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节 主动出击

推荐阅读:夜无疆你们修仙,我种田华娱之流量之战混在末日,独自成仙叩问仙道总有仙子对我图谋不轨大明:嘉靖修仙啦话筒给你们尽管唱,会唱算我输!踏星我在前世命格成圣

    淞沪会战爆发后,日军第3、第11师团首先参战,两师团在沪北吴淞口展开两栖登陆,九月中旬时,日军第9、第13师团先后抵沪增援参战,两师团在沪北川沙口展开两栖登陆,眼下,日军第三批部队抵达上海。九一八事变爆发六周年的这天,日军第101师团猛然间在上海东南部的汇角港(后世被称为芦潮港)展开登陆,继而迅速攻占了汇角港延伸向上海市城区的泥城乡(后世被称为泥城镇)。

    日军这一手让中方统帅部十分意外,最感到意外的人就是蒋纬国,他暗想道:“怎么会这样?历史上完全没有这一出啊?”蒋纬国记得很清楚,原先历史上的那个淞沪会战大致上是这样发展的:国军先围攻位于城区内的日军陆战队,但久攻不下,导致国军无法构建完善齐备的上海防御线,日军随后增兵,不断在沪北登陆,国军与日军在沪北展开激战,城区内的日军陆战队积极地策应日军登陆部队,导致国军不得不要分散兵力在城区内与日军陆战队展开纠缠,当双方几十万大军在沪北、沪中杀得难解难分时,日军第十军突然间在沪南登陆,也就是杭州湾金山卫,对上海境内的国军实施全面的大迂回包抄,国军退路陷入即将被完全截断的巨大危险中,不得不放弃上海、全面后撤(国军没有派遣部队在上海即将被日军全面包围的情况下留在上海城区内与日军展开城市攻防战的最后阶段,巷战),淞沪会战最终以日军获胜而告终。“日军在历史上没有对沪东展开登陆啊?”蒋纬国越想越不安,“怎么这个第101师团会莫名其妙地出现在沪东呢?难道是‘蝴蝶效应’的影响?”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是唯一的合理解释。顿时,蒋纬国隐隐间有些“细思恐极”,他没想到自己带来的“蝴蝶效应”居然在抗战初期就已经这么迅速并且表现得这么重大了。“抗战第一年,战争就已经有些走样了。”蒋纬国暗想道,“持续几年后,战争肯定会面目全非,跟原先历史完全的牛头不对马嘴。”

    “改变肯定要改变的…虽然没想到会这么快就这么大…”蒋纬国思量着,“只要有利于中国就可以了。但是,日军在沪东登陆,这究竟有利于中国还是不利于中国?”

    南京的指挥部内,蒋介石已经跟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等一堆将军展开了紧急会议,众人反复研究着日军此举的动机、目的以及接下来对淞沪战局的影响、国军该如何应付等等。日军第101师团在登陆前,上海战场上的国军三路大军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左翼部队激战沪北,中路部队机动沪中,右翼部队防卫沪南,结果第101师团在沪东登陆,正好打在国军软肋处,所以上岸后一昼夜前进十多公里,稳稳地站住了脚跟。按照常理,日军应该故意与国军缠斗与沪北、沪中,把国军主力都吸引在沪北、沪中,最后突然在沪南登陆,实施全面大包抄,但日军此时却在沪东登陆了,隐然间使得日军最后的“全面大包抄”计划从这一刻开始就无法实施了。日军在沪东登陆,国军肯定在沪东展开全力迎战,到时候,沪北、沪中、沪东都有国军重兵,日军在沪南杭州湾实施最终登陆后,肯定无法打国军一个彻底措手不及;另一方面,第101师团在沪东的登陆确实是出其不意(因为国军重点是沪北和沪南),打得十分顺利,但是,该师团继续向内陆纵深推进时肯定会非常不顺,因为汇角港二三十公里后就是上海市城区。后路没有被截断、兵员物资充足、拥有百万本国民众支持、依靠城市本身的国军与第101师团展开阵地战和巷战,这种作战模式无疑是很利于国军的。

    哪怕是蒋纬国这个军事外行,也看出日本人此举完全是一步“莫名其妙的臭棋”,但是,日本人可不是后世抗日神剧里的傻瓜。日本人故意走出这么一步臭棋,可能是有着险恶目的。蒋纬国绞尽脑汁地思索,但百思不得其解,毕竟这事在原先历史上没发生过,他肯定无法“未卜先知、料事如神”。

    “日军莫非是在故意分散国军兵力?”高层会议上,白崇禧提出一个猜测。

    “哦?”蒋介石惊奇地道,“健生啊,你何出此言?”

    白崇禧指点着地图:“委员长您看,上海三面环水,日军掌握绝对制海权,可以说他们想在哪里登陆就能在哪里登陆。兵分多处原本是兵家大忌,容易被敌军逐个击破,但日本人在上海战场上却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日本人在沪东登陆一个师团、两万五千日军,以国军的战斗力来评估,想要阻挡这两万五千日军,非得出动五万国军不可,并且还必须是精锐部队,好,日本人在这里放一个师团,国军就要拿出五万精锐去阻挡,日本人再在那里放一个师团,国军就又要拿出五万精锐去阻挡,假如日本人在第三个地方也放一个师团,国军就不得不要第三次拿出五万精锐去阻挡,这样,日本人没有合兵一处,故意兵分多处,却在不动声色中迫使国军精锐部队都被分散掉了,接下来,国军整体防线就要陷入被动,因为国军精锐放在哪里日本人都一清二楚,最后,日本人再抽调两三个师团,对国军防线薄弱处突然全力攻打,自然可以瓦解掉国军的上海防线。”

    “有道理!”蒋介石连连点头,深感拨云见日,何应钦、徐永昌等人也表示赞同或支持。徐永昌叹口气:“日本人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就因为日军战力大大超过国军,并且登陆的日军也不需要向内陆纵深推进,只需牵制住国军精锐即可,这样,他们的海军舰队也能充分发挥作用。日军背水一战,但水面上是他们的舰队,见势不妙了就可以乘船撤退;日军兵分多处,但国军无力将其逐个击破,只能被日军牵着鼻子走。”

    “沪北战场上,日军那四个师团其实已经把沪上国军精锐给牵制得七七八八。”何应钦神色忧虑地道,“如果日军再使用这种战术,国军确实分身乏术、疲于奔命,搞不好,日军还会假戏真做,从牵制作战变成突进作战。”

    “倭人欺人太甚!”蒋介石忿然不已,实际上他是懊恼,如果国军战斗力跟日军能达到一比一,战场上就不需要三五个国军对付一个日军了。日军在国军面前肆无忌惮地兵分多处,就是“欺负”中国军队战斗力不如日军。作为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自然有一股遭到羞辱的愠怒。

    徐永昌眼睛紧盯着地图:“张向华(张发奎,表字向华)的右翼部队必须要果断出击了!我们一开始断定日军早晚在金山卫登陆,所以张向华的那两个集团军(第8、第10集团军)始终紧盯着杭州湾一带,眼下,既然日本人不按常理出牌,我们必须要审时度势、对症下药。委员长,我认为应该把第8集团军即刻抽调到沪东,抢在日军第101师团之前,先占据平安、大团、万祥这三个镇子,遏制住第101师团从沪东突入上海市城区的道路,然后再逐步反击,即便不能把日军赶下海,也要稳住沪东的局势。”

    “如此一来,岂不是正中日军下怀?”何应钦表示反对,“日军一个师团一下子牵制住我军一个集团军,太不划算了!”

    “何部长,依你之见,我军右翼部队应该按兵不动?”徐永昌反问何应钦,“坐视日军第101师团长驱直入、突进市区?”

    “正相反!”何应钦摇头,“应该让张向华的两个集团军都顶上去!不打战术上有利于我方但在战略上不利于我方的防御战,对日军主动发起积极攻势!把第101师团彻底赶下海!重新赶到他们的军舰上!必要时,朱一民(朱绍良,表字一民)中路军的第21集团军也可投入这场局部反击战!”

    “太冒险!”徐永昌同样摇头,“如此一来,我就在杭州湾的防御就形容虚设!何部长,你可不要忘了,目前,日军在上海才投入五个师团而已!他们还有起码十个师团可以参战呢!”

    “在杭州湾陈设重兵略有些杞人忧天了。”何应钦不以为然,“德国顾问团也表示反对,因为根据德国顾问团的勘察和演算,杭州湾并不适合日军大规模登陆。也许,我们由始至终一直犯下了先入为主的错误。”(在原先历史上,德国顾问团不认为日军能在杭州湾展开登陆,这也是比较迷信德国顾问团的中国军队统帅部在会战期间不断抽走防御杭州湾部队以至于日军突然在杭州湾展开登陆并成功得手的重要原因。)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蒋介石烦闷地道,“难道我们真要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

    “委员长…”何应钦看着蒋介石,显得非常坦诚地道,“在战争整体大局势上,持久战有利于我方,但在局部战场上,持久战不利于我方,我方就犯下了与‘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宗旨相违背的原则性错误了。上海战事拖下去,日益对我方严峻啊,与其这样,国军还不如大胆地主动出击一次,力求取得一场重大战果,到时候国军即便放弃上海、全面转进,起码颜面上也是非常体面的。另外,国军若想要主动出击,就更不能拖下去,拖下去,上海日军与日俱增,国军能主动出击的机会也愈发渺茫了!”

    蒋介石顿时心头砰然一动,因为何应钦此话非常合他胃口。何应钦这个建议跟蒋介石前几天对蒋纬国说的“可否适宜地改变战术,力求全歼日军一个旅团甚至是师团?若能这样,日本高层必然彻底惊惧震动,再加上国联的调停和列强大国的压力,这场战争以利于我国的态势而结束就是水到渠成的了”的政治构想完全是不谋而合。蒋介石反复咀嚼着何应钦的话,越想越心动,越想越心潮起伏、按捺不住。

    “嗯,敬之(何应钦表字敬之)言之有理。”蒋介石点点头,“国军稳扎稳打虽然稳妥,但也是被动挨打,且必然会随着日寇援兵不断抵沪而愈发难以取得重大突破和战果。适当地改变一下战术,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白崇禧和徐世昌互相对视,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隐约的不安,但他们也并非完全反对,毕竟何应钦说得很有道理。“委员长,您的打算是…”徐世昌谨慎地问道。

    蒋介石眼睛紧盯着沪东:“在吴淞口,日军第3、第11师团合兵一处,在川沙口,日军第9、第13师团合兵一处,两地日军都是两个师团且两地日军相距甚近,互相增援较便捷,确实难以下手,但在沪东,这个第101师团却是孤军深入,已经犯了兵家大忌!我看,可否集结国军精兵和重兵,吃掉它!”说最后一句话时,蒋介石眼中精光一闪,俨然间决心如铁。

    白崇禧和徐世昌都吃了一惊。白崇禧沉默一下后直言不讳:“委员长,如果第101师团只是打头阵的,后续再来一两个甚至两三个师团在汇角港登陆,怎么办?”

    “那就只能重新恢复防御战了。”蒋介石坚定地道,“如果这个第101师团长时间并未得到后续登陆部队的支援,完全孤军一支,国军若不抓住机会,果断下手,岂不是暴殄天物?”他说完猛地一挥手,“你们好好地研究研究,尽快制定作战计划!战机稍纵即逝,不容延误!”

    怀着各不相同的心情,白崇禧、徐永昌、何应钦等人纷纷点头。

    当天晚上,刚坐飞机到上海的蒋纬国又被蒋介石一个电话叫回了南京。

    蒋介石之所以在“军国大事”上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找蒋纬国进行商量,共有三个原因,一来因为蒋纬国是“天生的战略家”,战略目光比白崇禧、蒋百里、杨杰等战略学家还要远;二来因为蒋纬国是前线部队指挥官,远远比整天在后方运筹帷幄的白崇禧等人更清楚前线的实际情况;三来因为蒋纬国是他儿子,这个世界上恐怕蒋介石现在最信任的人就是蒋纬国了。

    “纬儿,我打算在上海前线改变战术,由全面防御改为重点进攻,你看如何?”几句客套话后,蒋介石开门见山,因为他对这个计划非常有热情,并且时间也很紧急,不能浪费。

    对于淞沪会战,蒋纬国的战术就是“稳扎稳打、积极防御”,蒋介石一开始听从蒋纬国,所以国军打得很稳重,再加上蒋纬国“蝴蝶效应”产生的正面影响(也产生了崇明岛大屠杀这种负面影响),因此国军获得令人满意的战果,但此时,蒋介石要开始“变卦”了。不过,蒋纬国对此也不是完全排斥的,他很理解自己父亲和国军统帅部。蒋介石打算进行重点进攻,除了他本人好大喜功的性格以及政治、外交等方面的间接影响外,也是有军事上的必然性的。上海战场上,国军人数大大超过日军,就以原先历史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国军约75万兵力、日军约25万兵力,国军人数是日军整整三倍,但是,国军单兵战斗力是不如日军的,另外,中国交通条件很落后,大部分参战国军是步行向战场开拔的,导致会战结束时很多国军部队还在路上,淞沪会战中国军参战兵力实际上只有40万,另外那三十来万人马还在路上走着,根本没参战。四十万中国军队在战斗力上只能说是顶得上十来万日军,因此,四十万国军(战斗力等于十来万日军)对抗二十余万日军,打防御战无疑是最理想的,打进攻战就不稳妥了。至于眼下,日军已有五个师团抵达上海,总兵力约十万人(扣除掉死伤),后续日军还会有十几万人抵达,因此,趁着此时的日军人数和整体战力还没有达到最顶峰时,国军主动出击,未尝不是一个明智选择。逻辑是现成的:日军一批一批来,国军在日军全部来了后打防御战自然是合理的,眼下日军才来了不到一半人,国军还坚持打防御战,确实略显得墨守成规了。

    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蒋纬国并不是很反对蒋介石“主动出击、局部进攻”的构想。“父亲…”蒋纬国盘算再三,开口询问,“您的计划是…”

    蒋介石看到蒋纬国这个“战略天才”并没有表态反对,显然在心理上得到了一定鼓励,因此侃侃而谈:“日军第101师团在沪东登陆,按道理,张发奎的右翼军应该迅速出击拦截,但我打算让张发奎故意按兵不动一阵子,一来引诱第101师团继续孤军深入,二来观察日军究竟有无后续部队再在沪东继续登陆,倘若没有,并且第101师团深入上海腹地,国军当机立断,派遣精锐部队,迂回包抄第101师团的后路!彻底把该师团围困在上海腹地并聚歼之!”

    蒋纬国想了想:“第101师团的后路就是东海海岸线,是大海啊!日军可是掌握着绝对制海权的!”

    “日军舰队虽然庞大,但也不足为虑!”蒋介石十分有信心,“空军在开战当天的雷霆一击不就打得日军航母编队落荒而逃吗?相信经此重创,日军舰队必然风声鹤唳、杯弓蛇影,到时候,只要空军的轰炸机群以及海军的鱼雷艇、潜艇再度出击,力求击沉日军一艘战列舰!日军战列舰编队必然像其航母编队那样,不堪重创、狼狈而逃!打跑了日军舰队,日军登陆部队岂不是瓮中之鳖?国军集结十几万精兵和重兵,一个天罗地网下去,必定会收获丰厚!”他眉飞色舞、神采飞扬。

    蒋纬国虽然觉得蒋介石的作战构思并非空中楼阁,但也认为实战肯定没有这么理想化,空军的斯图卡机群、海军的鱼雷艇和潜艇为何能重创日军?空海军将士们的奋勇作战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不知道国军暗中藏有这几样杀手锏,所以被打了个出其不意,既然是出其不意,第一次能出其不意,第二次就不能了。

    看到蒋纬国没有说话,蒋介石继续道:“我打算派第9集团军和第19集团军执行计划,毕竟这两个集团军都是国军精华所在。纬儿,你觉得呢?”

    蒋纬国斟酌了一会儿,点点头:“父亲,您的这个构思是很有魄力的,也很有成功希望。”蒋纬国其实也渴望能在战场上成建制地干掉日军一个旅团或一个师团,毕竟那样会产生极大的政治意义和宣传意义。

    “好!”蒋介石喜不自禁,“你马上动身去上海前线。”他言下之意很明白,他需要自己亲儿子在前线盯着战况,也盯着参战国军各部队。蒋介石不能亲自在最前线,他手下的将领或多或少会对他有点阳奉阴违或报喜不报忧,或者好几个将领各执一词,搞不清楚究竟谁对谁错,在这样的情况下,派自己亲儿子去前线充当钦差大臣和自己的眼睛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蒋纬国再度点头:“是,父亲放心,我明白了。”

    离开蒋介石的办公室,蒋纬国明白,自己“无所事事”一阵子了,眼下又要亲自上阵打仗了。“主动出击、局部进攻…”蒋纬国想着,“真的可以吗?历史已经被我改变得不错了,真的可以继续改变得更好吗?”对于在原先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事,蒋纬国也有些没有把握。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5/5472/331523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