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节 南洋风起 2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制卡师:我的卡牌无限连锁、从正一道童肝成万法天师、神农道君、道与天齐、宅男侵入動漫世界、浪痞、天倾之后、逆天邪神、夜无疆、
时间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1942年到了。
对于全世界而言,已经过去的旧的一年是动荡不安的,而正在到来的新的一年也注定仍是动荡不安的,实际上,十多年来,此起彼伏于世界各地的局域性战火一直都未完全停下,无论是九一八事变、西班牙内战、中日全面战争、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还是中日苏三国的远东战争、联盟国全面进攻苏联的苏联战争、德国发动的北欧战役和西欧战役、日本发动的印尼战役…始终是方兴未艾、前消后起、没完没了,最终汇聚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战火,使得乌云般的战争硝烟团团地笼罩着半个地球,无数人怀着迥然不同的心态迎接着新一年的到来,或是狂喜亢奋,或是痛苦绝望,或是忧虑焦躁,真可谓是“几国欢喜几国愁”。对于四千一百万法国人而言,这个新年无疑是灰暗而阴沉的,对于四千七百万英国人而言,这个新年无疑是惶恐而不安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裹尸布般愁云惨雾的气氛笼罩着英国和法国时,阳光灿烂般欢欣喜悦的气氛则笼罩着德国和日本,八千多万德国人和七千二百万日本人正在欢声鼎沸地庆祝着这个对德国和日本而言充满了辉煌、荣耀、希望的新年,全民欢庆、举国欢腾。德国人醉了,因为德国人“称霸欧洲、洗刷前耻”的夙愿已经得到极大的实现,并且是在很短时间内实现的,法国人投降了,英国人逃回本土那几个小岛上惶惶不可终日地苟延残喘,最终失败看上去是指日可待的,德国人扬眉吐气,出尽了心口里憋了足足二十年的恶气,德国此时国势滔天,称霸了甚至是独霸了欧洲大陆,德国人没有理由不醉了。
日本人也醉了,因为日本人持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问鼎大陆”梦想正在实现并且还是超额地实现,除了“北方州”,日本现在又拥有了“南方州”,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日本军队就夺取印尼群岛(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使得日本又获得一片面积辽阔、资源丰富的新领土,“大日本帝国”已经真正地成为了一个“大帝国”。苏联战争前,日本领土包括日本四岛、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台湾列岛、库页岛等地,总面积67万余平方公里,苏联战争结束后,日本得到了北亚东部和北亚中部,领土面积暴增至770多万平方公里,此时,日本又得到了印尼群岛(包括巴步新几内亚)的23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领土总面积再次暴增,一跃突破1000万平方公里的大关。如此巨额领土,如此丰厚收获,日本人没有理由不醉了。
1942年1月1日,柏林和东京都是在全城狂欢中度过这个元旦的,巴黎是在德国军队横穿凯旋门的军靴踏地声中度过元旦的,伦敦则是在穿云破雾的轰炸机引擎声、摄人心魄的炸弹落地声、天崩地裂的炸弹爆炸声中度过元旦的,因为德国空军在这一天正式对英国本土展开了战略大轰炸,第一场大轰炸的主要目标就是英国首都伦敦,超过300架“熊猫”战略轰炸机和超过7轰炸机参加了这场战略大轰炸,累计投下5000多吨炸弹,让伦敦一片火海,更让英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天空的死亡恐惧。同日,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万念俱灰中正式辞职。
庆祝已获得的胜利并不耽误德国向着新的、更大的胜利继续高歌猛进。法国被打败后,被迫跟德国签署了停战协定(为了照顾到法国人的面子,德国人拟定的这份条约不叫投降书,而是叫停战协定,但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该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德国尊重法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不要求法国割让领土,法国的全部领土和法国的全部殖民地仍然属于法国政府;
二、法国分批向德国赔偿总金额50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五百亿法郎相当于修建十条马其诺防线的资金);
三、法国从此退出战争,成为受德国保护的中立国;
四、德国有权在法国境内驻扎军队,德国有权租用法国的造船工业、军工业、重工业、化工业等工业设施以及法国的沿海港口,德国有权在法国境内修建军事基地;
五、法国和法国殖民地的法国军队总兵力不得超过10万人,法国在殖民地招募的当地士兵不得超过20万人;法国军队无义务协同德国军队作战,但德国有权在法国境内招募法籍军人加入德军为德国效力,同时,德国军队有义务协助法国军队保卫法国的领土和殖民地;
六、法国撤销空军,只允许成立陆军航空队,各型飞机数量不得超过500架;
七、法国撤销海军,只允许成立陆军海上警备队,法国海军现有军舰可作为战争赔款转让给德国;
八、法国不得与第三国缔结不利于德国的条约,不得做出任何损害德国利益的事情。
客观上讲,德国人的这八项主要条件不算太苛刻,也谈不上宽松,最起码的在表面上保住了法国人的面子和自尊心,好歹让法国人有了一个下台的台阶。法国人签署了这份协定,意味着法国只是德国的保护国,并非德国的仆从国,德国也没有要求法国加入联盟国,虽然法国可以在表面上保住主权,但确实丧失了很大的国家利益。本来,法国人还想讨价还价的,但德国人已经很不耐烦了,急于解决英国的德国不想再在法国身上浪费时间,况且,此时的法国完全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因此,在德国的威逼恐吓下,法国只得签署这份停战协定。
新年第一个月,德国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展开了新的战事,首先,德国陆军在法国境内屯兵百万,做出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登陆英国本土的架势,但是,德国陆军只是一个幌子,德国对英国本土的攻击是以空军和海军为主力,德国空军的成千上万架飞机入驻法国境内,对英国本土展开战略大轰炸,德国海军的数百艘潜艇纷纷出动,神出鬼没在英国本土四周的海域内,如狼似虎地攻击着英国的商船、货轮,绞杀英国的海上运输线,断绝英国的海上输血管。一个是战略大轰炸,一个是无限制潜艇战,双管齐下,最终把英国给活活困死。
如何打败英国?早在苏联战争前,德国统帅部就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了,起初的原始方案是德国海军雷德尔提出的,即建造一支强大的水面舰队,打败英国海军,夺取大西洋的制海权,然后协助德国陆军在英国本土登陆,但这个方案被蒋纬国给推翻了,蒋纬国在首次出使德国时入木三分地驳斥了这个方案的诸多不足:第一,耗费太多资金资源,浪费德国的国力军力,建造强大的水面舰队会严重拖累德国陆空军以及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发展;第二,耗时太久,会耽误德国太长的时间,扰乱德国的战争步骤;第三,德国造船工业大不如英国,在这种造舰比赛中,先天不足的德国海军注定追不上英国海军,最终极有可能重蹈上次世界大战的覆辙。因此,德国想要打败英国,应该另辟蹊径,采取迂回战术,一是用空军对英国本土展开战略大轰炸,二是用海军潜艇部队绞杀英国的海上运输线,两者相辅相成,把英国给困死,最终,哪怕德国陆军没有登陆英国本土,德国也会在德英战争中不战而胜。希特勒以及众多德国高层在反复研究、讨论、分析后,最终采取了蒋纬国提出的这套对英作战策略。
蒋纬国堪称德日海军的“先知”,因为他又给日本海军“指点迷津”,又给德国海军“指点迷津”。
为了消灭英国这个“德国在欧洲的最后敌人”,德国统帅部制定了“海狮”计划,这项计划的主要对策是:
一、集结陆军百万兵力于法国境内,佯装要对英国本土展开全面登陆;
二、在法国和低地三国境内修建众多空军基地,先夺取制空权,然后使用轰炸机群(包括上千架“熊猫”战略轰炸机)对英国本土展开战略大轰炸;
三、海军潜艇部队全力绞杀英国的海上运输线,不打军舰,只打民船;
四、暗中大力增援爱尔兰,拉拢这个德国对付英国的最佳帮手;
五、陆军向非洲和中东进军,摧毁英国的殖民地体系。
毋庸置疑,德国的这五项对策都是有的放矢,针对性和有效性都非常强,如果英国得不到来自外界的强力援助,德国的这五项对策足以能置英国于绝境死地。在制定战略对策后,德国三军迅速紧锣密鼓地付诸行动。退出战争并成为“中立国”(实际上是德国保护国)的法国变成了德国对付英国的有力工具,虽然法军不会协同德军对英作战,但法国的地理优势、矿产资源、农产品、工业设备、裁军后的军械武器(包括大量飞机、坦克、火炮)以及法国海军都被德国全面利用,不仅如此,德军还在敦刻尔克战役中缴获到巨量的英军武器,包括超过三千门火炮、七千多支反坦克枪、一万两千多挺机枪、九万多辆汽车、八十多万吨军用物资,使得英国陆军元气大伤,在英国本土的英国陆军只剩下四五百门火炮和二三百辆坦克,若不是拥有英吉利海峡这个天然屏障,英国本土早就被德国陆军以犁庭扫穴、摧枯拉朽之势给扫灭了,此时的英国就像赤壁大战前的孙刘联军,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不过,德国军队并未像曹军那样选择强攻,有了法国,德国海军彻底不会再被英国封锁在本土了。法国境内,德国大军云集,准备展开对英国的本土攻击,德国的陆海空三军都在法国和低地三国内争分夺秒地修建军事基地,而英国此时只能靠海军和空军来捍卫本土,英吉利海峡上的空,德国空军和英国空军展开规模空前的搏杀,以争夺英国制空权,德国海军的潜艇开始不断地击沉英国的商船和货轮(德国海军现有400多艘潜艇,并且还可以征用法国海军的100多艘潜艇,意大利海军也有100多艘潜艇,但一时间难以进入大西洋作战)。四五百艘潜艇对英国本土展开无限制潜艇战,破坏力可想而知,使得英国周围的海域尽皆变成了吞噬船只的死亡黑洞。
对付英国是德国空军和德国海军的事,德国陆军只是陪衬,实际上,几十万德国陆军精锐在撤离法国战场后直接南下,兵锋指向南欧。
希特勒之所以下命令对南欧进攻,绝不是放弃对英国的攻击,而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首先,进攻英国本土主要是海军和空军的事情,陆军撑死了出动一百万军队也就绰绰有余了,毕竟英国陆军的精华此时都在德国的战俘营里削着土豆皮,而德国陆军现在足有四五百万兵力,大量兵力处于闲置状态,所以德国陆军抽调几十万兵力并在空军一小部分飞机的协助下对南欧展开进攻并不会影响德国对英国本土的攻击;其次,德国对英国的打击手段并非直接进攻英国本土,而是展开海上封锁,即切断英国本土和英国殖民地的联系,让英国本土难以得到来自其殖民地的战争资源,想要完成这一点,最好是两手抓,一是派遣大批潜艇对英国本土展开无限制潜艇战,一是直接摧毁英国的殖民地体系,占领英国的殖民地,让英国重新变成一个弹丸小国,同时,占领英国的殖民地也能充实德国的国力,德国想要打英国在非洲、中东等地的殖民地,肯定要先拿下南欧;第三,意大利是德国的主要盟友之一,在苏联战争和法国战争期间,意大利都比较卖力地配合德国,死伤十几万人的意大利并没有捞到太多的好处(虽然意军在苏联战争和法国战争期间都表现平平、战果不大),这已经让墨索里尼和意大利高层在背后有些不满了,所以,德国为了安抚意大利等盟友,必须要给它们一些甜头,稳定人心。南欧是德国当初许诺要瓜分给意大利等仆从国的地盘,德国此时自然要言而有信。
德国拿下东欧花了一年,拿下北欧花了十天,拿下西欧花了一个半月,眼下拿下南欧仍然是动作神速,半个月而已。南欧主要是三个国家:南斯拉夫、希腊、阿尔巴尼亚。希腊是亲德国家,因此德国展开拉拢后,希腊立刻投入德国的怀抱(原先历史上,希腊本来愿意加入德国阵营的,结果意大利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了希腊一顿,迫使希腊加入了同盟国阵营);阿尔巴尼亚是个弹丸小国,完全不足为虑;南斯拉夫是由多个民族强行组合成的国家,内部民族矛盾非常尖锐,不同民族互相仇视仇杀,整个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同样不足为虑。
以行军的方式,德国不费吹灰之力地拿下了南欧三国,希腊成为德国阵营里的新成员,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则被德国和几个仆从国给瓜分掉了。
苏联战争结束后,乌克兰、罗马尼亚、芬兰、波兰、波罗的海三国都在苏联的尸体上分到了一杯羹,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跟原苏联并不接壤,所以没有分到新领土。此时,德国为了安抚好这几个伙伴国家,因此便把南欧分给了它们。当然了,德国自己也要在南欧进行扩张。德国把南斯拉夫的最西北部纳入了德国版图,使得德国获得了在地中海的出海口,这是非常宝贵的一个战略利益;匈牙利也在南斯拉夫北部分到了一块新领土,从而使得原是内陆国的匈牙利也获得了通往地中海的宝贵出海口;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都分到了南斯拉夫中部的“长条状”新领土,使得这两国横跨黑海和地中海,也在地中海获得了宝贵的出海口;意大利得到了很早之前就垂涎三尺的阿尔巴尼亚,同时又分到了南斯拉夫中南部的一大块土地,刚刚加入德国阵营的希腊业分到了南斯拉夫南部的一块土地。说到底,南斯拉夫国民族问题尖锐、社会动荡、经济落后,资源也不是特别丰富,本来是没什么油水的,但南斯拉夫拥有通往地中海的出海口,所以这正是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在瓜分南斯拉夫过程中得到的真正好处,这四国通过瓜分南斯拉夫都得到了地中海的出海口,特别是匈牙利,兴奋得更加是举国欢腾,对于匈牙利这个内陆国来说,没有什么比能获得出海口更宝贵的了。
意大利虽然不太争气,但毕竟“最听话”,在苏联战争和法国战争期间虽然没什么功劳,但好歹也有点苦劳,所以为了嘉奖意大利,希特勒另外强迫法国新政府把原是法国殖民地的突尼斯以战争赔款抵押的方式转让给德国,然后又由德国转让给了意大利,使得墨索里尼和意大利高层大喜过望。不得不承认,希特勒拉拢人心的办法确实非常有效果,瓜分南欧地区使得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等国对德国更加死心塌地,原本对德国的稍许不满也都烟消云散了,墨索里尼在尝到甜头后对希特勒更是唯马首是瞻。当然了,南斯拉夫也不是一块肥肉,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解放军”随即在南斯拉夫的山林地区展开游击战,让瓜分南斯拉夫的几国都头疼不已,不得不抽调大批兵力围剿那些无孔不入的游击队。
在瓜分南欧的过程中,希特勒接受了蒋纬国的提议,出动空降兵和精锐部队,控制了希腊的克里特岛和地中海中部的马耳他群岛,把这两个地理位置至关重要的岛屿建设成德军在地中海内的“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以及欧洲与北非之间的海上运输中转站,同时在这两个地方修建基地的德国空军,飞机可以覆盖整个地中海,为德军接下来进军北非奠定了基础。
截至1942年的春季,整个欧洲除了英国、爱尔兰、冰岛、苏联,其余地区尽皆被德国所控制,要么是德国的领土,要么是德国的仆从国或保护国,爱尔兰虽然在名义上是中立国,但跟德国暗通曲款、密切合作。德国彻底独霸欧洲大陆,除了瑞士这个永久的中立国。瑞士在被德国四面包围的情况下虽然调动了40万大军来防备德国,但也不得不做出了一些让步,比如允许德国使用瑞士的交通网等,使得瑞士在实际上是德国的“合作国”。
德国此时的成就在欧洲历史上确实是史无前例,就连拿破仑都未曾达到希特勒的地步。在中国高层里,希特勒得到了一个很恰如其分的外号:“欧洲的秦始皇”。
不仅如此,看到德国此时国势滔天,一直受到德国拉拢但立场摇摆不定的土耳其终于心动了,下定决心,于1月11日加入了联盟国,与德国像上次世界大战那样再次并肩作战。土耳其的国力军力都是一般般,但该国拥有一个极其重大的优势,即该国的地理位置扼守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处,这对联盟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土耳其,联盟国对非洲和中东展开战争自然是道路畅通、事半功倍。
平定了南欧并且拉拢了土耳其后,德国陆军开始组建“非洲军团”,准备进军非洲大陆,军团司令即在法国战役中声名远扬的埃尔温·隆美尔。
德国的这些大手笔、大动作自然被中日看在眼里,实际上,德国也没有想要瞒过中日,对此,中日两国高层都开始实施审时度势的举措。不过,中国是气定神闲、不慌不忙,似乎没有什么大动静,日本则是更加坐不住了。德国打败荷兰后,日本急急忙忙地乘坐上德国的顺风车,趁势拿下了荷属印尼(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此时并非英国殖民地,而是受到澳大利亚的“托管”),继而得陇望蜀、欲壑难填,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新一轮的“开疆拓土”。实际上,拿下印尼(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后,日本人十分恼火地发现,当地的油田油井都被荷兰人在投降前给破坏了,采油设施被炸成了一堆堆废铁,油田被大火烧成了一片片焦土,几个特大油田在日军占领当地时还在熊熊燃烧着,火海滔天、黑烟如云,使得日军不得不充当消防队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扑灭大火,继而得出一个令日本人极度恼怒、极度窝火的调查结果:起码要一二年时间进行全面维修,这些油田油井才能重新被投入开采。一肚子火气的日本人随即把火力发泄在手中的荷兰人、印尼人的身上,折磨虐待死了一大群,不仅如此,印尼境内随后此起彼伏地爆发反抗活动,不少日本人被杀,使得日本人愈发恼恨。值得一提的是,印尼境内的华人华侨确实没有遭到日本人的荼毒,占领印尼的日军对当地的华人华侨算是“客客气气、和和气气”,另外,葡萄牙政府和日本政府达成协议,把东帝汶以一千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日本,继而被日本人并入了“南方州”里。
虽然没能立即得到急需的石油,并且还要镇压当地人的反抗,但毋庸置疑,日本占领印尼仍是一个重大胜利、一个丰厚收获,并且使得日本人继而胃口大开。日本高层内,首先,几乎所有人都支持“再接再厉”,没几个人主张“见好就收”,但如何再接再厉,日本人内部发生了重大分歧,一派认为:以印尼为前沿基地和跳板,直接攻打澳大利亚,但是,这么做存在很大隐患,因为日本和印尼之间还存在着美国殖民地菲律宾和英国殖民地马来亚、文莱,特别是属于英国殖民地的马来亚和文莱,完全横卧在日本本土和印尼之间,如果日军对澳大利亚发动进攻,马来亚和文莱的英军很容易截断日本本土和印尼之间的海上通道,导致日军如芒在背、难以施展;另一派认为:想要攻打澳大利亚,肯定要先解决马来亚和文莱,不过,根据联盟国内部协议,马来亚和文莱在赤道以北,是属于中国的地盘,可中国目前按兵不动,那么就由日本“代为操劳”,拿下马来亚和文莱,彻底打通南下道路,然后再进攻澳大利亚,中国若是讨要马来亚和文莱,日本就完璧归赵,但是,这么做也存在弊端,首先,日本帮助中国打马来亚和文莱,岂不是火中取栗?日军累死累活、流血死人,最后却给中国做了嫁衣,显然令人不悦,其次,中国已经提出“暗示”,不准日本动中国的地盘,所以日军出师无名。
意见相左的两派日本高层整天吵吵嚷嚷,有人认为应该“先斩后奏”,先打下马来亚和文莱,然后物归原主,相信中国“不会太生气”,有人认为应该督促中国早点出手,若这样磨磨蹭蹭地拖下去,肯定夜长梦多。根据情报,受到印尼战役的刺激,澳大利亚正在进行“全国总动员”,准备防备日本入侵,英国虽然本土自顾不暇,但其驻扎远东的军队也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美国人同样不再置身事外、隔岸观火了,菲律宾美军总司令、菲律宾陆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已经多次向华盛顿请求“大规模地往菲律宾增派美国军队、武器、物资”。
日本人此时就像一条急不可耐地想要扑向一块肥肉的恶狗,但狗链子偏偏被抓在中国手里。
2月1日,法国新政府发表了一份让世界各国大跌眼镜的公告,法国新政府宣称:法国已经退出战争,成为永久性中立国,以后不再参加世界大国之间的争斗,法国政府接下来的目标是让法国民众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为达此目的,为获得外汇收入,再加上法国在刚刚结束的战争中耗资巨大,又欠下德国巨额的战争赔款,因此,法国政府打算以800万美元的价格把法国的四块殖民地出售给中国,分别是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以及非洲的最大岛屿、位于印度洋西南的马达加斯加岛与其附属岛屿。法国政府显得盛意拳拳,声称“越南、老挝、柬埔寨本来就是中国的传统附属国,此时法国将这三国归还给中国是理所当然的,另外,法国以前曾经发动过中法战争、英法联合侵华并火烧圆明园等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所以,法国政府也为了恢复中法友好关系以及表达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善意和歉意,而将法国那四块殖民地出售给中国。”
“老希这个双簧唱得不错!”看到法国新政府的公告,蒋纬国笑了,“此公告有理有据、天衣无缝,让我国的出兵之举有了法理依据,不错,不错!行,该出兵了!别说日本人等得不耐烦了,老子的百万大军也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哈哈!”
www.bq46.cc。m.bq46.cc
对于全世界而言,已经过去的旧的一年是动荡不安的,而正在到来的新的一年也注定仍是动荡不安的,实际上,十多年来,此起彼伏于世界各地的局域性战火一直都未完全停下,无论是九一八事变、西班牙内战、中日全面战争、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还是中日苏三国的远东战争、联盟国全面进攻苏联的苏联战争、德国发动的北欧战役和西欧战役、日本发动的印尼战役…始终是方兴未艾、前消后起、没完没了,最终汇聚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战火,使得乌云般的战争硝烟团团地笼罩着半个地球,无数人怀着迥然不同的心态迎接着新一年的到来,或是狂喜亢奋,或是痛苦绝望,或是忧虑焦躁,真可谓是“几国欢喜几国愁”。对于四千一百万法国人而言,这个新年无疑是灰暗而阴沉的,对于四千七百万英国人而言,这个新年无疑是惶恐而不安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裹尸布般愁云惨雾的气氛笼罩着英国和法国时,阳光灿烂般欢欣喜悦的气氛则笼罩着德国和日本,八千多万德国人和七千二百万日本人正在欢声鼎沸地庆祝着这个对德国和日本而言充满了辉煌、荣耀、希望的新年,全民欢庆、举国欢腾。德国人醉了,因为德国人“称霸欧洲、洗刷前耻”的夙愿已经得到极大的实现,并且是在很短时间内实现的,法国人投降了,英国人逃回本土那几个小岛上惶惶不可终日地苟延残喘,最终失败看上去是指日可待的,德国人扬眉吐气,出尽了心口里憋了足足二十年的恶气,德国此时国势滔天,称霸了甚至是独霸了欧洲大陆,德国人没有理由不醉了。
日本人也醉了,因为日本人持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问鼎大陆”梦想正在实现并且还是超额地实现,除了“北方州”,日本现在又拥有了“南方州”,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日本军队就夺取印尼群岛(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使得日本又获得一片面积辽阔、资源丰富的新领土,“大日本帝国”已经真正地成为了一个“大帝国”。苏联战争前,日本领土包括日本四岛、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台湾列岛、库页岛等地,总面积67万余平方公里,苏联战争结束后,日本得到了北亚东部和北亚中部,领土面积暴增至770多万平方公里,此时,日本又得到了印尼群岛(包括巴步新几内亚)的23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领土总面积再次暴增,一跃突破1000万平方公里的大关。如此巨额领土,如此丰厚收获,日本人没有理由不醉了。
1942年1月1日,柏林和东京都是在全城狂欢中度过这个元旦的,巴黎是在德国军队横穿凯旋门的军靴踏地声中度过元旦的,伦敦则是在穿云破雾的轰炸机引擎声、摄人心魄的炸弹落地声、天崩地裂的炸弹爆炸声中度过元旦的,因为德国空军在这一天正式对英国本土展开了战略大轰炸,第一场大轰炸的主要目标就是英国首都伦敦,超过300架“熊猫”战略轰炸机和超过7轰炸机参加了这场战略大轰炸,累计投下5000多吨炸弹,让伦敦一片火海,更让英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天空的死亡恐惧。同日,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万念俱灰中正式辞职。
庆祝已获得的胜利并不耽误德国向着新的、更大的胜利继续高歌猛进。法国被打败后,被迫跟德国签署了停战协定(为了照顾到法国人的面子,德国人拟定的这份条约不叫投降书,而是叫停战协定,但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该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德国尊重法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不要求法国割让领土,法国的全部领土和法国的全部殖民地仍然属于法国政府;
二、法国分批向德国赔偿总金额50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五百亿法郎相当于修建十条马其诺防线的资金);
三、法国从此退出战争,成为受德国保护的中立国;
四、德国有权在法国境内驻扎军队,德国有权租用法国的造船工业、军工业、重工业、化工业等工业设施以及法国的沿海港口,德国有权在法国境内修建军事基地;
五、法国和法国殖民地的法国军队总兵力不得超过10万人,法国在殖民地招募的当地士兵不得超过20万人;法国军队无义务协同德国军队作战,但德国有权在法国境内招募法籍军人加入德军为德国效力,同时,德国军队有义务协助法国军队保卫法国的领土和殖民地;
六、法国撤销空军,只允许成立陆军航空队,各型飞机数量不得超过500架;
七、法国撤销海军,只允许成立陆军海上警备队,法国海军现有军舰可作为战争赔款转让给德国;
八、法国不得与第三国缔结不利于德国的条约,不得做出任何损害德国利益的事情。
客观上讲,德国人的这八项主要条件不算太苛刻,也谈不上宽松,最起码的在表面上保住了法国人的面子和自尊心,好歹让法国人有了一个下台的台阶。法国人签署了这份协定,意味着法国只是德国的保护国,并非德国的仆从国,德国也没有要求法国加入联盟国,虽然法国可以在表面上保住主权,但确实丧失了很大的国家利益。本来,法国人还想讨价还价的,但德国人已经很不耐烦了,急于解决英国的德国不想再在法国身上浪费时间,况且,此时的法国完全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因此,在德国的威逼恐吓下,法国只得签署这份停战协定。
新年第一个月,德国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展开了新的战事,首先,德国陆军在法国境内屯兵百万,做出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登陆英国本土的架势,但是,德国陆军只是一个幌子,德国对英国本土的攻击是以空军和海军为主力,德国空军的成千上万架飞机入驻法国境内,对英国本土展开战略大轰炸,德国海军的数百艘潜艇纷纷出动,神出鬼没在英国本土四周的海域内,如狼似虎地攻击着英国的商船、货轮,绞杀英国的海上运输线,断绝英国的海上输血管。一个是战略大轰炸,一个是无限制潜艇战,双管齐下,最终把英国给活活困死。
如何打败英国?早在苏联战争前,德国统帅部就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了,起初的原始方案是德国海军雷德尔提出的,即建造一支强大的水面舰队,打败英国海军,夺取大西洋的制海权,然后协助德国陆军在英国本土登陆,但这个方案被蒋纬国给推翻了,蒋纬国在首次出使德国时入木三分地驳斥了这个方案的诸多不足:第一,耗费太多资金资源,浪费德国的国力军力,建造强大的水面舰队会严重拖累德国陆空军以及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发展;第二,耗时太久,会耽误德国太长的时间,扰乱德国的战争步骤;第三,德国造船工业大不如英国,在这种造舰比赛中,先天不足的德国海军注定追不上英国海军,最终极有可能重蹈上次世界大战的覆辙。因此,德国想要打败英国,应该另辟蹊径,采取迂回战术,一是用空军对英国本土展开战略大轰炸,二是用海军潜艇部队绞杀英国的海上运输线,两者相辅相成,把英国给困死,最终,哪怕德国陆军没有登陆英国本土,德国也会在德英战争中不战而胜。希特勒以及众多德国高层在反复研究、讨论、分析后,最终采取了蒋纬国提出的这套对英作战策略。
蒋纬国堪称德日海军的“先知”,因为他又给日本海军“指点迷津”,又给德国海军“指点迷津”。
为了消灭英国这个“德国在欧洲的最后敌人”,德国统帅部制定了“海狮”计划,这项计划的主要对策是:
一、集结陆军百万兵力于法国境内,佯装要对英国本土展开全面登陆;
二、在法国和低地三国境内修建众多空军基地,先夺取制空权,然后使用轰炸机群(包括上千架“熊猫”战略轰炸机)对英国本土展开战略大轰炸;
三、海军潜艇部队全力绞杀英国的海上运输线,不打军舰,只打民船;
四、暗中大力增援爱尔兰,拉拢这个德国对付英国的最佳帮手;
五、陆军向非洲和中东进军,摧毁英国的殖民地体系。
毋庸置疑,德国的这五项对策都是有的放矢,针对性和有效性都非常强,如果英国得不到来自外界的强力援助,德国的这五项对策足以能置英国于绝境死地。在制定战略对策后,德国三军迅速紧锣密鼓地付诸行动。退出战争并成为“中立国”(实际上是德国保护国)的法国变成了德国对付英国的有力工具,虽然法军不会协同德军对英作战,但法国的地理优势、矿产资源、农产品、工业设备、裁军后的军械武器(包括大量飞机、坦克、火炮)以及法国海军都被德国全面利用,不仅如此,德军还在敦刻尔克战役中缴获到巨量的英军武器,包括超过三千门火炮、七千多支反坦克枪、一万两千多挺机枪、九万多辆汽车、八十多万吨军用物资,使得英国陆军元气大伤,在英国本土的英国陆军只剩下四五百门火炮和二三百辆坦克,若不是拥有英吉利海峡这个天然屏障,英国本土早就被德国陆军以犁庭扫穴、摧枯拉朽之势给扫灭了,此时的英国就像赤壁大战前的孙刘联军,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不过,德国军队并未像曹军那样选择强攻,有了法国,德国海军彻底不会再被英国封锁在本土了。法国境内,德国大军云集,准备展开对英国的本土攻击,德国的陆海空三军都在法国和低地三国内争分夺秒地修建军事基地,而英国此时只能靠海军和空军来捍卫本土,英吉利海峡上的空,德国空军和英国空军展开规模空前的搏杀,以争夺英国制空权,德国海军的潜艇开始不断地击沉英国的商船和货轮(德国海军现有400多艘潜艇,并且还可以征用法国海军的100多艘潜艇,意大利海军也有100多艘潜艇,但一时间难以进入大西洋作战)。四五百艘潜艇对英国本土展开无限制潜艇战,破坏力可想而知,使得英国周围的海域尽皆变成了吞噬船只的死亡黑洞。
对付英国是德国空军和德国海军的事,德国陆军只是陪衬,实际上,几十万德国陆军精锐在撤离法国战场后直接南下,兵锋指向南欧。
希特勒之所以下命令对南欧进攻,绝不是放弃对英国的攻击,而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首先,进攻英国本土主要是海军和空军的事情,陆军撑死了出动一百万军队也就绰绰有余了,毕竟英国陆军的精华此时都在德国的战俘营里削着土豆皮,而德国陆军现在足有四五百万兵力,大量兵力处于闲置状态,所以德国陆军抽调几十万兵力并在空军一小部分飞机的协助下对南欧展开进攻并不会影响德国对英国本土的攻击;其次,德国对英国的打击手段并非直接进攻英国本土,而是展开海上封锁,即切断英国本土和英国殖民地的联系,让英国本土难以得到来自其殖民地的战争资源,想要完成这一点,最好是两手抓,一是派遣大批潜艇对英国本土展开无限制潜艇战,一是直接摧毁英国的殖民地体系,占领英国的殖民地,让英国重新变成一个弹丸小国,同时,占领英国的殖民地也能充实德国的国力,德国想要打英国在非洲、中东等地的殖民地,肯定要先拿下南欧;第三,意大利是德国的主要盟友之一,在苏联战争和法国战争期间,意大利都比较卖力地配合德国,死伤十几万人的意大利并没有捞到太多的好处(虽然意军在苏联战争和法国战争期间都表现平平、战果不大),这已经让墨索里尼和意大利高层在背后有些不满了,所以,德国为了安抚意大利等盟友,必须要给它们一些甜头,稳定人心。南欧是德国当初许诺要瓜分给意大利等仆从国的地盘,德国此时自然要言而有信。
德国拿下东欧花了一年,拿下北欧花了十天,拿下西欧花了一个半月,眼下拿下南欧仍然是动作神速,半个月而已。南欧主要是三个国家:南斯拉夫、希腊、阿尔巴尼亚。希腊是亲德国家,因此德国展开拉拢后,希腊立刻投入德国的怀抱(原先历史上,希腊本来愿意加入德国阵营的,结果意大利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了希腊一顿,迫使希腊加入了同盟国阵营);阿尔巴尼亚是个弹丸小国,完全不足为虑;南斯拉夫是由多个民族强行组合成的国家,内部民族矛盾非常尖锐,不同民族互相仇视仇杀,整个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同样不足为虑。
以行军的方式,德国不费吹灰之力地拿下了南欧三国,希腊成为德国阵营里的新成员,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则被德国和几个仆从国给瓜分掉了。
苏联战争结束后,乌克兰、罗马尼亚、芬兰、波兰、波罗的海三国都在苏联的尸体上分到了一杯羹,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跟原苏联并不接壤,所以没有分到新领土。此时,德国为了安抚好这几个伙伴国家,因此便把南欧分给了它们。当然了,德国自己也要在南欧进行扩张。德国把南斯拉夫的最西北部纳入了德国版图,使得德国获得了在地中海的出海口,这是非常宝贵的一个战略利益;匈牙利也在南斯拉夫北部分到了一块新领土,从而使得原是内陆国的匈牙利也获得了通往地中海的宝贵出海口;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都分到了南斯拉夫中部的“长条状”新领土,使得这两国横跨黑海和地中海,也在地中海获得了宝贵的出海口;意大利得到了很早之前就垂涎三尺的阿尔巴尼亚,同时又分到了南斯拉夫中南部的一大块土地,刚刚加入德国阵营的希腊业分到了南斯拉夫南部的一块土地。说到底,南斯拉夫国民族问题尖锐、社会动荡、经济落后,资源也不是特别丰富,本来是没什么油水的,但南斯拉夫拥有通往地中海的出海口,所以这正是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在瓜分南斯拉夫过程中得到的真正好处,这四国通过瓜分南斯拉夫都得到了地中海的出海口,特别是匈牙利,兴奋得更加是举国欢腾,对于匈牙利这个内陆国来说,没有什么比能获得出海口更宝贵的了。
意大利虽然不太争气,但毕竟“最听话”,在苏联战争和法国战争期间虽然没什么功劳,但好歹也有点苦劳,所以为了嘉奖意大利,希特勒另外强迫法国新政府把原是法国殖民地的突尼斯以战争赔款抵押的方式转让给德国,然后又由德国转让给了意大利,使得墨索里尼和意大利高层大喜过望。不得不承认,希特勒拉拢人心的办法确实非常有效果,瓜分南欧地区使得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等国对德国更加死心塌地,原本对德国的稍许不满也都烟消云散了,墨索里尼在尝到甜头后对希特勒更是唯马首是瞻。当然了,南斯拉夫也不是一块肥肉,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解放军”随即在南斯拉夫的山林地区展开游击战,让瓜分南斯拉夫的几国都头疼不已,不得不抽调大批兵力围剿那些无孔不入的游击队。
在瓜分南欧的过程中,希特勒接受了蒋纬国的提议,出动空降兵和精锐部队,控制了希腊的克里特岛和地中海中部的马耳他群岛,把这两个地理位置至关重要的岛屿建设成德军在地中海内的“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以及欧洲与北非之间的海上运输中转站,同时在这两个地方修建基地的德国空军,飞机可以覆盖整个地中海,为德军接下来进军北非奠定了基础。
截至1942年的春季,整个欧洲除了英国、爱尔兰、冰岛、苏联,其余地区尽皆被德国所控制,要么是德国的领土,要么是德国的仆从国或保护国,爱尔兰虽然在名义上是中立国,但跟德国暗通曲款、密切合作。德国彻底独霸欧洲大陆,除了瑞士这个永久的中立国。瑞士在被德国四面包围的情况下虽然调动了40万大军来防备德国,但也不得不做出了一些让步,比如允许德国使用瑞士的交通网等,使得瑞士在实际上是德国的“合作国”。
德国此时的成就在欧洲历史上确实是史无前例,就连拿破仑都未曾达到希特勒的地步。在中国高层里,希特勒得到了一个很恰如其分的外号:“欧洲的秦始皇”。
不仅如此,看到德国此时国势滔天,一直受到德国拉拢但立场摇摆不定的土耳其终于心动了,下定决心,于1月11日加入了联盟国,与德国像上次世界大战那样再次并肩作战。土耳其的国力军力都是一般般,但该国拥有一个极其重大的优势,即该国的地理位置扼守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处,这对联盟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土耳其,联盟国对非洲和中东展开战争自然是道路畅通、事半功倍。
平定了南欧并且拉拢了土耳其后,德国陆军开始组建“非洲军团”,准备进军非洲大陆,军团司令即在法国战役中声名远扬的埃尔温·隆美尔。
德国的这些大手笔、大动作自然被中日看在眼里,实际上,德国也没有想要瞒过中日,对此,中日两国高层都开始实施审时度势的举措。不过,中国是气定神闲、不慌不忙,似乎没有什么大动静,日本则是更加坐不住了。德国打败荷兰后,日本急急忙忙地乘坐上德国的顺风车,趁势拿下了荷属印尼(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此时并非英国殖民地,而是受到澳大利亚的“托管”),继而得陇望蜀、欲壑难填,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新一轮的“开疆拓土”。实际上,拿下印尼(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后,日本人十分恼火地发现,当地的油田油井都被荷兰人在投降前给破坏了,采油设施被炸成了一堆堆废铁,油田被大火烧成了一片片焦土,几个特大油田在日军占领当地时还在熊熊燃烧着,火海滔天、黑烟如云,使得日军不得不充当消防队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扑灭大火,继而得出一个令日本人极度恼怒、极度窝火的调查结果:起码要一二年时间进行全面维修,这些油田油井才能重新被投入开采。一肚子火气的日本人随即把火力发泄在手中的荷兰人、印尼人的身上,折磨虐待死了一大群,不仅如此,印尼境内随后此起彼伏地爆发反抗活动,不少日本人被杀,使得日本人愈发恼恨。值得一提的是,印尼境内的华人华侨确实没有遭到日本人的荼毒,占领印尼的日军对当地的华人华侨算是“客客气气、和和气气”,另外,葡萄牙政府和日本政府达成协议,把东帝汶以一千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日本,继而被日本人并入了“南方州”里。
虽然没能立即得到急需的石油,并且还要镇压当地人的反抗,但毋庸置疑,日本占领印尼仍是一个重大胜利、一个丰厚收获,并且使得日本人继而胃口大开。日本高层内,首先,几乎所有人都支持“再接再厉”,没几个人主张“见好就收”,但如何再接再厉,日本人内部发生了重大分歧,一派认为:以印尼为前沿基地和跳板,直接攻打澳大利亚,但是,这么做存在很大隐患,因为日本和印尼之间还存在着美国殖民地菲律宾和英国殖民地马来亚、文莱,特别是属于英国殖民地的马来亚和文莱,完全横卧在日本本土和印尼之间,如果日军对澳大利亚发动进攻,马来亚和文莱的英军很容易截断日本本土和印尼之间的海上通道,导致日军如芒在背、难以施展;另一派认为:想要攻打澳大利亚,肯定要先解决马来亚和文莱,不过,根据联盟国内部协议,马来亚和文莱在赤道以北,是属于中国的地盘,可中国目前按兵不动,那么就由日本“代为操劳”,拿下马来亚和文莱,彻底打通南下道路,然后再进攻澳大利亚,中国若是讨要马来亚和文莱,日本就完璧归赵,但是,这么做也存在弊端,首先,日本帮助中国打马来亚和文莱,岂不是火中取栗?日军累死累活、流血死人,最后却给中国做了嫁衣,显然令人不悦,其次,中国已经提出“暗示”,不准日本动中国的地盘,所以日军出师无名。
意见相左的两派日本高层整天吵吵嚷嚷,有人认为应该“先斩后奏”,先打下马来亚和文莱,然后物归原主,相信中国“不会太生气”,有人认为应该督促中国早点出手,若这样磨磨蹭蹭地拖下去,肯定夜长梦多。根据情报,受到印尼战役的刺激,澳大利亚正在进行“全国总动员”,准备防备日本入侵,英国虽然本土自顾不暇,但其驻扎远东的军队也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美国人同样不再置身事外、隔岸观火了,菲律宾美军总司令、菲律宾陆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已经多次向华盛顿请求“大规模地往菲律宾增派美国军队、武器、物资”。
日本人此时就像一条急不可耐地想要扑向一块肥肉的恶狗,但狗链子偏偏被抓在中国手里。
2月1日,法国新政府发表了一份让世界各国大跌眼镜的公告,法国新政府宣称:法国已经退出战争,成为永久性中立国,以后不再参加世界大国之间的争斗,法国政府接下来的目标是让法国民众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为达此目的,为获得外汇收入,再加上法国在刚刚结束的战争中耗资巨大,又欠下德国巨额的战争赔款,因此,法国政府打算以800万美元的价格把法国的四块殖民地出售给中国,分别是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以及非洲的最大岛屿、位于印度洋西南的马达加斯加岛与其附属岛屿。法国政府显得盛意拳拳,声称“越南、老挝、柬埔寨本来就是中国的传统附属国,此时法国将这三国归还给中国是理所当然的,另外,法国以前曾经发动过中法战争、英法联合侵华并火烧圆明园等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所以,法国政府也为了恢复中法友好关系以及表达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善意和歉意,而将法国那四块殖民地出售给中国。”
“老希这个双簧唱得不错!”看到法国新政府的公告,蒋纬国笑了,“此公告有理有据、天衣无缝,让我国的出兵之举有了法理依据,不错,不错!行,该出兵了!别说日本人等得不耐烦了,老子的百万大军也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哈哈!”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5/5472/33156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