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大破匈奴之战

推荐阅读:人族镇守使从水猴子开始成神神农道君剑走偏锋的大明燕归尔新书入骨宠婚误惹天价老公吾儿舔狗?去死吧,为父替你灭族小说简介男人三十李新年万相之王夜无疆你们修仙,我种田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积极变革,赵国国力大增。于是先后击败匈奴别种楼烦、林胡,把林胡、楼烦两国上千里的土地并入赵国版图,设置中、雁门、代三郡治之。

    同时修筑了从今河北宣化沿阴山山脉西行,直达今河套五原以北狼山缺口止的长城,以之来达到巩固土地、防御北胡的目的。

    虽然修筑了长城以阻挡匈奴的洪流,但堡垒终究是死的,匈奴的战马撒开四蹄,漫无边际,总有空子可钻;赵军防不胜防,十分被动。赵国只好在代郡和雁门屯扎重兵,守卫边疆。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数十年,直到李牧的出现。

    关于李牧的出场史料记载的不多,哪怕是李牧大破匈奴这么重dà的胜利,学术界至今存zài两种说法。一种说法为公元前265年,另一种说法为公元前244年。前后相差21年,足见史料的缺乏。

    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公元前246年,李牧曾从边疆调回邯郸,以国相的身份出使秦国,缔结盟约,迎回了在咸阳充当质子的太子。

    结合能够被赵王信任并派往北疆镇守的将领,无论如何都不会小于30岁,甚至接近40岁。根据史记记载,李牧在北疆镇守有将近十年才有此大捷。又史书公认李牧卒于公元前229年,死因是被秦国反间之计害死。

    那么赵国大破匈奴之战的时间就呼之欲出了---公元前244年。那么李牧死时不过55岁或者65岁上下,出生时间大致在公元前294年到公元前284年……

    这个最关键的问题理清了,一qiē就有了线索。

    我可以肯定地说,大约在公元前254年,赵孝成王任命李牧为边将。从此李牧正式走进战国这个大舞台。

    《史记》中明确指出,李牧刚驻守边疆的时候,按照实战需要设置机构和官吏,当地的田赋租税,在获得赵王同意后,都不上交中央,全部用于军费开支。

    军费有了保障,军事措施也要跟上。李牧下令,修缮增加烽火台,派精兵守卫值更;完善情报网,拉长情报链,派出大量的情报人员,潜入敌境,多方搜集信息,打探情报。

    之后就是选练精兵,大幅度提高士卒待遇,如此一来,一直精兵渐渐有了雏形。按道理来说,练兵需要实战。李牧却是下了奇怪的规定,通俗的说就是“匈奴人一来,咱马上撤进城堡防守。谁敢贪图捕俘立功,妄开战端,杀无赦,斩立决!”

    这导zhì了之后的数年(笔者认为大概三四年),匈奴每次进犯都无功而返。匈奴人嘲笑李牧胆小,部下渐渐有了怨言。

    渐渐的这样的风言风语传到了赵王的耳朵里,赵王听了自然很生气。

    整天杀牛宰羊,靡费公帑,部队竟然这样无所作为,那养兵何用?

    他这样想是完全有理由的。要知道,当时长平之战早已过去,赵国损失惨重,实力大为削弱。财力绝对不允许他白养一支无用的军队。于是他立即派出使者,前去斥责李牧不该畏敌如虎,要求李牧出动出击。

    李牧呢却置若罔闻,一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赵王一怒之下调李牧进邯郸,给了个闲职养老,另派别人前去接替李牧。

    新来的将军倒是积极迎击入侵的匈奴,可惜胜多败少。边境上的百姓无心耕种,田地全都荒芜了。赵王这才急了,请李牧重新出山。

    使者来了好几回,李牧都是闭门不出,口称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就任。这当然不是身体原因,而是心理原因。三请三推,已经给足面子,赵孝成王不再演戏,强令李牧出征。李牧顺势提了条件:“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得到准许后,李牧重新赴任。

    这之后的几年又是李牧上任之初的情景再现。匈奴数年(依然是三四年)无功而返,始终认为李牧胆小可欺。

    就在匈奴上下松懈之时,李牧动手了。而且他要做的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记载李牧“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如此来看,兵力当在十六万上下。

    在秋高马肥之际,李牧隐忍十年的大网终于撒开了。他命令百姓出去放牧,一时之间,整个代地牛羊满山,匈奴人闻风而动。

    在初尝了李牧故意给的一点甜头之后,匈奴单于倾尽主力,妄图沾这个许久不见的大便宜,狠狠捞一笔。哪料到迎接他的是赵国无情的利箭。

    一番苦战,赵国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李牧率军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

    这一战的后果就是今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匈奴元气大伤。赵国获得了一个安稳的北方局势。李牧也成为闻名天下的名将。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6/6159/36444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