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三十一、朝堂明争暗斗+李星洲心中隐忧
推荐阅读:夜无疆、天人图谱、万古帝婿、从水猴子开始成神、我在前世命格成圣、星武纪元、精灵世界的心灵大师、终极火力、道与天齐、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这两天朝堂也好,民间也好,热闹得让李星洲有些不安。
不是因为民众不高兴,而是高兴过头了......
高兴自然没错,可高兴得太早。
大军还没完全控制南京城呢,朝堂里讨论的话题就变成南京城以后是叫燕门府还是叫燕山府......
以孟知叶为首的一堆礼部官员,还有其它许多大臣都开始加入讨论,居然成了这几日早朝的主题,皇帝自从年后也难得好几天连续上朝,高兴的与众人讨论此事。
李星洲站在最前面一排,左手边就是大红蛟龙袍的太子。
这几天因六部官员的强烈请愿,在坤宁宫前连跪了好几天,加上南京城被郭药师等人控制,皇上心情大好,就结束了太子的禁足,准许他恢复上朝。
太子没什么变化,依旧是精瘦的中年男子,只是看他的眼神,已经毫不掩饰恶意了。
找死!
李星洲没有回应,在心里却有另外两个字。
以前他对太子不感兴趣,可如今不能再无视了......
以前太子只是个傻子,那就让他自己傻活在自己世界中。
可如今他已经像一个疯狂的傻子,事情就危险了。
疯起来的傻子可比尔虞我诈的政客更加危险,毕竟聪明人再狡诈也因其聪明能明白什么是底线,可傻子不一样,傻子不懂什么叫底线,不知道见好就收。
太子就是这样的傻子,一旦他疯起来,可比之前的羽承安那些人更无脑,更具破坏力。
朝堂上,众人还在讨论着。
“辽国南京以后能成为我大景之北方门户,南京重镇,易守难攻,所以改为燕门府十分符合。”礼部的官员提议。
“不错,辽南京必会成为我景国北方门户,到时以此重镇戍守,比真定,太原还好,称燕门府合理......”程禁拱手附和众人的说辞。
这几天来捷报连连,皇上心情很好,点点头道:“几位爱卿所言有理。”
“臣觉得或许可以叫燕京府,景国有中京开元,东京应天,所以再设北京燕京府合情合理,还能彰显景国国威.......”
“不妥不妥,应天府为东京乃因地方繁华富庶,不下开元,所以设为偏都,可北方贫困瘠苦之地,怎么能设为偏京能,要是外人去见了,有损我景国颜面.......”
大家讨论剧烈,只有温道离始终没说话,往日他是比较圆滑之人,这种时候龙颜大悦,多少好话肯定能讨好皇上,但偏偏温道离沉默了。
如今李星洲和温道离为枢密院一把手和二把手,位列右列大臣最前,众人激动的议论纷纷,唯有他们两不说话,自然引人注目。
皇上很快也发现这边的情况,看向他们二人。
“温卿是不是有什么想法。”上方皇上问。
皇上开口,大家都安静下来看向他。
温道离微微错乱,随即拱手道:“皇上,臣只是心有感慨罢了......”
“哦,有何感慨?”
“皇上,臣也是常年戍边之人,对边关战事,最容易感怀。
辽国南京城,几百年来时时刻刻是我国心病,历来先帝多次出兵,除去冢将军,次次被挡在南京。如此故地重镇,不知埋了多少景国将士的血骨英魂......没想如今居然在皇上手中重回景国,列祖列宗泉下有知,也能心安了......
客死他乡的将士英魂也算归乡.......”
众多大臣低声感慨......
确实,百余年来,历代先皇为收复失地,出兵辽南京已经数次,每次都是大规模作战,兵力最少的时候都超过三万,结果互有胜负,但没一次能大功得成。
死在南京城下的景国将士累数早已数以万计,多少英魂无法魂归故里,而是埋骨他乡,如今南京纳入景国,这么多将士的孤魂,算是回家了。
一时间大殿里气氛肃穆沉重。
“北方重镇不只有南京,还有辽国西京大同府,也是故土重镇,历代先帝为收复故地,也从太原北面的三交之地出兵北上,却屡屡挫败在大同府下。
皇上,如今我们确实收回南京,可西京还在金人手里呢,此时不宜太多乐观,待到从金人手中取回大同府才是全功之日啊........”温道离严肃道。
话音落下,朝堂上许多人脸色都变了。
许多人被吓得脸色苍白,更别说说话了......
金国两年不到的时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攻灭北方最为强大的辽国,要知道辽国与景国交手百余年,大多时候各有胜负,但胜更多的还是辽国。
辽国疆域更比景国大太多,如此堂堂大国,居然被金国两年不到全部攻灭,之前北方传来战报,金国攻入大同府,将城中民众尽数屠戮,死者愈十万,惨绝人寰。
消息到京城的时候,很多人都吓坏了,百姓提起金国害怕到变脸色,朝中大臣也畏金如虎。
“温大人,既然.......既然大同府已经落入金人手中,我们还是不提为好,不提为好......”汤胖子小声道,其余人都不说话,算是默许。
李星洲心里好笑,这汤胖子还真是贱到一种境界了,别的大臣也怕金人,可怕归怕,人家都憋着不说,要装模作样。
这胖子倒好,直接就不要脸的说出来了。
皇上咳嗽两声,摆摆手,意思是让温道离不要继续说了。
旁边的孟知叶不断给太子使眼色,太子见状,连忙站出来拱手道:“父皇,儿臣以为人无大志不成器,国无大志则羸弱,辽南京改名燕门府确实妥当,可既为燕门,以其为北方门户,难道说我景国世世代代不向北开疆拓土了吗?
儿臣以为不妥,有父皇丰功伟绩在前,后辈怎能不思进取,以燕门为界故步自封?以儿臣之见,应该改辽南京为燕山府!”太子慷慨激昂的道。
一番话下来,大家都纷纷点头。
皇帝听后也点点头,“不错,你能想到这些朕甚是欣慰,所言也十分有理,想得周到,若为燕门,以后再得燕地以北之地不好命名,那就为燕山府吧。”
“皇上圣明,功震古今,太子殿下深谋远虑,是社稷之福......”
“是啊是啊,太子殿下高见......”
“.......”
事情定下来,改辽国南京为燕山府,礼部一班官员连忙开始拍马屁。
太子一脸得意,这时皇上看向他,问道:“星洲如何看此事?”
李星洲拱拱手:“我觉得温大人说得有理,还不能高兴太早。”
他这话一出,皇上微微皱眉,有些不高兴了。
不过皇上没说什么,倒是判东京国子监、朝散大夫陈钰先站出来,一脸正色指责道:“平南王此话只怕失言吧!
收复南京是历代先皇之志,可无人能成,转眼百余年,无一人能成,如今皇上英明神武,处事机敏果决,完成几代先皇夙愿,开疆扩土!什么叫高兴得太早?
我看根本是不忠不孝之言!”他说得义正言辞,一脸大义凛然,仿佛自己真是什么不忠不孝之言一样,其实只是偷换概念罢了。
李星洲懒得理会他,聪明人和聪明人说话为好,和傻子吵架降智商,他认真的拱拱手对皇上道:“皇上,臣心中还是有几点忧虑。”
“你,你........”程禁见自己不理会,气得胡子发抖。
“说来朕听听。”没想皇上也根本没理会他的意思,程禁只好悻悻然退后,不满的回到群臣中间。
李星洲接管枢密院之后,基本已完全辽国朝廷局势,同时对北方也了如指掌,十分上心,“第一点就是从枢密院情报中看来,郭药师等先锋只是带领小队人马快速北上,以奇袭的方式控制南京城,中军大军还在路上,没有进入南京,能不能守住还是未知。”
“二来是南京城外还驻扎两个大营的辽军,都是辽国最精锐的部队,韩德让留下的彰德军,还有耶律大石手下的辽兴军,都是威胁,不得不防。”
皇上点点头:“最后呢?”
“最后.....”李星洲组织语言,最后也是他最害怕的一点就是:“民族政策,我怕北方各位将军处理不好此事.......”
“什么?”皇帝不解。
“就是怕他们区别对待汉人与其它族人,导致恶果。”
“哈哈哈哈.......”众人左右相视,大笑起来。
几个文官对着他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王爷担心实在可笑。辽国汉人颇受契丹人欺压,此时我们大军一到,他们必然会开城相迎,若我们杀尽辽人,他们更是高兴才是,何来此忧?”
几人说完,其他人也笑起来,不断说着“多虑了”“怎么会如此”之类的话。
皇上没说什么,只是将这事一笔带过。
李星洲叹口气,心里还是担心......
随着文化的交流,民族、信仰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冲突激烈的同时,融合必然也是剧烈的,这种时候,稍微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错。
如今进入辽国境内,各种名族混杂,更加容易出现问题。
蒙古人能征服大半个世界,除去实力强大的骑兵部队,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宽松的民族政策,信仰政策。
蒙古人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可奇怪的是,没有那种地方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也要跟他们死磕到底的情况,这才使得蒙古有余力不断扩张。
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不会像西方的十字军一样,在教皇名义下,所到之处要求所有人都信仰基督,不信就是异教徒,不受上帝保佑,可以随便杀。
在蒙古人统治的地方,随便他们信什么,基督、穆斯lin、道教、佛教等等都行,甚至允许传教士传教。
宽松的民族政策,信仰政策,在黑暗又苦难的世界中非常重要,也大大减少基层百姓对蒙古的抵触,使得他们在阿拉伯地区,欧洲地区都能立足,建立王国。
而不会像十字军一样,一到阿拉伯地区,立马就和当地国家进入不死不休的战争状态,穆斯lin战到最后一人也会和他们死磕,更别说开疆扩土。
而在东方,信仰问题大多数时候是宽容的,自古如此,爱信道的信道,爱信佛的信佛。问题在于不同地区的人之间,景国周围最强大的部族有女真人,契丹人,羌人,吐蕃人。
女真人的金国,契丹人的辽国,羌人的夏国,吐蕃人的吐蕃,这些国家在前朝,甚至更前的汉朝,要么同属一国,比如金国的辽东地区,夏国西域都护府,辽国南方大部,在前朝乃至更往前的汉朝时期都是一国,蕃因为士兵无法适应高原而被古人以为天神庇佑,一直没有统一,但也和川蜀,滇地等地交流频繁。
总之到景国如今,虽四分五裂,但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架势。
这不只是基层,高层也是如此,辽国高层就有许多汉人,大名鼎鼎的韩德让不只是辽国有能力力的权臣,改革辽国制度,使辽国国力达到空前绝后,还是掌权者萧太后公开的情夫。
夏国张元更是汉人,但却帮西夏大败景军,官至中书侍郎,也就是夏国宰相,其后代到如今这一代还是夏国宰相。
总之这些交融经过千年,到如今已产生紧密又不可分的态势,李星洲最怕的就是北伐这些将领不懂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而随意做决定招致大祸。
当初北宋也曾攻入过南京城,可攻入南京之后,因军纪涣散,宋朝士兵抢掠百姓财物引发众怒,这还是小事,最要命的是前锋将军扬言要杀尽城中契丹人,只留汉人。
南京靠近北宋,城中确实有汉人,可他根本不懂,辽国立国两百年,契丹人,汉人,溪族人,羌族人等等,在其中交融繁衍,早过十几代人,血脉交融之中,谁还说得清是谁?
辽国能统治这么大的疆域,女真,蒙古都臣服,也是因为辽国名族政策是宽松的。
别说通婚,辽国高层都有许多汉将,汉臣,辽国掌权皇后和一个汉人光明正大的出入如同夫妻,高层也没说什么,也不考虑血统纯净之类的事。
说明辽国高层不在乎血脉这种事,何况民间,历经几十代人,会有多少各族之间的通婚。
可偏偏北宋先锋将领却干出这样的蠢事,说杀尽城中不是汉人之人,南京城里谁是纯正的汉人血脉?谁家又没不是汉人的亲戚朋友?估计城里根本都没人能说清,那和屠城还有多少区别?
这一下子,整个辽国南京城百姓都炸了,纷纷涌上街头,跟全副武装的宋军精锐拼命,硬生生把宋军打败,大多数宋军精锐战死城中,只有少数人突围,几乎全军覆没。
要不是那不懂形势乱来的命令,北宋估计已经轻松拿下南京,用不着出钱求金人帮打,金人也不会一看宋朝原来就是这么个窝囊废,心里的觊觎之心无限放大,没过多久就赵借口要打北宋。
可以说,狭隘的民族政策,间接让北宋丢了半壁江山。
如果北宋先锋将领没有说除了汉人都杀,城中民众不拼命反抗,等到大军来,站稳脚跟,再加上没有白送的十几万大军,完全会是另一副局面。
这点上,李星洲害怕不已,回家后也在担心,这几天都没睡好觉。诗语安慰他,杨洪昭、杨文广、魏朝仁都是识得大体的人,不用如此担心。
他也觉得有理,可能是自己多虑了吧。
www.bq46.cc。m.bq46.cc
不是因为民众不高兴,而是高兴过头了......
高兴自然没错,可高兴得太早。
大军还没完全控制南京城呢,朝堂里讨论的话题就变成南京城以后是叫燕门府还是叫燕山府......
以孟知叶为首的一堆礼部官员,还有其它许多大臣都开始加入讨论,居然成了这几日早朝的主题,皇帝自从年后也难得好几天连续上朝,高兴的与众人讨论此事。
李星洲站在最前面一排,左手边就是大红蛟龙袍的太子。
这几天因六部官员的强烈请愿,在坤宁宫前连跪了好几天,加上南京城被郭药师等人控制,皇上心情大好,就结束了太子的禁足,准许他恢复上朝。
太子没什么变化,依旧是精瘦的中年男子,只是看他的眼神,已经毫不掩饰恶意了。
找死!
李星洲没有回应,在心里却有另外两个字。
以前他对太子不感兴趣,可如今不能再无视了......
以前太子只是个傻子,那就让他自己傻活在自己世界中。
可如今他已经像一个疯狂的傻子,事情就危险了。
疯起来的傻子可比尔虞我诈的政客更加危险,毕竟聪明人再狡诈也因其聪明能明白什么是底线,可傻子不一样,傻子不懂什么叫底线,不知道见好就收。
太子就是这样的傻子,一旦他疯起来,可比之前的羽承安那些人更无脑,更具破坏力。
朝堂上,众人还在讨论着。
“辽国南京以后能成为我大景之北方门户,南京重镇,易守难攻,所以改为燕门府十分符合。”礼部的官员提议。
“不错,辽南京必会成为我景国北方门户,到时以此重镇戍守,比真定,太原还好,称燕门府合理......”程禁拱手附和众人的说辞。
这几天来捷报连连,皇上心情很好,点点头道:“几位爱卿所言有理。”
“臣觉得或许可以叫燕京府,景国有中京开元,东京应天,所以再设北京燕京府合情合理,还能彰显景国国威.......”
“不妥不妥,应天府为东京乃因地方繁华富庶,不下开元,所以设为偏都,可北方贫困瘠苦之地,怎么能设为偏京能,要是外人去见了,有损我景国颜面.......”
大家讨论剧烈,只有温道离始终没说话,往日他是比较圆滑之人,这种时候龙颜大悦,多少好话肯定能讨好皇上,但偏偏温道离沉默了。
如今李星洲和温道离为枢密院一把手和二把手,位列右列大臣最前,众人激动的议论纷纷,唯有他们两不说话,自然引人注目。
皇上很快也发现这边的情况,看向他们二人。
“温卿是不是有什么想法。”上方皇上问。
皇上开口,大家都安静下来看向他。
温道离微微错乱,随即拱手道:“皇上,臣只是心有感慨罢了......”
“哦,有何感慨?”
“皇上,臣也是常年戍边之人,对边关战事,最容易感怀。
辽国南京城,几百年来时时刻刻是我国心病,历来先帝多次出兵,除去冢将军,次次被挡在南京。如此故地重镇,不知埋了多少景国将士的血骨英魂......没想如今居然在皇上手中重回景国,列祖列宗泉下有知,也能心安了......
客死他乡的将士英魂也算归乡.......”
众多大臣低声感慨......
确实,百余年来,历代先皇为收复失地,出兵辽南京已经数次,每次都是大规模作战,兵力最少的时候都超过三万,结果互有胜负,但没一次能大功得成。
死在南京城下的景国将士累数早已数以万计,多少英魂无法魂归故里,而是埋骨他乡,如今南京纳入景国,这么多将士的孤魂,算是回家了。
一时间大殿里气氛肃穆沉重。
“北方重镇不只有南京,还有辽国西京大同府,也是故土重镇,历代先帝为收复故地,也从太原北面的三交之地出兵北上,却屡屡挫败在大同府下。
皇上,如今我们确实收回南京,可西京还在金人手里呢,此时不宜太多乐观,待到从金人手中取回大同府才是全功之日啊........”温道离严肃道。
话音落下,朝堂上许多人脸色都变了。
许多人被吓得脸色苍白,更别说说话了......
金国两年不到的时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攻灭北方最为强大的辽国,要知道辽国与景国交手百余年,大多时候各有胜负,但胜更多的还是辽国。
辽国疆域更比景国大太多,如此堂堂大国,居然被金国两年不到全部攻灭,之前北方传来战报,金国攻入大同府,将城中民众尽数屠戮,死者愈十万,惨绝人寰。
消息到京城的时候,很多人都吓坏了,百姓提起金国害怕到变脸色,朝中大臣也畏金如虎。
“温大人,既然.......既然大同府已经落入金人手中,我们还是不提为好,不提为好......”汤胖子小声道,其余人都不说话,算是默许。
李星洲心里好笑,这汤胖子还真是贱到一种境界了,别的大臣也怕金人,可怕归怕,人家都憋着不说,要装模作样。
这胖子倒好,直接就不要脸的说出来了。
皇上咳嗽两声,摆摆手,意思是让温道离不要继续说了。
旁边的孟知叶不断给太子使眼色,太子见状,连忙站出来拱手道:“父皇,儿臣以为人无大志不成器,国无大志则羸弱,辽南京改名燕门府确实妥当,可既为燕门,以其为北方门户,难道说我景国世世代代不向北开疆拓土了吗?
儿臣以为不妥,有父皇丰功伟绩在前,后辈怎能不思进取,以燕门为界故步自封?以儿臣之见,应该改辽南京为燕山府!”太子慷慨激昂的道。
一番话下来,大家都纷纷点头。
皇帝听后也点点头,“不错,你能想到这些朕甚是欣慰,所言也十分有理,想得周到,若为燕门,以后再得燕地以北之地不好命名,那就为燕山府吧。”
“皇上圣明,功震古今,太子殿下深谋远虑,是社稷之福......”
“是啊是啊,太子殿下高见......”
“.......”
事情定下来,改辽国南京为燕山府,礼部一班官员连忙开始拍马屁。
太子一脸得意,这时皇上看向他,问道:“星洲如何看此事?”
李星洲拱拱手:“我觉得温大人说得有理,还不能高兴太早。”
他这话一出,皇上微微皱眉,有些不高兴了。
不过皇上没说什么,倒是判东京国子监、朝散大夫陈钰先站出来,一脸正色指责道:“平南王此话只怕失言吧!
收复南京是历代先皇之志,可无人能成,转眼百余年,无一人能成,如今皇上英明神武,处事机敏果决,完成几代先皇夙愿,开疆扩土!什么叫高兴得太早?
我看根本是不忠不孝之言!”他说得义正言辞,一脸大义凛然,仿佛自己真是什么不忠不孝之言一样,其实只是偷换概念罢了。
李星洲懒得理会他,聪明人和聪明人说话为好,和傻子吵架降智商,他认真的拱拱手对皇上道:“皇上,臣心中还是有几点忧虑。”
“你,你........”程禁见自己不理会,气得胡子发抖。
“说来朕听听。”没想皇上也根本没理会他的意思,程禁只好悻悻然退后,不满的回到群臣中间。
李星洲接管枢密院之后,基本已完全辽国朝廷局势,同时对北方也了如指掌,十分上心,“第一点就是从枢密院情报中看来,郭药师等先锋只是带领小队人马快速北上,以奇袭的方式控制南京城,中军大军还在路上,没有进入南京,能不能守住还是未知。”
“二来是南京城外还驻扎两个大营的辽军,都是辽国最精锐的部队,韩德让留下的彰德军,还有耶律大石手下的辽兴军,都是威胁,不得不防。”
皇上点点头:“最后呢?”
“最后.....”李星洲组织语言,最后也是他最害怕的一点就是:“民族政策,我怕北方各位将军处理不好此事.......”
“什么?”皇帝不解。
“就是怕他们区别对待汉人与其它族人,导致恶果。”
“哈哈哈哈.......”众人左右相视,大笑起来。
几个文官对着他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王爷担心实在可笑。辽国汉人颇受契丹人欺压,此时我们大军一到,他们必然会开城相迎,若我们杀尽辽人,他们更是高兴才是,何来此忧?”
几人说完,其他人也笑起来,不断说着“多虑了”“怎么会如此”之类的话。
皇上没说什么,只是将这事一笔带过。
李星洲叹口气,心里还是担心......
随着文化的交流,民族、信仰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冲突激烈的同时,融合必然也是剧烈的,这种时候,稍微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错。
如今进入辽国境内,各种名族混杂,更加容易出现问题。
蒙古人能征服大半个世界,除去实力强大的骑兵部队,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宽松的民族政策,信仰政策。
蒙古人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可奇怪的是,没有那种地方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也要跟他们死磕到底的情况,这才使得蒙古有余力不断扩张。
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不会像西方的十字军一样,在教皇名义下,所到之处要求所有人都信仰基督,不信就是异教徒,不受上帝保佑,可以随便杀。
在蒙古人统治的地方,随便他们信什么,基督、穆斯lin、道教、佛教等等都行,甚至允许传教士传教。
宽松的民族政策,信仰政策,在黑暗又苦难的世界中非常重要,也大大减少基层百姓对蒙古的抵触,使得他们在阿拉伯地区,欧洲地区都能立足,建立王国。
而不会像十字军一样,一到阿拉伯地区,立马就和当地国家进入不死不休的战争状态,穆斯lin战到最后一人也会和他们死磕,更别说开疆扩土。
而在东方,信仰问题大多数时候是宽容的,自古如此,爱信道的信道,爱信佛的信佛。问题在于不同地区的人之间,景国周围最强大的部族有女真人,契丹人,羌人,吐蕃人。
女真人的金国,契丹人的辽国,羌人的夏国,吐蕃人的吐蕃,这些国家在前朝,甚至更前的汉朝,要么同属一国,比如金国的辽东地区,夏国西域都护府,辽国南方大部,在前朝乃至更往前的汉朝时期都是一国,蕃因为士兵无法适应高原而被古人以为天神庇佑,一直没有统一,但也和川蜀,滇地等地交流频繁。
总之到景国如今,虽四分五裂,但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架势。
这不只是基层,高层也是如此,辽国高层就有许多汉人,大名鼎鼎的韩德让不只是辽国有能力力的权臣,改革辽国制度,使辽国国力达到空前绝后,还是掌权者萧太后公开的情夫。
夏国张元更是汉人,但却帮西夏大败景军,官至中书侍郎,也就是夏国宰相,其后代到如今这一代还是夏国宰相。
总之这些交融经过千年,到如今已产生紧密又不可分的态势,李星洲最怕的就是北伐这些将领不懂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而随意做决定招致大祸。
当初北宋也曾攻入过南京城,可攻入南京之后,因军纪涣散,宋朝士兵抢掠百姓财物引发众怒,这还是小事,最要命的是前锋将军扬言要杀尽城中契丹人,只留汉人。
南京靠近北宋,城中确实有汉人,可他根本不懂,辽国立国两百年,契丹人,汉人,溪族人,羌族人等等,在其中交融繁衍,早过十几代人,血脉交融之中,谁还说得清是谁?
辽国能统治这么大的疆域,女真,蒙古都臣服,也是因为辽国名族政策是宽松的。
别说通婚,辽国高层都有许多汉将,汉臣,辽国掌权皇后和一个汉人光明正大的出入如同夫妻,高层也没说什么,也不考虑血统纯净之类的事。
说明辽国高层不在乎血脉这种事,何况民间,历经几十代人,会有多少各族之间的通婚。
可偏偏北宋先锋将领却干出这样的蠢事,说杀尽城中不是汉人之人,南京城里谁是纯正的汉人血脉?谁家又没不是汉人的亲戚朋友?估计城里根本都没人能说清,那和屠城还有多少区别?
这一下子,整个辽国南京城百姓都炸了,纷纷涌上街头,跟全副武装的宋军精锐拼命,硬生生把宋军打败,大多数宋军精锐战死城中,只有少数人突围,几乎全军覆没。
要不是那不懂形势乱来的命令,北宋估计已经轻松拿下南京,用不着出钱求金人帮打,金人也不会一看宋朝原来就是这么个窝囊废,心里的觊觎之心无限放大,没过多久就赵借口要打北宋。
可以说,狭隘的民族政策,间接让北宋丢了半壁江山。
如果北宋先锋将领没有说除了汉人都杀,城中民众不拼命反抗,等到大军来,站稳脚跟,再加上没有白送的十几万大军,完全会是另一副局面。
这点上,李星洲害怕不已,回家后也在担心,这几天都没睡好觉。诗语安慰他,杨洪昭、杨文广、魏朝仁都是识得大体的人,不用如此担心。
他也觉得有理,可能是自己多虑了吧。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5/5217/32094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