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五章 无话可说
推荐阅读:人族镇守使、从水猴子开始成神、神农道君、剑走偏锋的大明、燕归尔新书入骨宠婚误惹天价老公、吾儿舔狗?去死吧,为父替你灭族小说简介、男人三十李新年、万相之王、夜无疆、你们修仙,我种田、
孙承宗虽然封了宁城伯的世爵,而且是以军功封爵,其实已经可以算作是勋贵阶层里的一员,但其作为内阁阁臣以及军机大臣,仍然站在文班之前列。
军机大臣英国公张惟贤,也强撑着病体,前来参加了这次朝会。
因为之前有了皇帝的保证,张惟贤虽然仍旧担心皇帝会听信朝中文臣纸上谈兵的建议,将大明朝建立二百多年的都司卫所制度一举废掉,但是终究没有采取什么抗拒的举措。
一者,英国公张惟贤在京师勋贵之中虽然地位尊崇、威望很高,但是时至今日,却并不非振臂一呼就能应者云集的人。
因为京师勋贵乃至南都勋贵的圈子,经过之前崇祯皇帝的那一次整肃之后,早就不是铁板一块了。
二者,英国公张惟贤年事已高,而且缠绵病榻已久,眼看着已是时日无多了。
这个时候不仅其他勋贵世家不看好跟着他对抗皇帝的前景,就是他自己也不愿生出什么是非来。
牛聚明、李孟辰等人的上书,一送进军机处,作为军机大臣之一而且一直心忧此事的英国公张惟贤,很快就看到了。
自打崇祯皇帝即位之后,张惟贤一直都是皇帝身边的重臣,因此很清楚牛聚明和李孟辰的角色。
这两个人可都是皇帝钦命安插在兵部的体己人啊!
若是没有皇帝的授意,这样的大事,一个职方司郎中,一个兵科给事中又如何敢于冒冒失失发声!?
与此同时,作为军机大臣的张惟贤,也知道近卫军第一镇、第二镇返回京畿驻扎的消息。
再联想到数日前马世龙、王辅两人入宫觐见之后的一番表现,英国公张惟贤知道自己抗拒不了。
所以,在这一次建极殿望日朝会之上,英国公张惟贤只是静静地听着兵部的侍郎们、都察院的都御史们,一个个慷慨激昂地陈说着革新兵制的理由,终究还是默默无言。
京师世袭勋贵之中,那些在京营和五军都督府之中担任着各种世袭职务,有资格参加朝议的一干人等,宣城伯卫时泰、惠安伯张庆臻、新建伯王先通,以及宁远伯李尊祖,清平伯吴尊周,广宁伯刘嗣恩,彰武伯杨崇猷等人,一个个看着英国公张惟贤不出头,也都无话可说。
这些如今位在五军都督府高位之上的世爵勋贵,几乎清一色地,都是眼前这个崇祯皇帝亲自提拔起来推上去的人物。
当初,崇祯皇帝清洗了以成国公朱纯臣、抚宁侯朱国弼、襄城伯李国祯等等上一批控制着京营、盘踞在五军都督府里面的勋贵之后,将他们提拔上来,安插在现在位置上。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后来的历史上面对流贼进城和满清入关的时候,表现出了他们对于明室该有的忠诚。
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之前都是靠边站的勋贵,在五军都督府和各地都司卫所之中,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联。
说到底,就是为了这一天。
如今这一天到来了,崇祯皇帝自然就不需要再藏着掖着了。
五月十五日上午,崇祯皇帝坐在建极殿中央高高的御座之上,一边想着自己的安排有没有漏洞,一边似听非听地听着兵部左侍郎兼皇明忠义讲武堂祭酒茅元仪滔滔不绝地说着什么。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祖宗旧制,边地军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军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种。当此之世、当此之时,此制尤可行乎?!
“今理藩院所谓西班牙、葡萄牙,即俗称佛朗机者,其国本在泰西之地,与我朝远隔万里,如今却乘兵舰、仗炮利,远渡重洋而来!论其船,不过百条,论其人,不过数千,却能在南洋灭国无数!”
“又有荷兰红毛番者,地近佛朗机,而距我尤远,近闻其国地狭而近海,农作不兴,专事海贸,人口不过百五十万,不足我大明一府之地,而尤能纵横于万里海洋之上!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
“易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此之谓也!”
茅元仪慷慨激昂纵横捭阖地说完这番话,建极殿中一片沉寂,而崇祯皇帝也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更多的时间。
毕竟改不改的问题,只要皇帝下定了决心,其他人就是有意见也没有用。
因为这个时代所谓的国事,说到底,都还是皇帝的家事。
当年嘉靖皇帝即位之后历时多年的所谓大礼仪事件,大部分的朝臣都站在皇帝的对立面,然而到最后还不是一个个在廷杖和重压之下选择了屈服。
而这个兵制改革的事情,与文臣的利益根本不沾边,五军都督府里的那些世袭勋贵们都服软了,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因此,当茅元仪话音一落,崇祯皇帝扫视殿中,见无人接话,立刻说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茅爱卿此言乃至理也!甚合朕意!”
崇祯皇帝一发话,殿中气氛一振,武班勋贵们个个支起了耳朵,等着皇帝说出兵制革新的重中之重来。
自从皇帝提出革新兵制的事头以来,已经过去了半个来月了,朝野之间议论纷纷,虽然皇帝、内阁和军机处都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没有明确说法本身,就说明这件事情已经处在了酝酿筹谋之中。
这次朝会一开始,就是这个议题,而且只有这个议题,于是人人都知道,改不改的问题早已经不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怎么改的问题。
此时,殿中文武大臣见一直静听朝臣议论的崇祯皇帝终于发了话,当下都是侧耳细听。
只听皇帝说道:“兵制革新之事,近来朝野之间议论纷纷,朕亦思之良久。祖宗之制,当其时也,皆为良法,之所以稍加变动,正为时移世易,不变不足以应付时局!
“然而朕之所谓变者,既非为变而变,更非改弦更张!朕前番于武英殿中所言,即一官不免、一员不裁、一饷不减诸语,内阁中书与军机舍人条条记录在案。朕金口玉言,不会改变!”
亲耳听闻崇祯皇帝说出这话,一直忐忑不安地站立在张惟贤身后的勋贵武臣们,人人都是松了一口气,反倒是文臣这边一阵哗然。
革新不就是调整人事、裁汰冗员、压减饷额、节省开支吗?
既然说兵制革新,却又说一官不免、一员不裁、一饷不减,那你还能革新什么?
不过,不等殿中群臣再有其他反应,崇祯皇帝就紧接着说道:
“今日,朕就将这些日子以来的所思所想,明白说与卿等知道。今后五军都督府,仍为五军都督府,只是今后之五军,并非往日之五军!”
皇帝这话说完,殿中迅速恢复安静,人人屏息静气地听着皇帝说话,只听皇帝继续说道:
“朕决意,将如今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之五军都督府,改为边军、内卫、近卫、海军、后备之五军都督府。
“边军,即边卫军都督府,但凡九边各镇所属边军营兵及边地都司卫所,皆归其节制指挥。
“内卫,即内卫军都督府,但凡内地镇守总兵、都司卫所及西南各地土兵,皆归其节制指挥。
“近卫,即近卫军都督府,近卫第一镇、第二镇之新军,经过居庸关及宣大抗虏之血战,成效已得验证,其战力之胜于卫所军丁者倍矣!
“然近卫军第一镇、第二镇新军,既非卫所世兵,又非普通所募之营兵,且两者互不统属,统一指挥不便。
“近卫军都督府设立之后,近卫军第一镇二镇,以至于今后之三镇四镇等等,悉归其节制指挥!”
www.bq46.cc。m.bq46.cc
军机大臣英国公张惟贤,也强撑着病体,前来参加了这次朝会。
因为之前有了皇帝的保证,张惟贤虽然仍旧担心皇帝会听信朝中文臣纸上谈兵的建议,将大明朝建立二百多年的都司卫所制度一举废掉,但是终究没有采取什么抗拒的举措。
一者,英国公张惟贤在京师勋贵之中虽然地位尊崇、威望很高,但是时至今日,却并不非振臂一呼就能应者云集的人。
因为京师勋贵乃至南都勋贵的圈子,经过之前崇祯皇帝的那一次整肃之后,早就不是铁板一块了。
二者,英国公张惟贤年事已高,而且缠绵病榻已久,眼看着已是时日无多了。
这个时候不仅其他勋贵世家不看好跟着他对抗皇帝的前景,就是他自己也不愿生出什么是非来。
牛聚明、李孟辰等人的上书,一送进军机处,作为军机大臣之一而且一直心忧此事的英国公张惟贤,很快就看到了。
自打崇祯皇帝即位之后,张惟贤一直都是皇帝身边的重臣,因此很清楚牛聚明和李孟辰的角色。
这两个人可都是皇帝钦命安插在兵部的体己人啊!
若是没有皇帝的授意,这样的大事,一个职方司郎中,一个兵科给事中又如何敢于冒冒失失发声!?
与此同时,作为军机大臣的张惟贤,也知道近卫军第一镇、第二镇返回京畿驻扎的消息。
再联想到数日前马世龙、王辅两人入宫觐见之后的一番表现,英国公张惟贤知道自己抗拒不了。
所以,在这一次建极殿望日朝会之上,英国公张惟贤只是静静地听着兵部的侍郎们、都察院的都御史们,一个个慷慨激昂地陈说着革新兵制的理由,终究还是默默无言。
京师世袭勋贵之中,那些在京营和五军都督府之中担任着各种世袭职务,有资格参加朝议的一干人等,宣城伯卫时泰、惠安伯张庆臻、新建伯王先通,以及宁远伯李尊祖,清平伯吴尊周,广宁伯刘嗣恩,彰武伯杨崇猷等人,一个个看着英国公张惟贤不出头,也都无话可说。
这些如今位在五军都督府高位之上的世爵勋贵,几乎清一色地,都是眼前这个崇祯皇帝亲自提拔起来推上去的人物。
当初,崇祯皇帝清洗了以成国公朱纯臣、抚宁侯朱国弼、襄城伯李国祯等等上一批控制着京营、盘踞在五军都督府里面的勋贵之后,将他们提拔上来,安插在现在位置上。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后来的历史上面对流贼进城和满清入关的时候,表现出了他们对于明室该有的忠诚。
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之前都是靠边站的勋贵,在五军都督府和各地都司卫所之中,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联。
说到底,就是为了这一天。
如今这一天到来了,崇祯皇帝自然就不需要再藏着掖着了。
五月十五日上午,崇祯皇帝坐在建极殿中央高高的御座之上,一边想着自己的安排有没有漏洞,一边似听非听地听着兵部左侍郎兼皇明忠义讲武堂祭酒茅元仪滔滔不绝地说着什么。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祖宗旧制,边地军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军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种。当此之世、当此之时,此制尤可行乎?!
“今理藩院所谓西班牙、葡萄牙,即俗称佛朗机者,其国本在泰西之地,与我朝远隔万里,如今却乘兵舰、仗炮利,远渡重洋而来!论其船,不过百条,论其人,不过数千,却能在南洋灭国无数!”
“又有荷兰红毛番者,地近佛朗机,而距我尤远,近闻其国地狭而近海,农作不兴,专事海贸,人口不过百五十万,不足我大明一府之地,而尤能纵横于万里海洋之上!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
“易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此之谓也!”
茅元仪慷慨激昂纵横捭阖地说完这番话,建极殿中一片沉寂,而崇祯皇帝也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更多的时间。
毕竟改不改的问题,只要皇帝下定了决心,其他人就是有意见也没有用。
因为这个时代所谓的国事,说到底,都还是皇帝的家事。
当年嘉靖皇帝即位之后历时多年的所谓大礼仪事件,大部分的朝臣都站在皇帝的对立面,然而到最后还不是一个个在廷杖和重压之下选择了屈服。
而这个兵制改革的事情,与文臣的利益根本不沾边,五军都督府里的那些世袭勋贵们都服软了,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因此,当茅元仪话音一落,崇祯皇帝扫视殿中,见无人接话,立刻说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茅爱卿此言乃至理也!甚合朕意!”
崇祯皇帝一发话,殿中气氛一振,武班勋贵们个个支起了耳朵,等着皇帝说出兵制革新的重中之重来。
自从皇帝提出革新兵制的事头以来,已经过去了半个来月了,朝野之间议论纷纷,虽然皇帝、内阁和军机处都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没有明确说法本身,就说明这件事情已经处在了酝酿筹谋之中。
这次朝会一开始,就是这个议题,而且只有这个议题,于是人人都知道,改不改的问题早已经不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怎么改的问题。
此时,殿中文武大臣见一直静听朝臣议论的崇祯皇帝终于发了话,当下都是侧耳细听。
只听皇帝说道:“兵制革新之事,近来朝野之间议论纷纷,朕亦思之良久。祖宗之制,当其时也,皆为良法,之所以稍加变动,正为时移世易,不变不足以应付时局!
“然而朕之所谓变者,既非为变而变,更非改弦更张!朕前番于武英殿中所言,即一官不免、一员不裁、一饷不减诸语,内阁中书与军机舍人条条记录在案。朕金口玉言,不会改变!”
亲耳听闻崇祯皇帝说出这话,一直忐忑不安地站立在张惟贤身后的勋贵武臣们,人人都是松了一口气,反倒是文臣这边一阵哗然。
革新不就是调整人事、裁汰冗员、压减饷额、节省开支吗?
既然说兵制革新,却又说一官不免、一员不裁、一饷不减,那你还能革新什么?
不过,不等殿中群臣再有其他反应,崇祯皇帝就紧接着说道:
“今日,朕就将这些日子以来的所思所想,明白说与卿等知道。今后五军都督府,仍为五军都督府,只是今后之五军,并非往日之五军!”
皇帝这话说完,殿中迅速恢复安静,人人屏息静气地听着皇帝说话,只听皇帝继续说道:
“朕决意,将如今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之五军都督府,改为边军、内卫、近卫、海军、后备之五军都督府。
“边军,即边卫军都督府,但凡九边各镇所属边军营兵及边地都司卫所,皆归其节制指挥。
“内卫,即内卫军都督府,但凡内地镇守总兵、都司卫所及西南各地土兵,皆归其节制指挥。
“近卫,即近卫军都督府,近卫第一镇、第二镇之新军,经过居庸关及宣大抗虏之血战,成效已得验证,其战力之胜于卫所军丁者倍矣!
“然近卫军第一镇、第二镇新军,既非卫所世兵,又非普通所募之营兵,且两者互不统属,统一指挥不便。
“近卫军都督府设立之后,近卫军第一镇二镇,以至于今后之三镇四镇等等,悉归其节制指挥!”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4/4638/29700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