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八章 朝议(第八更)
推荐阅读:魔王大人深不可测、龙族:从获得八岐开始,逆袭伐神、逆天邪神、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人族镇守使、不败战神杨辰、遮天之绝世大黑手、为父只想静静看着你长生、这游戏我只能说非常简单、都市:从入住爱情公寓开始、
弘治十五年,三月二十七,这天对沈溪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他当官以来第一次参加朝议。
明朝百官上朝,通常提前一天就要做准备,朝议前一晚不能回家,而要暂时居住于东、西长安街的官宅内,诸如每朝必临的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以及六部尚书等大员,在东、西长安街都有自己特定的居所。
临朝当日,上朝官员,称之为朝参官、京朝官,佩牙牌,由东、西长安门步行入宫。
午门乃紫禁城正门,辟有三阙,中为御道,不常启。左右二阙供当直将军及宿卫执杖旗校人等出入。左右两掖各开一门,称为左、右掖门,为百官入朝之门。午门上楼名“五凤楼”,设朝钟朝鼓,由钟鼓司宦官掌管。
进宫门,并不会马上入阙门朝见。
弘治年间的朝会,多是午朝,上午巳时之后才会进行,百官进宫后等候入朝,称之为“待漏”。
皇城内建有多处朝房,谓之“待漏院”,各官在此按品级坐立,以便近臣待漏入朝。
“近侍衙门,端门内各有直房”。右阙门南,是锦衣卫直房;下三间为翰林直房,候朝时,大学士居北楹,众学士中楹,余者南楹;另外端门内左侧有直房五间,又名“板房”,是詹事府、左右春坊及司经局官候朝之所。
遇到大朝会,进宫的文武官员多,百官需要在各自所属的“待漏院”内等候,朝议通常在奉天殿外升御座,以大礼之后再行朝议。
但弘治皇帝勤勉,只要身体没问题,每天必开朝会,相对应的便是一些繁文缛节省去不少。除大朝会外,弘治皇帝听政基本在乾清宫内,凡有不能商榷的奏本或上疏,召内阁大学士及六部九卿属官等人,共同商讨。
但凡遇到皇帝在乾清宫朝议,入宫上朝人等,皆在翰林直房内等候。
“待漏院”翰林直房内,等候上朝的官员严格按照品阶划分而坐。沈溪作为翰林官入宫听朝,由于他官品不高,只能陪坐末席。而他前面之人,多是六部大员,至于三位内阁大学士及六部七卿,并不在翰林直房,直接在文渊阁等候,这也是弘治皇帝给他青睐大臣的一种特权。
沈溪认识的人不多,除了礼部几个官员认识外,其余的,也就兵部左侍郎熊绣跟他有过照面,但也是之前跟马文升一起时见过。至于别的人,连招呼都不跟沈溪打,他坐在角落有些尴尬。
一直到巳时,司礼监才派人过来通传,百官入朝。
说是百官,但其实本次入朝觐见的官员不到三十人,这在弘治末期已经算是不小的朝会。随着身体逐渐不支,弘治皇帝如今临朝,很多时候只是把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及几名勋臣召到乾清宫议事,连六部侍郎都没有资格参加。
在奉天殿外举行的大朝应分为文武两班,但今日午朝因基本都是文臣,无须分两班入宫。
明朝以左为尊,文官入宫须走左掖门,过金水桥,一路往乾清宫外,须在皇帝抵达之前,稍作等候。
根据品阶,内阁大学士与七卿先进内,而后是九寺正卿、六部堂官及随众人等,沈溪官品最低,又排了个最后。
洪武、永乐年间,内阁大学士只是作为皇帝顾问或者秘书入直宫中,在皇帝批阅奏本时提供参谋,很多阁臣都是正五品,地位不高,更无法跟正二品的七卿地位相提并论。但在正统年间三杨辅政后,内阁大学士地位逐渐凸显,再经成化、弘治两朝对内阁大学士的优待,到如今内阁大学士已经比七卿高那么一筹。
上朝时,左侧是三位内阁大学士居,身后是礼部、工部和左都御史,另一侧则是英国公张懋居,身后是吏部、兵部、户部、刑部尚书。
至于九寺正卿、京兆府尹、侍郎、少卿等人则站在后面,基本一边是翰林体系出身的官员,另一边则是非翰林体系出身官员,泾渭分明。
沈溪作为翰林院出身,新晋的正五品右庶子,站在刘健这一列的最后,老老实实把头低了下来,等候弘治皇帝到来。
刚满十六岁已位列朝班,在皇帝上朝时可以在人群后面仰慕天颜,这在别人看来是无比的荣光,但对沈溪来说却是煎熬,因为现在的他光有参加的权力,却没有话语权,也是很遭罪的事情。
朝议上别人的观点无论好坏,他都没资格搭茬。
沈溪这次上朝,并不是参政议政,只是在朝议结束后,弘治皇帝会留下他,可能还会有几个大臣,询问他关于东南沿海平定盗匪和倭寇的事情,相当于一次策问,沈溪准备了好几天,就为面对皇帝提问时可以对答如流。
谢迁之前让沈溪所拟奏本,直接上奏弘治皇帝,并没有窃取沈溪的功劳。如此一来,沈溪今天面对的,是回答之前奏本中提到的一些平匪辑要的细节,诸如如何整顿吏治、募兵、募粮等事宜。
沈溪相信,皇帝看到一份主动请战,但不跟朝廷要钱粮和兵马的奏本,心里会很高兴,只是不免心里打鼓,这小子什么都不要,还想打胜仗,靠谱吗?
很快,弘治皇帝升銮乾清宫。
既是上朝,哪怕只是最普通的日朝,百官也需行叩之礼数,三跪九叩之后,弘治皇帝一摆手,道:“众卿平身。”
弘治皇帝落座,百官起身,各自回位,开始进行朝议。
朝议之中,先是就之前奏本中所提,一些悬而未决的事情进行商议,其次是百官各自上奏,跟“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的原则类似。
这天朝议的第一项内容,是通政使司弹劾二十四监官员在修建宫殿时,有私自克扣的情况。
奏本由内阁上呈,司礼监迟迟未曾批复,通政使司怕皇帝留中不,于是当着朝议之时,把问题提出来。
沈溪从弘治皇帝那难看的脸色,就知道天子不是不知晓此事,而是不想大动干戈。
明摆着的事情,二十四监是伺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机构,里面供职的太监相当于皇帝的家奴。内廷花多少银子,有没有私自克扣,属于皇家的内部事项,你通政使司揪着这个问题不放,明显是不给皇帝台阶下。
通政使司通政使沈禄,明显不会办事,他虽然跟沈溪是本家,都姓沈,但沈溪却觉这是个出力不讨好的人物。
这沈禄在朝廷中并不怎么出名,连个进士都不是,只是个举人,娶了个夫人,姓张,是张皇后的姑姑,也就是前寿宁侯张峦的妹妹,等于是国舅爷张氏兄弟的姑丈。
徐琼致仕后,皇帝为了体现对张氏一族的优待,把名不见经传的沈禄提拔为通政使,还让他当了壬戌年殿试的读卷官,让一个举人去当殿试主考官,也算是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可偏偏这种事,素有贤名的弘治皇帝就做得出来。
而沈禄为人憨厚,别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有人想借着他的身份攻讦张氏一门,他作为张氏姻亲,居然被人利用了都不知晓。
沈禄在大殿上侃侃而谈关于内府克扣钱粮的问题,沈溪听了直起鸡皮疙瘩。弘治皇帝分明是提拔了个傻子,伸出巴掌打皇家和张氏的脸。你沈禄缺心眼也算是缺到家了,沈溪心想,幸好我到京城后,没因为你姓沈而去巴结你。
当着朝议把问题提出来,就算弘治皇帝脸色再难看,这问题也要议论一下,可上到内阁大学士,下到九寺正卿、京兆府尹、侍郎、少卿等官员,没一个愿意对此事表意见。
明摆着的事情,有人利用沈禄把内府存在的问题凸显出来,谁出来说话,就代表谁是背后给沈禄指手画脚的那人……主动跳出来承认,那岂不是自找麻烦?
“诸位卿家以为呢?”
弘治皇帝见迟迟没人出来说话,语气转而变得冷淡,目光扫过在场官员,好像在说,你们哪个人跟通政使沈禄说了这些鬼话,让他挖皇家的墙角?
辅刘健道:“陛下,朝中尚有大事要议,此事不妨交由工部详查,容后再议。”
朱祐樘看了刘健一眼,勉强点头。
刘健主动站出来,目的是缓和大殿里的尴尬气氛,沈禄上来说了不该说的话,让弘治皇帝丢了面子,这会儿朱佑樘也希望能岔开话题,当下道:“着工部鲁尚书前去彻查。”
此时工部尚书鲁鉴跟吃了苍蝇屎一样难受……我当工部尚书没多久,好事没让我摊上,麻烦事倒一件接着一件,这头还催着铸炮,那头就要去查内府营造克扣,我这是闲得没事干了?
但既然皇帝已经吩咐下来了,鲁鉴还是赶紧行礼道:“臣遵旨。”
因为有沈禄上来开了个不好的头,这次朝议氛围有些压抑。
接下来几件事,无非是哪个地方受了什么灾,损失有多大,需要拨钱粮赈济,同时安抚无家可归的灾民。
事情跟沈溪无关,他也就在后面听个热闹。
各部的人,包括内阁大学士都表议论,重点都在于给朝廷省钱,这倒也符合弘治皇帝的心意。
朝议到了中段,终于说出一件跟沈溪有点儿关系的事情,就是工部铸炮的进展。
兵部尚书刘大夏之前提出为九边再铸造两百门佛郎机炮,朝廷从去年开年就进行筹备,十月正式开铸,一直到今年三月,两百门炮铸造完毕,但质量参次不齐,合格率尚不到六成。这让刘大夏颇为不满,刘大夏认为工部在铸炮之事上有所怠慢和敷衍。
沈溪听出来了,所谓朝议,也不过是朝廷各职司衙门在朝堂上扯皮。他这种芝麻绿豆官,在旁边听个大概意思就行了。
ps:第八章到!
啦啦啦,天子努力啦,请大家多多支持,来一波订阅、打赏和月票鼓励哦!谢谢您的支持!(未完待续。)8
www.bq46.cc。m.bq46.cc
明朝百官上朝,通常提前一天就要做准备,朝议前一晚不能回家,而要暂时居住于东、西长安街的官宅内,诸如每朝必临的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以及六部尚书等大员,在东、西长安街都有自己特定的居所。
临朝当日,上朝官员,称之为朝参官、京朝官,佩牙牌,由东、西长安门步行入宫。
午门乃紫禁城正门,辟有三阙,中为御道,不常启。左右二阙供当直将军及宿卫执杖旗校人等出入。左右两掖各开一门,称为左、右掖门,为百官入朝之门。午门上楼名“五凤楼”,设朝钟朝鼓,由钟鼓司宦官掌管。
进宫门,并不会马上入阙门朝见。
弘治年间的朝会,多是午朝,上午巳时之后才会进行,百官进宫后等候入朝,称之为“待漏”。
皇城内建有多处朝房,谓之“待漏院”,各官在此按品级坐立,以便近臣待漏入朝。
“近侍衙门,端门内各有直房”。右阙门南,是锦衣卫直房;下三间为翰林直房,候朝时,大学士居北楹,众学士中楹,余者南楹;另外端门内左侧有直房五间,又名“板房”,是詹事府、左右春坊及司经局官候朝之所。
遇到大朝会,进宫的文武官员多,百官需要在各自所属的“待漏院”内等候,朝议通常在奉天殿外升御座,以大礼之后再行朝议。
但弘治皇帝勤勉,只要身体没问题,每天必开朝会,相对应的便是一些繁文缛节省去不少。除大朝会外,弘治皇帝听政基本在乾清宫内,凡有不能商榷的奏本或上疏,召内阁大学士及六部九卿属官等人,共同商讨。
但凡遇到皇帝在乾清宫朝议,入宫上朝人等,皆在翰林直房内等候。
“待漏院”翰林直房内,等候上朝的官员严格按照品阶划分而坐。沈溪作为翰林官入宫听朝,由于他官品不高,只能陪坐末席。而他前面之人,多是六部大员,至于三位内阁大学士及六部七卿,并不在翰林直房,直接在文渊阁等候,这也是弘治皇帝给他青睐大臣的一种特权。
沈溪认识的人不多,除了礼部几个官员认识外,其余的,也就兵部左侍郎熊绣跟他有过照面,但也是之前跟马文升一起时见过。至于别的人,连招呼都不跟沈溪打,他坐在角落有些尴尬。
一直到巳时,司礼监才派人过来通传,百官入朝。
说是百官,但其实本次入朝觐见的官员不到三十人,这在弘治末期已经算是不小的朝会。随着身体逐渐不支,弘治皇帝如今临朝,很多时候只是把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及几名勋臣召到乾清宫议事,连六部侍郎都没有资格参加。
在奉天殿外举行的大朝应分为文武两班,但今日午朝因基本都是文臣,无须分两班入宫。
明朝以左为尊,文官入宫须走左掖门,过金水桥,一路往乾清宫外,须在皇帝抵达之前,稍作等候。
根据品阶,内阁大学士与七卿先进内,而后是九寺正卿、六部堂官及随众人等,沈溪官品最低,又排了个最后。
洪武、永乐年间,内阁大学士只是作为皇帝顾问或者秘书入直宫中,在皇帝批阅奏本时提供参谋,很多阁臣都是正五品,地位不高,更无法跟正二品的七卿地位相提并论。但在正统年间三杨辅政后,内阁大学士地位逐渐凸显,再经成化、弘治两朝对内阁大学士的优待,到如今内阁大学士已经比七卿高那么一筹。
上朝时,左侧是三位内阁大学士居,身后是礼部、工部和左都御史,另一侧则是英国公张懋居,身后是吏部、兵部、户部、刑部尚书。
至于九寺正卿、京兆府尹、侍郎、少卿等人则站在后面,基本一边是翰林体系出身的官员,另一边则是非翰林体系出身官员,泾渭分明。
沈溪作为翰林院出身,新晋的正五品右庶子,站在刘健这一列的最后,老老实实把头低了下来,等候弘治皇帝到来。
刚满十六岁已位列朝班,在皇帝上朝时可以在人群后面仰慕天颜,这在别人看来是无比的荣光,但对沈溪来说却是煎熬,因为现在的他光有参加的权力,却没有话语权,也是很遭罪的事情。
朝议上别人的观点无论好坏,他都没资格搭茬。
沈溪这次上朝,并不是参政议政,只是在朝议结束后,弘治皇帝会留下他,可能还会有几个大臣,询问他关于东南沿海平定盗匪和倭寇的事情,相当于一次策问,沈溪准备了好几天,就为面对皇帝提问时可以对答如流。
谢迁之前让沈溪所拟奏本,直接上奏弘治皇帝,并没有窃取沈溪的功劳。如此一来,沈溪今天面对的,是回答之前奏本中提到的一些平匪辑要的细节,诸如如何整顿吏治、募兵、募粮等事宜。
沈溪相信,皇帝看到一份主动请战,但不跟朝廷要钱粮和兵马的奏本,心里会很高兴,只是不免心里打鼓,这小子什么都不要,还想打胜仗,靠谱吗?
很快,弘治皇帝升銮乾清宫。
既是上朝,哪怕只是最普通的日朝,百官也需行叩之礼数,三跪九叩之后,弘治皇帝一摆手,道:“众卿平身。”
弘治皇帝落座,百官起身,各自回位,开始进行朝议。
朝议之中,先是就之前奏本中所提,一些悬而未决的事情进行商议,其次是百官各自上奏,跟“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的原则类似。
这天朝议的第一项内容,是通政使司弹劾二十四监官员在修建宫殿时,有私自克扣的情况。
奏本由内阁上呈,司礼监迟迟未曾批复,通政使司怕皇帝留中不,于是当着朝议之时,把问题提出来。
沈溪从弘治皇帝那难看的脸色,就知道天子不是不知晓此事,而是不想大动干戈。
明摆着的事情,二十四监是伺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机构,里面供职的太监相当于皇帝的家奴。内廷花多少银子,有没有私自克扣,属于皇家的内部事项,你通政使司揪着这个问题不放,明显是不给皇帝台阶下。
通政使司通政使沈禄,明显不会办事,他虽然跟沈溪是本家,都姓沈,但沈溪却觉这是个出力不讨好的人物。
这沈禄在朝廷中并不怎么出名,连个进士都不是,只是个举人,娶了个夫人,姓张,是张皇后的姑姑,也就是前寿宁侯张峦的妹妹,等于是国舅爷张氏兄弟的姑丈。
徐琼致仕后,皇帝为了体现对张氏一族的优待,把名不见经传的沈禄提拔为通政使,还让他当了壬戌年殿试的读卷官,让一个举人去当殿试主考官,也算是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可偏偏这种事,素有贤名的弘治皇帝就做得出来。
而沈禄为人憨厚,别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有人想借着他的身份攻讦张氏一门,他作为张氏姻亲,居然被人利用了都不知晓。
沈禄在大殿上侃侃而谈关于内府克扣钱粮的问题,沈溪听了直起鸡皮疙瘩。弘治皇帝分明是提拔了个傻子,伸出巴掌打皇家和张氏的脸。你沈禄缺心眼也算是缺到家了,沈溪心想,幸好我到京城后,没因为你姓沈而去巴结你。
当着朝议把问题提出来,就算弘治皇帝脸色再难看,这问题也要议论一下,可上到内阁大学士,下到九寺正卿、京兆府尹、侍郎、少卿等官员,没一个愿意对此事表意见。
明摆着的事情,有人利用沈禄把内府存在的问题凸显出来,谁出来说话,就代表谁是背后给沈禄指手画脚的那人……主动跳出来承认,那岂不是自找麻烦?
“诸位卿家以为呢?”
弘治皇帝见迟迟没人出来说话,语气转而变得冷淡,目光扫过在场官员,好像在说,你们哪个人跟通政使沈禄说了这些鬼话,让他挖皇家的墙角?
辅刘健道:“陛下,朝中尚有大事要议,此事不妨交由工部详查,容后再议。”
朱祐樘看了刘健一眼,勉强点头。
刘健主动站出来,目的是缓和大殿里的尴尬气氛,沈禄上来说了不该说的话,让弘治皇帝丢了面子,这会儿朱佑樘也希望能岔开话题,当下道:“着工部鲁尚书前去彻查。”
此时工部尚书鲁鉴跟吃了苍蝇屎一样难受……我当工部尚书没多久,好事没让我摊上,麻烦事倒一件接着一件,这头还催着铸炮,那头就要去查内府营造克扣,我这是闲得没事干了?
但既然皇帝已经吩咐下来了,鲁鉴还是赶紧行礼道:“臣遵旨。”
因为有沈禄上来开了个不好的头,这次朝议氛围有些压抑。
接下来几件事,无非是哪个地方受了什么灾,损失有多大,需要拨钱粮赈济,同时安抚无家可归的灾民。
事情跟沈溪无关,他也就在后面听个热闹。
各部的人,包括内阁大学士都表议论,重点都在于给朝廷省钱,这倒也符合弘治皇帝的心意。
朝议到了中段,终于说出一件跟沈溪有点儿关系的事情,就是工部铸炮的进展。
兵部尚书刘大夏之前提出为九边再铸造两百门佛郎机炮,朝廷从去年开年就进行筹备,十月正式开铸,一直到今年三月,两百门炮铸造完毕,但质量参次不齐,合格率尚不到六成。这让刘大夏颇为不满,刘大夏认为工部在铸炮之事上有所怠慢和敷衍。
沈溪听出来了,所谓朝议,也不过是朝廷各职司衙门在朝堂上扯皮。他这种芝麻绿豆官,在旁边听个大概意思就行了。
ps:第八章到!
啦啦啦,天子努力啦,请大家多多支持,来一波订阅、打赏和月票鼓励哦!谢谢您的支持!(未完待续。)8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7/7705/44392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