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节 备战南京 1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制卡师:我的卡牌无限连锁、从正一道童肝成万法天师、神农道君、道与天齐、宅男侵入動漫世界、浪痞、天倾之后、逆天邪神、夜无疆、
留下来参加南京会战的国军官兵不但几乎清一色是老兵,并且还几乎清一色是“死士”,这种“死士军人”即萧爻所说“死卒”,其战斗力之勇猛和战斗精神之顽强都是无需多言的。国军如此的空前创举让国内外一片震撼,德国《人民观察家报》以赞美文笔进行了如下报道:
“…日本军队即将进逼到中国首都南京,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常理,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大元帅应该下达一系列措辞严厉的命令,要求他的军队甚至是威逼他的军队竭尽全力地保卫南京,但蒋大元帅却采取了一项令人不敢相信的对策,他命令从上海撤退到南京的军队全部离开南京,前往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南部、浙江省北部进行休整并防范日本军队进攻那些地方,实际上,这是必须的,中国军队在上海进行了两个半月的激战,已经非常的疲惫了,急需休整,但蒋大元帅同时命令‘愿意留在南京的军人可留下,但不强求’,并且,他还毫不遮掩地告诉他的军人们,‘留在南京会陷入极大的危险中,留在南京的人很有可能不会活着离开南京’,他甚至还宣布‘离开南京的军人不会遭到处罚,留在南京的军人不会得到奖励’。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想一想,南京的几十万中国军人,他们为什么不能离开呢?留下,几乎是必死无疑的,并且没有奖励,离开,可以活命,并且也没有处罚。按照常理进行推测,南京的中国军人即便不走得干干净净,也会只有很少的人愿意留下吧?但事实却让我们深深地震撼了,超过十万,甚至更多的中国军人愿意留在注定会没命的南京,比例非常高,高得令人不敢相信,四个甚至三个中国军人里就有一个义无反顾地愿意留下来。我们不得不为中国军人这种普遍的勇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而感动得热泪盈眶,全世界都低估中国军人了!是的,中国军人大部分都文化程度很低,甚至有很多人目不识丁,但他们就是这样愿意为国家去死。基本没接受过高等教育、参军前大多数只是农民的中国军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也感到疑惑,能解释的原因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人天生具有的爱国精神,可是,这种与生俱来的爱国精神为何会存在呢?我们只能理解是中国的历史太悠久了,导致大多数普通中国人一出生就对这块古老的土地具有使命感。…令人感动的事情在这场‘自愿决定去留’的潮流中不断地发生着。中国军队第15集团军奉命前往浙北,集团军在南京时共有四万余人,离开南京时只有两万八千余人,因为那一万两千余人都留下了,并且在前往浙北的途中,队伍里的军人不断地零零散散地掉队离开,非常极少数的士兵是跑掉了,绝大部队掉队离开的士兵则是跑回了南京。第15集团军司令罗卓英将军告诉我们记者,他部队平均走一公里就要离开一个连,都是回头去南京的,大批士兵一开始决定离开,但走着走着,又后悔了,所以又回去了。有的是三五成群的士兵单独离开,有的则是成排成连甚至成营地离开。有一个排共有三十五名士兵,走了二十八个,还有七个士兵继续走,走着走着,七个士兵突然都哭泣起来,然后纷纷抽自己耳光,不停地骂自己‘我怎么能这么没用呢?弟兄们都回去了!我怎么还能想着自己活下去?’然后也一起调头回去了。有一个连的连长在问过全连士兵后,全连士兵一致同意回南京,连长向营长请示,营长沉默一下后问全营官兵:‘弟兄们!我们回南京吧?跟日本人继续拼命!那么多好兄弟都回去了,我们也回去吧?’全营官兵一起大吼‘回南京!回南京!要死一起死!死了还继续做兄弟!’营长抹着眼泪说:‘我不想死,我还有一个老母亲要养,我妻子和孩子已经有一年没见到我了,我想她们都想疯了!但是,我是军人啊!弟兄们,我们都是军人啊!蒋委员长和他儿子都在南京呢!我们还考虑那么多干什么?愿意回去的弟兄,跟我一起回去,不愿意回去的弟兄,自己走吧!我们不会怪你们的!’这个营此时还有的四百多名军人一个不剩地都回南京去了。还有一个营长同样打算带着部队回南京,团长知道这件事后命令全团‘每人留三发子弹,其余子弹还有所有的手榴弹、炸药包、机枪、迫击炮都给他们’,回南京的军人们和下不了回南京决心的军人们纷纷哭泣,没有回南京的军人们纷纷哭泣道‘弟兄们,我们没你们有种’,队伍里哭声一片,这个营有一百多名军人没回南京,都是伤兵,伤兵们看着调头回去的同伴们,无不放声大哭,不停地说‘你们要多多保重’之类的话,还有的伤兵拼命地捶打自己,悔恨自己已经受了伤,无法继续跟同伴一起战斗。…
中国军队第8集团军也是要开赴浙北的,集团军司令张发奎将军接受我们记者采访时,他说他的集团军从上海撤回来时还有三万八千多人,结果,跟他一起去浙北的只有两万多人,并且大部分是伤兵,包括轻伤员,还有一万八千人都自愿地回南京去了。张发奎将军眼眶里含着泪水,他对我们记者说,‘我不是难过,我是骄傲啊,我为我部下里有这么多英雄好汉感到骄傲!我真恨不得脱了我的中将制服,穿上士兵制服也回南京。我多次申请也留在南京,但委员长不同意,他说浙北需要我去巩固防御。’在第8集团军的队伍里,我们看到十几个士兵从南京方向又回来了,一个个都哭哭啼啼,别人问他们发生什么事了,这十几个都非常年轻的士兵哭着说道:‘我们去南京了,但南京那里不要我们,说我们不是老兵’,我们记者非常惊奇地问道:‘他们是怎么辨别的?’这十几个年轻士兵伸出手:‘他们看我们右手食指上面有没有老茧,我们都没有’。我们记者问了这十几个年轻士兵的长官后,知道他们都是上海本地人,淞沪会战爆发后才参军的。中国军队在上海战场上伤亡了三十万名军人,很多部队打残了后一时间得不到来自后方的兵员补充,再加上上海当地和上海附近有大批青壮年强烈要求参军,所以部队在战场上就地招兵,这十几个士兵就是这样的情况,他们刚刚学会开枪就要投入战场,能够活下来已经是非常幸运了。…
我们记者在中国军队第5集团军的队伍里遇到一位团长,他带着五百多个互相搀扶的伤兵在前进,我们记者问他:‘你的部队呢?’这位团长指了指那五百多个伤兵:‘就这些了’。我们记者非常吃惊:‘只有这么少的人了?’他点点头:‘是啊!我的团原本有两千多个兄弟,在战场上没了一千多个,还有四百多个去了南京,就剩下这些伤兵了’。我们记者在队伍的后方遇到一群正在往南京前进的中国军人,记者采访了其中一位带队的少校:‘你们是要去南京吗?’少校点头:‘当然。’记者问道:‘为什么要去南京呢?南京很危险的,并且你们回南京也没有奖励。’少校顿时怒了,他指了指身上已经残破不堪的军服:‘洋鬼子!看清楚!老子是军人!军人为保卫国家而打仗,天经地义!军人可不是为钱打仗的!那是军阀!老子可是黄埔生!更加要视死如归!校长(蒋介石大元帅)和校长儿子都在南京!老子怎么能走?’
我们记者意外地得知,中国军队第2集团军里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该集团军奉命开赴苏北,驻扎在扬州、泰州一带,集团军里有一位副团长就是扬州人,归心似箭的他回家拜见父母,他的父亲是一位清末举人,学问很深,看到儿子回来后,老人家非常高兴,但几天后,老人家气得浑身发抖地拿着报纸找儿子,严厉质问儿子:‘你为什么没留在南京?蒋委员长和蒋委员长儿子都在南京,你居然跑了?那么多人留在南京,你居然没有留在南京?你简直不配当军人!你简直给我们×家丢人!我们×家祖宗的脸都被你丢光了!你给我滚!我没有你这个逃兵儿子!’这位副团长诚惶诚恐,连夜回南京去了。…我们完全确定,南京的中国军人每一个人都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南京的中国军队是一支钢铁般的可怕军队。…”
留在南京的部队除了完全是中央军嫡系的第77、88、99、100师外,另外还有三个师,都是地方军,分别是:川军第145师、滇军第182师、桂军第170师。并非只有中央军愿意为国战死,地方军也一样,因为地方军、中央军都是中国军人。当然了,地方军的情况要比中央军“复杂一些”。川军、滇军、桂军,并不是直接听命于蒋介石,而是各有各的“主公”,刘湘、龙云、卢汉、李宗仁、白崇禧虽然也具有爱国热血,但毕竟…留在南京的部队注定会死路一条,“老蒋把他自己的中央军嫡系填进去也就罢了,还拉着我们一起填进去,岂不是等同于把我们地方军送去给中央军陪葬?”因此,川军、滇军、桂军的统帅都是有些顾虑的。尽管如此,广大地方军基层官兵甚至中高层军官还是深受激励和感染,纷纷要求也留在南京,刘湘、龙云、李宗仁也不方便把部队都从南京撤走,毕竟关系到民族大义,不留点部队确实不好看,因此川军、滇军、桂军都象征性地在南京留了一个师。南京原先的川军三个师里,第144师师长郭勋祺和第122师师长王铭章都已为国捐躯,这两个师更加是伤亡殆尽,虽然这两个师奉命前去皖南休整,实际上军政部已经准备把大批中央军部队“补充进”这两个师,使得这两个师名义上还是川军,实际上已被中央军控制,至于饶国华师长的第145师,同样伤亡巨大,三分之二官兵阵亡或受伤,但饶国华奋然地说道:“我们川军出川就是为了抗战,就是为了打仗拼命!不然我们何必出川?直接躲在四川,当缩头乌龟算了!既然战斗就在眼前,岂有临阵退缩的道理?”蒋介石和刘湘都大为感动,刘湘命令川军全部撤退,但留下饶国华的第145师,并且把其余川军部队的老兵补充了很大一部分给第145师。
滇军目前总共只有第师,规模不大,加上滇军在挽救南京的保卫战中功劳很大,所以蒋介石没有削弱滇军,并且还让龙云白赚了一大批德械武器。滇军三个师里,第师已抵达南京,第183师没抵达,因为南京保卫战已经结束,运输机群自然就不给第183师提供运输了。在南京的滇军两个师同样损失惨重,并且第183师师长高荫槐在长江作战中壮烈为国捐躯,因此根据蒋介石和龙云的命令,第183师离开,第182师留下,并且第183师把一大批老兵补充给了第182师。
桂军情况跟川军、滇军一样。实际上,整个淞沪会战中,桂军非常的劳苦功高,其部第21集团军是上海国军的主力,而后期赶到的第11集团军又承担起给全军断后的重大责任。李宗仁命令从桂军嫡系第21集团军第7军里抽调出第170师留在南京,同样也从桂军其它部队给第170师补充了一大批老兵。
川军第人,滇军第人,桂军第人,三个师留在南京,尽到作为中国军队的天职,与中央军第77、88、99、100师并肩作战,并且三师一万三千余官兵都跟中央军一样,经过自愿决定,都下定决心要留在南京“与南京共存亡”。川滇桂三个师的一万三千余官兵加上前线已经“自愿报名”的八万五千余官兵,另外扣除掉一大批必须要走的人(何应钦之类的军方高层大员和他们的副官、卫士等人),再加上宪兵部队,南京守军总兵力共有整整十万。
在南京会战正式爆发时,第77师拥有3万余兵力,第88师和第99师都拥有2万兵力,第100师万兵力,加上川军第145师、滇军第182师、桂军第170师,南京共有七个师,另外还有一个宪兵团(原本南京的那五个宪兵团合编并进行了一定补充,总计3000余宪兵)。这七个师都是独立的师,不属于某个军,七个师和宪兵团直接被组编为“南京军”(宪兵团番号被改为了“南京宪兵团”,团长就是全国宪兵部队副司令萧山令少将),这是国军历史上第一个不以数字为番号的军,该军直接隶属于军委会和南京卫戍司令部,军长是蒋介石本人。
十万大军,十万精兵,十万死卒。
除了10万军队,南京城还有10万平民协助作战,大部分人都是意志坚定、体质过硬的青壮年男子。这些平民里,很多人是技术性人员,比如医生、工程师、兵工厂工人、电工、钳工、车工、木工、炼钢工人、冶金工人、铁路工人、油漆工、司机、泥瓦匠、伐木工人等等,毕竟,展开一场守城作战,不仅需要军人,还需要技术性人员的帮助,同时,平民同时也是军队的预备役兵员。用萧爻的话说:“如果这场战役打好几个月,那些平民自然就会被战火熏染成合格的军人。”
至于物资储备方面,南京城内储备了足够二十万人吃半年的粮食(如果战事持续很久,还可以一边打仗一边种田),武器弹药方面也十分充足,光是子弹,储备数字高达一亿发(不只是步枪子弹,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机枪子弹),并且已转入地下的金陵兵工厂会在战事期间正常维持生产活动,兵工厂工人们几乎无一人离开南京,报名兵工厂的工人比原先工人还多。十万守军清一色德械武器,装备精良,另外还储存了大批在上海缴获到的日军武器作为备用。
除了陆军,空军和海军都保证会竭尽全力地参加接下来的南京会战。
城防工事方面,南京的准备也是异常的充分。全城累计建有110多公里的堑壕、230多公里的战壕、160多公里的地道、26个大型防空洞(工厂设施都实现了地下化)、71个大型地下室、30个大型火力据点、19处连环碉堡群、4座堡垒、2座要塞、超过800个的中小型火力点(三分之一以上在城内用于巷战,并且城内的火力点在此时和在战事爆发后还会继续修建);不止如此,南京周围有5座山已经被修建成立体大堡垒,分别是幕府山(该山位于南京城正北处,屹立在长江边上,主峰劳山海拔190米)、北崮山(该山位于南京城正北处,与幕府山相隔约一公里,海拔204米)、红山(该山位于南京城东北处,与北崮山相隔约有二公里,主峰大红山海拔82米)、雨花台(该山岗位于南京城正南处,海拔100米),以及重中之重的紫金山(该山位于南京城正东处,海拔449米),这五座山在北、东、南三面上环绕着南京城(西面是长江),特别是紫金山,俯视整个南京城,是南京地区的最高制高点。这五座山几乎都被掏空了,山脚下和半山腰上都是错综复杂且延绵不断的堑壕,每条堑壕里都设立了星罗棋布的机枪碉堡、迫击炮阵地、环形工事、掩蔽部、火力支撑点、连环地堡群、散兵坑,山体内被挖掘出了大量的坑道、地道、地下室,用于充当官兵宿舍、休息室、食堂、医院、存放粮食的粮库、存放武器的军械库、存放弹药的弹药库,并且半山腰和山顶上设有炮兵阵地,海拔越高的炮兵阵地上的火炮就越大,半山腰是迫击炮、山炮、野炮、步兵炮等,山顶上则完全是大口径重炮,所有火炮都隐藏在山体内的地下室内,通过轨道被牵引到射口。被安装在南京五座山上的大口径重炮共有38门(原计划是50多门,在上海前线损失了部分,同时也缴获十多门日军重炮),包括2门德国330毫米舰炮、4门苏联203毫米重型榴弹炮、6门苏联152毫米重型榴弹炮,剩下的都是德国的150毫米榴弹炮、苏联的122毫米榴弹炮、日本的150毫米或120毫米榴弹炮。这三十八门大口径重炮,足有二十门被安装在紫金山上。
在蒋纬国的苦心经营下,1937年底的南京城不只是让日军垂涎欲滴的目标,更是一座近乎坚不可摧的超级要塞般的军城。蒋纬国为此累计扔进去足足一个亿的美元,但物有所值。
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太阳旗浪潮,南京岿然如山、严阵以待。
www.bq46.cc。m.bq46.cc
“…日本军队即将进逼到中国首都南京,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常理,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大元帅应该下达一系列措辞严厉的命令,要求他的军队甚至是威逼他的军队竭尽全力地保卫南京,但蒋大元帅却采取了一项令人不敢相信的对策,他命令从上海撤退到南京的军队全部离开南京,前往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南部、浙江省北部进行休整并防范日本军队进攻那些地方,实际上,这是必须的,中国军队在上海进行了两个半月的激战,已经非常的疲惫了,急需休整,但蒋大元帅同时命令‘愿意留在南京的军人可留下,但不强求’,并且,他还毫不遮掩地告诉他的军人们,‘留在南京会陷入极大的危险中,留在南京的人很有可能不会活着离开南京’,他甚至还宣布‘离开南京的军人不会遭到处罚,留在南京的军人不会得到奖励’。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想一想,南京的几十万中国军人,他们为什么不能离开呢?留下,几乎是必死无疑的,并且没有奖励,离开,可以活命,并且也没有处罚。按照常理进行推测,南京的中国军人即便不走得干干净净,也会只有很少的人愿意留下吧?但事实却让我们深深地震撼了,超过十万,甚至更多的中国军人愿意留在注定会没命的南京,比例非常高,高得令人不敢相信,四个甚至三个中国军人里就有一个义无反顾地愿意留下来。我们不得不为中国军人这种普遍的勇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而感动得热泪盈眶,全世界都低估中国军人了!是的,中国军人大部分都文化程度很低,甚至有很多人目不识丁,但他们就是这样愿意为国家去死。基本没接受过高等教育、参军前大多数只是农民的中国军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也感到疑惑,能解释的原因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人天生具有的爱国精神,可是,这种与生俱来的爱国精神为何会存在呢?我们只能理解是中国的历史太悠久了,导致大多数普通中国人一出生就对这块古老的土地具有使命感。…令人感动的事情在这场‘自愿决定去留’的潮流中不断地发生着。中国军队第15集团军奉命前往浙北,集团军在南京时共有四万余人,离开南京时只有两万八千余人,因为那一万两千余人都留下了,并且在前往浙北的途中,队伍里的军人不断地零零散散地掉队离开,非常极少数的士兵是跑掉了,绝大部队掉队离开的士兵则是跑回了南京。第15集团军司令罗卓英将军告诉我们记者,他部队平均走一公里就要离开一个连,都是回头去南京的,大批士兵一开始决定离开,但走着走着,又后悔了,所以又回去了。有的是三五成群的士兵单独离开,有的则是成排成连甚至成营地离开。有一个排共有三十五名士兵,走了二十八个,还有七个士兵继续走,走着走着,七个士兵突然都哭泣起来,然后纷纷抽自己耳光,不停地骂自己‘我怎么能这么没用呢?弟兄们都回去了!我怎么还能想着自己活下去?’然后也一起调头回去了。有一个连的连长在问过全连士兵后,全连士兵一致同意回南京,连长向营长请示,营长沉默一下后问全营官兵:‘弟兄们!我们回南京吧?跟日本人继续拼命!那么多好兄弟都回去了,我们也回去吧?’全营官兵一起大吼‘回南京!回南京!要死一起死!死了还继续做兄弟!’营长抹着眼泪说:‘我不想死,我还有一个老母亲要养,我妻子和孩子已经有一年没见到我了,我想她们都想疯了!但是,我是军人啊!弟兄们,我们都是军人啊!蒋委员长和他儿子都在南京呢!我们还考虑那么多干什么?愿意回去的弟兄,跟我一起回去,不愿意回去的弟兄,自己走吧!我们不会怪你们的!’这个营此时还有的四百多名军人一个不剩地都回南京去了。还有一个营长同样打算带着部队回南京,团长知道这件事后命令全团‘每人留三发子弹,其余子弹还有所有的手榴弹、炸药包、机枪、迫击炮都给他们’,回南京的军人们和下不了回南京决心的军人们纷纷哭泣,没有回南京的军人们纷纷哭泣道‘弟兄们,我们没你们有种’,队伍里哭声一片,这个营有一百多名军人没回南京,都是伤兵,伤兵们看着调头回去的同伴们,无不放声大哭,不停地说‘你们要多多保重’之类的话,还有的伤兵拼命地捶打自己,悔恨自己已经受了伤,无法继续跟同伴一起战斗。…
中国军队第8集团军也是要开赴浙北的,集团军司令张发奎将军接受我们记者采访时,他说他的集团军从上海撤回来时还有三万八千多人,结果,跟他一起去浙北的只有两万多人,并且大部分是伤兵,包括轻伤员,还有一万八千人都自愿地回南京去了。张发奎将军眼眶里含着泪水,他对我们记者说,‘我不是难过,我是骄傲啊,我为我部下里有这么多英雄好汉感到骄傲!我真恨不得脱了我的中将制服,穿上士兵制服也回南京。我多次申请也留在南京,但委员长不同意,他说浙北需要我去巩固防御。’在第8集团军的队伍里,我们看到十几个士兵从南京方向又回来了,一个个都哭哭啼啼,别人问他们发生什么事了,这十几个都非常年轻的士兵哭着说道:‘我们去南京了,但南京那里不要我们,说我们不是老兵’,我们记者非常惊奇地问道:‘他们是怎么辨别的?’这十几个年轻士兵伸出手:‘他们看我们右手食指上面有没有老茧,我们都没有’。我们记者问了这十几个年轻士兵的长官后,知道他们都是上海本地人,淞沪会战爆发后才参军的。中国军队在上海战场上伤亡了三十万名军人,很多部队打残了后一时间得不到来自后方的兵员补充,再加上上海当地和上海附近有大批青壮年强烈要求参军,所以部队在战场上就地招兵,这十几个士兵就是这样的情况,他们刚刚学会开枪就要投入战场,能够活下来已经是非常幸运了。…
我们记者在中国军队第5集团军的队伍里遇到一位团长,他带着五百多个互相搀扶的伤兵在前进,我们记者问他:‘你的部队呢?’这位团长指了指那五百多个伤兵:‘就这些了’。我们记者非常吃惊:‘只有这么少的人了?’他点点头:‘是啊!我的团原本有两千多个兄弟,在战场上没了一千多个,还有四百多个去了南京,就剩下这些伤兵了’。我们记者在队伍的后方遇到一群正在往南京前进的中国军人,记者采访了其中一位带队的少校:‘你们是要去南京吗?’少校点头:‘当然。’记者问道:‘为什么要去南京呢?南京很危险的,并且你们回南京也没有奖励。’少校顿时怒了,他指了指身上已经残破不堪的军服:‘洋鬼子!看清楚!老子是军人!军人为保卫国家而打仗,天经地义!军人可不是为钱打仗的!那是军阀!老子可是黄埔生!更加要视死如归!校长(蒋介石大元帅)和校长儿子都在南京!老子怎么能走?’
我们记者意外地得知,中国军队第2集团军里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该集团军奉命开赴苏北,驻扎在扬州、泰州一带,集团军里有一位副团长就是扬州人,归心似箭的他回家拜见父母,他的父亲是一位清末举人,学问很深,看到儿子回来后,老人家非常高兴,但几天后,老人家气得浑身发抖地拿着报纸找儿子,严厉质问儿子:‘你为什么没留在南京?蒋委员长和蒋委员长儿子都在南京,你居然跑了?那么多人留在南京,你居然没有留在南京?你简直不配当军人!你简直给我们×家丢人!我们×家祖宗的脸都被你丢光了!你给我滚!我没有你这个逃兵儿子!’这位副团长诚惶诚恐,连夜回南京去了。…我们完全确定,南京的中国军人每一个人都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南京的中国军队是一支钢铁般的可怕军队。…”
留在南京的部队除了完全是中央军嫡系的第77、88、99、100师外,另外还有三个师,都是地方军,分别是:川军第145师、滇军第182师、桂军第170师。并非只有中央军愿意为国战死,地方军也一样,因为地方军、中央军都是中国军人。当然了,地方军的情况要比中央军“复杂一些”。川军、滇军、桂军,并不是直接听命于蒋介石,而是各有各的“主公”,刘湘、龙云、卢汉、李宗仁、白崇禧虽然也具有爱国热血,但毕竟…留在南京的部队注定会死路一条,“老蒋把他自己的中央军嫡系填进去也就罢了,还拉着我们一起填进去,岂不是等同于把我们地方军送去给中央军陪葬?”因此,川军、滇军、桂军的统帅都是有些顾虑的。尽管如此,广大地方军基层官兵甚至中高层军官还是深受激励和感染,纷纷要求也留在南京,刘湘、龙云、李宗仁也不方便把部队都从南京撤走,毕竟关系到民族大义,不留点部队确实不好看,因此川军、滇军、桂军都象征性地在南京留了一个师。南京原先的川军三个师里,第144师师长郭勋祺和第122师师长王铭章都已为国捐躯,这两个师更加是伤亡殆尽,虽然这两个师奉命前去皖南休整,实际上军政部已经准备把大批中央军部队“补充进”这两个师,使得这两个师名义上还是川军,实际上已被中央军控制,至于饶国华师长的第145师,同样伤亡巨大,三分之二官兵阵亡或受伤,但饶国华奋然地说道:“我们川军出川就是为了抗战,就是为了打仗拼命!不然我们何必出川?直接躲在四川,当缩头乌龟算了!既然战斗就在眼前,岂有临阵退缩的道理?”蒋介石和刘湘都大为感动,刘湘命令川军全部撤退,但留下饶国华的第145师,并且把其余川军部队的老兵补充了很大一部分给第145师。
滇军目前总共只有第师,规模不大,加上滇军在挽救南京的保卫战中功劳很大,所以蒋介石没有削弱滇军,并且还让龙云白赚了一大批德械武器。滇军三个师里,第师已抵达南京,第183师没抵达,因为南京保卫战已经结束,运输机群自然就不给第183师提供运输了。在南京的滇军两个师同样损失惨重,并且第183师师长高荫槐在长江作战中壮烈为国捐躯,因此根据蒋介石和龙云的命令,第183师离开,第182师留下,并且第183师把一大批老兵补充给了第182师。
桂军情况跟川军、滇军一样。实际上,整个淞沪会战中,桂军非常的劳苦功高,其部第21集团军是上海国军的主力,而后期赶到的第11集团军又承担起给全军断后的重大责任。李宗仁命令从桂军嫡系第21集团军第7军里抽调出第170师留在南京,同样也从桂军其它部队给第170师补充了一大批老兵。
川军第人,滇军第人,桂军第人,三个师留在南京,尽到作为中国军队的天职,与中央军第77、88、99、100师并肩作战,并且三师一万三千余官兵都跟中央军一样,经过自愿决定,都下定决心要留在南京“与南京共存亡”。川滇桂三个师的一万三千余官兵加上前线已经“自愿报名”的八万五千余官兵,另外扣除掉一大批必须要走的人(何应钦之类的军方高层大员和他们的副官、卫士等人),再加上宪兵部队,南京守军总兵力共有整整十万。
在南京会战正式爆发时,第77师拥有3万余兵力,第88师和第99师都拥有2万兵力,第100师万兵力,加上川军第145师、滇军第182师、桂军第170师,南京共有七个师,另外还有一个宪兵团(原本南京的那五个宪兵团合编并进行了一定补充,总计3000余宪兵)。这七个师都是独立的师,不属于某个军,七个师和宪兵团直接被组编为“南京军”(宪兵团番号被改为了“南京宪兵团”,团长就是全国宪兵部队副司令萧山令少将),这是国军历史上第一个不以数字为番号的军,该军直接隶属于军委会和南京卫戍司令部,军长是蒋介石本人。
十万大军,十万精兵,十万死卒。
除了10万军队,南京城还有10万平民协助作战,大部分人都是意志坚定、体质过硬的青壮年男子。这些平民里,很多人是技术性人员,比如医生、工程师、兵工厂工人、电工、钳工、车工、木工、炼钢工人、冶金工人、铁路工人、油漆工、司机、泥瓦匠、伐木工人等等,毕竟,展开一场守城作战,不仅需要军人,还需要技术性人员的帮助,同时,平民同时也是军队的预备役兵员。用萧爻的话说:“如果这场战役打好几个月,那些平民自然就会被战火熏染成合格的军人。”
至于物资储备方面,南京城内储备了足够二十万人吃半年的粮食(如果战事持续很久,还可以一边打仗一边种田),武器弹药方面也十分充足,光是子弹,储备数字高达一亿发(不只是步枪子弹,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机枪子弹),并且已转入地下的金陵兵工厂会在战事期间正常维持生产活动,兵工厂工人们几乎无一人离开南京,报名兵工厂的工人比原先工人还多。十万守军清一色德械武器,装备精良,另外还储存了大批在上海缴获到的日军武器作为备用。
除了陆军,空军和海军都保证会竭尽全力地参加接下来的南京会战。
城防工事方面,南京的准备也是异常的充分。全城累计建有110多公里的堑壕、230多公里的战壕、160多公里的地道、26个大型防空洞(工厂设施都实现了地下化)、71个大型地下室、30个大型火力据点、19处连环碉堡群、4座堡垒、2座要塞、超过800个的中小型火力点(三分之一以上在城内用于巷战,并且城内的火力点在此时和在战事爆发后还会继续修建);不止如此,南京周围有5座山已经被修建成立体大堡垒,分别是幕府山(该山位于南京城正北处,屹立在长江边上,主峰劳山海拔190米)、北崮山(该山位于南京城正北处,与幕府山相隔约一公里,海拔204米)、红山(该山位于南京城东北处,与北崮山相隔约有二公里,主峰大红山海拔82米)、雨花台(该山岗位于南京城正南处,海拔100米),以及重中之重的紫金山(该山位于南京城正东处,海拔449米),这五座山在北、东、南三面上环绕着南京城(西面是长江),特别是紫金山,俯视整个南京城,是南京地区的最高制高点。这五座山几乎都被掏空了,山脚下和半山腰上都是错综复杂且延绵不断的堑壕,每条堑壕里都设立了星罗棋布的机枪碉堡、迫击炮阵地、环形工事、掩蔽部、火力支撑点、连环地堡群、散兵坑,山体内被挖掘出了大量的坑道、地道、地下室,用于充当官兵宿舍、休息室、食堂、医院、存放粮食的粮库、存放武器的军械库、存放弹药的弹药库,并且半山腰和山顶上设有炮兵阵地,海拔越高的炮兵阵地上的火炮就越大,半山腰是迫击炮、山炮、野炮、步兵炮等,山顶上则完全是大口径重炮,所有火炮都隐藏在山体内的地下室内,通过轨道被牵引到射口。被安装在南京五座山上的大口径重炮共有38门(原计划是50多门,在上海前线损失了部分,同时也缴获十多门日军重炮),包括2门德国330毫米舰炮、4门苏联203毫米重型榴弹炮、6门苏联152毫米重型榴弹炮,剩下的都是德国的150毫米榴弹炮、苏联的122毫米榴弹炮、日本的150毫米或120毫米榴弹炮。这三十八门大口径重炮,足有二十门被安装在紫金山上。
在蒋纬国的苦心经营下,1937年底的南京城不只是让日军垂涎欲滴的目标,更是一座近乎坚不可摧的超级要塞般的军城。蒋纬国为此累计扔进去足足一个亿的美元,但物有所值。
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太阳旗浪潮,南京岿然如山、严阵以待。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5/5472/33152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