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涟漪

推荐阅读:夜无疆天人图谱万古帝婿从水猴子开始成神我在前世命格成圣星武纪元精灵世界的心灵大师终极火力道与天齐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在最后论文发表的时候,他甚至把论文通迅作者的位置都给孩子们让了出来,变成了由顾为经和酒井胜子共同通迅。

    他只在通讯单位上保留了自己办公室的署名。

    古斯塔夫这样远离聚光灯钻在图书馆里的老学者,明显就没有人家策展人唐克斯的敏锐洞察力。

    唐克斯扫一眼“酒井”这个姓氏,就能凭感觉一路拔下去,把酒井一成的大屁股从地底下拔出来。

    他只是觉得这两个人挺陌生的。

    艺术学者圈子就那么大,印象派是画界显学,可专门研究印象派的学者其实就那么多,就算没有在学术会议上见过,多多少少也都听说过彼此的名字。

    古斯塔夫却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这两个人是谁。

    “行业新人么?日本倒确实是印象派研究的大国。”

    博士也没在意一目十行的往下读去。

    “……早期的印象派作品里,画家多数会强调水面反照的光影效果和急促的短线条用笔。在这幅画中,这一特点被画家卡洛尔开创性的使用在了描绘天空的雨云之上……”

    “……在老照片的对比中,我们能看到这座旧式的英国国教教堂的两侧都立有塑像和浮雕,这一特点在油画画稿中,也有着相应的体现。但在这张拍摄于1902年的照片里,我们能看到右侧的浮雕已经被战火……”

    “……以下是摘录的部分传教士日迹的原文,1876年12月19日,距离圣诞节只剩下了一周时间……她有着让人印象深刻的金红色头发……”

    ……

    艺术类的论文读起来不像是理科论文那样复杂,会充斥着各种各样图表以及数据运算。

    类似古斯塔夫这样的学者,他们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论文字里行间中像是“颜色纠缠”、“视觉维度”、“单向度奇景”这类英文八股的内部行话黑话,不会对其造成任何理解困扰。

    他们读艺术论文其实就和读《纽约客》上的散文没有什么两样。

    那种几十万字的博士专项论文,可能还要耗费个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啃完。

    这类的期刊上的文章,往往三两眼的功夫,几页的论文就全部都读完了。

    古斯塔夫把整篇论文从头到尾的扫过程,只用了不到五分钟时间。

    “先通过油画,找到了画家绘画时的采风取景地,又通过采风取景地的历史照片,判断出了创作的大致年代,最后又通过传教士布道日志的手稿,定位到了具体的画家?”

    他轻易的便抓住了这篇文章的重点。

    整篇论文上的所有内容,往简单点说,便都可以囊括到这一句话之中。

    可若是往复杂了说。

    这篇文章的信息量比古斯塔夫所预计的要大上不少。

    推导的过程一环套着一环,每一步的猜想都尽可能给出了旁证,尽管没有那种一锤定音的关键性证据,但在“艺术考古”领域,做到这一步,已经可以说是有一定说服力了。

    一百年前,海因里希·施里曼在土耳其半岛上向世界宣布,他找到了失落的“特洛伊古城”的时候,施里曼手里的证据其实也只有诗人荷马在《奥德赛》里的几句诗而已。

    哒、哒、哒。

    博士用手指轻轻敲打着期刊的封底。

    依然是那两种可能。

    要不然这是一场骗局,画作、照片、旧教堂、传教士日记这里面有一项或者几项是假的。

    先射箭,再画靶子。

    自然能画的看上去正中靶心。

    日本这些年来搞论文作弊,被查出来的案例并不少。

    如果不是的话。

    一两项间接证据也许没有足够的证明力,这么多项证据全都凑到一起去,那么——

    “事情就很有意思了啊。”古斯塔夫扬了扬下巴。

    如果是柯南这种的动漫,那么此刻博士黄棕色的有色眼镜镜片背后,已经开始闪出锐利的光了。

    他又把文章翻到了最开头,从头读过。

    这次博士不再只是粗粗的一目十行的看,而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细读,论文里所附带的照片也每一张都认真的看过。

    二十分钟后。

    古斯塔夫博士“噌”的一下,合上了期刊,转身拖着皮鞋,就朝图书馆的大厅走去。

    他在大厅中随便找了台没人用的显示器边坐下,拉出键盘来,登陆自己的邮箱。伸出两根手指,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输入论文附带的通迅邮箱的联系地址。

    「尊敬的顾为经、酒井胜子女士/先生:」

    「非常高兴能够写信联系您,我是来自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的古斯塔夫·奥朗德博士,我刚刚拜读了您们在《亚洲艺术》上所刊登的论文,受益匪浅,您的研究令人印象深刻,只是,有几个问题不知道是否……」

    古斯塔夫兴致勃勃的用二指禅敲打着键盘,跟乐队的鼓手似的,手指头都快要敲出火星子来了。

    论文篇幅有限,只能看一个大体上的内容。

    如果谁想知道论文的写作细节,或者深度介入到研究之中,看到一些写论文时的一手原始资料,还是要单独联系作者的。

    ……

    西班牙。

    马德里皇家高等美术学院,穿格子衬衫的年轻学生助理正戴着耳机,随意的翻看办公室里新到的论文期刊。

    他随意的读了两行。

    忽然摘下了耳机,站起身:“Seor,seor,puedequeleintereseleerestedocumento……”

    ……

    巴黎,奥赛博物馆。

    艺术史论与收藏部研究员办公室。

    穿着黑西装,身材微胖的女研究员一边把一块马卡龙夹心饼放进嘴巴里,一边在面前的笔记本电脑面前打着字。

    “……期待着您的回复。”

    想了想。

    她又打字道:“另外,我希望有这个荣幸能邀请顾先生和酒井女士前来法国奥赛博物馆,如果您能携带论文中所提到的《雷雨天的老教堂》的原作,我们将非常开心。如果不方便,我们也热诚的欢迎您前来交流访问。祝您在生活中美满顺利!”

    “——奥赛博物馆,高级研究员娜奥米·威廉姆斯。”

    女研究满意的按下了发送键。

    ……

    顾为经和酒井胜子以前从来都没有发表这种高端论文的经历。

    他们不知道。

    随着《亚洲艺术》的刊载发表,他们的论文像是往艺术研究领域投下了一颗石头。

    如今砸进水面的也许只是巨石落下前的几颗小小的碎石。

    然而。

    湖面上的涟漪,已经一波又一波的荡漾开了。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7/7510/42935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