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新士林 (求支持,求月票)
推荐阅读:轮回乐园之旅、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人道大圣、玄鉴仙族、我每月能刷新金手指、开局当宗主:我的规矩有点野、临安不夜侯、为父只想静静看着你长生、末世调教,绝美女神变奴隶、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
兴乾七年四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和往常一样在皇家公园的小湖边,一群穿着生员衫的青年正高谈阔论些什么。这些青年并不仅仅只是清河书院的学生,他们胸前佩戴的景泰蓝校徽表明着他们的身份,他们席地而坐,或是饮酒、或是赋诗,总之一如旧时的士子文人一般,在这里园林之中享受着春光。
而在这些学生赋诗时,他们身边那引起衣着华丽的侍女会娇笑着为其喝彩,并为他们奉上一杯美酒,其实,她们的身份都是妓女,其中甚至不乏相貌与汉人迥然不同波斯婢,不过,这些身材惹眼的胡婢,总能吸引男人的兴致,对于这些学生
“书院的学士!”
只需要戴上那个校徽,在进入妓院的时候,就会受到善待。在那里他们理所当然的被当做是大明最优秀的士子,将来不是成为博士就是成为大臣的,是些不同寻常的年轻人。
当然,只有极少数的一群人会成为那样的人物。不过,这也不妨碍他们像旧时的新科进士一样,受到妓女的追捧,尽管此时无论是南京那曾经教坊名妓聚集之地的秦淮河,亦或是中都的花苑坊,只剩下了安南婢、朝鲜婢、暹罗婢、波斯婢等异域外妓女,可是却并不妨碍这些幼时被买来异域婢子被调教成色艺双绝的女子。这些女子正像当年秦淮河畔那些女子一般,追逐着年青的士子,以其才貌吸引他们的注意,最终获得自由身。
或许,即便是当年一心要把清河书院办成大学,一心想要用新式教育改变中国朱明忠,也没有想到,这些年青的学士就像当年南京的士子一般,同样也会沉迷于女色之中,似乎,对于正值青春的年青人来说,这是无法避免的。
不过,大学的学士在现如今,能够被社会普遍接受,并被认为是“与进士无异”的才子,似乎也是符合朱明忠最早的想法的。在过去的七年之间,为了通过教育改变中国,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在这方面投入了数以千万计的金钱。废除千年的科举之后,作为妥协在全国修建了大量的图书馆,并且计划于京师、南京、武昌、成都、广州、福州以及昆明将来还会有西安,兴建了一批书院,那些书院与清河书院类似,类似于另一个时空的近代综合制大学。那些书院将会成为大明特色的大学,为大明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大学生。当然,现阶段这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现在对于大明而言,真正的重要的是数万所相当于小学的社学创办,以及相当于中学的县学、府学的教育,这才是最基础的国民教育,至于以书院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还需要时间去完善。不过即便如此,经过长达七年,或者从清河书院算起,长达十年的努力,大明已经基本构建了近代高等教育的框架。
仅仅只是框架,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名大学生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甚至比大明的中兴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按照后世的教育流程,一个大学生至少需要读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三或四年的大学。需要整整个十六年才能培养出一名大学毕业生。
至于合格与否,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选择。
尽管如是这个时代的科学知识远不如数百年后的21世纪,从社学到书院的的课程也比较简单,这个过程还是无法缩短太多,六年的社学、两年县学、两年府学,两至三年的书院,这也需要12年或13年培养出一名大学生。
不过在废除科举后,一大批相当于中学教育的青年士子,在经过一年的预科学习,弥补了在算术等方面的不足后,使得大明在短时间内就培养出了大明的第一批大学生。
实际上清河书院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是当年书院里的学生,许多的学生当年在国学之外都达不到中学生的水平。不过即便如此,经过最初的筛选之后,仍然有有超过数百人毕业。
那些年清河书院毕业的学生,前途是充满希望的,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志为了官员,一部分成为军人,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成为大明的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原本只是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出人投地,出仕为官,可是却没有想到在短短的几年当中,这天下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正是在过去的几年间,不断走出书院得到重用的那些学生,奠定了大明现在重视实学的基础。只不过,经过十年的努力,现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生的数量正在趋于某种程度上的饱和。
不过,似乎谁都没有看到这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看到,当这些刚刚入学的学生们,在这里难得的借着踏青的名义放纵着的时候。
“就这样进了书院了。”
略带些许醉意的赵玉真,看着周围的同学们,却又一下子沉默了下来。他们都是上的同一个预备学校。
林伯钦等着他的下文,看他不说话就问道,
“怎么这么说啊?什么就这样进了书院?”
“没什么。我是说就算这样进了书院成为学士,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大明的书院,不是想办就办的,尽管谁都可以办书院,但是想要得到陛下赐予的授予“学士学位”资格,却并没有那么简单。学士在一定程度上,至少相当于过去的贡生吧。
尽管这个贡生是没有公家给以膳食,甚至还需要自己掏腰包负责食宿,可是这也不妨碍人们以学士为进士,毕竟,这是成为官员最重要的渠道。
“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我是这样想的。”
赵玉真看着周围已经带着些醉意的同学,然后对好友说道。
“我也和你一样,都想要通过在书院里的学习改变自己,毕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谁都一样。”
林伯钦回答道,古往今来,读书的不都是为了这个原因吗?
千年以来几乎每个读书人都是这么想的。那怕就是在兴乾年间,在科举废除了近十年之后,读书人当然也是抱有这个志向,不带一点怀疑不打一点折扣。无论如何来中都的时候是想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人。
当然,最终他们是否会参加文官考试,又是另外一说了,实际上,尽管报考书院的学生70%都是怀揣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心思。可是最终,在经过几年书院教育之后,他们往往还会作出其它的选择,甚至不惜远走海外。
“因为每年都有新的学士毕业啊。”
赵玉真有些忧虑的说道。
“那当然是越来越多的啊,永乐年间南京国子监有足足9600余监生,现在三京国子监才多少?不过万余人,再加上全国的书院,至少有3万学士,差不多,每年一万多吧!”
而且将来会更多!
从学校博士的那里,林伯钦知道将来书院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而那些专门学校,也有可能被其它的书院兼并。
“只有在学士十分珍稀的时候,就像当年陛下起兵的时候,才有可能工学学士一毕业就被派去造桥,医科学士马上能做院长,以后这种时代将会一去不复返了。”
那个时代的清河书院的毕业生是幸运的,他们刚一毕业就会受到重用,学医的甚至可以直接成为医院的院长,而现在只是作为医生。
“的确如此,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林伯钦认真的点点头。
无论是任何时代,处于草创期的人们都是十分有利的,在过去的十年间,起自于江的变革是千百年来所未曾有过的剧变。尤其是以海上贸易以及纺织为核心的产业兴起,使得整个社会都迫切需要各种专门人才,同样也需要专门知识。
也正是在这个浪潮中,大量的西学被引入书院,也让大明的书院能够据此培养实用人才,并以此为基础,使得偏重实用的西学在大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那些专门人才,自然也受到上至官府,下至少普通企业的欢迎。学生即便是不为官,于企业之中,也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而这一切,正是以清河书院为首的实学书院以及专门学校兴起的原因。
但是现在,似乎局势正在发生变化。
“哎,我们出生的太晚了。”
林伯钦这样感叹。
“不过应该还是有机会的,毕竟现在尽管学士越来越多,但是社会上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是很多的,就像你学的铁路,这铁路将来肯定会需要很多人,而修铁路又需要大量的铁、炼铁需要煤、需要铁矿石,这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去从勘探线路、炼铁、采矿……反正,我觉得吧,虽然我们错过了好时代,但是,这个学士,什么时候都会需要的。”
好友的回答,让赵玉真一愣,显然好友也曾在考虑这个问题,而且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被他这么一说,茅塞顿开的赵玉真,点点头说道。
“希望如此吧……”
不过尽管看似茅塞顿开了,可是他的心里却在考虑着另一个问题,他之所以会考虑这个问题,完全是因为大哥的那句话“现在学士那么多,你要考虑好将来做什么”。
也正因如此,在上周学校里来了一名军官在新生中进行招募的时候,赵玉真就心动了。不仅仅是如果他签字的话,可以享受与军校的军官生同等的待遇,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只要成绩合格,毕业后就会被授予准尉军衔,从此之后,也就衣食无忧了,甚至在退役后,他也可以在土地以及退役金之间作出选择。
也许他的心里已经做出了决定,但是在表面上却一点不敢流露。总觉得要是告诉好友,会有些对不起他,毕竟他做出了另一个选择。
有时候,人的一生,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与机遇,而在这个时候,赵玉真做出了另一个选择,他看着那些与妓女调情的同学们,忍不住感叹着这种年少轻狂,当然,心里仍然在为那个选择而犹豫。
毕竟,这是关系一生的选择。
“喂,你们听说了没有啊,如果,我们愿意的话,可以到南洋诸国的朝天馆里,去申请资助,基本上,只要是书院的学生过去,一个月最少也有十两银子的补助金!”
突然,赵玉直听到同学这样说道。
南洋诸国同样也需要学士,他们尽管建立了书院,但是仍然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大明挖人,所以他们同样乐意资助书院学生就读,相比于皇家有鼓励金,他们的手笔更丰厚,每个月十两,还不包括学费,这样的付出当然需要回报,作为回报的是,他们在毕业后需要到资助国工作,至少工作十年。其实诸夏就是用资助换取这些青年学生移民诸夏。
“是啊,听说,清河书院的学生,可以开到30两!”
一时间,人们开始羡慕起清河书院的同学了,三十两,足够普通家庭过两年的了,而这只是他们一个月的收入。其实别说是三十两,就是十两银子,就足以让他们在中都过上颇为奢侈的生活。
“哎呀,太远了,诸夏虽是华夏,可毕竟太远了,这天下虽大,又有那里能比得上我大明啊……”
一旁的感叹声,让赵玉真的心里只是苦笑一下。
进入书院之后,才知道,他们可以面对那么多的选择,不仅仅是国内的选择,就像是春秋战国的士子一样,除了大明,还有其它的选择。
“其实,去南洋诸夏也不错。出人头地……这不是很多人想往的吗?”
林伯钦突然这样说道。
“就像过去考科举,到最后不也要到异地为官,广西、云南,都是有可能的,现在也要去黑水,去平南,既然可以去那么远的地方为官,南洋,又远什么呢?反正,只要能出人投地就行了……”
.。m.
www.bq46.cc。m.bq46.cc
而在这些学生赋诗时,他们身边那引起衣着华丽的侍女会娇笑着为其喝彩,并为他们奉上一杯美酒,其实,她们的身份都是妓女,其中甚至不乏相貌与汉人迥然不同波斯婢,不过,这些身材惹眼的胡婢,总能吸引男人的兴致,对于这些学生
“书院的学士!”
只需要戴上那个校徽,在进入妓院的时候,就会受到善待。在那里他们理所当然的被当做是大明最优秀的士子,将来不是成为博士就是成为大臣的,是些不同寻常的年轻人。
当然,只有极少数的一群人会成为那样的人物。不过,这也不妨碍他们像旧时的新科进士一样,受到妓女的追捧,尽管此时无论是南京那曾经教坊名妓聚集之地的秦淮河,亦或是中都的花苑坊,只剩下了安南婢、朝鲜婢、暹罗婢、波斯婢等异域外妓女,可是却并不妨碍这些幼时被买来异域婢子被调教成色艺双绝的女子。这些女子正像当年秦淮河畔那些女子一般,追逐着年青的士子,以其才貌吸引他们的注意,最终获得自由身。
或许,即便是当年一心要把清河书院办成大学,一心想要用新式教育改变中国朱明忠,也没有想到,这些年青的学士就像当年南京的士子一般,同样也会沉迷于女色之中,似乎,对于正值青春的年青人来说,这是无法避免的。
不过,大学的学士在现如今,能够被社会普遍接受,并被认为是“与进士无异”的才子,似乎也是符合朱明忠最早的想法的。在过去的七年之间,为了通过教育改变中国,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在这方面投入了数以千万计的金钱。废除千年的科举之后,作为妥协在全国修建了大量的图书馆,并且计划于京师、南京、武昌、成都、广州、福州以及昆明将来还会有西安,兴建了一批书院,那些书院与清河书院类似,类似于另一个时空的近代综合制大学。那些书院将会成为大明特色的大学,为大明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大学生。当然,现阶段这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现在对于大明而言,真正的重要的是数万所相当于小学的社学创办,以及相当于中学的县学、府学的教育,这才是最基础的国民教育,至于以书院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还需要时间去完善。不过即便如此,经过长达七年,或者从清河书院算起,长达十年的努力,大明已经基本构建了近代高等教育的框架。
仅仅只是框架,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名大学生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甚至比大明的中兴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按照后世的教育流程,一个大学生至少需要读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三或四年的大学。需要整整个十六年才能培养出一名大学毕业生。
至于合格与否,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选择。
尽管如是这个时代的科学知识远不如数百年后的21世纪,从社学到书院的的课程也比较简单,这个过程还是无法缩短太多,六年的社学、两年县学、两年府学,两至三年的书院,这也需要12年或13年培养出一名大学生。
不过在废除科举后,一大批相当于中学教育的青年士子,在经过一年的预科学习,弥补了在算术等方面的不足后,使得大明在短时间内就培养出了大明的第一批大学生。
实际上清河书院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是当年书院里的学生,许多的学生当年在国学之外都达不到中学生的水平。不过即便如此,经过最初的筛选之后,仍然有有超过数百人毕业。
那些年清河书院毕业的学生,前途是充满希望的,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志为了官员,一部分成为军人,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成为大明的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原本只是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出人投地,出仕为官,可是却没有想到在短短的几年当中,这天下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正是在过去的几年间,不断走出书院得到重用的那些学生,奠定了大明现在重视实学的基础。只不过,经过十年的努力,现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生的数量正在趋于某种程度上的饱和。
不过,似乎谁都没有看到这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看到,当这些刚刚入学的学生们,在这里难得的借着踏青的名义放纵着的时候。
“就这样进了书院了。”
略带些许醉意的赵玉真,看着周围的同学们,却又一下子沉默了下来。他们都是上的同一个预备学校。
林伯钦等着他的下文,看他不说话就问道,
“怎么这么说啊?什么就这样进了书院?”
“没什么。我是说就算这样进了书院成为学士,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大明的书院,不是想办就办的,尽管谁都可以办书院,但是想要得到陛下赐予的授予“学士学位”资格,却并没有那么简单。学士在一定程度上,至少相当于过去的贡生吧。
尽管这个贡生是没有公家给以膳食,甚至还需要自己掏腰包负责食宿,可是这也不妨碍人们以学士为进士,毕竟,这是成为官员最重要的渠道。
“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我是这样想的。”
赵玉真看着周围已经带着些醉意的同学,然后对好友说道。
“我也和你一样,都想要通过在书院里的学习改变自己,毕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谁都一样。”
林伯钦回答道,古往今来,读书的不都是为了这个原因吗?
千年以来几乎每个读书人都是这么想的。那怕就是在兴乾年间,在科举废除了近十年之后,读书人当然也是抱有这个志向,不带一点怀疑不打一点折扣。无论如何来中都的时候是想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人。
当然,最终他们是否会参加文官考试,又是另外一说了,实际上,尽管报考书院的学生70%都是怀揣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心思。可是最终,在经过几年书院教育之后,他们往往还会作出其它的选择,甚至不惜远走海外。
“因为每年都有新的学士毕业啊。”
赵玉真有些忧虑的说道。
“那当然是越来越多的啊,永乐年间南京国子监有足足9600余监生,现在三京国子监才多少?不过万余人,再加上全国的书院,至少有3万学士,差不多,每年一万多吧!”
而且将来会更多!
从学校博士的那里,林伯钦知道将来书院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而那些专门学校,也有可能被其它的书院兼并。
“只有在学士十分珍稀的时候,就像当年陛下起兵的时候,才有可能工学学士一毕业就被派去造桥,医科学士马上能做院长,以后这种时代将会一去不复返了。”
那个时代的清河书院的毕业生是幸运的,他们刚一毕业就会受到重用,学医的甚至可以直接成为医院的院长,而现在只是作为医生。
“的确如此,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林伯钦认真的点点头。
无论是任何时代,处于草创期的人们都是十分有利的,在过去的十年间,起自于江的变革是千百年来所未曾有过的剧变。尤其是以海上贸易以及纺织为核心的产业兴起,使得整个社会都迫切需要各种专门人才,同样也需要专门知识。
也正是在这个浪潮中,大量的西学被引入书院,也让大明的书院能够据此培养实用人才,并以此为基础,使得偏重实用的西学在大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那些专门人才,自然也受到上至官府,下至少普通企业的欢迎。学生即便是不为官,于企业之中,也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而这一切,正是以清河书院为首的实学书院以及专门学校兴起的原因。
但是现在,似乎局势正在发生变化。
“哎,我们出生的太晚了。”
林伯钦这样感叹。
“不过应该还是有机会的,毕竟现在尽管学士越来越多,但是社会上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是很多的,就像你学的铁路,这铁路将来肯定会需要很多人,而修铁路又需要大量的铁、炼铁需要煤、需要铁矿石,这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去从勘探线路、炼铁、采矿……反正,我觉得吧,虽然我们错过了好时代,但是,这个学士,什么时候都会需要的。”
好友的回答,让赵玉真一愣,显然好友也曾在考虑这个问题,而且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被他这么一说,茅塞顿开的赵玉真,点点头说道。
“希望如此吧……”
不过尽管看似茅塞顿开了,可是他的心里却在考虑着另一个问题,他之所以会考虑这个问题,完全是因为大哥的那句话“现在学士那么多,你要考虑好将来做什么”。
也正因如此,在上周学校里来了一名军官在新生中进行招募的时候,赵玉真就心动了。不仅仅是如果他签字的话,可以享受与军校的军官生同等的待遇,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只要成绩合格,毕业后就会被授予准尉军衔,从此之后,也就衣食无忧了,甚至在退役后,他也可以在土地以及退役金之间作出选择。
也许他的心里已经做出了决定,但是在表面上却一点不敢流露。总觉得要是告诉好友,会有些对不起他,毕竟他做出了另一个选择。
有时候,人的一生,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与机遇,而在这个时候,赵玉真做出了另一个选择,他看着那些与妓女调情的同学们,忍不住感叹着这种年少轻狂,当然,心里仍然在为那个选择而犹豫。
毕竟,这是关系一生的选择。
“喂,你们听说了没有啊,如果,我们愿意的话,可以到南洋诸国的朝天馆里,去申请资助,基本上,只要是书院的学生过去,一个月最少也有十两银子的补助金!”
突然,赵玉直听到同学这样说道。
南洋诸国同样也需要学士,他们尽管建立了书院,但是仍然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大明挖人,所以他们同样乐意资助书院学生就读,相比于皇家有鼓励金,他们的手笔更丰厚,每个月十两,还不包括学费,这样的付出当然需要回报,作为回报的是,他们在毕业后需要到资助国工作,至少工作十年。其实诸夏就是用资助换取这些青年学生移民诸夏。
“是啊,听说,清河书院的学生,可以开到30两!”
一时间,人们开始羡慕起清河书院的同学了,三十两,足够普通家庭过两年的了,而这只是他们一个月的收入。其实别说是三十两,就是十两银子,就足以让他们在中都过上颇为奢侈的生活。
“哎呀,太远了,诸夏虽是华夏,可毕竟太远了,这天下虽大,又有那里能比得上我大明啊……”
一旁的感叹声,让赵玉真的心里只是苦笑一下。
进入书院之后,才知道,他们可以面对那么多的选择,不仅仅是国内的选择,就像是春秋战国的士子一样,除了大明,还有其它的选择。
“其实,去南洋诸夏也不错。出人头地……这不是很多人想往的吗?”
林伯钦突然这样说道。
“就像过去考科举,到最后不也要到异地为官,广西、云南,都是有可能的,现在也要去黑水,去平南,既然可以去那么远的地方为官,南洋,又远什么呢?反正,只要能出人投地就行了……”
.。m.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5/5562/33600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