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后宅风波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临安不夜侯浪痞黑之书一脚踏破星空重回1982小渔村你们修仙,我种田从水猴子开始成神总有仙子对我图谋不轨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

    第546章后宅风波

    面对大宋朝廷的指责,穆栩一方自不甘示弱,赵楷第一个站出来,对穆栩软禁赵佶一事,进行了辟谣和回击。

    穆栩的作法就更简单了,他特意找了个风和日丽的一天,请赵佶于城外行猎,用实际行动驳斥了赵桓的说法。

    而且趁着双方打嘴炮的功夫,穆栩已开始暗中调兵遣将,对大举攻宋进行最后的部署。

    在与手下众臣经过一番商议后,穆栩制订了一个,与历史上金人第一次南下时差不多的计划,那就是分东西两路同时攻打大宋。

    东路军不用多说,自然由穆栩本人亲自统领,率主力八万大军,从燕京、涿州出发,利用河北一马平的地势,直取大宋国都东京。

    西路军则由镇守飞狐的朱武统领,他将率飞狐口原有的两万人马,以及征召的三万民兵,从雁门关南下,攻打河东要地太原府。

    为了防止在征宋期间,金国跳出来坏事,穆栩在长城燕山一线,自东往西的雄关要塞上,同样布置了重兵防守,且每个关口都安排了悍将负责。

    在人事安排上,由于和西军达成了妥协,以及有府州折家威慑西夏,是以在西边减少了防守压力后,穆栩便稍稍做了些改变。

    他将乐和从云州调回身边,作为随军参赞,任命许贯忠为燕云留守、闻焕章为副留守、石宝为幽州都统。

    前两者管理政务,并负责大军南下的物资调配。至于军事方面,穆栩此次全权交予石宝统管,由其负责应对金国的威胁。

    可以这样说,如今穆栩一方已算的上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就在穆栩紧锣密鼓做着最后准备时,大宋一方并非毫无察觉。

    虽然穆栩听从王寅的建议,扣住了吴敏一行,但如此大规模的兵马调动,自然做不到悄无声息。

    紧邻穆栩治下的宋朝州府,在探得这些军事情报后,提醒和求救的公文宛如雪花一般飞向开封,令赵桓君臣头大无比。

    只不过有些事情,并不是事先得到风声,就能作出有效的应对,大宋朝廷就是这种情况。

    在得知穆栩可能要发兵南下的消息后,赵桓连着召开大朝,与满朝文武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只定下了,从东京选拔禁军北上增援的措施。

    而大宋朝廷之所以在面临外敌入侵时,会表现的这般失措和迟钝,用一句老话便可概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众所周知,在历代王朝之中,大宋是出了名的三冗两积严重。

    从赵匡胤建立大宋开始,再到宋神宗继位,近百年的时间,看似繁华的社会之下,实际上却是日益加重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中下层百姓的积贫积弱。

    大宋后期的统治者,并非没有想办法对此进行补救,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而在王安石背后推动此事的,正是十九岁登基的宋神宗赵顼。

    初登大宝的宋神宗彼时踌躇满志,面对开国百余年危机四伏的宋朝,他怀着一腔热血,想要拯救这个积重难返的国家。

    作为一国之君,自不能大小之事皆亲力亲为,所以在实施变法之前,有两个人进入了宋神宗的视线,王安石和司马光。

    司马光主张节流,王安石倾向于来源,二人变法思路完全相反,神宗最终选择了王安石,司马光则成了反对派。

    一般而言,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富国的措施包括青苗法、免役法等,强兵包括保甲法、将兵法等。

    在变法初期,这些政策的确对大宋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使得国库充盈、对外战争胜利,国家开疆拓土。

    但在农业社会的宋朝,国民经济是相对稳定的,国家一旦富了,那就意味着地主阶级和百姓穷了。

    因此,变法从实行的那一刻起,就遭到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在这些人的煽动下,民间非议极大。

    为了平复民怨,宋神宗将王安石等变法官员贬官背锅,抛开变法派,亲自掌舵继续推行变法。但后期由于对外战争的失利,导致国家损失了几十万将士后,宋神宗大为受挫,最终英年早逝。

    在后世的认知里,这次变法是完全失败的,因为在教ke书里是这样记载的:公元一零七六年王安石罢相,宋神宗依旧坚持变法,但却举步维艰,直到三十八岁去世,其后八岁的宋哲宗赵煦继位,高太后认命司马光为相,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在高太后的主导下,司马光等人致力于恢复祖宗旧制,前后历时九年,此一时期改革派人士几乎全招贬职。蔡确、章惇等被贬至岭南,开启北宋贬官至岭南的先例,以及党争的先河。

    可书里却没写,在高太后过世后,十六岁的宋哲宗在元佑九年亲政,重新任用章惇为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恢复宋神宗的新法,史称“绍述”,意为继承,曾布用为翰林学士,张商英进用为右正言。

    章惇当政期间,对元祐诸臣大肆报复,以“抵毁先帝、变易法度”的罪名,剥夺了司马光、吕公著的赠谥,绝大部分的旧党党人都被放逐,贬到岭南等蛮荒地区,又企图追废高太后,为哲宗所止。

    到了宋徽宗时期,为了调和两党之争,赵佶将章惇以罪贬逐于外,改用韩忠彦、曾布为相,试图补救一番。

    当然,在贬斥章惇这件事上,徽宗赵佶报复的可能性更大,只因在宋哲宗去世无子的情况下,选择大宋后继之君时,向太后属意当时还是端王的赵佶,而章惇则大力反对,他给出的意见是,“端王轻佻,望之不似人君。”

    因此,赵佶登基后,完全有动机报复章惇。

    可即使如此,有一点却是无可争议的,那就是徽宗赵佶也是变法派,他在位时力图恢复父兄的新政。像大名鼎鼎的奸相蔡京,便是新党中人。

    只不过遗憾的是,此时新旧两党的矛盾,已是不可调和。再有就是,蔡京私心过重,与宦官童贯等人勾结,立“元祐党籍碑”,将司马光等人一一定为奸党。

    这便使得赵佶在位期间,非但没能压下两党之争,反而使得两派斗争愈发激烈,加速了北宋的亡国。

    但有一个事实,后世却没人提起,那就是在哲宗、徽宗时,二人逐步恢复了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王安石变法的举措。

    也就是说,从宋神宗开始变法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的这四十年间,有大部分时间北宋实行的就是王安石变法。

    如此,又岂能说王安石变法是失败的?

    后世不提“王安石变法导致北宋灭亡”这一观点,是由于其变法内容符合是时代潮流,比较先进的,像民国时期实行的保甲制,便是参考了王安石的保甲法。

    俗话说的好,领先一步是先驱,领先十步要先逝。

    王安石就是太过领先所处的时代,才落得那个下场,也间接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好比真实的历史中,古人对其变法的主流看法都是负面的,南宋、元、明、清四代近八百年中,王安石变法大抵是祸国殃民的代名词。

    综上所述,也难怪历史上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不是发生金国入侵之事,就算北宋不亡,但也绝不会再有南宋的百年江山。

    某种程度上,外敌的入侵促使宋朝内部矛盾趋向缓和,使得外部矛盾成为主流,延缓了宋朝的存在时间。

    当然,不管这种观点是对是错,都不能改变穆栩南下的决心。

    到了靖康元年年末,穆栩和大宋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但凡明眼人都看出来,双方的大战就在眼前,已是不可避免之事。

    与穆栩的坚决不同,赵桓此时仍旧心存幻想,到了这年除夕来临之前,他不顾吴敏一行被扣押的事实,又派遣了一队使节前来出使,妄图用高官厚禄和割地赔款,来诱使穆栩放弃战争。

    穆栩一开始对宋朝使团来访一事,本是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直到之后发生的事情,却让他勃然大怒。

    原来当日祭祖完毕,在休息的间隙,赵福金突然一反常态,言语中不但提到了近日之事,还拐弯抹角的替赵桓说起话来。

    穆栩一听这些话,顿时就警觉起来,只因他清楚的知道,妻子是个喜静之人,平日里几乎很少出府,又不爱过问外间之事,今日却这般反常,必是有人在她面前说了什么。

    若想轻易接触到妻子,并挑拨她来劝说自己,那此人要么是府上下人,要么便是拜访的官员女眷。

    想到这里,穆栩的脑子立即转动起来。

    他心下明白,此事若是前者所为还好,无非是府上有大宋安插的探子,只要将其揪出来也就是了。

    但若是后者的话,那就说明他手下或许有官员怀有异心,要不然就无法解释,谁家女眷会这么不开眼,来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6/6332/374374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