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亲军阁和后勤阁的组建(二)

推荐阅读: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从赛博朋克开始的跨位面科工精灵世界的心灵大师未婚妻的闺蜜们个个身怀绝技港综从九龙城寨开始末世调教,绝美女神变奴隶吾儿舔狗?去死吧,为父替你灭族小说简介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不败战神杨辰斗破苍穹之无上之境

    每一个王朝更迭基本都是腥风血雨,王朝的建立是建在千千万万士兵尸体上的,从古至今打的仗自然是数不胜数。

    一个制度的建立,是需要时间的,因为每一个制度都是经过长期演化而最终定型的,并非每一个时期都相同。

    比如说明王朝的内阁制度。

    从始皇帝统一了华夏,建立秦朝以后,中央政权组织开始逐渐形成。

    于是丞相这一个官职出现。

    后面的历朝历代虽然称呼有所区别,但是一直有丞相这个官职,可谓是换汤不换药。

    这就叫做传承有序。

    大多数王朝的丞相地位和权利都仅次于皇帝,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协助皇帝处理朝政大事。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起初也设置了丞相这一直职位。

    胡惟庸案后,太祖朱元璋便废除了丞相制度,于是六部尚书只对皇帝负责。

    此时皇权空前强化,此消彼长之间皇帝但工作负担开始急剧增加。

    如果是一个勤勉的皇帝,多做一点工作还可以忍受,比如朱元璋。

    有其父未必有其子。

    太祖朱元璋的接班者可没有他这么勤政,于是便需要一个机构来承担起丞相这个职位的工作和责任,在时代的背景之下,内阁制度诞生。

    明惠帝朱允炆于建文四年首次设置内阁,但此时的内阁只是一个负责向皇帝提供咨询的机构,并无实际权力。

    而内阁的人员也是从翰林院选拔出来的,想要进入翰林院,必须通过科举考试,且一般都是前几名。

    虽然他们充当皇帝的私人顾问,但品级较低,所以没有资格参与政权,权利较小或者说等于零。

    明成祖朱棣后,明朝皇帝都慢慢的懈怠于政事。

    饱暖思**。

    从明王朝的后几任皇帝开始,皇帝处理政事,越来越依赖于内阁。

    于是内阁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前,内阁成员主要都是之前的东宫旧臣。

    从杨士奇、杨荣、杨傅受到重用开始,从此内阁开始权利不断加重,逐渐成了“权利部门”。

    此时内阁的主要作用是“拟票”,对于六部和地方上呈的奏章,进行批阅,并且给出合理化的建议,用小纸票写上,贴在奏章上,由通政司汇总,由司礼监太监呈报给皇帝过目批阅。

    明代宗景泰年,吏部尚书王文进驻内阁,此时的内阁成员称为内阁大学。

    这个时候开始想要进入内阁就更难了。

    因为此时的内阁成员主要从六部尚书以及其他有实权的官员中选拔。

    内阁大学士成为了真正的实权岗位,此时开始,内阁权利逐渐高于六部。

    六部职权归于内阁,然后直达皇帝的模式出现。

    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年间,从内阁大学中选拔一个资历和威望最高的阁臣,而在此之前阁臣之间的权利是相互平等的。

    内阁首辅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权,而且权利有宰相之过而不及。

    此时的内阁不仅之局限于“拟票”的权利,还有向皇帝推荐官员、领导指挥六部、监督各级地方大员、决策国家许多政事等权利。

    万历早期,内阁权利达到了顶峰,内阁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并让内阁成为了政府运转的中枢,而且通过内阁推动,进行了史上有名的张居正改革。

    亲军阁的组建虽仿照于明王朝的内阁制度,但又不全然照搬照套,因为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明王朝的内阁制度多多少少是有些问题的。

    不过,任何的制度都有可能存在问题,并不存在完美无暇的制度,符合时代的制度就是一个好制度。

    亲军阁的组建其目的也是为了巩固统治,虽然白少阳也害怕有一天亲军阁会成为一个架空皇权的机构,但是此时虽有这种担心却又是无奈的,因为一个制度的建立定然是会出现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的。

    因为,世界上不存在免费为你打工的人,无利不起早,哪怕是亲军阁的成员若是他们不能得到丝毫的好处,也必然不会尽心尽力。

    不过现在考虑这些问题都是多余的,白少阳拥有的领地不过巴掌大,而军队人数亦也不算多,目前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多打下几座城市作为根据地。

    好在他有一个江阳王的头衔,可以以替天行道,替大乾国收复国土的名义进行作战,虽然这个名义有些牵强,但总比那些反贼要好。

    如果说亲军阁的组建需要再三斟酌,这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后勤阁的建立和完善却是刻不容缓的。

    对于整支军队来说,后勤的补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后勤组织,恐怕这一支军队也无法运行起来。行军打仗所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不是说着玩的。

    将士们的吃吃喝喝,以及住宿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并不是没有,前提条件是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

    银子从何处而来?

    粮草又从何处而来?

    战马又从何处而来?

    还有士兵又从何处而来?

    虽然那些津津乐道的故事非常的精彩,那些动辄几十万人的战役,实际上真的有那么多人吗?

    书中记载:一次调动数十万军队,甚至接近百万军队,貌似都不是什么难题,例如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号称拥兵80万,战国时期白起仅在长平之战中便坑杀赵军40万人,那么当时真的有那么多人吗

    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首先曹操在出征荆州之际,从16万的北方军中抽调了8万步兵以及1万的骑兵,由于考虑到后勤以及交通问题,这9万士兵并不可能都完全参战。

    参战的也许只有区区5万人左右,再加上荆州境内襄阳地区可调集的2万士兵,一共是7万人左右。

    因此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号称80万大军完全是个幌子,只不过是吓唬人而已。

    交通的落后导致物资运输极其受限,所以后勤保障兵要比正规军多很多。

    汉武帝时期的漠北之战,汉朝出兵共计60万人,而处于一线作战的主力部队或许只有10万骑兵,其余剩下的50万人则是由步兵以及民兵组建的后勤保障部队。

    所以很多时候,所谓的几十万大军,都是加上后勤保障部队的人员。

    一支有十万人的作战队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是不可能参与作战的,实际数字或许还要更少。

    就拿白少阳的三千多江阳军来说,如果真的要投入到战争,或许能够调动的军队只有不到二千人。

    相比于第一线的作战部队,后勤部队的人员更加重要,若是没有他们提供后援补给,哪怕是拿下一场战争恐怕也会是惨胜。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7/7106/40325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