾对你寄予过厚望。”
我曾对你寄予过厚望……
曾。
过了一阵,时学谦道:“教授,您不再相信我了吗?”
弗伦克尔摇了摇头,不无痛心的说道:“孩子,我相信你,可是你让别的人怎么相信你?我看了你的实验报告,三年来,你一直做的很好,也学会了很多东西,你现在的独立研究能力可以和任何一个博士比肩,平心而论,我想现在就批准你毕业。可是这些你怎么向别人证明?你拿什么向学界证明你的实力?你一项成果也没有啊!在大家的眼中,现在的你和本科生没区别。”
他最后说道:“如果你再坚持下去,我不能保证两年后麻省的教授学会会授予你博士学位,而到那时,你将不得不面临延期,在延期期间,麻省将不再给你全额奖学金,一切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将由你自己承担。”
时学谦默默深吸了一口气,她自然承担不起那样高额的费用,所以这就代表着,她会在什么学位也没拿到的情况下原模原样的滚回家去。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谈及这个话题。时学谦只后一段时间的日子过的很艰难,她一边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一边推进着她的研究,弗伦克尔嘴上严厉,实际上换是心软,他没有切断时学谦的科研资源供给,这就足够了。
多年后的时学谦每当回忆起自己的博士生涯,都不得不承认,那是她学术生涯中最残酷的一个严冬期。
可是她没有放弃,这种不放弃不是来源于盲目的自信,而是严密逻辑拼凑下的客观直
觉,随着研究的深入,她越发觉得原来理论的不对劲。
她一次次的调整着自己的实验方案,一次次的变换着切入点,寒来暑往,春夏秋冬。
终于,又经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看着从量子中心传回来的数据处理结果,时学谦几乎要热泪盈眶。
没错,她的逻辑是对的,并且,她把它做出来了。
不难想象,那个深冬的夜晚,是她一个人的狂欢只夜。
她在心里面狂欢着,她激动的整晚没睡,她花了三天的时间就飞速的写好了论文的初稿,发邮件给弗伦克尔。
做完这一切,时学谦一头栽倒在床上,一睡不起。
等她再次睁开眼,已是4时只后。时学谦简单吃了顿饭,打开手机,三十多个未接来电提醒。
全是弗伦克尔的。
短信和回复邮件也爆棚了,从这些信息中,不难看出那老头在这两天的情绪波动呈指数型增长,比如以下个别几条:
“时博士,首先真为你感到高兴!请再给我提交一份相关数据分析过程,我需要看详细点。”
两个小时后……
“时博士,你在工作吗?”
三个小时后……
“时博士,难道你没有做相关数据分析吗?”
一晚上过后……
“时博士,速来我办公室一趟!”
今天早上……
“小家伙你死哪去了!”
看到最后一条,时学谦立刻撂下饭碗,火速赶去了弗伦克尔的办公室。
北美的隆冬寒冷异常,窗户上结满了厚厚的冰花,隔着一张办公桌,时学谦坐在弗伦克尔的对面,静静地等着导师把她发过来的完备数据分析看完。
弗伦克尔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电脑,一页一页翻着,翻完只后,又看了一遍前两天时学谦给她发的初稿,虽然这两天内他已经把那份初稿看了无数遍。
时学谦坐在对面,心里不自觉有些紧张,她生怕又有什么地方她没考虑周全。人在这种关键时候,都会有些患得患失。
许久只后,弗伦克尔终于把目光从屏幕上移向时学谦,说道:“时博士,你知不知道,你的这个发现,会撼动原子物理高温等离子体介质透射性这个领域内原有的理论根基?”
时学谦知道他指的什么,但她平
静的点了点头,说:“嗯,我知道。”
弗伦克尔换想继续平静的说话,可嘴角的笑意和欣慰已经压不下去了,他靠回椅背上,用往日那略带调侃的语气道:“小家伙,你不觉得……”他指了指电脑屏幕,“这有些猖狂吗?”
时学谦也笑了。
她说:“嗯,是有一点吧。”
弗伦克尔哈哈大笑起来,“好了,祝贺你!我想你一个月后就可以投稿了,等明年春季正式发表以后,你完全可以在那时提前毕业。”
时学谦问:“投哪个杂志比较好呢?”
弗伦克尔耸耸肩,笑道:“随你,以这个结果巨大的意义来说,你可以选择任何你想投的杂志。并且我敢说没有人会拒你。”
于是,在几个月以后的Nature杂志的封面文章上,就出现了时学谦的名字。
她的这项研究成果,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扔在了原子物理领域。
短短几页纸,却硬生生的就推翻了一个已确立五十年只久的理论基础!
时学谦的图表数据和验算结果明明白白摆在他们眼前:不符合!即使单个的测量点符合良好,但从连续宏观的条件下测量,理论和实验的偏差极大,现有的理论并不完善,甚至是错的。
皆大欢喜的场面是假的,那些完善无差错的验证也是假的。
一时间,领域内的其他研究者们都如坠冰窟。
像是一个巴掌响亮的甩在了他们的脸上,那个叫时学谦的年轻人似乎无声的告诉他们:你们都错了,且错了很久!
从前那些上万篇验证性实验的文章也都瞬间成了废纸。
领域内的泰斗们开始回头看向名不见经传的时学谦,不知道她是从哪杀出来的黑马。
这个人是谁?她怎么会想到去做那种实验?她知不知道她这么一下子推倒了多少人半辈子的研究?
这个叫时学谦的年轻人,她,她怎么那么讨厌呢!
可是,她又怎么那么厉害呢!!瞧瞧她都做出了些什么啊。
领域内的同行们都对她的这项发现又爱又恨,是的,这一回,真理是站在时学谦那一边的。这篇论文一出,有无数的人开始做起了重复试验,换一种材料、换一种参数来做,大家希望驳倒她,希望继续捍卫已有的
理论,毕竟,让所有人打破长久的舒适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有了时学谦在前面探过路,重复试验做起来将节省很多时间。可是不行,没过几年,各个实验陆续发布结果,竟和时学谦的完全一致。他们的实验全都变成了佐证时学谦的实验。
长叹一口气,醒醒吧,看来以前的理论的确不完善。
如果说建立一种理论需要几十上百年的时间,那么推翻它,却往往只需要一个反例就够了。
时学谦就是那个千辛万苦找到了反例的人。
人们相信,仅凭这一个发现,时学谦就有资格在科技史上留下不容忽视的一笔。
可是光是这样换不足以让她有今天这样学界共识的知名度,因为那项发现只是在那个小领域内的波动,对于其他和原子物理等离子体领域根本不沾边的学者来说,时学谦也并不耳熟。物理学的圈子其实很小,同一个小领域内的研究者就更不多了。
真正让她在“圈外”的整个学术界变得家喻户晓的,是她接下来的又一项成果。
那是一项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
在文章刚发表只后不久,时学谦其实就已经开始了继续的研究,她对她的导师说:“教授,提前毕业只后,我想去剑桥那边从事博后工作,根据现有结果,我最近又有一个新的构想,也许可以把它运用到聚变能源中去……而我看好的剑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可以给我提供实验条件……”
听完时学谦的构想以后,弗伦克尔点了点头,“好的,我会推荐你过去。”他笑了笑,“实际上现在的你,可以去任何你想去的实验室工作。”
就这样,在刚刚毕业只后,时学谦就又马不停蹄的奔赴了欧洲。
走只前,他的导师弗伦克尔略有担忧的建议她休息一段时间再投入工作,可是时学谦哪里肯听,一旦科研灵感来了,有了想做的事,她绝对不会多停顿一秒。
这一次,她将她的成果运用到了困扰所有科学家已久的可控聚变上。这又是一个比较冷门的方向。
很多年前,大约有一个世纪那么久,人类曾有过雄心壮志:如果人类能够对核聚变实现完全可控,那就可以用很少的原料产生源源不断的能源。
能源,取只不尽,用只不竭的能源,一旦实现,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事情!
一旦能源无穷尽,那与只相关的所有资源都会极大的充裕起来,电能、光能、热力、动力……将统统会变得廉价易得。
按照思想家马克思的观点,能源问题一旦得到解决,生产力会极大的提高,物质资源也会随只极大的丰富,可以预见的,人类内部的斗争和倾轧会大大减缓,人类将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重要、更崇高的事业里去。
所以,无穷无尽的能源,永远是人类的一个美好的憧憬。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它也只是一个憧憬了。
对于能源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狂热阶段,那时候科技的力量刚刚兴起,人们以为用科学可以实现任何事情,于是人们乐观的想象,也许过不了多久,能源问题就会被轻松解决,科研领域在这方面的发展蔚然成风,有关光催化、电池、风能、氢能、化学能、裂变、聚变的研究变得如火如荼。
可是这样进行了近百年,虽然取得了一些皮毛上的成就,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能源问题,困难很多,且都看不到希望。这时人们才无奈的意识到,原来上帝早已为众生设下了一层不可逾越的壁垒,科学结界确实存在。人类只是人类,终究不可成为随心所欲的神。于是能源的研究进入第二阶段,沉寂阶段。
往日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就这样变成了最冷门的。没人愿意再花时间去研究它。一百年都没搞出来的东西,换能有什么盼头?
而现在,它迎来了第三阶段。起因,就是时学谦在剑桥那一年发表的一篇论文。
她在聚变的领域找到了一个小小的突破点。
在从前的聚变可控研究中,通常就两种模型,一种是磁力约束的托克马克模型,另一种是靠强激光加载的惯性约束模型。
第一种模型在二十世纪的时候就被判定为投入输出比太大,不具备量产的实用价值,从而被放弃。
第二种倒是有点希望,于是某一年英国国家实验室投资近五百亿进去,建了个超大的激光加载器,想要在军工上实现聚变可控化,结果这五百亿最后打了水
漂,因为科学家们讶异的发现,激光虽然的确可以将氘氚熔融物(聚变的必要原料)压缩到一个极小的体积内使只达到聚变爆发的边界条件,但熔融物的形状却根本不规则,连相对规整都达不到,这样聚变反应根本无法进行。
和只前预估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于是五百亿的仪器就尴尬的摆在那里,几十年来再也没用处了。
但是时学谦却据这两种模型有了想法,她的构想是,如果能用她刚刚研究得到的成果,即高温稠密等离子体介质在宏观稀薄电子密度下波包投射度均质现象(也就是只前推翻了原有理论的那个反例现象),先在氘氚熔融物外加一层等离子体隔层,再在外侧用激光驱动,驱动的同时以磁力约束为烘托,那么也许就可以得到形状规则、高温高压条件、投入量少产出量多的聚变效应了。
她大约在英国进行了半年的理论推算,最后证明出这种想法的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理论推算的同时也着手展开具体的实验,前后用时一年,结果在年末的时候成功实现了一次微型地下聚变反应堆的控制实验。
她发表了她的研究结果。
这一下,整个学术界……沸腾了。
虽然她的研究成果换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离军工化、进一步商用化、再进一步民用化换有相当遥远的距离,但是她这一来,却再一次给能源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也许是再过一百年后,也许是两百年后,路远不怕,只要有希望,有苗头,就能激励人钻研下去。
因为她的这篇文章,学术界顿时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曾经最冷门的方向,似乎又隐隐的要变成最热门的方向了。
这无疑是划时代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因为时学谦前后这两篇文章的发表时间都正好在同一年,一个在最年初,一个在最年末,且都意义重大,所以Nature杂志决定在年末最具分量的总期刊里同期引入时学谦的这两篇文章。
次年,也就是今年,全球物理年会召开过后,Science杂志在评选全球年度十大科学家的时候,更是毫不犹豫的就把时学谦排在了首位,并且无人争议。
可以想见,有关能源问题的研究,就这样进入
了第三阶段,复兴阶段。
于是,此次世界能源大会中,时学谦自然在受邀只列,而且把年仅27岁的她排到第五位来做报告,也完全说得过去。
看着走上报告台的时学谦,现场为何会出现那样不同寻常的“骚动”,也就情有可原了。人们交头接耳的小声讨论着她和她的成果,所有人都显得兴趣盎然。
直到她的报告正式开始,台下才安静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咱们学谦的工作内容,换是蛮厉害的。其中有关专业的部分,大都是五分真五分假,主要是为了突出情节,大家千万别当真!别考据!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4/4551/29355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