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六章 路线斗争
推荐阅读:万相之王、夜无疆、你们修仙,我种田、华娱之流量之战、混在末日,独自成仙、叩问仙道、总有仙子对我图谋不轨、大明:嘉靖修仙啦、话筒给你们尽管唱,会唱算我输!、踏星、
钱谦益是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人,虽然在明末江南士林之中名声很大,是东林党在崇祯年间的精神领袖,但其实,他在崇祯初年时候的官职并不高,在被魏忠贤等阉党赶出朝堂的时候,才只是詹事府右春坊的右中允而已。笔·趣·阁www.biquge.info
历史上,钱谦益是在崇祯二年被惠世扬等东林党在朝大臣推荐,重新进入朝堂之上的,这次复出之后,直接从詹事府的右中允一跃而成为京师礼部侍郎。
但是没过多久,就因为他曾在任职浙江乡试主考官时向他的学生泄露考题等乡试舞弊案而被削籍归家。
这之后的十多年内,一直吟诗作文,招收门徒,直到崇祯十五年,他的政敌温体仁、周延儒等先后倒台,他才又被人推荐出来当上了一段时间的礼部侍郎,结果很快又因为空话连篇而无实干之才,被崇祯皇帝给撵走了。
就这样,一直到了崇祯皇帝在北京上吊自杀,福王在南京登基,他才又找准机会投靠了马士英和弘光帝,然后被任命为南京礼部尚书,然而没过几个月,就又与赵之龙等人一起开门降清了。
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是明末东林党的领袖人物,可见天启之初大名鼎鼎的东林党,到了崇祯年间已经成了什么样子了,说起来全是一些大言不惭、夸夸其谈的大话精、嘴炮王,没有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连早期东林党赖以扬名立万的硬骨头,比如杨涟、左光斗这样的硬骨头,也都完全消失不见了。
至于郑三俊等人,没有下到锦衣卫南镇抚司的狱中,则是因为一来这些人职务比较高,二来历史上也没有投降满清那么重的罪行,不过是因为他们执意反对开海,只能把他们从现在的职务上拿掉罢了。
其中的个别人肯定会感到冤枉,会认为如今这个朝堂之上的皇帝是个昏庸糊涂的暴君。
然而即便是这样,即便此举过后崇祯皇帝在南京特别是江南士林之中的名声彻底臭掉,臭到连他的兄长熹宗皇帝都不如,他还是得选择这样去做。
被革职的这些人,要么是身在南京的高官,掌握大明东南半壁江山的财政、监察等权力,要么就是地方上的布政使,直接影响着开海政策的成败,既然如今都站出来表明了反对开海的态度,再不把他们拿下去,那么很快就会有人以为自己看准了朝廷的风向,开始通过上书反对开海来刷名声刷声望了。
对任何一个统治者来说,麾下方面大员对其大政方针的态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态度问题,有时候甚至比一个官员的能力本身,都还要重要得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官员明明很有能力,但却始终得不到重用的原因。
当然了,任何时候,路线之争都是一种严重的内耗。
但是有的时候,明知道这是一种内耗,身在局中的人却也无法避免。
此时此刻,崇祯皇帝雷厉风行、干脆利落地处置了南北两京反对开海通商的官员,建极殿中顿时一片鸦雀无声。
看着眼前的群臣,崇祯皇帝想了想,接着说道:“内阁一并传旨,即日由户部左侍郎苏茂相接替郑三俊,升任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南京吏部事。由都察院佥都御史解学龙升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配合贾继春调查革职及下狱诸人。”
殿中不少大臣听了,都是看向解学龙,都没有想到搞来搞去,这个解学龙异军突起,居然成了今天朝会的最大赢家。
苏茂相、解学龙听了皇帝的任命,当即出列,跪地叩头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崇祯皇帝让两人平身,稍微停顿了片刻,又接着说道:“至于浙江布政使,朕看就有两浙盐运使何可及兼任吧。去岁,浙东盐场全数为海潮所毁,而如今沿海百姓及盐户,也都已送往东番安置,他这个盐运使也是无事可干,就把布政使一起兼任了吧。”
说完这个,崇祯皇帝想了想说道:“至于南京礼部侍郎,内阁可有意见?”
皇帝一口气亲自任命了这么多人,唯有一个南京礼部侍郎提出来交给内阁议论,然而内阁之前却并没有人选。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皇帝会这样雷厉风行地撤换掉这么多人,但皇帝既然问了,内阁就必须有所表示。
内阁首辅李国鐠犹豫不决期间,孙承宗这时说道:“以臣之间,太仆寺卿侯询前番督造四轮马车有功,陛下曾下旨褒奖,其人对于礼制熟稔,且学问、情操、品秩皆合适,陛下若无其他人选,或可任之。”
孙承宗一提出这个侯询,如今这位崇祯皇帝马上就想到了侯询的儿子南明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又想到了李香君,以及桃花扇的故事。
当然,与侯询这个名字连在一起的,还有左良玉。
历史上左良玉能从一个因为辽东兵变而被处分的小军官,一路爬到平贼总兵官的位置上,全都是由于时任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的侯询对其一力提拔。
而左良玉一开始对侯询也基本上做到了言听计从,但是到了后来,左良玉当上总兵官手握十数万大军之后,对侯询也开始敷衍起来。
最后,当崇祯皇帝让侯询统帅包括左良玉在内的诸省大军,去剿灭流贼的时候,左良玉就曾狠狠地把侯询坑了一把,不仅率先逃跑,使得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数十万明军溃退星散,而且差点把侯询扔给农民军弄死。
虽然最后侯询命大,逃过了农民军的那一劫,但是一回到朝堂之上就被历史上那位崇祯皇帝给问罪下狱了。
在监狱里一直被关到了崇祯皇帝上吊自杀都没有放出来,直到农民军进了北京城,才把他作为普通囚犯给放了出来。
不过侯询这个人虽是东林党,但却并没有投降过流贼,满清入关并占领了中原之后,也没有再出仕满清。
这是他的可取之处。
如今孙承宗提出了这么个人选,崇祯皇帝看着垂首躬身的孙承宗默默无语良久,最后犹豫来犹豫去,还是同意了。
孙承宗不是不知道皇帝对党争的痛恨,也不是不知道皇帝正在发作东林党人,而他仍然提出了这个东林党色彩非常浓厚的人选。
他肯定有他的理由。
而崇祯皇帝最终同意了这个人选,当然也有自己的理由。
一来,侯询虽是东林党,但他出身商丘官宦世家,与出身江南的那一伙纯东林党人还是有所不同,还有一定的经世致用之能。
二来,如今这个时候,崇祯皇帝还不想给其他的朝臣造成一种皇帝要大规模清算东林党人的印象。
在这个朝臣们游移不定的时候,提拔一下同样是东林党人的侯询,就能起到稳定部分人心的作用,避免把开海通商这个事情再搞成一场没完没了的党争和清算运动。
再者说,南京礼部侍郎也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朝廷职位,实际上给谁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而东林党人排斥红毛夷教的立场,在东南一带也并不是全无用处。
且此前崇祯皇帝曾令太仆寺与工部协作,督造御用四轮马车,而太仆寺也算不负众望,取得了成功。
作为太仆寺卿的侯询,也算是略有功劳吧。
想到了这些之后,崇祯皇帝说道:“既然如此,就由太仆寺卿侯询升任南京礼部侍郎。”
内阁首辅李国鐠、吏部尚书成基命听了这话,站出来躬身领旨。
散朝之后,自去安排舍人写成书面圣旨,送司礼监,交给皇帝御览,批准后,盖上玉玺,然后发往南都、浙江等地。
www.bq46.cc。m.bq46.cc
历史上,钱谦益是在崇祯二年被惠世扬等东林党在朝大臣推荐,重新进入朝堂之上的,这次复出之后,直接从詹事府的右中允一跃而成为京师礼部侍郎。
但是没过多久,就因为他曾在任职浙江乡试主考官时向他的学生泄露考题等乡试舞弊案而被削籍归家。
这之后的十多年内,一直吟诗作文,招收门徒,直到崇祯十五年,他的政敌温体仁、周延儒等先后倒台,他才又被人推荐出来当上了一段时间的礼部侍郎,结果很快又因为空话连篇而无实干之才,被崇祯皇帝给撵走了。
就这样,一直到了崇祯皇帝在北京上吊自杀,福王在南京登基,他才又找准机会投靠了马士英和弘光帝,然后被任命为南京礼部尚书,然而没过几个月,就又与赵之龙等人一起开门降清了。
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是明末东林党的领袖人物,可见天启之初大名鼎鼎的东林党,到了崇祯年间已经成了什么样子了,说起来全是一些大言不惭、夸夸其谈的大话精、嘴炮王,没有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连早期东林党赖以扬名立万的硬骨头,比如杨涟、左光斗这样的硬骨头,也都完全消失不见了。
至于郑三俊等人,没有下到锦衣卫南镇抚司的狱中,则是因为一来这些人职务比较高,二来历史上也没有投降满清那么重的罪行,不过是因为他们执意反对开海,只能把他们从现在的职务上拿掉罢了。
其中的个别人肯定会感到冤枉,会认为如今这个朝堂之上的皇帝是个昏庸糊涂的暴君。
然而即便是这样,即便此举过后崇祯皇帝在南京特别是江南士林之中的名声彻底臭掉,臭到连他的兄长熹宗皇帝都不如,他还是得选择这样去做。
被革职的这些人,要么是身在南京的高官,掌握大明东南半壁江山的财政、监察等权力,要么就是地方上的布政使,直接影响着开海政策的成败,既然如今都站出来表明了反对开海的态度,再不把他们拿下去,那么很快就会有人以为自己看准了朝廷的风向,开始通过上书反对开海来刷名声刷声望了。
对任何一个统治者来说,麾下方面大员对其大政方针的态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态度问题,有时候甚至比一个官员的能力本身,都还要重要得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官员明明很有能力,但却始终得不到重用的原因。
当然了,任何时候,路线之争都是一种严重的内耗。
但是有的时候,明知道这是一种内耗,身在局中的人却也无法避免。
此时此刻,崇祯皇帝雷厉风行、干脆利落地处置了南北两京反对开海通商的官员,建极殿中顿时一片鸦雀无声。
看着眼前的群臣,崇祯皇帝想了想,接着说道:“内阁一并传旨,即日由户部左侍郎苏茂相接替郑三俊,升任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南京吏部事。由都察院佥都御史解学龙升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配合贾继春调查革职及下狱诸人。”
殿中不少大臣听了,都是看向解学龙,都没有想到搞来搞去,这个解学龙异军突起,居然成了今天朝会的最大赢家。
苏茂相、解学龙听了皇帝的任命,当即出列,跪地叩头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崇祯皇帝让两人平身,稍微停顿了片刻,又接着说道:“至于浙江布政使,朕看就有两浙盐运使何可及兼任吧。去岁,浙东盐场全数为海潮所毁,而如今沿海百姓及盐户,也都已送往东番安置,他这个盐运使也是无事可干,就把布政使一起兼任了吧。”
说完这个,崇祯皇帝想了想说道:“至于南京礼部侍郎,内阁可有意见?”
皇帝一口气亲自任命了这么多人,唯有一个南京礼部侍郎提出来交给内阁议论,然而内阁之前却并没有人选。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皇帝会这样雷厉风行地撤换掉这么多人,但皇帝既然问了,内阁就必须有所表示。
内阁首辅李国鐠犹豫不决期间,孙承宗这时说道:“以臣之间,太仆寺卿侯询前番督造四轮马车有功,陛下曾下旨褒奖,其人对于礼制熟稔,且学问、情操、品秩皆合适,陛下若无其他人选,或可任之。”
孙承宗一提出这个侯询,如今这位崇祯皇帝马上就想到了侯询的儿子南明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又想到了李香君,以及桃花扇的故事。
当然,与侯询这个名字连在一起的,还有左良玉。
历史上左良玉能从一个因为辽东兵变而被处分的小军官,一路爬到平贼总兵官的位置上,全都是由于时任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的侯询对其一力提拔。
而左良玉一开始对侯询也基本上做到了言听计从,但是到了后来,左良玉当上总兵官手握十数万大军之后,对侯询也开始敷衍起来。
最后,当崇祯皇帝让侯询统帅包括左良玉在内的诸省大军,去剿灭流贼的时候,左良玉就曾狠狠地把侯询坑了一把,不仅率先逃跑,使得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数十万明军溃退星散,而且差点把侯询扔给农民军弄死。
虽然最后侯询命大,逃过了农民军的那一劫,但是一回到朝堂之上就被历史上那位崇祯皇帝给问罪下狱了。
在监狱里一直被关到了崇祯皇帝上吊自杀都没有放出来,直到农民军进了北京城,才把他作为普通囚犯给放了出来。
不过侯询这个人虽是东林党,但却并没有投降过流贼,满清入关并占领了中原之后,也没有再出仕满清。
这是他的可取之处。
如今孙承宗提出了这么个人选,崇祯皇帝看着垂首躬身的孙承宗默默无语良久,最后犹豫来犹豫去,还是同意了。
孙承宗不是不知道皇帝对党争的痛恨,也不是不知道皇帝正在发作东林党人,而他仍然提出了这个东林党色彩非常浓厚的人选。
他肯定有他的理由。
而崇祯皇帝最终同意了这个人选,当然也有自己的理由。
一来,侯询虽是东林党,但他出身商丘官宦世家,与出身江南的那一伙纯东林党人还是有所不同,还有一定的经世致用之能。
二来,如今这个时候,崇祯皇帝还不想给其他的朝臣造成一种皇帝要大规模清算东林党人的印象。
在这个朝臣们游移不定的时候,提拔一下同样是东林党人的侯询,就能起到稳定部分人心的作用,避免把开海通商这个事情再搞成一场没完没了的党争和清算运动。
再者说,南京礼部侍郎也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朝廷职位,实际上给谁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而东林党人排斥红毛夷教的立场,在东南一带也并不是全无用处。
且此前崇祯皇帝曾令太仆寺与工部协作,督造御用四轮马车,而太仆寺也算不负众望,取得了成功。
作为太仆寺卿的侯询,也算是略有功劳吧。
想到了这些之后,崇祯皇帝说道:“既然如此,就由太仆寺卿侯询升任南京礼部侍郎。”
内阁首辅李国鐠、吏部尚书成基命听了这话,站出来躬身领旨。
散朝之后,自去安排舍人写成书面圣旨,送司礼监,交给皇帝御览,批准后,盖上玉玺,然后发往南都、浙江等地。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4/4638/29695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