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节 三国联盟 1
推荐阅读:神农道君、道与天齐、宅男侵入動漫世界、浪痞、天倾之后、逆天邪神、夜无疆、剑修来自合欢宗(高h np)、快跑,这个文明开挂了!、山海提灯、
日,中日正式第二次议和停战。
中日不得不这么做,中国后劲不足,一旦战事拖下去,形势马上就会陷入不利的颓势,日本则后院起火、进退维谷,加上德国的居中调停和大力斡旋,所以中方乐得乘势见好就收,日方唯恐会陷入中苏夹击、腹背受敌的极度不利中,因此虽然吃了很大亏,也被迫借坡下驴。
这场“中日冬季会战”爆发于2月3日,结束于月23日,前后持续了整整4天,此战中,中方累计投入约45万兵力参战(南京军约25万,河南中央军约5万,另有鲁晋二省数万预备役民兵参战),日方累计投入约23万兵力参战,另有2万余伪蒙军、5万余伪满军协助日军作战,交战区域包括河北、绥远、察哈尔、热河四省,此战是中**队主动进攻、日军被动防御,双方展开丰镇、凉城、张垣、承德、邯郸、邢台、巨鹿等十多场战役,最终以中**队获胜而告终。整场会战,中**队共伤亡约万人(南京军伤亡约7万人;伤亡数字包括鲁晋正规民兵,不包括承德临时民兵),其中,阵亡约万,受伤约万,另外有超过万中国民众死伤于战火(约有万是承德民众伤亡);日军共死伤约万人,其中,死亡约3万,受伤约5万,另外有约.7万伪蒙军和约.3万伪满军被中**队歼灭。
中日停战后,随即展开了新一轮的议和。此时,大局已经水到渠成。比起第一次议和停战,眼下的第二次议和停战更具有“国际意义”,因为第一次议和停战与德中日三国联盟还没有直接挂钩,眼下的第二次议和停战则完全跟德中日三国联盟挂钩了。停战,自然议和,议和,就必须要顺理成章地缔结德中日三国盟约。
事关重大,蒋纬国不敢轻率,所以他秘密地坐飞机返回武汉,面见蒋介石。
父子俩再次相见后,父子情深的人之常态自然无需多言,两人都是大人物,眼下又是国家命运走向的关键时刻,所以没有多余时间可以浪费,两人迅速直奔主题。蒋介石书房内,父子俩展开了一番密谈。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由于蒋纬国具有“超人的战略头脑和战略目光”,加上事态重大,所以蒋介石跟蒋纬国十分推心置腹。通过这番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谈话,蒋纬国很诧异地发现,自己老头子并不是一个只知道玩弄并且精通玩弄权术的政治家,虽然他的军事造诣确实只能说是马马虎虎,但他的战略目光确实颇为精明。蒋介石一直醉心于借助列强大国的力量结束中日战争,所以他密切地关注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并进行反复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过程中肯定得到了**高层里的战略家、军事家的帮助和辅佐),总结出不少很有前瞻性的心得(以下内容依据来自《蒋介石日记》)。首先,蒋介石对德国抛弃中国、联合日本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德日意轴心国阵营的成立在蒋介石看来,对中国并非太大坏事,甚至对中国很有好处,因为日本单个侵略中国,只是世界的“局部战争”,如果日本和德国、意大利合伙了,性质就变了,意味着德意日要打世界大战了,自然而然,美英法苏肯定不可能再置身中日战争的事外了,因为中日战争马上会变成世界大战的一部分,到时候,美英法苏肯定大力增援中国,还会邀请中国加入美英法苏阵营,搞得好的话,中国甚至能在德意日、美英法苏两大阵营里左右逢源(中国虽然弱小,但无论是德意日还是美英法苏,还是要对中国给予一定的重视的;蒋介石没打算加入德意日阵营,但曾打算以此“胁迫”德国,让德国给日本施压,迫使日本放弃侵华,促使中日议和停战,从而不让中国倒入美英法苏阵营里;蒋介石本意倾向于加入美英法苏阵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在成为美苏共同盟友后,苏联就不方便继续‘渗透’和‘残害’中国了”,但他决定故意拖延时间不加入,以此作为政治筹码“胁迫”美英法苏和德国;在原先历史上,蒋介石于抗战期间曾多次跟日本谈判议和,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真的熬不住了,他本人也实在撑不住了,另一方面是借此“恐吓”美英法苏,迫使美英法苏加大对中国的援助以防中国真的会降日;另外,在原先历史上,在德意日轴心国阵营正式成立后,有国府高层向蒋介石提议召回驻德大使、断绝中德外交关系,以此向美英法苏表态中国反对德意日结盟,蒋介石给予了明确拒绝;蒋介石最忧虑的就是苏联的态度,他害怕苏联会加入德意日苏四国联盟,到时候中国就真的万劫不复了,并且他担心美国迟迟不参战,英法无法顶住德国)。
众所周知,蒋介石是“亲美派”,但他并不是那种要把美国人当自己干爹的“亲美派”,只因为美国强大,能打败日本,所以蒋介石“不得不”成为“亲美派”。在蒋介石的心里(根据他在日记里写的),“轴心国狂暴、苏俄阴狠、英美吝啬自私,皆不足为友且不欲余为友,并皆谋为害于我,独占中国”。可以说,蒋介石并不是真心喜欢美英,他其实对美英很耿耿于怀,因为美英对中国见死不救,甚至还为了讨好日本人而坑害中国人(比如美英迫于日本压力而拒绝向中国出售武器,英国人甚至还在中国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关闭滇缅公路);另外,蒋介石毕竟是国家领袖,他本人是有强烈自尊心和民族自尊心的,但他曾经被英国人羞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的远东殖民地遭到日军威胁,蒋介石曾主动表态中国可以帮英国保卫英国的远东殖民地,其实就是暗示请求中国能加入英国阵营,结果遭到英国印度总督、印度英军总司令韦维尔上将态度骄横的拒绝,让蒋介石深感羞辱,实际上,在原先历史上的二战期间,美英苏三大国虽然都是中国的盟友,但苏联一直就没停止过对中国的强取豪夺,英国则极度蔑视中国,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公开宣称“中国只是三流甚至四流的国家”,美国虽然对华态度较为温和,但并没有像蒋介石期望的那样“大力”援助中国,中国得到的美援只是英国、苏联得到的零头。可以想象,蒋介石其实是怀着极度屈辱的心态领导中国跟在美英苏屁股后面打世界大战的,他多次指示对美外交的军政高层“我们只要美援,不要美国太上皇”)蒋介石最怀有好感的国家并非美国,而是德国(蒋介石其实也算是“亲德派”,但他清醒地知道美国实力比德国更强,所以理智地让自己变成了“亲美派”),蒋介石对德意日三国的反感情绪轻重度并不同,在他日记里是这样写的:“如明析之,则倭当于我为敌意,意大利为恶意,而德则出于无意,惟其本身计不得不然,然余断定德至今对余尚无一定之恶意,故较为可谅耳。余在此国际动荡最烈之中,唯有力谋自立自强,不倚不求,准备最后之变化。只要能自立不惧,则幸矣。”(蒋介石在日记里提到日本时基本都说“倭”)可以说,虽然蒋介石对德国亲近日本、疏远中国的行为感到不满,但他认为德国在东亚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对付德国在欧洲的敌国,德国对中国的冷漠只是出于无奈,是可以理解的,并且德国在德国能力范围内确实最大限度地帮助了中国,另外,蒋介石认为德日关系并不像日本宣传的那样密切,德日只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而已。
综上所述,蒋介石对美英法并不感到亲近,对苏联充满憎恶和警惕,对日本自然充满仇恨和敌视,对德国则是跟蒋纬国一样充满好感(蒋介石对德国的好感肯定没有蒋纬国那么强烈)。客观上讲,蒋介石确实不容易,即便在原先历史上,中国跟美英苏成为盟友,中国的处境仍然是憋屈和艰苦的,因为美国采取的战争策略是“先欧后亚”,所以美国对英苏中三个盟友里的中国的重视度是最低的。斯大林曾承认,“没有美国的援助,那我们就会战败”,相对而言,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力度只是“维持国民政府不投降”。宋美龄等中国高层去美国请求援助就像“国际乞丐进行乞讨”一样希望得到美国的“施舍”,充满辛酸、屈辱、无奈。数字是最清楚的,二战期间,美国援华、援苏的机枪数量分别是这样(不以步枪举例,因为苏联可以大规模地自产步枪,不需要美国援助):美国援华机枪约.9万挺,援苏机枪超过3万挺,对比一目了然,至于其它物资,差距更是云泥之别。美国对英苏中三国的援助里,英国得到约%,苏联得到约25%,中国仅仅得到了约%。是的,美国是帮助中国了,但并没有真正地帮助(特别注意:二战期间的中美关系并不是乞丐和施舍者的关系,施舍者哪怕只给乞丐一块钱,乞丐都不应该嫌少,因为这一块钱是白给的,而中美是盟友,是联合打日本的,中国不是白拿美国钱的,中国是流血流汗做出自己贡献的,中美既是盟友,美国就有责任最大限度地帮助中国,美国给的少,中国嫌少是应该的,毕竟日本也是美国的敌人。)在原先历史上,美国直到93年年底(正是书中眼下时间,书中的中国没有得到美国一分一毫的援助)才给中国第一笔援助,并且不是白给的,中国用22万桶桐油换来25万美元的贷款,英国同时也给了中国第一笔援助,多少呢?95万英镑。在中国抗战最艰难的943、9年,美国每年援助中国的物资的价值也只是5万美元上下而已,真的不多,非常少。
蒋纬国确实不喜欢美国,道理很简单:中美说好一起对付日本人,结果开打后,美国家里明明有大炮,却只给中国手枪。也许有人会说“最起码美国给了手枪,有总好过没有吧”,但问题的关键是,中美是签署同盟协议的,美国不是置身事外对中国发善心,而是也加入了,美国就有责任最大限度地帮助中国。看着中国用手枪苦苦坚持打日本,美国却藏着家里大炮就是不给中国,这种行为岂不是对同盟条约的违背?
相对于美国的目光短浅、厚此薄彼,德国倒对中国一直很重视,即便是在原先历史上,德国不但努力地调停中日战争,甚至直到936年,德国国防部仍然在倡导着这样一个政策:加强中国的军事实力,让日本对中国不敢轻举妄动,从此放弃侵华念头,一心一意地跟德国一起打苏联,甚至的甚至,纳粹二号人物赫尔曼·威廉·戈林曾主张“拉拢中国组建德日中三国反苏联盟战线”(换句话说,哪怕没有蒋纬国改变历史,德国高层里也曾出现过建立“德中日三国联盟”的构想,所以此时这种构想变成德国高层的主流意愿是非常自然的大趋势。)。
眼下,德中日三国大局已经难以改变,隐隐间,中国已经骑虎难下,因为中国能获得和平并能在谈判桌上收复大片沦陷国土,都离不开德国的出力,德国为此是下了极大血本的。如果中国拒绝接受这个和平,或者,在以后对德国出尔反尔甚至出卖德国,后果就很严重了。最关键的是,中国此时接受和平、收复那些日本人答应归还的沦陷国土,直接等于同意加入德中日三国联盟。说难听点,中国迈出这一步后,就意味着上了德国的“贼船”,被绑上了德国的战车,除非学习意大利,在战争期间摇身一变,背弃德国,投入对面阵营里(意大利不止一次地干这种坑德国的事,一战中干过,二战中也干过)。先前,中日第一次议和停战,中国接下来是有选择的,可以选择跟德日一起结盟打世界大战,可以选择跟日本再战,但是,眼下中日第二次议和停战,中国接下来是没有选择的,不能选择跟日本再战,因为此举等于背叛德国,只能选择跟德日一起结盟打世界大战。中国,要不要迈出这一步?问题非常重大。
蒋纬国的态度是倾向于“迈出这一步的”,虽然他极度担心自己这一步会让中华民族陷入万劫不复,但反复地权衡利弊,他觉得,世界上没有百分之一百绝对的事,有风险,并且如果不大的话,还是值得冒一下的。
蒋纬国想知道蒋介石的态度。
蒋介石其实比蒋纬国还矛盾,对于中日和平,他求之不得,对于跟德日结盟,他同样心存畏惧。但是,目前的局面、日本人开出的条件,不得不让蒋介石极度动心。蒋介石不肯接受日本人狮子大开口的条件,一方面是关系到国家利益,一方面是担心因此而导致“国民政府无以立足”(割地求和、丧权辱国的行为如果太严重了,必然导致国内出现**势力,继而导致国民政府在国内反对势力的各方面打击中垮台),可眼下日本人开出的条件堪称“良心爆发”,让蒋介石在极度的畏惧中极度动心。
“纬儿啊...”沉吟半天后,蒋介石看着蒋纬国,“我国现在的局势确实一片大好,只要按照德国人说的去做,真的是雨过天晴了,可是,我只担心一件事...”
“跟德国一起成为美国的敌人。”蒋纬国神色凝重,“父亲,我也担心这一点,并且是非常非常的担心。美国实力超强,成为它的敌人,几乎是必死无疑。”
“你有什么对策吗?”蒋介石表情愈发焦躁。
“两个对策。”蒋纬国已经思考过这个重大无比的问题,“第一,全力阻止德国日本招惹上美国,如果德日其中一个对美开战,我们立刻退出三国联盟。”
蒋介石点点头:“只要我们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都不损害美国的利益,哪怕我们跟德日是一伙的,只要我们跟美国没有仇恨、冲突,我们到时候明哲保身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第二个对策就是原子弹。”蒋纬国郑重无比地看着蒋纬国,“比赛造飞机、造坦克、造大炮、造军舰,我们根本不可能比得过美国,把我们跟德日绑在一起也比不过美国,但是,只要我们拥有了原子弹,就真的立于不败之地了,虽然不一定会胜利,但肯定不会被打败的。”
“纬儿啊...”蒋介石神色忧虑,“你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过这个原子弹,只是,这种武器毕竟只是理论上的,世界上还没有,它的威力真的有你说的这么大吗?万一是那些科学家的误判或者他们高估了原子弹的威力,那我们就真要丧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此事太重大了,不能冒险,真的不能冒险...”
“父亲!”蒋纬国笑了笑,露出一种充分的自信,“请您相信我!我多次召集国内外最优秀的核物理学家研究这件事,原子弹的超强威力、史无前例的杀伤力是百分之百的结论!这个结论绝对可靠,您不需要存在一丝一毫的疑虑。只要有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就能研制出原子弹!一颗,跟您面前的这张办公桌差不多大,就能在瞬间摧毁掉一座城市,炸死数以万计甚至数以十万计的人!父亲,在原子弹这件事上,请您绝对放心!我们唯一的问题,是研制原子弹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堪称天文数字,我国完全无法承担,即便再加上德国,也要少者五年、多者十年的时间。”
“纬儿!”蒋介石脑子不慢,他立刻意识到一个可怕的预想,“你说了,研制原子弹需要耗费极其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你莫非忘了?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拥有最雄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国家,也许,美国也在研制中,我们如何保证我们能在美国前面研制出原子弹?一旦美国在我们前面研制出原子弹,而我们又是美国的敌人,那么...”他脸上浮现心悸神色。
蒋介石说的这一点,正是蒋纬国心里“万分之一没有把握”的那个“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虽然海统局已经根据蒋纬国的命令,搜查美英法苏日境内的核物理学家,或重金礼聘,或暗中绑架,或秘密谋杀,同时竭尽全力地刺探美国的原子弹研制工程(原先历史上,美国是在94年2月正式制定曼哈顿计划的),说白了,蒋纬国在不择手段且千方百计地延迟美英法苏获得原子弹的脚步。但是,万一出现意外呢?蒋纬国非常极度害怕那个“万一”。
“父亲,这种事出现的可能性虽然不排除,但概率是非常低的。”蒋纬国老老实实地跟蒋介石说实话,他不敢隐瞒,万一历史因为他的改变,导致中国最后挨上了美国的原子弹,那他蒋纬国就真的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了,“不过,任何事都是存在风险的,多或少而已。”
蒋介石长长地、轻轻地叹息一声:“这可真是一场拿国家命运做赌本的空前大赌博啊!”他用一种混合着意味深长和摇摆不定的目光看着蒋纬国,“你赌吗?”
蒋纬国足足过了一分钟后才回答道:“父亲,我赌。”
一月下旬和二月上旬,德中日重启三方会谈,三国代表在青岛召开了第二次三方会谈,中方代表是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张群、张继正。此时的中日战场局势、远东中日苏三国局势都大大地有利于中国,再加上德国倾向于中国并对日本施压,日本终于做出了“极大的让步”。
绥远省、察哈尔省已经被南京军收复,所以日方无法“把绥远省、察哈尔省还给中国”,绥察二省自然不是日方的谈判筹码,按照日方先前的新条件,日方愿意让出河北省和北平市,但中方并不满足,因为绥察二省被南京军夺去后,河北省和平津二市处于南京军的绥察二省、山西省、河北省的三面包围中,徐永昌态度强硬地道“你们即便不让出河北,我们也能自己打回来”“天津跟河北一样,已是我军的囊中物,你们要继续控制天津,就要拿一个省来换”,徐永昌又道“热河省的省会承德已在我军控制中,你们调动两个半师团都没能打下来,那么,承德的我军岂能不战而退?岂能把已收复的国土再让给你们?”“让出一省一市,实在太少!”最终,日方不得不同意“再让一个省”,即热河省。东北四省里,核心是辽吉黑三省,热河相对而言处于边缘地位,热河既是东北四省之一,也是塞北四省之一,隐然间游离于东北外,并且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的就是辽吉黑三省,热河省是日军在933年2月份至3月份占领的,并非跟辽吉黑三省一起占领的,所以,让出热河省,日本人即便在心理上极不愿意,但在眼下中日交战、苏日也可能交战、德国施压的情况下,不得不就范,并且对日本人而言,让出热河省起码大大地好过让出中方原先一直看中的辽宁省(放弃辽宁省,蒋纬国虽然痛惜,但也不得不接受现状)。
通过“冬季会战”以及第二次“三方会谈”,中国成功地收复了绥远、察哈尔、河北、热河、北平四省一市。原先日本共侵占着中国的八省三市(东北四省、绥、察、冀、平津沪、台湾),收回绥察冀热平四省一市后,还剩下辽吉黑台津沪四省二市。除了上海市和天津市还没有收回来,中日局势成功恢复到了七七事变前,并且还额外地拿回了属于东北的热河省。
中日议和停战条约(新)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日本承认已经被中**队收复的绥远省、察哈尔省是中国领土;
第二,日本立刻向中国归还河北省、热河省、北平市;
第三,补充条款,日本可以实质性地控制中国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天津市、上海市、台湾地区,中国政府不承认伪满洲国,除台湾地位待议外,辽吉黑津沪三省二市的主权仍然属于中国,治权暂属于日本;另外,上海市崇明岛不作为日本控制区(因为该岛上发生过日军大屠杀,并且中国收复崇明岛、中**队控制崇明岛可确保长江入海口不完全地被日本军队控制,能够让中国和中**队获得一条“狭小的长江入海口水路航道”。崇明岛随后被建为崇明县,属于江苏省。);
第四,日占辽吉黑津沪三省二市地区每年财政收入5%由日本政府转给中国政府;
第五,日本允许中**队在库页岛南部的日本领土内驻扎不超过35人的部队;
第六,德国立即向日本支付一亿美元资金用于日本海军的建设,德国政府每年向日本支付三亿美元资金用于日本海军的建设;
第七,德国每年向日本无偿提供5万吨原油;
第八,德国在一年内以成本价格向日本出售万支p-2/3冲锋枪以及3套p-2/3冲锋枪生产线;
第九,德国在一年内以成本价格向日本出售3辆坦克(包括辆四号、5辆三号、5辆二号、辆一号)以及4套4种型号坦克各套生产线;
第十,中国对日本开放资源出口,以国际市场价向日本出售钨砂、猪鬃、桐油等。...
这份新议和停战条约无疑是有利于中国的,虽然还存在不少缺憾和利益损失,但中国确实是第二次三方会谈的最大赢家。德国主持中日签署新议和停战条约后,随即迫不及待地开始制定“德中日三国联盟条约”,该条约里,日本再次做出“牺牲”,中国再次获得利益,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第一,日本陆军进行裁减,裁减后保留2个师团,分别是近卫师团、第至第7师团、第9、第、第4、第师团,每师团兵力不超过万,日本陆军总兵力不超过35万,日本陆军可建立预备役部队,但不得把预备役部队输送到中国的日占四省二市境内(日军的这2个师团里,近卫师团、第、第7师团驻扎在本土,第3师团驻扎在上海,第4师团驻扎在天津,第师团驻扎在台湾诸岛和琉球群岛,第5师团驻扎在朝鲜半岛,第2、第4、第6、第9、第师团驻扎在东北的辽吉黑三省);
第二,日本陆军立刻向中国陆军提供可以武装3万人的日械武器;
第三,日本的军工业在战争期间有责任和义务为中**队生产弹药、制造武器;...等。
虽然日本再次做出“牺牲”,但德国也给日本开出极大的长远利益分配蓝图。德中日三国联盟肯定是为战争而成立的,关于三国联盟获得的新领土的分配问题,在德国的主持下,中日分配方案是这样的:
如果德中日三国联盟击败并灭亡苏联,苏联的东欧地区都属于德国,苏联的中亚地区都属于中国,至于苏联的北亚(西伯利亚)地区,则由中日共同分配,首先,自清俄于公元69年9月7日签署《尼布楚条约》开始,苏俄二百五十多年来掠夺的所有原属于中国的领土全部归还中国(包括《尼布楚条约》里的待议地区以及库页岛),再在这个基础前提上,中亚地区的东经9度以东属于日本,以西属于中国,日本大概分到6%,中国大概分到4%。根据这个比例,看上去是日本占便宜,实际上是中国占便宜,因为北亚境内几乎人口稠密的地方都分给了中国(那些地方大部分以前都是中国国土),并且中国可以分到%的中亚,同时,北亚西部的资源也比北亚东部更丰富,北亚西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是北亚最好的地方。
如果德中日三国联盟击败英法荷等国(不包括美国),关于这几个国家的远东殖民地,中日完全分配,东南亚和澳洲地区“一刀切”,以赤道为分界线,赤道以北属于中国,赤道以南属于日本,根据这个分配方式,中国会获得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亚、文莱、新加坡全境以及印度尼西亚的近五分之一,日本则会获得印度尼西亚的五分之四以上、包括澳大利亚全境和新西兰全境在内的整个大洋洲;而南亚地区,藏南三国(尼泊尔、不丹、锡金)自然完全属于中国,至于印度(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克什米尔、斯里兰卡),需要从长计议,原则上还是中日分配,至于怎么分,到时候看情况和世界大局势的发展变化;中东属于德国,继续向西的话,是德中两国势力范围,日本势力范围不再越过印度向西扩展。
总体而言,德国人的这个“德中日三国合伙瓜分世界”的蓝图让因对中国“让步太多”而颇感不痛快的日本高层深受鼓舞和振奋。当然了,在德中高层心中,日本只是用来利用的。背着日本,中德又签署了一份联盟条约,并且是绝密的。关于中国加入德中日三国联盟阵营这件大事,蒋纬国向希特勒额外提出了六点要求:
第一,中德联合研制原子弹,原子弹研制基地必须放在中国境内;
第二,德国必须全力避免与美国开战,如果德国对美开战,中国有权立刻退出联盟;
第三,德国把犹太人交给中国;
第四,德国继续全力支援中国;
第五,德国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应该先进攻并且只进攻苏联;
第六,中国海军、德国海军、意大利海军(与以后可能会被德国控制的法国海军甚至英国海军)实现“一体化”。
希特勒的回复是:除了对于第五点需要进一步探讨外,其余五点都完全同意。
“可以签字了吧?”蒋纬国在心里喃喃地问自己,“跟德日一起打世界大战,彻底地改变历史!签字吗?真的要签字吗?”他闭上眼睛,“我的祖国啊,我真的为你而尽全力了!”
www.bq46.cc。m.bq46.cc
中日不得不这么做,中国后劲不足,一旦战事拖下去,形势马上就会陷入不利的颓势,日本则后院起火、进退维谷,加上德国的居中调停和大力斡旋,所以中方乐得乘势见好就收,日方唯恐会陷入中苏夹击、腹背受敌的极度不利中,因此虽然吃了很大亏,也被迫借坡下驴。
这场“中日冬季会战”爆发于2月3日,结束于月23日,前后持续了整整4天,此战中,中方累计投入约45万兵力参战(南京军约25万,河南中央军约5万,另有鲁晋二省数万预备役民兵参战),日方累计投入约23万兵力参战,另有2万余伪蒙军、5万余伪满军协助日军作战,交战区域包括河北、绥远、察哈尔、热河四省,此战是中**队主动进攻、日军被动防御,双方展开丰镇、凉城、张垣、承德、邯郸、邢台、巨鹿等十多场战役,最终以中**队获胜而告终。整场会战,中**队共伤亡约万人(南京军伤亡约7万人;伤亡数字包括鲁晋正规民兵,不包括承德临时民兵),其中,阵亡约万,受伤约万,另外有超过万中国民众死伤于战火(约有万是承德民众伤亡);日军共死伤约万人,其中,死亡约3万,受伤约5万,另外有约.7万伪蒙军和约.3万伪满军被中**队歼灭。
中日停战后,随即展开了新一轮的议和。此时,大局已经水到渠成。比起第一次议和停战,眼下的第二次议和停战更具有“国际意义”,因为第一次议和停战与德中日三国联盟还没有直接挂钩,眼下的第二次议和停战则完全跟德中日三国联盟挂钩了。停战,自然议和,议和,就必须要顺理成章地缔结德中日三国盟约。
事关重大,蒋纬国不敢轻率,所以他秘密地坐飞机返回武汉,面见蒋介石。
父子俩再次相见后,父子情深的人之常态自然无需多言,两人都是大人物,眼下又是国家命运走向的关键时刻,所以没有多余时间可以浪费,两人迅速直奔主题。蒋介石书房内,父子俩展开了一番密谈。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由于蒋纬国具有“超人的战略头脑和战略目光”,加上事态重大,所以蒋介石跟蒋纬国十分推心置腹。通过这番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谈话,蒋纬国很诧异地发现,自己老头子并不是一个只知道玩弄并且精通玩弄权术的政治家,虽然他的军事造诣确实只能说是马马虎虎,但他的战略目光确实颇为精明。蒋介石一直醉心于借助列强大国的力量结束中日战争,所以他密切地关注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并进行反复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过程中肯定得到了**高层里的战略家、军事家的帮助和辅佐),总结出不少很有前瞻性的心得(以下内容依据来自《蒋介石日记》)。首先,蒋介石对德国抛弃中国、联合日本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德日意轴心国阵营的成立在蒋介石看来,对中国并非太大坏事,甚至对中国很有好处,因为日本单个侵略中国,只是世界的“局部战争”,如果日本和德国、意大利合伙了,性质就变了,意味着德意日要打世界大战了,自然而然,美英法苏肯定不可能再置身中日战争的事外了,因为中日战争马上会变成世界大战的一部分,到时候,美英法苏肯定大力增援中国,还会邀请中国加入美英法苏阵营,搞得好的话,中国甚至能在德意日、美英法苏两大阵营里左右逢源(中国虽然弱小,但无论是德意日还是美英法苏,还是要对中国给予一定的重视的;蒋介石没打算加入德意日阵营,但曾打算以此“胁迫”德国,让德国给日本施压,迫使日本放弃侵华,促使中日议和停战,从而不让中国倒入美英法苏阵营里;蒋介石本意倾向于加入美英法苏阵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在成为美苏共同盟友后,苏联就不方便继续‘渗透’和‘残害’中国了”,但他决定故意拖延时间不加入,以此作为政治筹码“胁迫”美英法苏和德国;在原先历史上,蒋介石于抗战期间曾多次跟日本谈判议和,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真的熬不住了,他本人也实在撑不住了,另一方面是借此“恐吓”美英法苏,迫使美英法苏加大对中国的援助以防中国真的会降日;另外,在原先历史上,在德意日轴心国阵营正式成立后,有国府高层向蒋介石提议召回驻德大使、断绝中德外交关系,以此向美英法苏表态中国反对德意日结盟,蒋介石给予了明确拒绝;蒋介石最忧虑的就是苏联的态度,他害怕苏联会加入德意日苏四国联盟,到时候中国就真的万劫不复了,并且他担心美国迟迟不参战,英法无法顶住德国)。
众所周知,蒋介石是“亲美派”,但他并不是那种要把美国人当自己干爹的“亲美派”,只因为美国强大,能打败日本,所以蒋介石“不得不”成为“亲美派”。在蒋介石的心里(根据他在日记里写的),“轴心国狂暴、苏俄阴狠、英美吝啬自私,皆不足为友且不欲余为友,并皆谋为害于我,独占中国”。可以说,蒋介石并不是真心喜欢美英,他其实对美英很耿耿于怀,因为美英对中国见死不救,甚至还为了讨好日本人而坑害中国人(比如美英迫于日本压力而拒绝向中国出售武器,英国人甚至还在中国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关闭滇缅公路);另外,蒋介石毕竟是国家领袖,他本人是有强烈自尊心和民族自尊心的,但他曾经被英国人羞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的远东殖民地遭到日军威胁,蒋介石曾主动表态中国可以帮英国保卫英国的远东殖民地,其实就是暗示请求中国能加入英国阵营,结果遭到英国印度总督、印度英军总司令韦维尔上将态度骄横的拒绝,让蒋介石深感羞辱,实际上,在原先历史上的二战期间,美英苏三大国虽然都是中国的盟友,但苏联一直就没停止过对中国的强取豪夺,英国则极度蔑视中国,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公开宣称“中国只是三流甚至四流的国家”,美国虽然对华态度较为温和,但并没有像蒋介石期望的那样“大力”援助中国,中国得到的美援只是英国、苏联得到的零头。可以想象,蒋介石其实是怀着极度屈辱的心态领导中国跟在美英苏屁股后面打世界大战的,他多次指示对美外交的军政高层“我们只要美援,不要美国太上皇”)蒋介石最怀有好感的国家并非美国,而是德国(蒋介石其实也算是“亲德派”,但他清醒地知道美国实力比德国更强,所以理智地让自己变成了“亲美派”),蒋介石对德意日三国的反感情绪轻重度并不同,在他日记里是这样写的:“如明析之,则倭当于我为敌意,意大利为恶意,而德则出于无意,惟其本身计不得不然,然余断定德至今对余尚无一定之恶意,故较为可谅耳。余在此国际动荡最烈之中,唯有力谋自立自强,不倚不求,准备最后之变化。只要能自立不惧,则幸矣。”(蒋介石在日记里提到日本时基本都说“倭”)可以说,虽然蒋介石对德国亲近日本、疏远中国的行为感到不满,但他认为德国在东亚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对付德国在欧洲的敌国,德国对中国的冷漠只是出于无奈,是可以理解的,并且德国在德国能力范围内确实最大限度地帮助了中国,另外,蒋介石认为德日关系并不像日本宣传的那样密切,德日只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而已。
综上所述,蒋介石对美英法并不感到亲近,对苏联充满憎恶和警惕,对日本自然充满仇恨和敌视,对德国则是跟蒋纬国一样充满好感(蒋介石对德国的好感肯定没有蒋纬国那么强烈)。客观上讲,蒋介石确实不容易,即便在原先历史上,中国跟美英苏成为盟友,中国的处境仍然是憋屈和艰苦的,因为美国采取的战争策略是“先欧后亚”,所以美国对英苏中三个盟友里的中国的重视度是最低的。斯大林曾承认,“没有美国的援助,那我们就会战败”,相对而言,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力度只是“维持国民政府不投降”。宋美龄等中国高层去美国请求援助就像“国际乞丐进行乞讨”一样希望得到美国的“施舍”,充满辛酸、屈辱、无奈。数字是最清楚的,二战期间,美国援华、援苏的机枪数量分别是这样(不以步枪举例,因为苏联可以大规模地自产步枪,不需要美国援助):美国援华机枪约.9万挺,援苏机枪超过3万挺,对比一目了然,至于其它物资,差距更是云泥之别。美国对英苏中三国的援助里,英国得到约%,苏联得到约25%,中国仅仅得到了约%。是的,美国是帮助中国了,但并没有真正地帮助(特别注意:二战期间的中美关系并不是乞丐和施舍者的关系,施舍者哪怕只给乞丐一块钱,乞丐都不应该嫌少,因为这一块钱是白给的,而中美是盟友,是联合打日本的,中国不是白拿美国钱的,中国是流血流汗做出自己贡献的,中美既是盟友,美国就有责任最大限度地帮助中国,美国给的少,中国嫌少是应该的,毕竟日本也是美国的敌人。)在原先历史上,美国直到93年年底(正是书中眼下时间,书中的中国没有得到美国一分一毫的援助)才给中国第一笔援助,并且不是白给的,中国用22万桶桐油换来25万美元的贷款,英国同时也给了中国第一笔援助,多少呢?95万英镑。在中国抗战最艰难的943、9年,美国每年援助中国的物资的价值也只是5万美元上下而已,真的不多,非常少。
蒋纬国确实不喜欢美国,道理很简单:中美说好一起对付日本人,结果开打后,美国家里明明有大炮,却只给中国手枪。也许有人会说“最起码美国给了手枪,有总好过没有吧”,但问题的关键是,中美是签署同盟协议的,美国不是置身事外对中国发善心,而是也加入了,美国就有责任最大限度地帮助中国。看着中国用手枪苦苦坚持打日本,美国却藏着家里大炮就是不给中国,这种行为岂不是对同盟条约的违背?
相对于美国的目光短浅、厚此薄彼,德国倒对中国一直很重视,即便是在原先历史上,德国不但努力地调停中日战争,甚至直到936年,德国国防部仍然在倡导着这样一个政策:加强中国的军事实力,让日本对中国不敢轻举妄动,从此放弃侵华念头,一心一意地跟德国一起打苏联,甚至的甚至,纳粹二号人物赫尔曼·威廉·戈林曾主张“拉拢中国组建德日中三国反苏联盟战线”(换句话说,哪怕没有蒋纬国改变历史,德国高层里也曾出现过建立“德中日三国联盟”的构想,所以此时这种构想变成德国高层的主流意愿是非常自然的大趋势。)。
眼下,德中日三国大局已经难以改变,隐隐间,中国已经骑虎难下,因为中国能获得和平并能在谈判桌上收复大片沦陷国土,都离不开德国的出力,德国为此是下了极大血本的。如果中国拒绝接受这个和平,或者,在以后对德国出尔反尔甚至出卖德国,后果就很严重了。最关键的是,中国此时接受和平、收复那些日本人答应归还的沦陷国土,直接等于同意加入德中日三国联盟。说难听点,中国迈出这一步后,就意味着上了德国的“贼船”,被绑上了德国的战车,除非学习意大利,在战争期间摇身一变,背弃德国,投入对面阵营里(意大利不止一次地干这种坑德国的事,一战中干过,二战中也干过)。先前,中日第一次议和停战,中国接下来是有选择的,可以选择跟德日一起结盟打世界大战,可以选择跟日本再战,但是,眼下中日第二次议和停战,中国接下来是没有选择的,不能选择跟日本再战,因为此举等于背叛德国,只能选择跟德日一起结盟打世界大战。中国,要不要迈出这一步?问题非常重大。
蒋纬国的态度是倾向于“迈出这一步的”,虽然他极度担心自己这一步会让中华民族陷入万劫不复,但反复地权衡利弊,他觉得,世界上没有百分之一百绝对的事,有风险,并且如果不大的话,还是值得冒一下的。
蒋纬国想知道蒋介石的态度。
蒋介石其实比蒋纬国还矛盾,对于中日和平,他求之不得,对于跟德日结盟,他同样心存畏惧。但是,目前的局面、日本人开出的条件,不得不让蒋介石极度动心。蒋介石不肯接受日本人狮子大开口的条件,一方面是关系到国家利益,一方面是担心因此而导致“国民政府无以立足”(割地求和、丧权辱国的行为如果太严重了,必然导致国内出现**势力,继而导致国民政府在国内反对势力的各方面打击中垮台),可眼下日本人开出的条件堪称“良心爆发”,让蒋介石在极度的畏惧中极度动心。
“纬儿啊...”沉吟半天后,蒋介石看着蒋纬国,“我国现在的局势确实一片大好,只要按照德国人说的去做,真的是雨过天晴了,可是,我只担心一件事...”
“跟德国一起成为美国的敌人。”蒋纬国神色凝重,“父亲,我也担心这一点,并且是非常非常的担心。美国实力超强,成为它的敌人,几乎是必死无疑。”
“你有什么对策吗?”蒋介石表情愈发焦躁。
“两个对策。”蒋纬国已经思考过这个重大无比的问题,“第一,全力阻止德国日本招惹上美国,如果德日其中一个对美开战,我们立刻退出三国联盟。”
蒋介石点点头:“只要我们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都不损害美国的利益,哪怕我们跟德日是一伙的,只要我们跟美国没有仇恨、冲突,我们到时候明哲保身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第二个对策就是原子弹。”蒋纬国郑重无比地看着蒋纬国,“比赛造飞机、造坦克、造大炮、造军舰,我们根本不可能比得过美国,把我们跟德日绑在一起也比不过美国,但是,只要我们拥有了原子弹,就真的立于不败之地了,虽然不一定会胜利,但肯定不会被打败的。”
“纬儿啊...”蒋介石神色忧虑,“你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过这个原子弹,只是,这种武器毕竟只是理论上的,世界上还没有,它的威力真的有你说的这么大吗?万一是那些科学家的误判或者他们高估了原子弹的威力,那我们就真要丧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此事太重大了,不能冒险,真的不能冒险...”
“父亲!”蒋纬国笑了笑,露出一种充分的自信,“请您相信我!我多次召集国内外最优秀的核物理学家研究这件事,原子弹的超强威力、史无前例的杀伤力是百分之百的结论!这个结论绝对可靠,您不需要存在一丝一毫的疑虑。只要有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就能研制出原子弹!一颗,跟您面前的这张办公桌差不多大,就能在瞬间摧毁掉一座城市,炸死数以万计甚至数以十万计的人!父亲,在原子弹这件事上,请您绝对放心!我们唯一的问题,是研制原子弹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堪称天文数字,我国完全无法承担,即便再加上德国,也要少者五年、多者十年的时间。”
“纬儿!”蒋介石脑子不慢,他立刻意识到一个可怕的预想,“你说了,研制原子弹需要耗费极其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你莫非忘了?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拥有最雄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国家,也许,美国也在研制中,我们如何保证我们能在美国前面研制出原子弹?一旦美国在我们前面研制出原子弹,而我们又是美国的敌人,那么...”他脸上浮现心悸神色。
蒋介石说的这一点,正是蒋纬国心里“万分之一没有把握”的那个“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虽然海统局已经根据蒋纬国的命令,搜查美英法苏日境内的核物理学家,或重金礼聘,或暗中绑架,或秘密谋杀,同时竭尽全力地刺探美国的原子弹研制工程(原先历史上,美国是在94年2月正式制定曼哈顿计划的),说白了,蒋纬国在不择手段且千方百计地延迟美英法苏获得原子弹的脚步。但是,万一出现意外呢?蒋纬国非常极度害怕那个“万一”。
“父亲,这种事出现的可能性虽然不排除,但概率是非常低的。”蒋纬国老老实实地跟蒋介石说实话,他不敢隐瞒,万一历史因为他的改变,导致中国最后挨上了美国的原子弹,那他蒋纬国就真的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了,“不过,任何事都是存在风险的,多或少而已。”
蒋介石长长地、轻轻地叹息一声:“这可真是一场拿国家命运做赌本的空前大赌博啊!”他用一种混合着意味深长和摇摆不定的目光看着蒋纬国,“你赌吗?”
蒋纬国足足过了一分钟后才回答道:“父亲,我赌。”
一月下旬和二月上旬,德中日重启三方会谈,三国代表在青岛召开了第二次三方会谈,中方代表是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张群、张继正。此时的中日战场局势、远东中日苏三国局势都大大地有利于中国,再加上德国倾向于中国并对日本施压,日本终于做出了“极大的让步”。
绥远省、察哈尔省已经被南京军收复,所以日方无法“把绥远省、察哈尔省还给中国”,绥察二省自然不是日方的谈判筹码,按照日方先前的新条件,日方愿意让出河北省和北平市,但中方并不满足,因为绥察二省被南京军夺去后,河北省和平津二市处于南京军的绥察二省、山西省、河北省的三面包围中,徐永昌态度强硬地道“你们即便不让出河北,我们也能自己打回来”“天津跟河北一样,已是我军的囊中物,你们要继续控制天津,就要拿一个省来换”,徐永昌又道“热河省的省会承德已在我军控制中,你们调动两个半师团都没能打下来,那么,承德的我军岂能不战而退?岂能把已收复的国土再让给你们?”“让出一省一市,实在太少!”最终,日方不得不同意“再让一个省”,即热河省。东北四省里,核心是辽吉黑三省,热河相对而言处于边缘地位,热河既是东北四省之一,也是塞北四省之一,隐然间游离于东北外,并且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的就是辽吉黑三省,热河省是日军在933年2月份至3月份占领的,并非跟辽吉黑三省一起占领的,所以,让出热河省,日本人即便在心理上极不愿意,但在眼下中日交战、苏日也可能交战、德国施压的情况下,不得不就范,并且对日本人而言,让出热河省起码大大地好过让出中方原先一直看中的辽宁省(放弃辽宁省,蒋纬国虽然痛惜,但也不得不接受现状)。
通过“冬季会战”以及第二次“三方会谈”,中国成功地收复了绥远、察哈尔、河北、热河、北平四省一市。原先日本共侵占着中国的八省三市(东北四省、绥、察、冀、平津沪、台湾),收回绥察冀热平四省一市后,还剩下辽吉黑台津沪四省二市。除了上海市和天津市还没有收回来,中日局势成功恢复到了七七事变前,并且还额外地拿回了属于东北的热河省。
中日议和停战条约(新)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日本承认已经被中**队收复的绥远省、察哈尔省是中国领土;
第二,日本立刻向中国归还河北省、热河省、北平市;
第三,补充条款,日本可以实质性地控制中国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天津市、上海市、台湾地区,中国政府不承认伪满洲国,除台湾地位待议外,辽吉黑津沪三省二市的主权仍然属于中国,治权暂属于日本;另外,上海市崇明岛不作为日本控制区(因为该岛上发生过日军大屠杀,并且中国收复崇明岛、中**队控制崇明岛可确保长江入海口不完全地被日本军队控制,能够让中国和中**队获得一条“狭小的长江入海口水路航道”。崇明岛随后被建为崇明县,属于江苏省。);
第四,日占辽吉黑津沪三省二市地区每年财政收入5%由日本政府转给中国政府;
第五,日本允许中**队在库页岛南部的日本领土内驻扎不超过35人的部队;
第六,德国立即向日本支付一亿美元资金用于日本海军的建设,德国政府每年向日本支付三亿美元资金用于日本海军的建设;
第七,德国每年向日本无偿提供5万吨原油;
第八,德国在一年内以成本价格向日本出售万支p-2/3冲锋枪以及3套p-2/3冲锋枪生产线;
第九,德国在一年内以成本价格向日本出售3辆坦克(包括辆四号、5辆三号、5辆二号、辆一号)以及4套4种型号坦克各套生产线;
第十,中国对日本开放资源出口,以国际市场价向日本出售钨砂、猪鬃、桐油等。...
这份新议和停战条约无疑是有利于中国的,虽然还存在不少缺憾和利益损失,但中国确实是第二次三方会谈的最大赢家。德国主持中日签署新议和停战条约后,随即迫不及待地开始制定“德中日三国联盟条约”,该条约里,日本再次做出“牺牲”,中国再次获得利益,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第一,日本陆军进行裁减,裁减后保留2个师团,分别是近卫师团、第至第7师团、第9、第、第4、第师团,每师团兵力不超过万,日本陆军总兵力不超过35万,日本陆军可建立预备役部队,但不得把预备役部队输送到中国的日占四省二市境内(日军的这2个师团里,近卫师团、第、第7师团驻扎在本土,第3师团驻扎在上海,第4师团驻扎在天津,第师团驻扎在台湾诸岛和琉球群岛,第5师团驻扎在朝鲜半岛,第2、第4、第6、第9、第师团驻扎在东北的辽吉黑三省);
第二,日本陆军立刻向中国陆军提供可以武装3万人的日械武器;
第三,日本的军工业在战争期间有责任和义务为中**队生产弹药、制造武器;...等。
虽然日本再次做出“牺牲”,但德国也给日本开出极大的长远利益分配蓝图。德中日三国联盟肯定是为战争而成立的,关于三国联盟获得的新领土的分配问题,在德国的主持下,中日分配方案是这样的:
如果德中日三国联盟击败并灭亡苏联,苏联的东欧地区都属于德国,苏联的中亚地区都属于中国,至于苏联的北亚(西伯利亚)地区,则由中日共同分配,首先,自清俄于公元69年9月7日签署《尼布楚条约》开始,苏俄二百五十多年来掠夺的所有原属于中国的领土全部归还中国(包括《尼布楚条约》里的待议地区以及库页岛),再在这个基础前提上,中亚地区的东经9度以东属于日本,以西属于中国,日本大概分到6%,中国大概分到4%。根据这个比例,看上去是日本占便宜,实际上是中国占便宜,因为北亚境内几乎人口稠密的地方都分给了中国(那些地方大部分以前都是中国国土),并且中国可以分到%的中亚,同时,北亚西部的资源也比北亚东部更丰富,北亚西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是北亚最好的地方。
如果德中日三国联盟击败英法荷等国(不包括美国),关于这几个国家的远东殖民地,中日完全分配,东南亚和澳洲地区“一刀切”,以赤道为分界线,赤道以北属于中国,赤道以南属于日本,根据这个分配方式,中国会获得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亚、文莱、新加坡全境以及印度尼西亚的近五分之一,日本则会获得印度尼西亚的五分之四以上、包括澳大利亚全境和新西兰全境在内的整个大洋洲;而南亚地区,藏南三国(尼泊尔、不丹、锡金)自然完全属于中国,至于印度(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克什米尔、斯里兰卡),需要从长计议,原则上还是中日分配,至于怎么分,到时候看情况和世界大局势的发展变化;中东属于德国,继续向西的话,是德中两国势力范围,日本势力范围不再越过印度向西扩展。
总体而言,德国人的这个“德中日三国合伙瓜分世界”的蓝图让因对中国“让步太多”而颇感不痛快的日本高层深受鼓舞和振奋。当然了,在德中高层心中,日本只是用来利用的。背着日本,中德又签署了一份联盟条约,并且是绝密的。关于中国加入德中日三国联盟阵营这件大事,蒋纬国向希特勒额外提出了六点要求:
第一,中德联合研制原子弹,原子弹研制基地必须放在中国境内;
第二,德国必须全力避免与美国开战,如果德国对美开战,中国有权立刻退出联盟;
第三,德国把犹太人交给中国;
第四,德国继续全力支援中国;
第五,德国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应该先进攻并且只进攻苏联;
第六,中国海军、德国海军、意大利海军(与以后可能会被德国控制的法国海军甚至英国海军)实现“一体化”。
希特勒的回复是:除了对于第五点需要进一步探讨外,其余五点都完全同意。
“可以签字了吧?”蒋纬国在心里喃喃地问自己,“跟德日一起打世界大战,彻底地改变历史!签字吗?真的要签字吗?”他闭上眼睛,“我的祖国啊,我真的为你而尽全力了!”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5/5472/33154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