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节 乱城 3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制卡师:我的卡牌无限连锁、从正一道童肝成万法天师、神农道君、道与天齐、宅男侵入動漫世界、浪痞、天倾之后、逆天邪神、夜无疆、
南京版《中华英雄报》总刊第032期: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一月一日西元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
头条新闻标题:
南京军全体将士在南京战场上祝福全体国人同胞元旦快乐!必胜!中华必胜!
南京军于前日夜间至昨日上午再次大破日军新一轮的全面进攻,歼敌约两万人!
南京战事持续整整一个月,经南京卫戍司令部统计,南京军累计歼敌约十万人!
委员长夫人宋美龄女士率女子慰问劳军团乘坐飞机抵达南京,胡蝶、周璇、孟小冬等十多位著名女星一起随夫人抵宁慰劳为保卫国土、捍卫国都而浴血奋战的南京军将士。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南京军今日于南京城内举行盛大阅兵式以庆祝元旦暨庆祝南京战事已取得的重大胜利和丰硕战果,向日寇及海内外彰显我南京军无畏强敌之雄心壮志。南京军威武!南京军万岁!
1938年元旦这天,没什么比发生在南京城内的南京阅兵更能吸引全世界眼球的了。
如果说这场“南京阅兵”是一台大戏的话,蒋纬国自然就是总导演了。无论是唐生智、周至柔还是蒋介石(在武汉的蒋介石本人),都对蒋纬国这个别出心裁的提议感到非常惊奇,由于此事确实具有十分积极的重大意义,因此蒋介石在权衡利弊后从善如流,批准了蒋纬国。得到尚方宝剑后的蒋纬国立刻紧锣密鼓地展开这件事并付诸行动,事实随后证明了,蒋纬国此举获得了极大成功,反响可以说是震撼了全世界,创下古今中外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毕竟,蒋纬国是把原先历史上月7日的苏联红场阅兵“提前照搬”到了1938年1月1日的南京,取得的意义和影响自然是空前的。阅兵刚结束,南京城内的各方记者纷纷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争先恐后地发出这场阅兵典礼的第一手新闻号外,国民政府宣传部门更是开足马力地进行大肆宣传。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中华英雄报》自然是第一个发出新闻号外的,报道中详细地叙述了整场阅兵式的过程:
…阅兵式的会场地点是由东向西贯穿南京城的中山路,起点是西华门的逸仙桥,经过明故宫机场,通过中山门,终点是紫金山的中山陵,全长约一点三公里。今天,天公不作美,从清晨开始就纷纷扬扬地下起了中雪,使得南京城内外银装素裹一片,实际上,老天帮助了我们,因为大雪,日军飞机就无法袭扰破坏阅兵式了,即便日军飞机出动,我空军的神勇飞鹰们也会让它们有来无回。准备参加阅兵式的部队已经提前集中在玄武湖西北处的神策门的瓮城中,风雪中,官兵们犹如雕塑丰碑般屹立得整整齐齐,无人交头接耳,更无人发出喧哗,尽管因为心情极度激动而忍不住浑身微微颤抖,但官兵们始终保持着严明的军纪,即便身上落满积雪也纹丝不动,推着时间推移,神策门瓮城内的待检阅官兵看上去像密密麻麻的雪人,所有的静态中只有官兵们时不时眨眼以及口鼻呼出的白气是动态。西华门那里在经过工兵旅的连夜修葺后已经整洁一新,碎砖瓦砾都被运走了,道路平坦宽敞,观礼台的正前方竖立着一根利剑般直刺苍穹的旗杆,两面巨大而鲜艳的红色条幅分别用两个巨型气球悬挂着飘扬在观礼台两边,上面分别用粗大的黑体字写道:
“中華民族萬歲!”
“中華民國必勝!”
这场阅兵式因为准备不够充足而显得十分单调、简陋、仓促,但愈发地更彰显出一股雄壮庄严的气氛,请不要忘了,同一时刻,数十万日本侵略军就在南京城的外面,并且已经在陆地上几乎包围了南京城。敌军兵临城下,我军依旧威武阅兵,此等壮举,何其壮哉伟哉!
中山路两侧已经被数以万计的南京市居民给围堵得水泄不通,高度军事化的管理手段使得平民们也像军人们一样具有严格的纪律性,人群摩肩接踵但有条不紊,人人手持着青天白日旗满地红国旗以示爱国,无人东奔西跑,无人大呼小叫,南京城的一切此时都像机器上的零件般精确有序。西华门的观礼台上人头攒动,大部分是西方各国的驻华武官、外交人员、新闻记者等,高级别人物寥寥可数,毕竟此时的南京已经是前线战场,级别比较高的是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美国驻华武官约瑟夫·史迪威上校等数人,唐生智将军陪同其左右,众人时不时谈笑风生。上午九时,蒋介石委员长及其夫人宋美龄女士、侍卫队队长王世和、夫人的副官郭素梅等十余人缓缓地登上西华门观礼台,现场霎那间欢声雷动,所有平民一起欢呼,所有嘉宾一起鼓掌。委员长一身戎装,披着斗篷大氅,容貌清瘦而神采焕然,精神健旺如常,唯有脖颈处依旧包扎绷带,据悉是因医生用药错误导致伤口轻度感染发炎,延误了康复时间。尽管如此,委员长坚持要亲自讲话,他声音显得低沉沙哑但浑厚有力。万众瞩目中,委员长走到扩音器话筒前,神色庄严无比地宣布:
“各位国民、各位同胞、各位同仁、各位国际友邦朋友,我现在宣布,民国二十七年之元旦庆典,现在开始!升国旗!奏国歌!”
随着委员长的命令,现场鸦雀无声,唯有风雪呼号,同时军乐大作。伴随着雄浑高亢、激动人心的国歌声,一面巨大的国旗在西华门观礼台前冉冉升起,现场的十余万人一起脱帽肃立并目视国旗升起,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枪炮声、爆炸声在风雪中从城外传入城内,但城内无人惊慌,气氛庄严肃穆至极。大约一分钟后,国旗被升至旗杆顶部,国歌也随之徐徐结束,再一次响起的雷鸣般的掌声中,升旗仪式完毕,委员长开始发表抑扬顿挫、荡气回肠的演讲:
“全国的同胞们、海外的侨胞们、各国际友邦的来宾们,今天是西历元旦,新年首日,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第一天应该是充满希望的,哪怕正处于战争期间。心中坚持着胜利的希望,正是获得胜利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古往今来,哪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需要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才能完成的呢?就以民国的创立举例子,二十六年来,充满多少风雨和血泪?多少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继,才有了今日的民国?眼下,我们打的这场战争也是一样的。今天,我们是在局势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举行这场典礼的,日本人大兵压境,并且就在我们国都门外,这场战争,是日本妄图征服中国、独霸东方而对我们发动的侵略战争,非常严重,但并不是不可挽救。开战半年了,无论是平津还是上海,都表现出色,给日本人造成了沉重打击,至于眼下的南京战场,更是让日本人付出了前所未有的惨痛代价,差不多已有十万日本军人死伤在南京战场上,并且这个数字在接下来还会不断增加。我们肯定会获得胜利的!日本人注定会失败!南京战场就是最好的证明!日本人连一个南京都打不下来,又怎么能打下我们整个中国呢?日本人想灭亡中国,但中国是那么容易被灭亡的吗?我们的领土面积是日本人的整整三十倍,我们的人口数量是日本人的六点五倍!在领土面积上,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二,在人口数量上,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一。我们虽然还不是强国,但我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国,并且,只要我们愈挫愈勇、越战越强,就一定会变成一个又强又大的强大国家!当前是我们国家最危急的时刻,为了捍卫国家之生存和民族之独立,为了维护世界之正义和东亚之和平,我们每个人都要牢记国父之教诲,继承国父之革命衣钵,完成国父未完成之事业,众志成城,抗战到底!我坚信,只要我们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我们就一定能取得这场伟大战争的最终胜利!我们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必定属于我们!”
委员长的结束话语淹没在又一次响起的热烈掌声和各种震耳欲聋的口号声中,紧接着,委员长下令:“阅兵式开始。”
南京军副参谋长蒋纬国上校乘坐着一辆军用汽车缓缓地开到观礼台下,阅兵式总指挥、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唐生智上将神色肃然地看着蒋纬国,蒋纬国庄重而有力地向唐长官敬礼并报告“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指示”,唐长官回礼并说道“开始”。蒋纬国回身大声宣布“阅兵仪式开始,奏乐”。观礼台下面的军乐队奏起了慷慨激昂的陆军军歌,雄壮的军歌中,第一个参加阅兵式的方队迎着风雪、踏着冰霜,一边高举军旗一边从中山路西边的国民政府行政院原址前面的大街上向东踏步前进,这是一个荣誉方队,因为方队里的南京军官兵都是在战场上立下大功的伤残军人,有的失去手臂或手指,有的失去腿脚,有的失去眼睛,无法自行走路的伤残军人坐在轮椅上由医护兵推着,总计402人,横向20人,纵向20人,加上两人领队,前面十五排是能自行走路的伤残军人,后面五排是坐在轮椅上的伤残军人,所以另有100名医护兵,实际总计502人,两位领队的伤残军人里一位失去左臂,一位失去右臂,胸前都戴着宝鼎勋章。每位伤残军人都军装整洁,胸前都佩戴勋章,他们是我们国家的真正英雄,所以他们有资格第一个接受检阅。荣誉方队虽然有些参差不齐,队列形状也十分不整,但气氛庄严,无人取笑,所有人都用肃然起敬的崇仰目光看着这些光荣的伤残军人,委员长也对伤残军人们敬礼致意。
荣誉方队后面是步兵方队,402名龙精虎猛的步兵雄赳赳气昂昂地穿过中山路,步兵们装备极其精良,人人全套德械装备,肩负98k毛瑟步枪,腰佩驳壳枪,手持mp-28冲锋枪,每顶钢盔上都已经落满了雪花,步兵们的身上也都已一片落白,但仍然军容雄伟、军姿如铁,赢得现场所有人的交口称赞和连连喝彩。方队在经过西华门观礼台时,所有步兵一起向台上委员长敬礼并大呼口号“中华民族万岁”“中华民国必胜”,使得现场数万平民也一起忍不住在热血沸腾的澎湃激动中齐声高喊“万岁”“必胜”口号。声若雷霆,响彻雪空,久久不绝。…
步兵方队后面是风驰电掣的骑兵方队。…接下来是无坚不摧的炮兵方队。…接下来是所向披靡的装甲兵方队。…接下来是劳苦功高的工兵方队。…再接下来是救死扶伤的医护兵方队。…接下来是宪兵方队。…接下来是民兵方队。…接下来是学生兵方队。…“万岁”“必胜”的口号声犹如海啸般一波接一波地响彻在南京城的天空中,共有13个方队通过检阅场,最后一个方队是“战利品方队”,由几十辆大卡车组成,车上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被南京军缴获到的日军武器,包括几十面太阳旗,所有方队在通过中山门后前往中山陵下集结,战利品方队在中山陵前焚烧日军太阳旗等物以作为对中山先生的祭奠,最后,蒋纬国对集结完毕的参加完阅兵式的各部队下命令“全体返回前线”。…——摘自南京版《中华英雄报》总刊第032期
这场南京阅兵的规模并不是很大,总计约6000名官兵参加了阅兵式,并且因为准备得十分仓促而出了很多纰漏,比如,参加阅兵式的官兵们一个个都军装破烂肮脏,人也是灰头土脸的,这当然是必然的,官兵们肯定无法衣着光鲜地参加阅兵式,并且正步也踢得很不齐,完全没有产生“豆腐块”的视觉效果,这同样是必然的,官兵们肯定没时间进行专门的训练,阅兵过程中,有战马受惊而乱跑,有军车轮胎打滑而失控,甚至还有士兵因为地面积雪结冰而不慎跌倒,闹出了很多“笑话”,但无人发笑,因为整场阅兵式的气氛是极度庄严肃穆的,城外同时炮声隆隆、杀声不断,得知南京军正在城内干什么的日军一方面为了破坏,一方面试图乘虚而入,所以先后发动了几场中等规模的强攻(日军刚被南京军大杀一场,元气大伤、锐气大减,短时间内既无力也无心再度大举进攻),因此南京军是一边打仗一边举行阅兵式,更加给这场特殊的、注定彪炳史册的阅兵式增添了浓厚的壮烈色彩。
蒋纬国一手导演的这场“南京阅兵”不出所料地产生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般的巨大影响,并且都是积极而正面的效应,国内外的林林总总自然是不胜枚举,蒋介石本人的威望也得以水涨船高(当然了,在南京主持阅兵式的“蒋介石”是西贝货,演讲稿其实也是蒋纬国写的),列强大国都对南京阅兵给予了高度评价,德国《人民观察家报》这样评论道:“…南京之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保卫南京的中队却在南京城内举办着阅兵式,我们不得不对蒋介石大元帅的智谋、胆略、魄力深感敬佩,他用这项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他本人、他的军队、他的政府在这场战争里的无所畏惧。南京的中队是一支可怕的军队,他们在这场战争里充满必胜信念,同时他们在这场战役里又充满必死决心,正因如此,即便数倍于他们的日本军队把他们和南京城包围起来,他们也若无其事。一支连死神都不惧怕的军队,又怎会惧怕由活人组成的敌军?南京战事已持续一个月,南京城仍然岿然不动,仍然像一台巨大的机器在精密地运转着,城内社会秩序井然,完全没有露出一丝一毫的崩溃或毁坏的迹象,南京城的每一个中国人,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都充满无所畏惧的勇气。对于日军究竟能不能拿下南京,越来越多的各事家都开始给出迟疑或否定的答案,甚至,越来越多的军事家都对日本的国力、军力进行重新评估。最起码,我们此时已经能肯定,即便日军拿下南京,也注定会付出极其惨重的、让日本国难以承受的代价,我们认为,日军很有可能会放弃攻打南京。”
对于这场南京阅兵,日本方面的反应是最为激烈的,“支那军如此明目张胆的猖狂行为,根本是对帝国进行裸的挑衅!对皇军进行裸的羞辱!”杉山元大将获悉后暴怒欲狂,实际上,这也正是绝大部分日军高层、日本人的感受。“支那军在南京志得意满地耀武扬威,简直是变着花样地让帝国和皇军蒙受奇耻大辱!”“不踏破南京,何以洗刷如此大耻?”深感遭到空前侮辱了的日军上下一片疯狂叫嚣。
“南京军此举的第一个目的是振奋他们自己的士气军心,第二个目的,就是刺激我们。”获知此事后的石原莞尔找到松井大将,“大将阁下,南京就是一个陷阱,中队精心挖了这个陷阱,然后千方百计地引诱我们跳下去,为什么我们却偏偏要让他们如愿以偿,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为什么我们要在敌人的巴不得中跳进他们的陷阱?”他想笑,因为他觉得战争局势搞到今天这个地步简直就是可笑,中队在南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把中队的宝贵的战争资源抽调了相当大的一部分集中在南京,日军高层明知道这一点,却还硬碰硬地中套上钩,劳师动众地打了一个月,几乎毫无收获却死伤惨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高层居然还打算继续硬碰硬。如果说一开始日军打南京是为了政治上的意义,那么现在日军纯粹就是在“赌气”、“斗气”。值得一提的是,在原先历史上那场成为苏德战争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也具有这种特性,德军不顾一切地想攻占斯大林格勒,除战略上、军事上、政治上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特勒在跟斯大林“斗气”,斯大林不能容忍这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被希特勒占领,希特勒则偏要占领,搞得战役正如德军高级将领说的那样“他(希特勒)把这场战役变成了他跟斯大林的私人恩怨”。
面对石原莞尔这番痛彻心扉的叹息和嘲讽,松井大将默然无语。归根结底,这其实是日本人的狭隘而极端的民族特性决定的,睚眦必报是日本人自明治维新崛起后感觉自己已经天下第一的小人得志式的传统,一旦觉得自己被侮辱了,马上就像被红布挑动的疯牛般不顾一切地想进行报复。这场南京阅兵让日军高层感到“遭受了奇耻大辱”,继而无不恼羞成怒,使得“继续打南京,一定要占领南京”的声音仍然是日本军部里的主流。
蒋纬国今天非常忙,忙得几乎是四脚朝天,除了组织阅兵、操心战事外,还有一大堆来南京的客人需要他去招呼接待,分量最大的自然是他母亲宋美龄。由何云假扮的蒋介石“坐镇南京”,宋美龄则跟真的蒋介石一起去了武汉,表面上,“蒋介石”在南京,宋美龄在武汉,何应钦、陈诚等国府高层们按照蒋介石的吩咐“有事找夫人商议”,所以每天都把大批公文送到宋美龄那里,宋美龄看似处理公文,实际上是把公文送给隐藏在幕后的蒋介石本尊。一方面操控国事,蒋介石一边不动声色地考察他的部下们,果然,韩复榘和刘湘被引了出来。
“二公子,夫人正在美龄宫等着你。”宋美龄副官郭素梅来找蒋纬国。宋美龄来到南京,表面上看是一家团聚,实际上真的蒋介石在武汉,所以宋美龄在南京最亲近的人就是蒋纬国。
“有劳你了,我马上过去。”蒋纬国对郭素梅很客气。郭素梅在名义上是宋美龄的副官,实际上是宋美龄的卫队长,杨梅原本就是郭素梅的部下,宋美龄是有一队女卫兵进行保护的,只是没有公开而已。
由于担心蒋介石让宋美龄带来了什么“密旨”,蒋纬国不敢拖延,立刻前去美龄宫。
“纬国,一个月不见你了,你还好吗?”宋美龄在客厅里笑盈盈地看着蒋纬国,现场还有一个面容姣好、秘书打扮的青年女子。
“母亲好。”蒋纬国老老实实地行礼,“我很好,让母亲担心了。”
“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嘛!”宋美龄笑嘻嘻地走近蒋纬国,反复打量着蒋纬国,“纬国,你真了不起啊,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来,让母亲抱抱…”说着,她直接张开双臂。
蒋纬国吃了一惊,宋美龄是非常端庄优雅的人,不可能开这种玩笑,他很狐疑地仔细查看着眼前这个“宋美龄”,果然,细看之下发现了好几个不对劲的地方。“替身?”蒋纬国小心翼翼地问道。
“宋美龄”、郭素梅以及那个女秘书一起掩口笑起来。“二公子,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让你看出来了。”郭素梅打趣道,“她可是连我都分不清的呢!”
“她不说什么抱抱,我肯定分辨不清。”蒋纬国撇撇嘴,“这个替身是谁?”他想到了,蒋介石又不在南京,宋美龄自然没必要亲自来南京冒险,只是蒋纬国不知道宋美龄也有替身。
“她叫郭晓玲。”女秘书道,“是陈先生(陈立夫)给夫人精心培训的替身。”(郭晓玲,宋美龄替身,实际年龄只有二十几岁,原本是南京中央大学学生,是江苏省一位县长的女儿,由于长相跟宋美龄神似,因此被陈立夫专门培训成宋美龄替身。宋美龄今年四十岁,郭晓玲虽然只有二十四五岁,但通过化妆术是可以跟宋美龄看上去真假难辨的。)“哦,我忘了自我介绍了,我叫杨子婧,是郭晓玲的助理。”女秘书落落大方地跟蒋纬国握手。
确认郭晓玲三个只是闲得无聊外加心血来潮想逗自己玩后,蒋纬国跟郭素梅、郭晓玲、杨子婧告别并离去,毕竟他还有一大堆事需要处理,但是,他这个晚上注定是不会消停的了,因为发生了不止一件的大事。
www.bq46.cc。m.bq46.cc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一月一日西元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
头条新闻标题:
南京军全体将士在南京战场上祝福全体国人同胞元旦快乐!必胜!中华必胜!
南京军于前日夜间至昨日上午再次大破日军新一轮的全面进攻,歼敌约两万人!
南京战事持续整整一个月,经南京卫戍司令部统计,南京军累计歼敌约十万人!
委员长夫人宋美龄女士率女子慰问劳军团乘坐飞机抵达南京,胡蝶、周璇、孟小冬等十多位著名女星一起随夫人抵宁慰劳为保卫国土、捍卫国都而浴血奋战的南京军将士。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南京军今日于南京城内举行盛大阅兵式以庆祝元旦暨庆祝南京战事已取得的重大胜利和丰硕战果,向日寇及海内外彰显我南京军无畏强敌之雄心壮志。南京军威武!南京军万岁!
1938年元旦这天,没什么比发生在南京城内的南京阅兵更能吸引全世界眼球的了。
如果说这场“南京阅兵”是一台大戏的话,蒋纬国自然就是总导演了。无论是唐生智、周至柔还是蒋介石(在武汉的蒋介石本人),都对蒋纬国这个别出心裁的提议感到非常惊奇,由于此事确实具有十分积极的重大意义,因此蒋介石在权衡利弊后从善如流,批准了蒋纬国。得到尚方宝剑后的蒋纬国立刻紧锣密鼓地展开这件事并付诸行动,事实随后证明了,蒋纬国此举获得了极大成功,反响可以说是震撼了全世界,创下古今中外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毕竟,蒋纬国是把原先历史上月7日的苏联红场阅兵“提前照搬”到了1938年1月1日的南京,取得的意义和影响自然是空前的。阅兵刚结束,南京城内的各方记者纷纷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争先恐后地发出这场阅兵典礼的第一手新闻号外,国民政府宣传部门更是开足马力地进行大肆宣传。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中华英雄报》自然是第一个发出新闻号外的,报道中详细地叙述了整场阅兵式的过程:
…阅兵式的会场地点是由东向西贯穿南京城的中山路,起点是西华门的逸仙桥,经过明故宫机场,通过中山门,终点是紫金山的中山陵,全长约一点三公里。今天,天公不作美,从清晨开始就纷纷扬扬地下起了中雪,使得南京城内外银装素裹一片,实际上,老天帮助了我们,因为大雪,日军飞机就无法袭扰破坏阅兵式了,即便日军飞机出动,我空军的神勇飞鹰们也会让它们有来无回。准备参加阅兵式的部队已经提前集中在玄武湖西北处的神策门的瓮城中,风雪中,官兵们犹如雕塑丰碑般屹立得整整齐齐,无人交头接耳,更无人发出喧哗,尽管因为心情极度激动而忍不住浑身微微颤抖,但官兵们始终保持着严明的军纪,即便身上落满积雪也纹丝不动,推着时间推移,神策门瓮城内的待检阅官兵看上去像密密麻麻的雪人,所有的静态中只有官兵们时不时眨眼以及口鼻呼出的白气是动态。西华门那里在经过工兵旅的连夜修葺后已经整洁一新,碎砖瓦砾都被运走了,道路平坦宽敞,观礼台的正前方竖立着一根利剑般直刺苍穹的旗杆,两面巨大而鲜艳的红色条幅分别用两个巨型气球悬挂着飘扬在观礼台两边,上面分别用粗大的黑体字写道:
“中華民族萬歲!”
“中華民國必勝!”
这场阅兵式因为准备不够充足而显得十分单调、简陋、仓促,但愈发地更彰显出一股雄壮庄严的气氛,请不要忘了,同一时刻,数十万日本侵略军就在南京城的外面,并且已经在陆地上几乎包围了南京城。敌军兵临城下,我军依旧威武阅兵,此等壮举,何其壮哉伟哉!
中山路两侧已经被数以万计的南京市居民给围堵得水泄不通,高度军事化的管理手段使得平民们也像军人们一样具有严格的纪律性,人群摩肩接踵但有条不紊,人人手持着青天白日旗满地红国旗以示爱国,无人东奔西跑,无人大呼小叫,南京城的一切此时都像机器上的零件般精确有序。西华门的观礼台上人头攒动,大部分是西方各国的驻华武官、外交人员、新闻记者等,高级别人物寥寥可数,毕竟此时的南京已经是前线战场,级别比较高的是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美国驻华武官约瑟夫·史迪威上校等数人,唐生智将军陪同其左右,众人时不时谈笑风生。上午九时,蒋介石委员长及其夫人宋美龄女士、侍卫队队长王世和、夫人的副官郭素梅等十余人缓缓地登上西华门观礼台,现场霎那间欢声雷动,所有平民一起欢呼,所有嘉宾一起鼓掌。委员长一身戎装,披着斗篷大氅,容貌清瘦而神采焕然,精神健旺如常,唯有脖颈处依旧包扎绷带,据悉是因医生用药错误导致伤口轻度感染发炎,延误了康复时间。尽管如此,委员长坚持要亲自讲话,他声音显得低沉沙哑但浑厚有力。万众瞩目中,委员长走到扩音器话筒前,神色庄严无比地宣布:
“各位国民、各位同胞、各位同仁、各位国际友邦朋友,我现在宣布,民国二十七年之元旦庆典,现在开始!升国旗!奏国歌!”
随着委员长的命令,现场鸦雀无声,唯有风雪呼号,同时军乐大作。伴随着雄浑高亢、激动人心的国歌声,一面巨大的国旗在西华门观礼台前冉冉升起,现场的十余万人一起脱帽肃立并目视国旗升起,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枪炮声、爆炸声在风雪中从城外传入城内,但城内无人惊慌,气氛庄严肃穆至极。大约一分钟后,国旗被升至旗杆顶部,国歌也随之徐徐结束,再一次响起的雷鸣般的掌声中,升旗仪式完毕,委员长开始发表抑扬顿挫、荡气回肠的演讲:
“全国的同胞们、海外的侨胞们、各国际友邦的来宾们,今天是西历元旦,新年首日,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第一天应该是充满希望的,哪怕正处于战争期间。心中坚持着胜利的希望,正是获得胜利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古往今来,哪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需要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才能完成的呢?就以民国的创立举例子,二十六年来,充满多少风雨和血泪?多少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继,才有了今日的民国?眼下,我们打的这场战争也是一样的。今天,我们是在局势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举行这场典礼的,日本人大兵压境,并且就在我们国都门外,这场战争,是日本妄图征服中国、独霸东方而对我们发动的侵略战争,非常严重,但并不是不可挽救。开战半年了,无论是平津还是上海,都表现出色,给日本人造成了沉重打击,至于眼下的南京战场,更是让日本人付出了前所未有的惨痛代价,差不多已有十万日本军人死伤在南京战场上,并且这个数字在接下来还会不断增加。我们肯定会获得胜利的!日本人注定会失败!南京战场就是最好的证明!日本人连一个南京都打不下来,又怎么能打下我们整个中国呢?日本人想灭亡中国,但中国是那么容易被灭亡的吗?我们的领土面积是日本人的整整三十倍,我们的人口数量是日本人的六点五倍!在领土面积上,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二,在人口数量上,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一。我们虽然还不是强国,但我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国,并且,只要我们愈挫愈勇、越战越强,就一定会变成一个又强又大的强大国家!当前是我们国家最危急的时刻,为了捍卫国家之生存和民族之独立,为了维护世界之正义和东亚之和平,我们每个人都要牢记国父之教诲,继承国父之革命衣钵,完成国父未完成之事业,众志成城,抗战到底!我坚信,只要我们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我们就一定能取得这场伟大战争的最终胜利!我们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必定属于我们!”
委员长的结束话语淹没在又一次响起的热烈掌声和各种震耳欲聋的口号声中,紧接着,委员长下令:“阅兵式开始。”
南京军副参谋长蒋纬国上校乘坐着一辆军用汽车缓缓地开到观礼台下,阅兵式总指挥、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唐生智上将神色肃然地看着蒋纬国,蒋纬国庄重而有力地向唐长官敬礼并报告“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指示”,唐长官回礼并说道“开始”。蒋纬国回身大声宣布“阅兵仪式开始,奏乐”。观礼台下面的军乐队奏起了慷慨激昂的陆军军歌,雄壮的军歌中,第一个参加阅兵式的方队迎着风雪、踏着冰霜,一边高举军旗一边从中山路西边的国民政府行政院原址前面的大街上向东踏步前进,这是一个荣誉方队,因为方队里的南京军官兵都是在战场上立下大功的伤残军人,有的失去手臂或手指,有的失去腿脚,有的失去眼睛,无法自行走路的伤残军人坐在轮椅上由医护兵推着,总计402人,横向20人,纵向20人,加上两人领队,前面十五排是能自行走路的伤残军人,后面五排是坐在轮椅上的伤残军人,所以另有100名医护兵,实际总计502人,两位领队的伤残军人里一位失去左臂,一位失去右臂,胸前都戴着宝鼎勋章。每位伤残军人都军装整洁,胸前都佩戴勋章,他们是我们国家的真正英雄,所以他们有资格第一个接受检阅。荣誉方队虽然有些参差不齐,队列形状也十分不整,但气氛庄严,无人取笑,所有人都用肃然起敬的崇仰目光看着这些光荣的伤残军人,委员长也对伤残军人们敬礼致意。
荣誉方队后面是步兵方队,402名龙精虎猛的步兵雄赳赳气昂昂地穿过中山路,步兵们装备极其精良,人人全套德械装备,肩负98k毛瑟步枪,腰佩驳壳枪,手持mp-28冲锋枪,每顶钢盔上都已经落满了雪花,步兵们的身上也都已一片落白,但仍然军容雄伟、军姿如铁,赢得现场所有人的交口称赞和连连喝彩。方队在经过西华门观礼台时,所有步兵一起向台上委员长敬礼并大呼口号“中华民族万岁”“中华民国必胜”,使得现场数万平民也一起忍不住在热血沸腾的澎湃激动中齐声高喊“万岁”“必胜”口号。声若雷霆,响彻雪空,久久不绝。…
步兵方队后面是风驰电掣的骑兵方队。…接下来是无坚不摧的炮兵方队。…接下来是所向披靡的装甲兵方队。…接下来是劳苦功高的工兵方队。…再接下来是救死扶伤的医护兵方队。…接下来是宪兵方队。…接下来是民兵方队。…接下来是学生兵方队。…“万岁”“必胜”的口号声犹如海啸般一波接一波地响彻在南京城的天空中,共有13个方队通过检阅场,最后一个方队是“战利品方队”,由几十辆大卡车组成,车上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被南京军缴获到的日军武器,包括几十面太阳旗,所有方队在通过中山门后前往中山陵下集结,战利品方队在中山陵前焚烧日军太阳旗等物以作为对中山先生的祭奠,最后,蒋纬国对集结完毕的参加完阅兵式的各部队下命令“全体返回前线”。…——摘自南京版《中华英雄报》总刊第032期
这场南京阅兵的规模并不是很大,总计约6000名官兵参加了阅兵式,并且因为准备得十分仓促而出了很多纰漏,比如,参加阅兵式的官兵们一个个都军装破烂肮脏,人也是灰头土脸的,这当然是必然的,官兵们肯定无法衣着光鲜地参加阅兵式,并且正步也踢得很不齐,完全没有产生“豆腐块”的视觉效果,这同样是必然的,官兵们肯定没时间进行专门的训练,阅兵过程中,有战马受惊而乱跑,有军车轮胎打滑而失控,甚至还有士兵因为地面积雪结冰而不慎跌倒,闹出了很多“笑话”,但无人发笑,因为整场阅兵式的气氛是极度庄严肃穆的,城外同时炮声隆隆、杀声不断,得知南京军正在城内干什么的日军一方面为了破坏,一方面试图乘虚而入,所以先后发动了几场中等规模的强攻(日军刚被南京军大杀一场,元气大伤、锐气大减,短时间内既无力也无心再度大举进攻),因此南京军是一边打仗一边举行阅兵式,更加给这场特殊的、注定彪炳史册的阅兵式增添了浓厚的壮烈色彩。
蒋纬国一手导演的这场“南京阅兵”不出所料地产生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般的巨大影响,并且都是积极而正面的效应,国内外的林林总总自然是不胜枚举,蒋介石本人的威望也得以水涨船高(当然了,在南京主持阅兵式的“蒋介石”是西贝货,演讲稿其实也是蒋纬国写的),列强大国都对南京阅兵给予了高度评价,德国《人民观察家报》这样评论道:“…南京之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保卫南京的中队却在南京城内举办着阅兵式,我们不得不对蒋介石大元帅的智谋、胆略、魄力深感敬佩,他用这项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他本人、他的军队、他的政府在这场战争里的无所畏惧。南京的中队是一支可怕的军队,他们在这场战争里充满必胜信念,同时他们在这场战役里又充满必死决心,正因如此,即便数倍于他们的日本军队把他们和南京城包围起来,他们也若无其事。一支连死神都不惧怕的军队,又怎会惧怕由活人组成的敌军?南京战事已持续一个月,南京城仍然岿然不动,仍然像一台巨大的机器在精密地运转着,城内社会秩序井然,完全没有露出一丝一毫的崩溃或毁坏的迹象,南京城的每一个中国人,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都充满无所畏惧的勇气。对于日军究竟能不能拿下南京,越来越多的各事家都开始给出迟疑或否定的答案,甚至,越来越多的军事家都对日本的国力、军力进行重新评估。最起码,我们此时已经能肯定,即便日军拿下南京,也注定会付出极其惨重的、让日本国难以承受的代价,我们认为,日军很有可能会放弃攻打南京。”
对于这场南京阅兵,日本方面的反应是最为激烈的,“支那军如此明目张胆的猖狂行为,根本是对帝国进行裸的挑衅!对皇军进行裸的羞辱!”杉山元大将获悉后暴怒欲狂,实际上,这也正是绝大部分日军高层、日本人的感受。“支那军在南京志得意满地耀武扬威,简直是变着花样地让帝国和皇军蒙受奇耻大辱!”“不踏破南京,何以洗刷如此大耻?”深感遭到空前侮辱了的日军上下一片疯狂叫嚣。
“南京军此举的第一个目的是振奋他们自己的士气军心,第二个目的,就是刺激我们。”获知此事后的石原莞尔找到松井大将,“大将阁下,南京就是一个陷阱,中队精心挖了这个陷阱,然后千方百计地引诱我们跳下去,为什么我们却偏偏要让他们如愿以偿,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为什么我们要在敌人的巴不得中跳进他们的陷阱?”他想笑,因为他觉得战争局势搞到今天这个地步简直就是可笑,中队在南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把中队的宝贵的战争资源抽调了相当大的一部分集中在南京,日军高层明知道这一点,却还硬碰硬地中套上钩,劳师动众地打了一个月,几乎毫无收获却死伤惨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高层居然还打算继续硬碰硬。如果说一开始日军打南京是为了政治上的意义,那么现在日军纯粹就是在“赌气”、“斗气”。值得一提的是,在原先历史上那场成为苏德战争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也具有这种特性,德军不顾一切地想攻占斯大林格勒,除战略上、军事上、政治上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特勒在跟斯大林“斗气”,斯大林不能容忍这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被希特勒占领,希特勒则偏要占领,搞得战役正如德军高级将领说的那样“他(希特勒)把这场战役变成了他跟斯大林的私人恩怨”。
面对石原莞尔这番痛彻心扉的叹息和嘲讽,松井大将默然无语。归根结底,这其实是日本人的狭隘而极端的民族特性决定的,睚眦必报是日本人自明治维新崛起后感觉自己已经天下第一的小人得志式的传统,一旦觉得自己被侮辱了,马上就像被红布挑动的疯牛般不顾一切地想进行报复。这场南京阅兵让日军高层感到“遭受了奇耻大辱”,继而无不恼羞成怒,使得“继续打南京,一定要占领南京”的声音仍然是日本军部里的主流。
蒋纬国今天非常忙,忙得几乎是四脚朝天,除了组织阅兵、操心战事外,还有一大堆来南京的客人需要他去招呼接待,分量最大的自然是他母亲宋美龄。由何云假扮的蒋介石“坐镇南京”,宋美龄则跟真的蒋介石一起去了武汉,表面上,“蒋介石”在南京,宋美龄在武汉,何应钦、陈诚等国府高层们按照蒋介石的吩咐“有事找夫人商议”,所以每天都把大批公文送到宋美龄那里,宋美龄看似处理公文,实际上是把公文送给隐藏在幕后的蒋介石本尊。一方面操控国事,蒋介石一边不动声色地考察他的部下们,果然,韩复榘和刘湘被引了出来。
“二公子,夫人正在美龄宫等着你。”宋美龄副官郭素梅来找蒋纬国。宋美龄来到南京,表面上看是一家团聚,实际上真的蒋介石在武汉,所以宋美龄在南京最亲近的人就是蒋纬国。
“有劳你了,我马上过去。”蒋纬国对郭素梅很客气。郭素梅在名义上是宋美龄的副官,实际上是宋美龄的卫队长,杨梅原本就是郭素梅的部下,宋美龄是有一队女卫兵进行保护的,只是没有公开而已。
由于担心蒋介石让宋美龄带来了什么“密旨”,蒋纬国不敢拖延,立刻前去美龄宫。
“纬国,一个月不见你了,你还好吗?”宋美龄在客厅里笑盈盈地看着蒋纬国,现场还有一个面容姣好、秘书打扮的青年女子。
“母亲好。”蒋纬国老老实实地行礼,“我很好,让母亲担心了。”
“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嘛!”宋美龄笑嘻嘻地走近蒋纬国,反复打量着蒋纬国,“纬国,你真了不起啊,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来,让母亲抱抱…”说着,她直接张开双臂。
蒋纬国吃了一惊,宋美龄是非常端庄优雅的人,不可能开这种玩笑,他很狐疑地仔细查看着眼前这个“宋美龄”,果然,细看之下发现了好几个不对劲的地方。“替身?”蒋纬国小心翼翼地问道。
“宋美龄”、郭素梅以及那个女秘书一起掩口笑起来。“二公子,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让你看出来了。”郭素梅打趣道,“她可是连我都分不清的呢!”
“她不说什么抱抱,我肯定分辨不清。”蒋纬国撇撇嘴,“这个替身是谁?”他想到了,蒋介石又不在南京,宋美龄自然没必要亲自来南京冒险,只是蒋纬国不知道宋美龄也有替身。
“她叫郭晓玲。”女秘书道,“是陈先生(陈立夫)给夫人精心培训的替身。”(郭晓玲,宋美龄替身,实际年龄只有二十几岁,原本是南京中央大学学生,是江苏省一位县长的女儿,由于长相跟宋美龄神似,因此被陈立夫专门培训成宋美龄替身。宋美龄今年四十岁,郭晓玲虽然只有二十四五岁,但通过化妆术是可以跟宋美龄看上去真假难辨的。)“哦,我忘了自我介绍了,我叫杨子婧,是郭晓玲的助理。”女秘书落落大方地跟蒋纬国握手。
确认郭晓玲三个只是闲得无聊外加心血来潮想逗自己玩后,蒋纬国跟郭素梅、郭晓玲、杨子婧告别并离去,毕竟他还有一大堆事需要处理,但是,他这个晚上注定是不会消停的了,因为发生了不止一件的大事。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5/5472/33153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