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凤阳与兖州之前
推荐阅读:曹操的痞军师、诡异:快逃,他有概念级能力!、遮天之绝世大黑手、伏魔觅长生陆月十九、人在木叶,开局掉落阿修罗查克拉、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乔念萧衡小说、女总裁的贴身高手、夜无疆、独步成仙、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
允熥出了京,第一站就是凤阳,因为他得去拜祭皇陵。
凤阳皇陵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竣工于洪武十二年,前后施工十三年多;皇陵占地两万余亩(合100多公顷),是朝鲜景福宫的两倍。此处安葬着朱元璋的父母及兄嫂、侄子的骸骨。
允熥虽然不相信鬼神之说,但是对于中国传统的风水之说还是相信一些的。允熥本来也觉得风水什么的都是瞎扯,但是了解的多了就觉得还是有些道理的。不说别的,单是古代的风水大师能看出北平城地底下是一个完整的板块,古语有云:覆龟,允熥就觉得风水啥的是有一些门道的。
所以允熥在正殿恭敬地拜了曾祖仁祖淳皇帝(朱五四)、淳皇后陈氏,以及朱元璋的兄长南昌王朱兴隆(朱重五)、次兄盱眙(xu、yi)王朱兴盛(朱重六)、三兄临淮王朱兴祖(朱重七)的石牌位。
拜祭完了凤阳皇陵,允熥在凤阳呆了几天的时间。此时淮北这里的环境还不像清末时期那样差。元末战乱,京杭大运河堵塞,但是这对于淮北这里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水量减少;再加上朱元璋在凤阳种植了大量的陵林,导致凤阳的森林覆盖率极高;所以自然环境反而恢复了一点。
另外凤阳还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就是有无数的罪臣在地里插秧。凤阳这里因为是元末战乱的主要战场,人口所剩无几,尽管朱元璋迁徙不少苏南的百姓到这里,但是仍然人口不多,朱元璋于是让大量罪不至死的罪臣到这里种地,就算是相当一部分被发配去了边疆地区,这里仍然有很多的罪臣。这也算是对他们进行‘贫下中农再教育’了。
云熥经过实地考察,发现什么“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之类的俗话都是满清时期瞎编的,至少现在凤阳一代的百姓生活不错,不比京城一代的差。并且在这里当官的人也都是不敢干任何老朱不允许的事情,官员也非常清明。
允熥之后接见了凤阳的父老。这也是传统了,老朱几次来拜祭皇陵都是接见了凤阳父老,朱标两次过凤阳也都接见了凤阳父老。凤阳的人没几年就可以见到当今大明地位最高的几个人之一,这也是在这里为官的官员清明的原因之一吧。
接见凤阳父老的那一天,早早的凤阳中卫的军队就到了地方,配合凤阳知府布置。允熥在申时到了地方,鼓乐声马上响起。凤阳的父老,也就是百姓代表,看来是非常有经验,听到鼓乐声响起,马上跪倒地上山呼道:“见过皇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允熥被吓了一跳,要不是这些年有了些阅历还能保持着镇定,现在估计已经跳起来了。
允熥还从来没有被这许多的人同时山呼“千岁”,在被惊吓了一下之后,顿时觉得好威风啊!一下子陶醉在了这无边的威风中。
‘怪不得刘邦去了一次关中见到秦始皇出行的样子后,就感慨的说道: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原来真的是很爽啊!’允熥想着。
之后允熥发表了几句讲话,接见了百姓代表中的百姓代表十几个人。
允熥说道:“诸位父老,陛下虽在京城,但是一刻未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若是有官员不法,胥吏不廉,尽可以和孤说。”
为首的这个已经年近七十,名叫徐薪,据说和老朱当年一起要过饭的人说道:“回太孙殿下的话,我们的日子过得都好,没有官员不法,也没有胥吏不廉,就是人口太少了,看着那么多的上田荒着待着不得劲,想开垦又没人。殿下能不能让地方官把这里的水道再修一修,让我们能用水更便捷。”
允熥斟酌着说道:“孤回去和陛下一定诉说。”不过允熥虽然如此说了,但是他肯定老朱一定不会同意的。
凤阳的水利设施已经是全国整修最多的地方了,比产粮要地苏松一代还频繁,再多就不合适了。
之后就是说的是一些车轱辘话了,没什么用处。允熥本来想问问老朱当年要饭的时候是啥样的,但是想想徐薪或许和自己子孙吹牛逼的时候敢说,但是和外人可不敢说当年要饭的事情,所以也就作罢了。
之后允熥接见了中都留守司的文武百官。此时中都地区官位最高的中都留守空缺,首个走进来的人就让允熥大吃一惊,因为这个人走进来后行礼说道:“臣中都留守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盛庸见过皇太孙殿下。”
允熥惊道:“你是盛庸?”
盛庸奇怪的说道:“臣确实是盛庸。”
允熥回过神来,盛庸,这可是‘靖难’名将啊,与朱棣连番大战,正面交战虽然是有着兵多的优势,但是面对本身是名将的朱棣能不分胜败也是不易。虽然现在因为老朱没有对开国名将进行第二遍大清洗,致使允熥不缺大将,但是多一个毕竟是好的。
允熥于是亲切的和盛庸交谈了一番,盛庸自个儿一个劲的瞎想,以为是朝中哪个勋爵和允熥提过自己的名字,才让允熥如此重视。
之后几个人允熥正常的接见了,然后又有一个人引起了允熥的主意,这个人就是郭洪涛,之前担任过锦衣卫指挥使的人。
前文说过,洪武后期的锦衣卫手里没有那么多秘密,所以这一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倒是死掉的不多(注1)。但是郭洪涛是自从胡惟庸案结束以后当锦衣卫指挥使时间最长的人,能保全性命很不容易啊。
允熥记得郭洪涛的本事还是很大的,做个侦察工作还是胜任的。允熥虽然不会再让他当锦衣卫指挥使,但是当个负责对外情报工作的主官还是可以的。
所以允熥态度比较好的和郭洪涛进行了交谈。郭洪涛自己的态度倒是非常平和,和从前当锦衣卫指挥使的时候允熥见他一样。
之后允熥接见完了凤阳的官员,又歇了一天就继续北上了。
从凤阳继续向北走,允熥又去了泗州拜祭大明祖陵。
大明祖陵兴建于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第二年主体完工,是由懿文太子朱标亲自督办的;之后又陆陆续续的建造了其他的设施,在历史上的永乐十一年(1413)年最终完工。
允熥同样老老实实地拜祭了老朱的高祖父、曾祖父和祖父,对于允熥来说就是自己的六世祖、五世祖和高祖父。然后允熥同样在泗州一代考察了一下。不过在这里考察的重点不是民生,而是祖陵的位置。
当年始建祖陵的时候,朱元璋唯恐气运外泄,连祖父的坟墓都没敢动,只是将衣冠等埋进了地宫。但问题是这里的地势并不好。允熥前世看过一个关于明代的小说,里边提到大明祖陵地势九岗十八洼,根本不是什么风水宝地;’三百年以后更是被洪水淹没,所以地理位置也极其不好。
允熥在经过实地考察以后,已经决定回去了就和老朱说改地方重新修建祖陵,并且就像老朱当年修建皇宫、凤阳皇陵时找刘伯温勘查风水一样,一定要让最高明的风水大师找一块风水绝佳的地方。
之后允熥在上北,就到了徐州府,从徐州再向北走就是山東地界。
过了泗州以后,允熥不欲扰民,就宿在驿站里边。这天晚上刚刚住下,就听到外边传来响声。允熥奇怪:‘驿站的人知道是我在这里驻扎,竟然还敢放别的人进来?现在难道是北边又有战事了?’
这时,陈兴在外边说道:“殿下,永平侯路过此地,听说殿下在这里,所以进来要拜见殿下。”
永平侯谢成,朱元璋老乡,屡立战功,被封为永平侯,历史上算作蓝玉余党被干掉了。允熥虽然不知道他是因何被干掉的,但是肯定是死在了朱元璋的前头。因为他也是一员大将,允熥想了想,还是同意他的拜见了。
谢成走进来,对允熥行礼。允熥当然说道:“永平侯免礼。”
谢成行完礼之后起身,二人寒暄一阵,允熥问道:“谢侯怎么这时在徐州?”
谢成说道:“禀殿下,臣奉陛下旨意从辽东回京,正好在这时路过。”
允熥也只是随便问一句,问完了就罢了。二人又说了一些废话,谢成告退。
允熥说道:“谢侯今日也在这里歇息吧,一两件屋子还是腾得出来的。”
谢成说道:“臣的随从不少,还是不叨扰殿下了。”遂退出屋子。然后出了这个驿站去了另一个驿站。
但是就在他出驿站以后不久,对自己的一个随从说道:“你马上赶去兖州,告诉他皇太孙殿下马上要到兖州了,让他收敛几天。”
注1:《明史》卷第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宋忠曾当过锦衣卫指挥使然后被调到凤阳中卫为指挥使,所以我这么写。
www.bq46.cc。m.bq46.cc
凤阳皇陵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竣工于洪武十二年,前后施工十三年多;皇陵占地两万余亩(合100多公顷),是朝鲜景福宫的两倍。此处安葬着朱元璋的父母及兄嫂、侄子的骸骨。
允熥虽然不相信鬼神之说,但是对于中国传统的风水之说还是相信一些的。允熥本来也觉得风水什么的都是瞎扯,但是了解的多了就觉得还是有些道理的。不说别的,单是古代的风水大师能看出北平城地底下是一个完整的板块,古语有云:覆龟,允熥就觉得风水啥的是有一些门道的。
所以允熥在正殿恭敬地拜了曾祖仁祖淳皇帝(朱五四)、淳皇后陈氏,以及朱元璋的兄长南昌王朱兴隆(朱重五)、次兄盱眙(xu、yi)王朱兴盛(朱重六)、三兄临淮王朱兴祖(朱重七)的石牌位。
拜祭完了凤阳皇陵,允熥在凤阳呆了几天的时间。此时淮北这里的环境还不像清末时期那样差。元末战乱,京杭大运河堵塞,但是这对于淮北这里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水量减少;再加上朱元璋在凤阳种植了大量的陵林,导致凤阳的森林覆盖率极高;所以自然环境反而恢复了一点。
另外凤阳还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就是有无数的罪臣在地里插秧。凤阳这里因为是元末战乱的主要战场,人口所剩无几,尽管朱元璋迁徙不少苏南的百姓到这里,但是仍然人口不多,朱元璋于是让大量罪不至死的罪臣到这里种地,就算是相当一部分被发配去了边疆地区,这里仍然有很多的罪臣。这也算是对他们进行‘贫下中农再教育’了。
云熥经过实地考察,发现什么“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之类的俗话都是满清时期瞎编的,至少现在凤阳一代的百姓生活不错,不比京城一代的差。并且在这里当官的人也都是不敢干任何老朱不允许的事情,官员也非常清明。
允熥之后接见了凤阳的父老。这也是传统了,老朱几次来拜祭皇陵都是接见了凤阳父老,朱标两次过凤阳也都接见了凤阳父老。凤阳的人没几年就可以见到当今大明地位最高的几个人之一,这也是在这里为官的官员清明的原因之一吧。
接见凤阳父老的那一天,早早的凤阳中卫的军队就到了地方,配合凤阳知府布置。允熥在申时到了地方,鼓乐声马上响起。凤阳的父老,也就是百姓代表,看来是非常有经验,听到鼓乐声响起,马上跪倒地上山呼道:“见过皇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允熥被吓了一跳,要不是这些年有了些阅历还能保持着镇定,现在估计已经跳起来了。
允熥还从来没有被这许多的人同时山呼“千岁”,在被惊吓了一下之后,顿时觉得好威风啊!一下子陶醉在了这无边的威风中。
‘怪不得刘邦去了一次关中见到秦始皇出行的样子后,就感慨的说道: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原来真的是很爽啊!’允熥想着。
之后允熥发表了几句讲话,接见了百姓代表中的百姓代表十几个人。
允熥说道:“诸位父老,陛下虽在京城,但是一刻未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若是有官员不法,胥吏不廉,尽可以和孤说。”
为首的这个已经年近七十,名叫徐薪,据说和老朱当年一起要过饭的人说道:“回太孙殿下的话,我们的日子过得都好,没有官员不法,也没有胥吏不廉,就是人口太少了,看着那么多的上田荒着待着不得劲,想开垦又没人。殿下能不能让地方官把这里的水道再修一修,让我们能用水更便捷。”
允熥斟酌着说道:“孤回去和陛下一定诉说。”不过允熥虽然如此说了,但是他肯定老朱一定不会同意的。
凤阳的水利设施已经是全国整修最多的地方了,比产粮要地苏松一代还频繁,再多就不合适了。
之后就是说的是一些车轱辘话了,没什么用处。允熥本来想问问老朱当年要饭的时候是啥样的,但是想想徐薪或许和自己子孙吹牛逼的时候敢说,但是和外人可不敢说当年要饭的事情,所以也就作罢了。
之后允熥接见了中都留守司的文武百官。此时中都地区官位最高的中都留守空缺,首个走进来的人就让允熥大吃一惊,因为这个人走进来后行礼说道:“臣中都留守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盛庸见过皇太孙殿下。”
允熥惊道:“你是盛庸?”
盛庸奇怪的说道:“臣确实是盛庸。”
允熥回过神来,盛庸,这可是‘靖难’名将啊,与朱棣连番大战,正面交战虽然是有着兵多的优势,但是面对本身是名将的朱棣能不分胜败也是不易。虽然现在因为老朱没有对开国名将进行第二遍大清洗,致使允熥不缺大将,但是多一个毕竟是好的。
允熥于是亲切的和盛庸交谈了一番,盛庸自个儿一个劲的瞎想,以为是朝中哪个勋爵和允熥提过自己的名字,才让允熥如此重视。
之后几个人允熥正常的接见了,然后又有一个人引起了允熥的主意,这个人就是郭洪涛,之前担任过锦衣卫指挥使的人。
前文说过,洪武后期的锦衣卫手里没有那么多秘密,所以这一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倒是死掉的不多(注1)。但是郭洪涛是自从胡惟庸案结束以后当锦衣卫指挥使时间最长的人,能保全性命很不容易啊。
允熥记得郭洪涛的本事还是很大的,做个侦察工作还是胜任的。允熥虽然不会再让他当锦衣卫指挥使,但是当个负责对外情报工作的主官还是可以的。
所以允熥态度比较好的和郭洪涛进行了交谈。郭洪涛自己的态度倒是非常平和,和从前当锦衣卫指挥使的时候允熥见他一样。
之后允熥接见完了凤阳的官员,又歇了一天就继续北上了。
从凤阳继续向北走,允熥又去了泗州拜祭大明祖陵。
大明祖陵兴建于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第二年主体完工,是由懿文太子朱标亲自督办的;之后又陆陆续续的建造了其他的设施,在历史上的永乐十一年(1413)年最终完工。
允熥同样老老实实地拜祭了老朱的高祖父、曾祖父和祖父,对于允熥来说就是自己的六世祖、五世祖和高祖父。然后允熥同样在泗州一代考察了一下。不过在这里考察的重点不是民生,而是祖陵的位置。
当年始建祖陵的时候,朱元璋唯恐气运外泄,连祖父的坟墓都没敢动,只是将衣冠等埋进了地宫。但问题是这里的地势并不好。允熥前世看过一个关于明代的小说,里边提到大明祖陵地势九岗十八洼,根本不是什么风水宝地;’三百年以后更是被洪水淹没,所以地理位置也极其不好。
允熥在经过实地考察以后,已经决定回去了就和老朱说改地方重新修建祖陵,并且就像老朱当年修建皇宫、凤阳皇陵时找刘伯温勘查风水一样,一定要让最高明的风水大师找一块风水绝佳的地方。
之后允熥在上北,就到了徐州府,从徐州再向北走就是山東地界。
过了泗州以后,允熥不欲扰民,就宿在驿站里边。这天晚上刚刚住下,就听到外边传来响声。允熥奇怪:‘驿站的人知道是我在这里驻扎,竟然还敢放别的人进来?现在难道是北边又有战事了?’
这时,陈兴在外边说道:“殿下,永平侯路过此地,听说殿下在这里,所以进来要拜见殿下。”
永平侯谢成,朱元璋老乡,屡立战功,被封为永平侯,历史上算作蓝玉余党被干掉了。允熥虽然不知道他是因何被干掉的,但是肯定是死在了朱元璋的前头。因为他也是一员大将,允熥想了想,还是同意他的拜见了。
谢成走进来,对允熥行礼。允熥当然说道:“永平侯免礼。”
谢成行完礼之后起身,二人寒暄一阵,允熥问道:“谢侯怎么这时在徐州?”
谢成说道:“禀殿下,臣奉陛下旨意从辽东回京,正好在这时路过。”
允熥也只是随便问一句,问完了就罢了。二人又说了一些废话,谢成告退。
允熥说道:“谢侯今日也在这里歇息吧,一两件屋子还是腾得出来的。”
谢成说道:“臣的随从不少,还是不叨扰殿下了。”遂退出屋子。然后出了这个驿站去了另一个驿站。
但是就在他出驿站以后不久,对自己的一个随从说道:“你马上赶去兖州,告诉他皇太孙殿下马上要到兖州了,让他收敛几天。”
注1:《明史》卷第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宋忠曾当过锦衣卫指挥使然后被调到凤阳中卫为指挥使,所以我这么写。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6/6459/379177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