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节 风云涌动 5
推荐阅读:神农道君、道与天齐、宅男侵入動漫世界、浪痞、天倾之后、逆天邪神、夜无疆、剑修来自合欢宗(高h np)、快跑,这个文明开挂了!、山海提灯、
武汉,军委会大本营会议厅,一场最高级别的会议正在秘密地召开着。
亲自参会的蒋介石坐在首席上一副老僧入定般的不动声色,会议桌两边依次坐着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军政部部长陈诚、参谋总长白崇禧,以及蒋纬国,众人都神色肃穆。现场没有记录员或其他“闲杂人等”,从而确保会议的绝密。
陈诚发言道:“根据二公子刚才的分析以及我们获得的各方面情报显示,在这场对苏战争爆发后,日本突然反叛我们、美国突然干涉、英法援助苏联的可能性都是不高的,只要联盟国阵营采取正确的战略部署,就可以让这场战争在完全有利于我们的整体态势下得以进行。一方面,苏联深为美英法所憎恶,一方面,苏联获得外援的渠道被断绝,苏联就会彻底孤立无援,我们对苏联的战争就会从头到尾都不受干扰,除非美英法主动攻击德国或者我们,但是,美英法的政治制度不允许其政府主动对外发动战争。”他望向蒋介石,“委座,此战联盟国胜算是极高的!收益是极大的!虽然我国的国力、国军的军力距列强大国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此战是完全值得参加的!”
蒋介石轻轻地点了点头。
“可是,我们不能排除美英法找借口参加战争。”何应钦说道,“上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本来置身事外的,但最终还是参战了,借口就是所谓的‘齐默曼电报事件’,声称德国妄图勾结墨西哥、煽动墨西哥进攻美国本土,此事真伪时至今日还不好说,很多史学家认为这是英国的诡计,诱骗美国参战,而美国明知道此事是英国栽赃陷害德国,但因为当时参战十分有利于美国,所以美国假痴不癫,揣着明白装糊涂地‘中计’,继而对德国宣战。诸位,我们必须吸取教训。捏造借口参加战争,是列强大国的惯用手段,苏联人发动远东战争不是如此吗?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不都是如此吗?”
“何总座所言甚是。”蒋纬国说道,“不过,今非昔比。上次世界大战让英法都元气大伤,两国都恐惧战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法国人耗费巨资修建马其诺防线这种纯属于防御性的国府工事就是最好的证明。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占领莱茵区、德奥完成合并、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全面扩军...这些行为都未被英法采取实质性的阻止措施,正是有力证明。因此,只要德国不主动进攻英法,英法就不会参加战争。至于美国,情况更甚。德国对苏联发动战争,对英法的刺激要强于美国,美国更加没有理由强行插手。德国还有我们,都不会让美国人找到过硬的借口参加战争的。”蒋纬国心知肚明,在原先历史上,作为英法盟友的波兰被德国闪击时,英法是见死不救的,至于美国,也一样,除非日本人脑子短路提前发动珍珠港事件。
何应钦说道:“苏联对外渠道大致上有三处,一是远东,但目前远东已经在中日手中,虽然苏联还掌握着西伯利亚东部的大片地区(外东北以北),从地图上看,苏联和美国之间只隔着白令海峡,但白令海峡两边的苏美领土都是无人区,更加没有铁路通道,所以苏联的远东渠道已经丧失;二是东欧西北部的挪威海一带,不过,那里已经是北冰洋的区域,条件恶劣、通道狭窄,加上芬兰已经投靠德国,所以战争爆发后,德国只需拿下或包围列宁格勒,也可以断绝掉苏联通过挪威海获得美英法援助的渠道;三是中亚,苏联和英国殖民地在中亚一带拥有很大的接壤分界线,虽然伊朗是亲德的,但也不能排除美英法通过英属印度向中亚对苏联提供援助。”
“那么,我军在苏联战争爆发后进兵中亚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了。”白崇禧说道,“一来可以收复中亚失地,二来可以断绝苏联的中亚通道,势在必行,另外还有第三个原因。”
“不妥。”何应钦反驳道,“如果美英法已经在援助苏联,我们却故意截断苏联获得美英法援助的渠道,岂不是等同于与美英法直接交恶?苏联战争,最大的隐患就是苏联太强,苏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并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我看,这场战争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结束,一旦拖下去,比如两年,我们就会十分不利了。一来,漫长的战争会耗损我们大量国力军力,从苏联境内掠夺的资源和财富怕是难以弥补我们为战争本身投入的成本,二来,陷入持久战,我们和苏联就都陷入泥潭不能自拔,美英法正好渔翁得利。”
“倒也是。”白崇禧点点头,“我们背后还有一个日本在不怀好意。苏联战争,日本按照计划是无需出兵参战的,到时候,我们跟苏联打得难分难解,日本人会不会在我们背后捅一刀?不好说啊!”
陈诚不悦地道:“前怕狼后怕虎,如此还怎么打仗?我们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高估敌人!苏军战斗力之外强中干,在远东战争期间暴露得一清二楚!我们何惧之有?苏联虽大,但徒有其表而已!只是一个泥足巨人!苏联的北亚和中亚都是‘象征性的领土’,根本无法成为其大战略纵深区,一旦德军打下东欧,斯大林难道把政府迁到西伯利亚的荒原里?北亚和中亚的农业、工业等都十分薄弱,只要苏联丢了东欧,就等于万劫不复了!任凭我们宰割!况且,我们都清楚,对苏作战,德国才是主力,我们只是辅助力量,所以我们的风险非常小,如此有利,我们岂能畏手畏脚?”
“陈部长,我们是不能高估敌人,但也不能低估敌人啊!”徐永昌说道,“根据情报...”他神色十分凝重,“远东战争结束后,苏联当局深感其国防安全已经急剧恶化,因此展开了大规模的扩军,保守估计,苏军现有兵力已猛增至400万以上,并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苏联有亿人口,如此庞大的人口,不容小觑啊!真打起来,苏联组建1000万正规军和民兵都是不成问题的。”
陈诚不以为然:“人数虽多,但都是滥竽充数而已!精锐又有多少?淝水之战,东晋八万精兵就把号称投鞭断流的前秦八十万大军杀得一败涂地!把话说回来,我国人口是苏联两倍多,加上德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人口,不下六亿,是苏联的三倍!比人?笑话,全世界就我们中国人最多!我们何惧之有?”
徐永昌摇摇头:“是,我们、联盟国的人口确实大大地超过苏联,但是,我们此时的处境就跟当初中日战争时的日本一样,当初,我们倾家荡产、不惜血本地抵抗日本,而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则没必要也倾家荡产、不惜血本,眼下,苏联会倾家荡产、不惜血本地抵抗我们,我们难道倾家荡产、不惜血本地侵略苏联?苏联当局逼急了,可以让苏联民众拿刀枪棍棒上战场,我们做得到吗?我们能建立比苏联更多的军队,但是,我们养不起啊。我国的工业、经济都大不如苏联。我们已经计算过,假如参加苏联战争,我国出动100万军队的话,倘若没有意外,以我国军工业现有能力以及我们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家底,这100万军队所需弹药,后方只能供应四个月左右,粮食不成问题,汽油更是少得只能供应两个月左右。我们实在是穷啊!前三四个月,部队可以放开手脚大打,但接下来,部队在后勤供应上就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了。底子薄、后劲弱,是我军最大的软肋,这是我国的工业和经济所决定的。”
陈诚顿时不说话了。
蒋纬国听得心里很感慨,是的,这就是中国军队的困境,开战后,起初可以势头凶猛,因为仓库里囤积了很多物资,但打一阵子后,马上就没力气了,因为仓库里的物资消耗完了,后方生产又跟不上,就这么简单。蒋纬国想起了原先历史上的“关特演计划”,即“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德苏战争爆发后,日军跃跃欲试准备参战,参战日军自然是关东军,但根据日军总部的估算,日军跟着德军一起打苏联起码要投入25个师团、五六十万兵力,但日军根本拿不出这个家底,因为在战略物资上,关东军当时拥有的弹药只够这些部队两个月消耗,粮食只够四个月消耗,汽油只够三个月消耗,如果日军强行进攻苏联,就不得不从日本本土以及中国战场抽调走大批部队和大量物资,当时,日军迟迟无法彻底武力打垮中国,对国民政府的诱降也没有结果,还跟美英法交恶,遭到美英法的经济制裁,因此,日军如果真参加苏联战争,一来陷入两线作战,陆军既要打中国又要打苏联,军力显然很不足,需要从中国战场上抽调部队,可能导致本已经被日军打得只有招架之力的中国军队展开反扑,从而顾此失彼,二来日本当时已经极度缺油,打苏联的话,会让日本本土的石油储备彻底地耗尽枯竭,打苏联也无法让日本迅速获得大量石油(苏联当时被开采着的油田主要在高加索地区和西伯利亚西部边缘地区,距离中国东北非常遥远,日军的石油储备很难维持日军从东北一路打到差不多一万公里外的乌拉尔山),所以,日军没有北上,选择南下,因此,日军没有北上跟德国一起打苏联而是南下招惹美国是有着必然原因的,并非日军在诺门罕战役中被苏军“打怕了”所以不敢对苏联动手。
“难道要跟原先历史上的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一样么?”蒋纬国心里暗暗想道。那场朝鲜战争,美国虽然下了极大力气参战,但确实没有使出全力,而并没有以国家名义参战的新中国则是“拼出老命、豁出老本”参战的,结果,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还是因为后勤保障严重不足而陷入弹药、粮食、医药、被服的极大短缺中,不得不“一把炒面一把雪”,反观美军,则是香烟咖啡巧克力一应俱全。这就是国力的巨大差距。
白崇禧说道:“对苏联作战,我们有两个很大的分歧路线。一是重兵攻击,二是精兵攻击。重兵,就是投入我们能投入的最多的部队,也就是100万兵力,力求在战争中迅速地获得大片占领区,在这场战争中能得到更多;精兵,就是投入一半兵力,比如50万,这样,部队的‘持续作战时间’会延长一倍,但无法形成强大的攻势,只能在开战初期迅速地攻占几个重要的地方,然后急急忙忙地转入防御。前者收益大,但风险高,如果战事陷入持久中,我们会全面被动,后者很保险,但收益减半,也有些小家子气,无法深入苏联腹地攻城略地,只能拿下中苏边界的一些地方,到时候,战争胜利了,德国人肯定不会分给我们太多的利益,因为我们贡献小嘛,自然没有索要好处的底气。”
“不止如此。”蒋纬国补充道,“我们需要苏联的工业设备,需要苏联的机器,苏联的工业区主要在东欧,德国动手后,苏联肯定将其工业区向东迁移,但不可能迁到北亚腹地,只会迁到乌拉尔山脉一带,我们如果不深入苏联腹地,不打得远一点,自然无法掠夺苏联的工业设备。苏联是一个工业大国,我国想要快速地发展我国工业,掠夺苏联的工业是必须的。”
“还有第三个分歧。”徐永昌说道,“如果苏联当局真的会屈服于我们的外交‘讹诈’,割让大片土地给我们,换来我们不联合德国对他们进行前后夹击,那么,我们是否真的还要继续参战?我们参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掠夺苏联的大片土地么?既然在谈判桌上兵不血刃地达成目的,又何必大动干戈?说难听点,我们也是色厉内荏,因为我们国力不足。倘若苏联真的割地求和,并且割出极大的土地,彻底地喂饱了我们,我们又何必蹚这遭浑水?及早地从苏联战争这个大泥潭里抽出身,岂不是明智之举?至于德国的反应,其实并不可惧。假如战争中后期,德国快要获胜了,我们再对苏联乘火打劫,一方面可以得到更多,一方面也敷衍了德国,履行了我们的职责,没有对德国‘言而无信’,德国虽然心知肚明,但毕竟打赢了战争,也不会跟我们‘太过于计较’,假如战争以德国失败而告终,那德国对我们的报复就更是无从谈起,甚至,山穷水尽的德国还不得不继续依赖我们以图谋东山再起,苏联方面,即便苏联赢得战争,也必然是元气大伤,想对我们进行秋后算账更是做梦,苏联忙着打仗,我们则励精图治,具备打一场自卫战争的实力,苏联不得不忌惮我们,苏联战争之后,苏联国力大损,我们国力大增,又何惧苏联呢?”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道,“这么做的话,还有额外好处,那就是趁机对日本展开全面反攻。日本陆军已经二次裁军,实力大不如我国陆军,此时下手,机会正好!虽然我们打不到日本本土,也难以收复台湾,但光复台湾以外的所有沦陷区以及拿下朝鲜半岛都是大有可能的。说到底,我们即便真跟德国一条路走下去,我们也不能报复日本,毕竟德国也没有强大的水面舰队可让我们登陆日本本土。”
“根据杨杰从莫斯科发来的报告。”白崇禧说道,“苏联高层态度强硬,断然拒绝了我们提出的‘中苏平分北亚和中亚’的要求。”
陈诚反驳道:“那是因为他们还没见到棺材。一旦德国攻打苏联,苏联撑不住,自然就会见到棺材掉泪了,到时候,苏联当局很有可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割让一大片土地给我们。”
蒋纬国听得默然不语。从本心出发,蒋纬国对希特勒很有好感,对德国也十分的亲近,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别说出卖希特勒了,出卖蒋介石的事他都干得出来,因为国家利益至上。
白崇禧看了看众人:“根据联盟国条约,德国进攻苏联后三个月内,我国也要对苏联展开全面攻击。这三个月其实很宝贵、很重要,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外交上勒索苏联、麻痹苏联,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不动声色地观战。如果德军进展神速、胜算极大,我们没有理由不跟德国一起参战,如果德军进展缓慢、胜算不明,我们就要从长计议了。”
除了蒋纬国,其余人都点头表示赞同,蒋介石也微微点头。
蒋纬国心知肚明,此时的二战跟原先历史上的二战已经截然不同了,原先历史的二战,德军第一个战争舞台是波兰战场,眼下的二战,德军第一个战争舞台就是苏联。所以,苏联战争还未爆发,并没有实战过的德军的战斗力究竟怎么样?蒋介石等人其实都不清楚,甚至感到心里没底,他们完全不知道德苏战争爆发后德军究竟是所向披靡还是裹足不前。蒋纬国则清楚得很,在原先历史上,德军一个月灭亡波兰,一天拿下丹麦,两个月占领挪威,五天迫降荷兰,两星期干掉比利时,两个半月打败法国,苏德战争爆发后前几个月内更加是掠地千里、无坚不摧,闪电战震惊世界。不过眼下,德国的战争机器还没有真正“见血”,德军还没有真正地打第一场仗,所以包括蒋介石在内,各国高层都对德军的战斗力存在很大怀疑,基本上是低估。至于闪电战,南京军已经打过了,但最大规模也是几百辆坦克和装甲车的“中小型闪击战”,德军的本钱要远远地超过南京军,一出手将会是几千辆坦克和装甲车,所以,闪击战此时还是“战术手段”,不是“战略手段”。蒋介石等人此时对德军的战斗力并不是特别有信心,不太认为德国一旦跟苏联开战后就会摧朽拉枯、犁庭扫穴,就连希特勒,此时都不知道他的军队的强大程度。
此时的中国高层们,通过远东战争,都看清了苏联军队的真正实力(存在一定的低估和偏见),同时也承认德军战斗力是强大的,所以认为德国一旦进攻苏联,德军会取得很大战果,但很难认为德军会“掠地千里、势如破竹”,说到底,德军还未通过实战来证明自身,证明大规模的闪电战是何等的迅猛强劲,何应钦、陈诚等人的战争理念当然也是不够先进的。何应钦等人认为:德军一旦攻击苏联,是会取得大量战果,但十有八九会在东欧跟苏军陷入拉锯战、持久战、消耗战,不可能会速战速决地打垮苏联。因此,他们对中国参加苏联战争存在着极大的不安和担忧。毕竟,上次世界大战期间,百万德军跟百万英法联军在西欧战场厮杀了几年都难解难分,因此包括中国高层在内的大部分列强高层都潜移默化地认为接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模式很有可能还是那样的。如果蒋纬国告诉他们,德军有实力一下子俘虏几十万苏军(基辅战役),他们肯定是不相信的。不少国军高层认为,德苏战争将会是中日战争的翻版,日军侵华起初气势汹汹,但很快就萎靡不振,德军侵苏后也是一样,毕竟,苏联很像中国,德国也很像日本。既然日军会在中国战场上成为强弩之末,德军自然也可能在苏联战场上陷入苦战。
会议上,众国军巨头各抒己见、各执一词,展开激烈讨论。国军的对苏战策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复杂,共有两大前提在左右着国军,一是德军在战争初期的表现,二是苏联会不会下血本喂饱中国。因此,如果德军打得不顺,苏联又下血本喂饱中国,那国军自然没有必要参战;如果德军打得很顺,苏联又不愿意对中国割地求和,那国军肯定要参战了;如果德军打得不顺,苏联又不愿意对中国割地求和,或者德军打得很顺,苏联又愿意对中国割地求和,问题就来了:国军还要不要参战?若参战,又以多大的力度参战?
蒋纬国当然由始至终没打算跟日本人一起瓜分世界(主要是东方),若能狠狠地反咬日本人一口,他不介意黑吃黑,做一个“卑鄙小人”,加上这个因素后,问题就更加复杂了。
“出兵路线上,国军也问题颇多。”白崇禧打开一份亚洲地图,指点着道,“北亚和中亚两个方向,我军实力有限,无法两线出击,只能集中力量于一处或声东击西、一实一虚。从北亚出击的话,实在是大为不利。北亚虽大,但九成以上地区都是没有铁路公路的无人区,能进军的路线就是西伯利亚铁路干线,目前,国军已经占领安北(伊尔库茨克),若从安北一路向西打过去,尽是攻坚战,因为一路向西,铁路线上城镇较多,比较大的城市就有九个,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库兹涅茨克、新西伯利亚、托木斯克、鄂木斯克、秋明、库尔干、叶卡捷琳堡、车里雅宾斯克,国军真的顺着铁路线一路向西打过去,难度极大,一来,后勤线长达万里,补给困难,二来,一系列战役都是城市攻坚战,国军重火力大大不如苏军,重炮、炮弹,都是苏军的几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想拿下苏军重兵防御的城市,结果是可想而知,打不了几座城市,国军就要耗尽元气。苏军重火力大大地超过国军,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军守城,国军攻城,根本就没有胜算,第三,靠这种打一路的方式来攻城略地,本就是下下策。”他点起一根香烟,神色凝重,“远东战争中,国军之所以能拿下安北(伊尔库茨克),靠的只是长途奔袭,打了苏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是现在,苏军已经加强了对我国的防御,我刚才说的九个城市都有苏军重兵严密防御。打其中一个,不但难以啃得动,还会吸引其余地区的苏军进行驰援,导致国军在打第一个城市时就陷入被动。我们都知道,北亚虽大,但却毫无回旋余地,北亚只有南部的狭窄带状地区是苏联的有效国土,中部和北部都是无人区,好像一个走廊,走廊两边都是墙壁。国军应该打蛇打七寸,而不是从蛇尾一路打到蛇头。就比如这个新西伯利亚,若国军从新疆出击,一下子拿下新西伯利亚,新西伯利亚以东的托木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库兹涅茨克虽然还在苏军手里,但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东西是我军,南面是我国领土,北面是辽阔无垠但荒凉苦寒的北亚,城内苏军除了等死或主动出击找死,别无第三条路。因此,国军若从蒙古省、北海省展开出击,等于从蛇尾一路打到蛇头,下下策,国军必须从新疆出击,打中亚,经中亚打北亚西部的重要枢纽城市,直接斩掉蛇头!对西伯利亚铁路干线上一系列被苏军占领的城市实施釜底抽薪!不过,苏联高层也不是傻子,如果我们向新疆大举增兵,他们就会识破我们的意图,我很担心这一点。”
“白总长别担心。”蒋纬国笑了笑,“我有办法可以对苏联人玩一手白衣渡江。”
“哦?”白崇禧惊奇地看了看蒋纬国,然后点点头,“如此就最好了。”
大战在即,国军在战略对策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摇摆不定,这倒并非国军高层优柔寡断,而是中国实在是本钱有限,苏联战争是一场庞大的战争,打赢了,中国必然会国力翻倍暴增,打输了或出什么意外,中国就要倾家荡产了,不得不慎而慎之。不过,战争已经如箭在弦了,超过250万德军在德军统帅部的精确部署下有条不紊地展开着集结,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参战德军无法全部集结到苏联边界处,因此参战德军大致上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进入罗马尼亚境内,准备直接攻击苏联,一部分集结于匈牙利、德国境内的原奥地利境内,准备作为第二梯队投入战争,还有一部分集结于德国东部的德波边界处,准备在战争爆发后通过波兰进入苏联境内,除此之外,还有约100万德军在德国西部严密把守,防备着法国、荷兰、比利时以及英国,这些部队基本上都是德军的二流部队或预备役部队。值得一提的是,已经成为德国仆从国的匈牙利、罗马尼亚、意大利、西班牙以及或决定加入或还未正式加入德国阵营的芬兰、波兰也都准备了大批部队,多者二三十万少者几万,但在战争初期都不会投入。这些国家的打算是不同的,匈牙利、罗马尼亚准备好了军队,但在战争初期不参战,是为了防止德军“打得不顺”或输掉战争,如果那样,它们的军队就不参战,这样,它们就能明哲保身,以后苏联或美英法对它们秋后算账,它们可以辩称“因为德国调遣百万大军威胁自己,所以自己才被迫开路放行,让德军通过本国境内”,如果德军打得顺风顺水,它们自然一起参战,跟着德国对苏联乘火打劫,对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这种投机心理,德国给予了默认。
与此同时,在东方,中国军队(南京军)也在厉兵秣马备战。南京军此时共有37个师,包括36个野战师和1个生化兵师,36个野战师里有26个是蒋纬国的嫡系部队,还有10个则是蒋介石派来的“监军”。根据战争计划,蒋纬国的27个师很有可能都会投入苏联战争,总兵力约100万,蒋介石的10个师、二三十万兵力则负责在战时“防御中国北方的大后方”。春节期间,南京军集体轮流放假,几乎每个官兵都得到了回家探亲、与家人团聚过年的假期,三月时,全军放假完毕并全面调动,大部分部队都调入了北海、蒙古、察哈尔、热河四省内,少部分部队驻守在新疆、山东、山西、河北、黑龙江(黑西)、辽宁(辽南),后勤工作也同时紧锣密鼓地展开来,全国的交通网犹如百川入海般一起朝北方汇聚着,铁路上、公路上、江河上、海洋上,火车汽车轮船以及更多的人力车不分昼夜地川流不息,把数量巨大的物资运往了北方,不属于北方的河南、安徽、四川、江苏、湖南、云南、湖北等粮食大省的粮食犹如长江洪水黄河泛滥般源源不断地运到北方,家禽家畜和驮畜更是不计其数,使得北方“粮积成山、猪羊成海”;全国各地的工厂、工场、作坊也都加班加点地生产着,生产出的数量庞大的被服、鞋帽、医药同样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向北方运送着,整个中国都沉浸在空前的紧张和忙碌中,铁路上汽笛长鸣、公路上飞沙走石、水路上浪花飞溅,车船如麻、声响震天;大军云集的北方那几个省内,充满了风雨欲来的凝重气氛,大量的军用车辆、战车、拖曳着火炮的牵引卡车以及更多的马车、牛车在城内城外的路上来回如风,城市的大街小巷被形形色色、不同军种和兵种的军人给填满了,不同番号的中国军人们排列着密集整齐的队伍在“轰隆隆”铿锵轰鸣的开拔声和响亮的口号声中奔向部队集结地,组成了一条条漫山遍野、蜿蜒迤逦的长龙,白花花的刺刀和铮亮的钢盔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密如繁星的光芒;标着红十字标志的野战医院和标着步枪标志的靶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城镇郊区遍地开花;万里无垠的碧空间,一波又一波中国空军的飞机呼啸着穿云破雾,遮天蔽日、气贯长虹,全部是由南向北。
重庆、武汉、福州、青岛、太原、济南、沈阳,七大军工基地更是三班倒地全速开动,南方各地的军械库、弹药库、南方国军的武器装备被大量地调拨到北方,军械库和弹药库都被搜罗一空,甚至连南方国军官兵们手里的子弹也被拿走大部分。很多南方的国军将领抱怨不已,因为“弟兄们平均一人不足二十发子弹,别说打仗了,连日常打靶训练都无法展开了,子弹都送到北方去了”“部队里绝大部分的迫击炮也被送到北方去了”。北方国军(南京军)弹药充足,南方国军则缺枪少弹,这是必然的。
中国很穷,很弱,但很大,这个领土面积世界第二、人口数量世界第一的大国一下子动员起来,爆发出的能量无疑是惊天动地的。
大战在即,各国高层的心情是各不相同的。实际上,联盟国准备对苏联下手在国际上已经是半公开的秘密,德国跟英法“关系友好”,同时积极备战,重利拉拢德苏之间的国家,目的根本是昭然若揭,苏联的情报机构自然获得了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证据。对此,斯大林心急如焚,一方面针锋相对地准备战争,一方面努力尝试获得英法的援助,跟英法缔结同盟,但英法的态度基本上是“喜闻乐见”,巴不得德苏“狗咬狗”打得两败俱伤,所以没给苏联实质性的援助或同盟保证。
希特勒此时的心情是紧张的,原因很简单,他不知道苏联究竟好不好打,他的德意志大军究竟战斗力有多少,他也没有太大的把握,毕竟德军在对苏战争前根本没有打过一场仗,不得不让希特勒在临战之际胡思乱想。
蒋纬国此时的心情也是很紧张的,希特勒是因为知道的太少,所以紧张,蒋纬国则是因为知道的太多,所以紧张。
德国时间1940年5月1日凌晨3时55分,中国时间1940年5月1日上午10时55分,蒋纬国在北平行营里接到了希特勒的越洋电报,电报内容言简意赅:
小蒋先生,我就要开始了,德国就要开始了。你真挚的朋友,阿道夫·希特勒
合上电报,蒋纬国站起身,走到办公室窗户边,外面阳光刺眼。蒋纬国脑子里浮现出后世一首诗,一股涌动的热血豪气让他忍不住轻声念了出来: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五分钟后,苏联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
————
www.bq46.cc。m.bq46.cc
亲自参会的蒋介石坐在首席上一副老僧入定般的不动声色,会议桌两边依次坐着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军政部部长陈诚、参谋总长白崇禧,以及蒋纬国,众人都神色肃穆。现场没有记录员或其他“闲杂人等”,从而确保会议的绝密。
陈诚发言道:“根据二公子刚才的分析以及我们获得的各方面情报显示,在这场对苏战争爆发后,日本突然反叛我们、美国突然干涉、英法援助苏联的可能性都是不高的,只要联盟国阵营采取正确的战略部署,就可以让这场战争在完全有利于我们的整体态势下得以进行。一方面,苏联深为美英法所憎恶,一方面,苏联获得外援的渠道被断绝,苏联就会彻底孤立无援,我们对苏联的战争就会从头到尾都不受干扰,除非美英法主动攻击德国或者我们,但是,美英法的政治制度不允许其政府主动对外发动战争。”他望向蒋介石,“委座,此战联盟国胜算是极高的!收益是极大的!虽然我国的国力、国军的军力距列强大国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此战是完全值得参加的!”
蒋介石轻轻地点了点头。
“可是,我们不能排除美英法找借口参加战争。”何应钦说道,“上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本来置身事外的,但最终还是参战了,借口就是所谓的‘齐默曼电报事件’,声称德国妄图勾结墨西哥、煽动墨西哥进攻美国本土,此事真伪时至今日还不好说,很多史学家认为这是英国的诡计,诱骗美国参战,而美国明知道此事是英国栽赃陷害德国,但因为当时参战十分有利于美国,所以美国假痴不癫,揣着明白装糊涂地‘中计’,继而对德国宣战。诸位,我们必须吸取教训。捏造借口参加战争,是列强大国的惯用手段,苏联人发动远东战争不是如此吗?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不都是如此吗?”
“何总座所言甚是。”蒋纬国说道,“不过,今非昔比。上次世界大战让英法都元气大伤,两国都恐惧战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法国人耗费巨资修建马其诺防线这种纯属于防御性的国府工事就是最好的证明。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占领莱茵区、德奥完成合并、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全面扩军...这些行为都未被英法采取实质性的阻止措施,正是有力证明。因此,只要德国不主动进攻英法,英法就不会参加战争。至于美国,情况更甚。德国对苏联发动战争,对英法的刺激要强于美国,美国更加没有理由强行插手。德国还有我们,都不会让美国人找到过硬的借口参加战争的。”蒋纬国心知肚明,在原先历史上,作为英法盟友的波兰被德国闪击时,英法是见死不救的,至于美国,也一样,除非日本人脑子短路提前发动珍珠港事件。
何应钦说道:“苏联对外渠道大致上有三处,一是远东,但目前远东已经在中日手中,虽然苏联还掌握着西伯利亚东部的大片地区(外东北以北),从地图上看,苏联和美国之间只隔着白令海峡,但白令海峡两边的苏美领土都是无人区,更加没有铁路通道,所以苏联的远东渠道已经丧失;二是东欧西北部的挪威海一带,不过,那里已经是北冰洋的区域,条件恶劣、通道狭窄,加上芬兰已经投靠德国,所以战争爆发后,德国只需拿下或包围列宁格勒,也可以断绝掉苏联通过挪威海获得美英法援助的渠道;三是中亚,苏联和英国殖民地在中亚一带拥有很大的接壤分界线,虽然伊朗是亲德的,但也不能排除美英法通过英属印度向中亚对苏联提供援助。”
“那么,我军在苏联战争爆发后进兵中亚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了。”白崇禧说道,“一来可以收复中亚失地,二来可以断绝苏联的中亚通道,势在必行,另外还有第三个原因。”
“不妥。”何应钦反驳道,“如果美英法已经在援助苏联,我们却故意截断苏联获得美英法援助的渠道,岂不是等同于与美英法直接交恶?苏联战争,最大的隐患就是苏联太强,苏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并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我看,这场战争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结束,一旦拖下去,比如两年,我们就会十分不利了。一来,漫长的战争会耗损我们大量国力军力,从苏联境内掠夺的资源和财富怕是难以弥补我们为战争本身投入的成本,二来,陷入持久战,我们和苏联就都陷入泥潭不能自拔,美英法正好渔翁得利。”
“倒也是。”白崇禧点点头,“我们背后还有一个日本在不怀好意。苏联战争,日本按照计划是无需出兵参战的,到时候,我们跟苏联打得难分难解,日本人会不会在我们背后捅一刀?不好说啊!”
陈诚不悦地道:“前怕狼后怕虎,如此还怎么打仗?我们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高估敌人!苏军战斗力之外强中干,在远东战争期间暴露得一清二楚!我们何惧之有?苏联虽大,但徒有其表而已!只是一个泥足巨人!苏联的北亚和中亚都是‘象征性的领土’,根本无法成为其大战略纵深区,一旦德军打下东欧,斯大林难道把政府迁到西伯利亚的荒原里?北亚和中亚的农业、工业等都十分薄弱,只要苏联丢了东欧,就等于万劫不复了!任凭我们宰割!况且,我们都清楚,对苏作战,德国才是主力,我们只是辅助力量,所以我们的风险非常小,如此有利,我们岂能畏手畏脚?”
“陈部长,我们是不能高估敌人,但也不能低估敌人啊!”徐永昌说道,“根据情报...”他神色十分凝重,“远东战争结束后,苏联当局深感其国防安全已经急剧恶化,因此展开了大规模的扩军,保守估计,苏军现有兵力已猛增至400万以上,并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苏联有亿人口,如此庞大的人口,不容小觑啊!真打起来,苏联组建1000万正规军和民兵都是不成问题的。”
陈诚不以为然:“人数虽多,但都是滥竽充数而已!精锐又有多少?淝水之战,东晋八万精兵就把号称投鞭断流的前秦八十万大军杀得一败涂地!把话说回来,我国人口是苏联两倍多,加上德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人口,不下六亿,是苏联的三倍!比人?笑话,全世界就我们中国人最多!我们何惧之有?”
徐永昌摇摇头:“是,我们、联盟国的人口确实大大地超过苏联,但是,我们此时的处境就跟当初中日战争时的日本一样,当初,我们倾家荡产、不惜血本地抵抗日本,而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则没必要也倾家荡产、不惜血本,眼下,苏联会倾家荡产、不惜血本地抵抗我们,我们难道倾家荡产、不惜血本地侵略苏联?苏联当局逼急了,可以让苏联民众拿刀枪棍棒上战场,我们做得到吗?我们能建立比苏联更多的军队,但是,我们养不起啊。我国的工业、经济都大不如苏联。我们已经计算过,假如参加苏联战争,我国出动100万军队的话,倘若没有意外,以我国军工业现有能力以及我们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家底,这100万军队所需弹药,后方只能供应四个月左右,粮食不成问题,汽油更是少得只能供应两个月左右。我们实在是穷啊!前三四个月,部队可以放开手脚大打,但接下来,部队在后勤供应上就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了。底子薄、后劲弱,是我军最大的软肋,这是我国的工业和经济所决定的。”
陈诚顿时不说话了。
蒋纬国听得心里很感慨,是的,这就是中国军队的困境,开战后,起初可以势头凶猛,因为仓库里囤积了很多物资,但打一阵子后,马上就没力气了,因为仓库里的物资消耗完了,后方生产又跟不上,就这么简单。蒋纬国想起了原先历史上的“关特演计划”,即“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德苏战争爆发后,日军跃跃欲试准备参战,参战日军自然是关东军,但根据日军总部的估算,日军跟着德军一起打苏联起码要投入25个师团、五六十万兵力,但日军根本拿不出这个家底,因为在战略物资上,关东军当时拥有的弹药只够这些部队两个月消耗,粮食只够四个月消耗,汽油只够三个月消耗,如果日军强行进攻苏联,就不得不从日本本土以及中国战场抽调走大批部队和大量物资,当时,日军迟迟无法彻底武力打垮中国,对国民政府的诱降也没有结果,还跟美英法交恶,遭到美英法的经济制裁,因此,日军如果真参加苏联战争,一来陷入两线作战,陆军既要打中国又要打苏联,军力显然很不足,需要从中国战场上抽调部队,可能导致本已经被日军打得只有招架之力的中国军队展开反扑,从而顾此失彼,二来日本当时已经极度缺油,打苏联的话,会让日本本土的石油储备彻底地耗尽枯竭,打苏联也无法让日本迅速获得大量石油(苏联当时被开采着的油田主要在高加索地区和西伯利亚西部边缘地区,距离中国东北非常遥远,日军的石油储备很难维持日军从东北一路打到差不多一万公里外的乌拉尔山),所以,日军没有北上,选择南下,因此,日军没有北上跟德国一起打苏联而是南下招惹美国是有着必然原因的,并非日军在诺门罕战役中被苏军“打怕了”所以不敢对苏联动手。
“难道要跟原先历史上的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一样么?”蒋纬国心里暗暗想道。那场朝鲜战争,美国虽然下了极大力气参战,但确实没有使出全力,而并没有以国家名义参战的新中国则是“拼出老命、豁出老本”参战的,结果,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还是因为后勤保障严重不足而陷入弹药、粮食、医药、被服的极大短缺中,不得不“一把炒面一把雪”,反观美军,则是香烟咖啡巧克力一应俱全。这就是国力的巨大差距。
白崇禧说道:“对苏联作战,我们有两个很大的分歧路线。一是重兵攻击,二是精兵攻击。重兵,就是投入我们能投入的最多的部队,也就是100万兵力,力求在战争中迅速地获得大片占领区,在这场战争中能得到更多;精兵,就是投入一半兵力,比如50万,这样,部队的‘持续作战时间’会延长一倍,但无法形成强大的攻势,只能在开战初期迅速地攻占几个重要的地方,然后急急忙忙地转入防御。前者收益大,但风险高,如果战事陷入持久中,我们会全面被动,后者很保险,但收益减半,也有些小家子气,无法深入苏联腹地攻城略地,只能拿下中苏边界的一些地方,到时候,战争胜利了,德国人肯定不会分给我们太多的利益,因为我们贡献小嘛,自然没有索要好处的底气。”
“不止如此。”蒋纬国补充道,“我们需要苏联的工业设备,需要苏联的机器,苏联的工业区主要在东欧,德国动手后,苏联肯定将其工业区向东迁移,但不可能迁到北亚腹地,只会迁到乌拉尔山脉一带,我们如果不深入苏联腹地,不打得远一点,自然无法掠夺苏联的工业设备。苏联是一个工业大国,我国想要快速地发展我国工业,掠夺苏联的工业是必须的。”
“还有第三个分歧。”徐永昌说道,“如果苏联当局真的会屈服于我们的外交‘讹诈’,割让大片土地给我们,换来我们不联合德国对他们进行前后夹击,那么,我们是否真的还要继续参战?我们参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掠夺苏联的大片土地么?既然在谈判桌上兵不血刃地达成目的,又何必大动干戈?说难听点,我们也是色厉内荏,因为我们国力不足。倘若苏联真的割地求和,并且割出极大的土地,彻底地喂饱了我们,我们又何必蹚这遭浑水?及早地从苏联战争这个大泥潭里抽出身,岂不是明智之举?至于德国的反应,其实并不可惧。假如战争中后期,德国快要获胜了,我们再对苏联乘火打劫,一方面可以得到更多,一方面也敷衍了德国,履行了我们的职责,没有对德国‘言而无信’,德国虽然心知肚明,但毕竟打赢了战争,也不会跟我们‘太过于计较’,假如战争以德国失败而告终,那德国对我们的报复就更是无从谈起,甚至,山穷水尽的德国还不得不继续依赖我们以图谋东山再起,苏联方面,即便苏联赢得战争,也必然是元气大伤,想对我们进行秋后算账更是做梦,苏联忙着打仗,我们则励精图治,具备打一场自卫战争的实力,苏联不得不忌惮我们,苏联战争之后,苏联国力大损,我们国力大增,又何惧苏联呢?”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道,“这么做的话,还有额外好处,那就是趁机对日本展开全面反攻。日本陆军已经二次裁军,实力大不如我国陆军,此时下手,机会正好!虽然我们打不到日本本土,也难以收复台湾,但光复台湾以外的所有沦陷区以及拿下朝鲜半岛都是大有可能的。说到底,我们即便真跟德国一条路走下去,我们也不能报复日本,毕竟德国也没有强大的水面舰队可让我们登陆日本本土。”
“根据杨杰从莫斯科发来的报告。”白崇禧说道,“苏联高层态度强硬,断然拒绝了我们提出的‘中苏平分北亚和中亚’的要求。”
陈诚反驳道:“那是因为他们还没见到棺材。一旦德国攻打苏联,苏联撑不住,自然就会见到棺材掉泪了,到时候,苏联当局很有可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割让一大片土地给我们。”
蒋纬国听得默然不语。从本心出发,蒋纬国对希特勒很有好感,对德国也十分的亲近,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别说出卖希特勒了,出卖蒋介石的事他都干得出来,因为国家利益至上。
白崇禧看了看众人:“根据联盟国条约,德国进攻苏联后三个月内,我国也要对苏联展开全面攻击。这三个月其实很宝贵、很重要,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外交上勒索苏联、麻痹苏联,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不动声色地观战。如果德军进展神速、胜算极大,我们没有理由不跟德国一起参战,如果德军进展缓慢、胜算不明,我们就要从长计议了。”
除了蒋纬国,其余人都点头表示赞同,蒋介石也微微点头。
蒋纬国心知肚明,此时的二战跟原先历史上的二战已经截然不同了,原先历史的二战,德军第一个战争舞台是波兰战场,眼下的二战,德军第一个战争舞台就是苏联。所以,苏联战争还未爆发,并没有实战过的德军的战斗力究竟怎么样?蒋介石等人其实都不清楚,甚至感到心里没底,他们完全不知道德苏战争爆发后德军究竟是所向披靡还是裹足不前。蒋纬国则清楚得很,在原先历史上,德军一个月灭亡波兰,一天拿下丹麦,两个月占领挪威,五天迫降荷兰,两星期干掉比利时,两个半月打败法国,苏德战争爆发后前几个月内更加是掠地千里、无坚不摧,闪电战震惊世界。不过眼下,德国的战争机器还没有真正“见血”,德军还没有真正地打第一场仗,所以包括蒋介石在内,各国高层都对德军的战斗力存在很大怀疑,基本上是低估。至于闪电战,南京军已经打过了,但最大规模也是几百辆坦克和装甲车的“中小型闪击战”,德军的本钱要远远地超过南京军,一出手将会是几千辆坦克和装甲车,所以,闪击战此时还是“战术手段”,不是“战略手段”。蒋介石等人此时对德军的战斗力并不是特别有信心,不太认为德国一旦跟苏联开战后就会摧朽拉枯、犁庭扫穴,就连希特勒,此时都不知道他的军队的强大程度。
此时的中国高层们,通过远东战争,都看清了苏联军队的真正实力(存在一定的低估和偏见),同时也承认德军战斗力是强大的,所以认为德国一旦进攻苏联,德军会取得很大战果,但很难认为德军会“掠地千里、势如破竹”,说到底,德军还未通过实战来证明自身,证明大规模的闪电战是何等的迅猛强劲,何应钦、陈诚等人的战争理念当然也是不够先进的。何应钦等人认为:德军一旦攻击苏联,是会取得大量战果,但十有八九会在东欧跟苏军陷入拉锯战、持久战、消耗战,不可能会速战速决地打垮苏联。因此,他们对中国参加苏联战争存在着极大的不安和担忧。毕竟,上次世界大战期间,百万德军跟百万英法联军在西欧战场厮杀了几年都难解难分,因此包括中国高层在内的大部分列强高层都潜移默化地认为接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模式很有可能还是那样的。如果蒋纬国告诉他们,德军有实力一下子俘虏几十万苏军(基辅战役),他们肯定是不相信的。不少国军高层认为,德苏战争将会是中日战争的翻版,日军侵华起初气势汹汹,但很快就萎靡不振,德军侵苏后也是一样,毕竟,苏联很像中国,德国也很像日本。既然日军会在中国战场上成为强弩之末,德军自然也可能在苏联战场上陷入苦战。
会议上,众国军巨头各抒己见、各执一词,展开激烈讨论。国军的对苏战策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复杂,共有两大前提在左右着国军,一是德军在战争初期的表现,二是苏联会不会下血本喂饱中国。因此,如果德军打得不顺,苏联又下血本喂饱中国,那国军自然没有必要参战;如果德军打得很顺,苏联又不愿意对中国割地求和,那国军肯定要参战了;如果德军打得不顺,苏联又不愿意对中国割地求和,或者德军打得很顺,苏联又愿意对中国割地求和,问题就来了:国军还要不要参战?若参战,又以多大的力度参战?
蒋纬国当然由始至终没打算跟日本人一起瓜分世界(主要是东方),若能狠狠地反咬日本人一口,他不介意黑吃黑,做一个“卑鄙小人”,加上这个因素后,问题就更加复杂了。
“出兵路线上,国军也问题颇多。”白崇禧打开一份亚洲地图,指点着道,“北亚和中亚两个方向,我军实力有限,无法两线出击,只能集中力量于一处或声东击西、一实一虚。从北亚出击的话,实在是大为不利。北亚虽大,但九成以上地区都是没有铁路公路的无人区,能进军的路线就是西伯利亚铁路干线,目前,国军已经占领安北(伊尔库茨克),若从安北一路向西打过去,尽是攻坚战,因为一路向西,铁路线上城镇较多,比较大的城市就有九个,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库兹涅茨克、新西伯利亚、托木斯克、鄂木斯克、秋明、库尔干、叶卡捷琳堡、车里雅宾斯克,国军真的顺着铁路线一路向西打过去,难度极大,一来,后勤线长达万里,补给困难,二来,一系列战役都是城市攻坚战,国军重火力大大不如苏军,重炮、炮弹,都是苏军的几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想拿下苏军重兵防御的城市,结果是可想而知,打不了几座城市,国军就要耗尽元气。苏军重火力大大地超过国军,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军守城,国军攻城,根本就没有胜算,第三,靠这种打一路的方式来攻城略地,本就是下下策。”他点起一根香烟,神色凝重,“远东战争中,国军之所以能拿下安北(伊尔库茨克),靠的只是长途奔袭,打了苏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是现在,苏军已经加强了对我国的防御,我刚才说的九个城市都有苏军重兵严密防御。打其中一个,不但难以啃得动,还会吸引其余地区的苏军进行驰援,导致国军在打第一个城市时就陷入被动。我们都知道,北亚虽大,但却毫无回旋余地,北亚只有南部的狭窄带状地区是苏联的有效国土,中部和北部都是无人区,好像一个走廊,走廊两边都是墙壁。国军应该打蛇打七寸,而不是从蛇尾一路打到蛇头。就比如这个新西伯利亚,若国军从新疆出击,一下子拿下新西伯利亚,新西伯利亚以东的托木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库兹涅茨克虽然还在苏军手里,但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东西是我军,南面是我国领土,北面是辽阔无垠但荒凉苦寒的北亚,城内苏军除了等死或主动出击找死,别无第三条路。因此,国军若从蒙古省、北海省展开出击,等于从蛇尾一路打到蛇头,下下策,国军必须从新疆出击,打中亚,经中亚打北亚西部的重要枢纽城市,直接斩掉蛇头!对西伯利亚铁路干线上一系列被苏军占领的城市实施釜底抽薪!不过,苏联高层也不是傻子,如果我们向新疆大举增兵,他们就会识破我们的意图,我很担心这一点。”
“白总长别担心。”蒋纬国笑了笑,“我有办法可以对苏联人玩一手白衣渡江。”
“哦?”白崇禧惊奇地看了看蒋纬国,然后点点头,“如此就最好了。”
大战在即,国军在战略对策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摇摆不定,这倒并非国军高层优柔寡断,而是中国实在是本钱有限,苏联战争是一场庞大的战争,打赢了,中国必然会国力翻倍暴增,打输了或出什么意外,中国就要倾家荡产了,不得不慎而慎之。不过,战争已经如箭在弦了,超过250万德军在德军统帅部的精确部署下有条不紊地展开着集结,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参战德军无法全部集结到苏联边界处,因此参战德军大致上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进入罗马尼亚境内,准备直接攻击苏联,一部分集结于匈牙利、德国境内的原奥地利境内,准备作为第二梯队投入战争,还有一部分集结于德国东部的德波边界处,准备在战争爆发后通过波兰进入苏联境内,除此之外,还有约100万德军在德国西部严密把守,防备着法国、荷兰、比利时以及英国,这些部队基本上都是德军的二流部队或预备役部队。值得一提的是,已经成为德国仆从国的匈牙利、罗马尼亚、意大利、西班牙以及或决定加入或还未正式加入德国阵营的芬兰、波兰也都准备了大批部队,多者二三十万少者几万,但在战争初期都不会投入。这些国家的打算是不同的,匈牙利、罗马尼亚准备好了军队,但在战争初期不参战,是为了防止德军“打得不顺”或输掉战争,如果那样,它们的军队就不参战,这样,它们就能明哲保身,以后苏联或美英法对它们秋后算账,它们可以辩称“因为德国调遣百万大军威胁自己,所以自己才被迫开路放行,让德军通过本国境内”,如果德军打得顺风顺水,它们自然一起参战,跟着德国对苏联乘火打劫,对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这种投机心理,德国给予了默认。
与此同时,在东方,中国军队(南京军)也在厉兵秣马备战。南京军此时共有37个师,包括36个野战师和1个生化兵师,36个野战师里有26个是蒋纬国的嫡系部队,还有10个则是蒋介石派来的“监军”。根据战争计划,蒋纬国的27个师很有可能都会投入苏联战争,总兵力约100万,蒋介石的10个师、二三十万兵力则负责在战时“防御中国北方的大后方”。春节期间,南京军集体轮流放假,几乎每个官兵都得到了回家探亲、与家人团聚过年的假期,三月时,全军放假完毕并全面调动,大部分部队都调入了北海、蒙古、察哈尔、热河四省内,少部分部队驻守在新疆、山东、山西、河北、黑龙江(黑西)、辽宁(辽南),后勤工作也同时紧锣密鼓地展开来,全国的交通网犹如百川入海般一起朝北方汇聚着,铁路上、公路上、江河上、海洋上,火车汽车轮船以及更多的人力车不分昼夜地川流不息,把数量巨大的物资运往了北方,不属于北方的河南、安徽、四川、江苏、湖南、云南、湖北等粮食大省的粮食犹如长江洪水黄河泛滥般源源不断地运到北方,家禽家畜和驮畜更是不计其数,使得北方“粮积成山、猪羊成海”;全国各地的工厂、工场、作坊也都加班加点地生产着,生产出的数量庞大的被服、鞋帽、医药同样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向北方运送着,整个中国都沉浸在空前的紧张和忙碌中,铁路上汽笛长鸣、公路上飞沙走石、水路上浪花飞溅,车船如麻、声响震天;大军云集的北方那几个省内,充满了风雨欲来的凝重气氛,大量的军用车辆、战车、拖曳着火炮的牵引卡车以及更多的马车、牛车在城内城外的路上来回如风,城市的大街小巷被形形色色、不同军种和兵种的军人给填满了,不同番号的中国军人们排列着密集整齐的队伍在“轰隆隆”铿锵轰鸣的开拔声和响亮的口号声中奔向部队集结地,组成了一条条漫山遍野、蜿蜒迤逦的长龙,白花花的刺刀和铮亮的钢盔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密如繁星的光芒;标着红十字标志的野战医院和标着步枪标志的靶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城镇郊区遍地开花;万里无垠的碧空间,一波又一波中国空军的飞机呼啸着穿云破雾,遮天蔽日、气贯长虹,全部是由南向北。
重庆、武汉、福州、青岛、太原、济南、沈阳,七大军工基地更是三班倒地全速开动,南方各地的军械库、弹药库、南方国军的武器装备被大量地调拨到北方,军械库和弹药库都被搜罗一空,甚至连南方国军官兵们手里的子弹也被拿走大部分。很多南方的国军将领抱怨不已,因为“弟兄们平均一人不足二十发子弹,别说打仗了,连日常打靶训练都无法展开了,子弹都送到北方去了”“部队里绝大部分的迫击炮也被送到北方去了”。北方国军(南京军)弹药充足,南方国军则缺枪少弹,这是必然的。
中国很穷,很弱,但很大,这个领土面积世界第二、人口数量世界第一的大国一下子动员起来,爆发出的能量无疑是惊天动地的。
大战在即,各国高层的心情是各不相同的。实际上,联盟国准备对苏联下手在国际上已经是半公开的秘密,德国跟英法“关系友好”,同时积极备战,重利拉拢德苏之间的国家,目的根本是昭然若揭,苏联的情报机构自然获得了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证据。对此,斯大林心急如焚,一方面针锋相对地准备战争,一方面努力尝试获得英法的援助,跟英法缔结同盟,但英法的态度基本上是“喜闻乐见”,巴不得德苏“狗咬狗”打得两败俱伤,所以没给苏联实质性的援助或同盟保证。
希特勒此时的心情是紧张的,原因很简单,他不知道苏联究竟好不好打,他的德意志大军究竟战斗力有多少,他也没有太大的把握,毕竟德军在对苏战争前根本没有打过一场仗,不得不让希特勒在临战之际胡思乱想。
蒋纬国此时的心情也是很紧张的,希特勒是因为知道的太少,所以紧张,蒋纬国则是因为知道的太多,所以紧张。
德国时间1940年5月1日凌晨3时55分,中国时间1940年5月1日上午10时55分,蒋纬国在北平行营里接到了希特勒的越洋电报,电报内容言简意赅:
小蒋先生,我就要开始了,德国就要开始了。你真挚的朋友,阿道夫·希特勒
合上电报,蒋纬国站起身,走到办公室窗户边,外面阳光刺眼。蒋纬国脑子里浮现出后世一首诗,一股涌动的热血豪气让他忍不住轻声念了出来: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五分钟后,苏联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
————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5/5472/33155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