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征程
推荐阅读:万古神帝张若尘、老张的春天、斗破苍穹、张若尘池瑶、轮回乐园、从呼吸开始超凡入圣、1987我的年代、人道大圣、我的模拟长生路、北宋穿越指南、
次日一早,明军北征大军将士、壮丁近三十万人(实数)开拔。此起彼伏的号角声中,羊河与清水河之间的辽阔大地上、行进的人马仿佛一片人海。
红彤彤的朝阳悬在天边,大地上却洒着黄|色的阳光。斜照的阳光下面,万物的颜色饱和度很大,将士们身上都仿佛笼罩上了一层橙黄的颜料。
无数的头盔涌动,放眼望去很多宽檐铁盔,与北边的边军不太一样。因为过半的人马是从京师调集的军队,南方多雨,头盔都是宽檐。
马蹄声、与宏大的脚步声混在一起,天地间响彻着一片浑厚的“隆隆”噪音。
“咻!”空中传来一声高亢的鹰鸣。
朱高煦手里拿着缰绳,闻声抬头看着高远的蓝色天空,便看见了一只盘旋在天上的鹰。
这种鹰叫海东青,辽东出产,据说能够侦查敌情;辽东官员在奏章里吹嘘,号称海东青训练之后、甚至分得清敌我不同的旗帜。不过之前训鹰人表演的时候,朱高煦发现其可靠度比较低,聊胜于无罢了。
只有熟悉海东青的训鹰人,才看得懂、听得懂海东青的“语言”。朱高煦是完全不懂的,不过他可以断定,隘口关(张家口)以南不可能有敌情;所以他猜测,刚才那声鹰鸣并非敌情预警。
或许海东青在上空、俯瞰到大地上浩荡的人马,被场面震惊了,发出的一声惊叹罢?
除了海东青这种玩意,朱高煦此次北征还做了别的准备。指南针、罗盘等自然不提……还包括有从海军舰队调来的技术官吏,他们能用牵星板、九星图等工具进行位置定位,这些都是海航的时候用到的东西。
那些东西朱高煦看了很久、愣是没完全搞明白;但是他清楚是干甚么用的。大致就是几种粗糙的经纬定位手段,以京师为中心、确定当时位置与京师的大概距离和方向;然后利用地图,算出所在的地方区域。
除此之外,随军有不少蒙|古人,他们是天然的向导。
大明之前的朝代、就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至整个洪武年间,明军多次与蒙古人大战;在历次战|争中,明军俘虏了大量蒙|古人。最多的一次,捕鱼儿海之役、明军一次便抓获了近十万蒙|古人!
甚至在“靖难之役”时期,朱高煦麾下一个部将叫鸡儿的,便是蒙古人。这回也在军中。
因此明军要找认路的蒙古人,已是非常容易……
朱高煦张望了一番周围的行军景象,寻思着:这次北征,应该不会迷路,也几乎没有覆灭的危险。
毕竟现在的蒙古,早已不是成吉|思汗时期了。他们不仅四分五裂,而且以当前的人口和兵力,恐怕对付实名造册二十五万规模的大军、几乎毫无办法。
且此时的明军军队,并非王朝末年时的乌合之众,据有相当的战力!即便是让蒙古军占据一切地利围攻,也不太可能啃得下来如此庞大的军队。
于是他认定:这次出征,能不能抓得住鞑靼军队,才是最大的问题!
身披重甲的朱高煦十分敏捷,一下子便踩到马镫上翻身上马。他提着缰绳,回顾左右道:“不管怎样,此番咱们定要找到一股鞑靼人,将其歼|灭,以震慑北方!”
诸将纷纷拜道:“臣等谨遵圣旨!”
近三十万人,有各种武钢车、骡车、驴车、马车、独轮车,携带着火|炮弹药、大批粮秣辎重。不过隘口关以南这片地方,平坦开阔,大军得以摆开行军,仍然保持着日行军四十多里的速度。军队当天下午便通过了隘口关。
隘口关的正北面是大山,人马遂走西北方向、从山势较平缓的地区绕行,只消一天之后便能到兴和守御千户所(张北县)了。从这里开始,明军将很快进入蒙古部落活动的地区。
兴和所,现在是明军占领,那里有一个千户所军镇。但在洪武年间,此地有过反复争夺;去年底那个千户所也没起到抵御蒙古骑兵的作用……
隘口关西北、至兴和守御千户所之间,有一段大路经过一道山谷地。两边的山不高、但很大,山上长满了荒草和树木,周围的人烟也不多。不过那山脚下,到处都能看到坟地,还有一些腐朽的木碑!
路过的无数将士纷纷侧目,观看着那些重叠的坟墓。
朱高煦渐渐想起了往事。
这边的百姓不多,那些坟里埋的,都是历次在草原上阵亡的明军将士!
朱高煦的记忆里还残存着印象,那时他才十余岁,跟着朱棣一起、不止一次走过这条路。每次在战场上死掉的弟兄,如果天气不是炎热的时候,都会尽量运回到大明国土上埋|葬,好像是怕亡魂找不到回乡的路……于是有了这么多坟墓。
诸如此类记忆,现在他没有感受,但是他眼下看到那么多坟,心头便渐渐有些沉重了。
坐在马背上的朱高煦,不禁向左侧前倾上身、抱拳执礼。很快周围的文武将士都明白了原因,于是人们纷纷侧身,向路边的野坟抱拳作拜。
过了一会儿,朱高煦转过头,不禁对兵部尚书齐泰道:“这次北征,朕才感觉到,原来边境离北平布政使司那么近。”
齐泰作揖道:“圣上英明。故我大明自洪武以来,北面一直是边防之重。”
朱高煦点了一下头,抬头眺望着北面的天边。
想当年蓝玉进攻北元的地方,捕鱼儿海地区、便是鞑靼诸部落经常驻扎的区域;那地方距离这里,大概还有两千余里。征程才刚刚开始。
……
然而最先到两千余里外的捕鱼儿海(贝尔湖)的人,是宦官黄俨。
黄俨有气无力地坐在马背上,耷拉着脑袋。他们一行十数人,刚刚穿过一大片廖无人烟的沙漠。烈日当空,满眼黄沙,沮丧的黄俨昏昏欲睡。
但当他睁开眼睛、忽然看到捕鱼儿海时,他的眼睛顿时瞪圆了!
茫茫的一片沙地之外,一望无际的幽蓝水面,突地出现在眼前,十分让人震惊。黄俨急忙抬头看太阳的方向,四顾周围,一时间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方向,来到了东边的海岸!
旁边一个兀良哈人用汉话道:“捕鱼儿海,听说过?”
黄俨立刻点头道:“咱家知道、知道。”
片刻后,身后传来了一阵激动的吆喝怪叫,几个蒙古人拍马冲到了湖边,哈哈地大笑起来。黄俨也跟了上去,在湖边下马,埋头鞠水喝了几口,又往脸上浇水。他长叹一口气,站直身体,眯着眼睛瞧着前面的奇妙景观。
黄俨转头问道:“到了捕鱼儿海,蒙古国大汗的王帐,应该不远了罢?”
兀良哈人道:“这片沙漠不大,我们再往北走,就能找到阿鲁台的牧场了。脱脱是阿鲁台账下的人,他会帮黄公公说话。”
另一个皮肤黄得发油、脸上皱纹很深的大汉,冷冷地向黄俨点了一下头。
黄俨又问道:“咱家给你的黄金白银,在蒙古人面前管用吗?”
“当然管用!没有人不爱黄金!”兀良哈人笑道,“鞑靼人与大明是敌人,不好做生意,但我们兀良哈人是大明的朋友!鞑靼人需要铁锅、马蹄铁、茶叶、盐,会与兀良哈人交易。牛羊马匹,黄金白银铜钱,都管用着呀!”
兀良哈人又道:“黄公公答应事成之后,再给我五倍的金银,可不能忘啦!”
黄俨不动声色道:“你放心罢,咱家在赵王府啥身份,你知道的。那点财物,咱家随便拿一副画就值了。”
黄俨一边说,一边腹诽:他|娘|的,去年兀良哈人还假装是鞑靼人,跟着到边地劫|掠,还好意思说是朋友?
兀良哈人摇头道:“画和古董都不行,那些东西在草原上不管用,铜钱太重了,要黄金白银。”
黄俨点头应允。
兀良哈人又问:“黄公公在赵王跟前说得起话,为甚么要逃去投鞑靼大汗?您许诺的东西,还能拿到吗?”
黄俨道:“咱家说能拿到,一定能拿到!多的话你不必问,咱家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总之是,大明与蒙古国是敌人,但汉人与鞑靼人、却不一定都是敌人。明白吗?”
兀良哈人摇头道:“我只在意那些钱。”
“把牛皮水袋装满,咱们要赶路了。”兀良哈人说罢招呼道。
黄俨装满了水,重新爬上马背。他望着北面无边无际的沙子,心中对前路未知的恐惧、让他不禁又叹了一口气。
要不是实在没办法了,黄俨哪能往这不毛之地跑?
当时他刚听到杨普等人败露了,就知道事情已经彻底完蛋!只能等死、或者跑路。
当时风声很紧,他一个阉人在大明国|内不好掩藏身份,太容易被人注意了。离北平近的地方,朝|鲜国是大明的属国,只有蒙古国与大明没太多来往,一直在打仗。
而黄俨又认识一些蒙古人,甚至以前有些兀良哈人、还在他面前卑躬屈膝。仓促之下,他便决定通过这个做买卖的兀良哈人、到蒙古国去投奔本雅里失汗。
或许,黄俨对大明的见识、人|脉财富,能让本雅里失汗看上?可谁又知道结果呢?现在黄俨只是一条走投无路的丧家之犬罢了。.......
www.bq46.cc。m.bq46.cc
红彤彤的朝阳悬在天边,大地上却洒着黄|色的阳光。斜照的阳光下面,万物的颜色饱和度很大,将士们身上都仿佛笼罩上了一层橙黄的颜料。
无数的头盔涌动,放眼望去很多宽檐铁盔,与北边的边军不太一样。因为过半的人马是从京师调集的军队,南方多雨,头盔都是宽檐。
马蹄声、与宏大的脚步声混在一起,天地间响彻着一片浑厚的“隆隆”噪音。
“咻!”空中传来一声高亢的鹰鸣。
朱高煦手里拿着缰绳,闻声抬头看着高远的蓝色天空,便看见了一只盘旋在天上的鹰。
这种鹰叫海东青,辽东出产,据说能够侦查敌情;辽东官员在奏章里吹嘘,号称海东青训练之后、甚至分得清敌我不同的旗帜。不过之前训鹰人表演的时候,朱高煦发现其可靠度比较低,聊胜于无罢了。
只有熟悉海东青的训鹰人,才看得懂、听得懂海东青的“语言”。朱高煦是完全不懂的,不过他可以断定,隘口关(张家口)以南不可能有敌情;所以他猜测,刚才那声鹰鸣并非敌情预警。
或许海东青在上空、俯瞰到大地上浩荡的人马,被场面震惊了,发出的一声惊叹罢?
除了海东青这种玩意,朱高煦此次北征还做了别的准备。指南针、罗盘等自然不提……还包括有从海军舰队调来的技术官吏,他们能用牵星板、九星图等工具进行位置定位,这些都是海航的时候用到的东西。
那些东西朱高煦看了很久、愣是没完全搞明白;但是他清楚是干甚么用的。大致就是几种粗糙的经纬定位手段,以京师为中心、确定当时位置与京师的大概距离和方向;然后利用地图,算出所在的地方区域。
除此之外,随军有不少蒙|古人,他们是天然的向导。
大明之前的朝代、就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至整个洪武年间,明军多次与蒙古人大战;在历次战|争中,明军俘虏了大量蒙|古人。最多的一次,捕鱼儿海之役、明军一次便抓获了近十万蒙|古人!
甚至在“靖难之役”时期,朱高煦麾下一个部将叫鸡儿的,便是蒙古人。这回也在军中。
因此明军要找认路的蒙古人,已是非常容易……
朱高煦张望了一番周围的行军景象,寻思着:这次北征,应该不会迷路,也几乎没有覆灭的危险。
毕竟现在的蒙古,早已不是成吉|思汗时期了。他们不仅四分五裂,而且以当前的人口和兵力,恐怕对付实名造册二十五万规模的大军、几乎毫无办法。
且此时的明军军队,并非王朝末年时的乌合之众,据有相当的战力!即便是让蒙古军占据一切地利围攻,也不太可能啃得下来如此庞大的军队。
于是他认定:这次出征,能不能抓得住鞑靼军队,才是最大的问题!
身披重甲的朱高煦十分敏捷,一下子便踩到马镫上翻身上马。他提着缰绳,回顾左右道:“不管怎样,此番咱们定要找到一股鞑靼人,将其歼|灭,以震慑北方!”
诸将纷纷拜道:“臣等谨遵圣旨!”
近三十万人,有各种武钢车、骡车、驴车、马车、独轮车,携带着火|炮弹药、大批粮秣辎重。不过隘口关以南这片地方,平坦开阔,大军得以摆开行军,仍然保持着日行军四十多里的速度。军队当天下午便通过了隘口关。
隘口关的正北面是大山,人马遂走西北方向、从山势较平缓的地区绕行,只消一天之后便能到兴和守御千户所(张北县)了。从这里开始,明军将很快进入蒙古部落活动的地区。
兴和所,现在是明军占领,那里有一个千户所军镇。但在洪武年间,此地有过反复争夺;去年底那个千户所也没起到抵御蒙古骑兵的作用……
隘口关西北、至兴和守御千户所之间,有一段大路经过一道山谷地。两边的山不高、但很大,山上长满了荒草和树木,周围的人烟也不多。不过那山脚下,到处都能看到坟地,还有一些腐朽的木碑!
路过的无数将士纷纷侧目,观看着那些重叠的坟墓。
朱高煦渐渐想起了往事。
这边的百姓不多,那些坟里埋的,都是历次在草原上阵亡的明军将士!
朱高煦的记忆里还残存着印象,那时他才十余岁,跟着朱棣一起、不止一次走过这条路。每次在战场上死掉的弟兄,如果天气不是炎热的时候,都会尽量运回到大明国土上埋|葬,好像是怕亡魂找不到回乡的路……于是有了这么多坟墓。
诸如此类记忆,现在他没有感受,但是他眼下看到那么多坟,心头便渐渐有些沉重了。
坐在马背上的朱高煦,不禁向左侧前倾上身、抱拳执礼。很快周围的文武将士都明白了原因,于是人们纷纷侧身,向路边的野坟抱拳作拜。
过了一会儿,朱高煦转过头,不禁对兵部尚书齐泰道:“这次北征,朕才感觉到,原来边境离北平布政使司那么近。”
齐泰作揖道:“圣上英明。故我大明自洪武以来,北面一直是边防之重。”
朱高煦点了一下头,抬头眺望着北面的天边。
想当年蓝玉进攻北元的地方,捕鱼儿海地区、便是鞑靼诸部落经常驻扎的区域;那地方距离这里,大概还有两千余里。征程才刚刚开始。
……
然而最先到两千余里外的捕鱼儿海(贝尔湖)的人,是宦官黄俨。
黄俨有气无力地坐在马背上,耷拉着脑袋。他们一行十数人,刚刚穿过一大片廖无人烟的沙漠。烈日当空,满眼黄沙,沮丧的黄俨昏昏欲睡。
但当他睁开眼睛、忽然看到捕鱼儿海时,他的眼睛顿时瞪圆了!
茫茫的一片沙地之外,一望无际的幽蓝水面,突地出现在眼前,十分让人震惊。黄俨急忙抬头看太阳的方向,四顾周围,一时间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方向,来到了东边的海岸!
旁边一个兀良哈人用汉话道:“捕鱼儿海,听说过?”
黄俨立刻点头道:“咱家知道、知道。”
片刻后,身后传来了一阵激动的吆喝怪叫,几个蒙古人拍马冲到了湖边,哈哈地大笑起来。黄俨也跟了上去,在湖边下马,埋头鞠水喝了几口,又往脸上浇水。他长叹一口气,站直身体,眯着眼睛瞧着前面的奇妙景观。
黄俨转头问道:“到了捕鱼儿海,蒙古国大汗的王帐,应该不远了罢?”
兀良哈人道:“这片沙漠不大,我们再往北走,就能找到阿鲁台的牧场了。脱脱是阿鲁台账下的人,他会帮黄公公说话。”
另一个皮肤黄得发油、脸上皱纹很深的大汉,冷冷地向黄俨点了一下头。
黄俨又问道:“咱家给你的黄金白银,在蒙古人面前管用吗?”
“当然管用!没有人不爱黄金!”兀良哈人笑道,“鞑靼人与大明是敌人,不好做生意,但我们兀良哈人是大明的朋友!鞑靼人需要铁锅、马蹄铁、茶叶、盐,会与兀良哈人交易。牛羊马匹,黄金白银铜钱,都管用着呀!”
兀良哈人又道:“黄公公答应事成之后,再给我五倍的金银,可不能忘啦!”
黄俨不动声色道:“你放心罢,咱家在赵王府啥身份,你知道的。那点财物,咱家随便拿一副画就值了。”
黄俨一边说,一边腹诽:他|娘|的,去年兀良哈人还假装是鞑靼人,跟着到边地劫|掠,还好意思说是朋友?
兀良哈人摇头道:“画和古董都不行,那些东西在草原上不管用,铜钱太重了,要黄金白银。”
黄俨点头应允。
兀良哈人又问:“黄公公在赵王跟前说得起话,为甚么要逃去投鞑靼大汗?您许诺的东西,还能拿到吗?”
黄俨道:“咱家说能拿到,一定能拿到!多的话你不必问,咱家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总之是,大明与蒙古国是敌人,但汉人与鞑靼人、却不一定都是敌人。明白吗?”
兀良哈人摇头道:“我只在意那些钱。”
“把牛皮水袋装满,咱们要赶路了。”兀良哈人说罢招呼道。
黄俨装满了水,重新爬上马背。他望着北面无边无际的沙子,心中对前路未知的恐惧、让他不禁又叹了一口气。
要不是实在没办法了,黄俨哪能往这不毛之地跑?
当时他刚听到杨普等人败露了,就知道事情已经彻底完蛋!只能等死、或者跑路。
当时风声很紧,他一个阉人在大明国|内不好掩藏身份,太容易被人注意了。离北平近的地方,朝|鲜国是大明的属国,只有蒙古国与大明没太多来往,一直在打仗。
而黄俨又认识一些蒙古人,甚至以前有些兀良哈人、还在他面前卑躬屈膝。仓促之下,他便决定通过这个做买卖的兀良哈人、到蒙古国去投奔本雅里失汗。
或许,黄俨对大明的见识、人|脉财富,能让本雅里失汗看上?可谁又知道结果呢?现在黄俨只是一条走投无路的丧家之犬罢了。.......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7/7614/43628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