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七章 定论
推荐阅读:魔王大人深不可测、龙族:从获得八岐开始,逆袭伐神、逆天邪神、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人族镇守使、不败战神杨辰、遮天之绝世大黑手、为父只想静静看着你长生、这游戏我只能说非常简单、都市:从入住爱情公寓开始、
乾清宫中,朝议在继续。
李东阳此刻心里一片黑暗,他知道到这个地步有些事已难以转圜,除非现在刘健马上到来,以刘健在朝中的威望,才能将皇帝的嘴给堵上。
果然,有了刘大夏建言,朱祐樘立即打蛇随棍上,首肯道:“……确实如此,按九边用兵惯例,三军主帅以兵部尚书领兵,最为稳妥。沈卿家于宣府和京师用兵时,表现卓绝,让鞑靼人闻风丧胆,具备三军统帅之能,朕委以兵部尚书职平息地方叛乱,于国于民是好事,诸位以为如何?”
张懋看了李东阳一眼,这次内阁次辅大人低着头一语不发,让张懋有些不太适应,愣了好一会儿才出列请示:
“陛下,以沈溪为六省兵马提调,加左都御史、兵部尚书衔并无不妥,但若战事结束,当以何职安排?若继续留在地方……似有大材小用之嫌……”
谢迁听到这话,心里乐开花,心想,张老公爷什么时候这么向着沈溪小儿了?这战事还没开始呢,就想着给沈溪小儿论功行赏,莫非回头要把人调回京城委以重任?
张懋的话直指问题核心,李东阳和王华等人立即侧耳倾听,想看看弘治皇帝是什么态度。如果属意沈溪立功后将其调回京城,无论如何都要反对。
朱祐樘道:“这倒也是……毕竟现如今沈卿家是临危受命,并非以兵马统调长期监管地方,待平息地方叛乱后,官复原职较为适宜!”
或许弘治皇帝意识到一再提拔沈溪,会让文官集团离心离德,下一步可能就会收到一大堆请辞奏本,不如妥协一下,战后让沈溪官复原职继续当他的两省总督,如此便可缓和朝堂的气氛。
大不了到那时给沈溪添加一两个省,反正几年前他就当过东南三省沿海总督,现在当个三省、四省内陆总督也没什么大不了,不会影响文官集团的利益。
有了朱祐樘这句话,没人再愿意站出来说什么,谢迁觉得沈溪的“左都御史”和“兵部尚书”属于白捡来的,跟皇帝斤斤计较不但会招来恼恨,连刘健和李东阳等人也会觉得他得寸进尺,心生怨懑。
到现在谢迁什么话都没说就为沈溪争取到这么大的权限,觉得能做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李东阳和王华,听到战后沈溪会重新担任湖广、江赣两省总督,不由微微松了口气,相互看了一眼,缄口不言。
在这种情况下,当皇帝再问意见时,所有大臣皆称“附议”,事情就此通过。
……
……
只是短短一个朝会,沈溪便从右都御史,江西、湖广两省总督,一跃而成为以左都御史兼领六省军务,至于沈溪的官品却没变,仍旧是正二品,但却挂兵部尚书衔,风头一时无两。
李东阳心头窝着一股火,无从发泄。
他一直在等刘健到来,可刘健就是不见人,在他看来,必定是司礼监在通知刘健的问题上出现偏差,要嘛是故意押后时间前往通报,要嘛干脆就没去人,让他在朝堂上孤掌难鸣,导致在任用沈溪的问题上,只能听从皇帝的意思。
最重要的事情已经解决,朱祐樘困顿不堪,没等到刘健到来,朱祐樘已到必须要休息的地步。
“朕该说的都说过了,至于西北军务,等明日朝会时再谈!先行如此吧!”朱祐樘用手扶着头,脸色惨白,额头有汗珠渗出,显得极为痛苦。他连连挥手,示意大家退下,他好休息。
众人都很识相,赶忙行礼问安,皇帝在朱厚照和萧敬搀扶下,颤巍巍地站起来,往殿后去了,等皇帝一走,乾清宫内马上响起一片聒噪声。
沈溪一跃而成为六省兵马提调,挂左都御史、兵部尚书衔,等于说湖广、江西、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六省军权皆归于他一人之手,虽然这只是属于临时任命的官职,但也变相证明,沈溪的权力在南方已是一手遮天。
这场战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结束,很可能需要一年半载,甚至三年五载,只要平叛没有结束,沈溪就能一直保有如此大的权力,一向把沈溪排挤在外的文官集团,只能干瞪眼,无法将沈溪拉下马。
因临时换帅非明智之举,但凡沈溪在阵前没有犯大过错,朝廷都不会这么做。
皇帝前脚刚走,众大臣便纷纷跟谢迁搭讪,说一些“恭喜”的话。
马文升笑着对谢迁道:“于乔,沈溪手头拥有如此大的权力,真是皇恩浩荡!你要提点他一下,莫让他走上歧途!”
这番话看似恭喜谢迁,但更多地却是警戒……现在能提点沈溪的唯有你谢于乔,这既是你的荣耀,也是你必须承担的巨大责任。
面对众大臣的恭贺,谢迁连连拱手,没有应话……沈溪是在得罪刘健和李东阳为首的文官集团的情况下,获得眼前的地位,闹不好要跟刘健和李东阳彻底交恶。
在谢迁看来,沈溪在地方做得太过出色也未必是好事,他作为阁臣,自然觉得能入阁作辅政大臣最好,而非远离朝廷中枢治理一方,甚至他觉得沈溪将来回京担任兵部尚书也不过如此。
始终为人跑腿,而不是朝政的决策者!
谢迁本想跟李东阳解释一下,但此时李东阳心中有气,直接带着王华离开,以至于旁人根本没机会上前搭话。
在场都不是初出茅庐的大臣,自然明白李东阳为何着恼,由始至终首辅刘健都没有出现,李东阳必然觉得是司礼监在搞鬼,这会儿当然眼巴巴赶去刘府,找刘健商议对策。
刘大夏跟谢迁关系最为紧密,出乾清宫时,刘大夏故意跟谢迁一同从东华门、东安门这条路出宫,想在半道上跟谢迁谈论一下沈溪的事情。
之前谢迁对刘大夏始终有些芥蒂,觉得刘大夏侵占了沈溪的功劳,又未对留沈溪在京任职尽力。现在刘大夏努力推了沈溪一把,让沈溪从两省总督变成六省兵马提调,挂左都御史和兵部尚书衔,作为礼尚往来,谢迁除了冰释前嫌外,还要好好感谢一下刘大夏。
刘大夏见旁人各奔东西,故意拖着谢迁压后些,轻声道:“于乔,你之前南下,可有见过你孙女婿?”
谢迁一听立即变脸:“我南下乃是奉皇命公干,见他作甚?”
到如今谢迁也不肯把自己孤身南下的缘由说明,但满朝上下都知道他是去找太子了,但没有证据,只能任由谢迁睁眼说瞎话。
www.bq46.cc。m.bq46.cc
李东阳此刻心里一片黑暗,他知道到这个地步有些事已难以转圜,除非现在刘健马上到来,以刘健在朝中的威望,才能将皇帝的嘴给堵上。
果然,有了刘大夏建言,朱祐樘立即打蛇随棍上,首肯道:“……确实如此,按九边用兵惯例,三军主帅以兵部尚书领兵,最为稳妥。沈卿家于宣府和京师用兵时,表现卓绝,让鞑靼人闻风丧胆,具备三军统帅之能,朕委以兵部尚书职平息地方叛乱,于国于民是好事,诸位以为如何?”
张懋看了李东阳一眼,这次内阁次辅大人低着头一语不发,让张懋有些不太适应,愣了好一会儿才出列请示:
“陛下,以沈溪为六省兵马提调,加左都御史、兵部尚书衔并无不妥,但若战事结束,当以何职安排?若继续留在地方……似有大材小用之嫌……”
谢迁听到这话,心里乐开花,心想,张老公爷什么时候这么向着沈溪小儿了?这战事还没开始呢,就想着给沈溪小儿论功行赏,莫非回头要把人调回京城委以重任?
张懋的话直指问题核心,李东阳和王华等人立即侧耳倾听,想看看弘治皇帝是什么态度。如果属意沈溪立功后将其调回京城,无论如何都要反对。
朱祐樘道:“这倒也是……毕竟现如今沈卿家是临危受命,并非以兵马统调长期监管地方,待平息地方叛乱后,官复原职较为适宜!”
或许弘治皇帝意识到一再提拔沈溪,会让文官集团离心离德,下一步可能就会收到一大堆请辞奏本,不如妥协一下,战后让沈溪官复原职继续当他的两省总督,如此便可缓和朝堂的气氛。
大不了到那时给沈溪添加一两个省,反正几年前他就当过东南三省沿海总督,现在当个三省、四省内陆总督也没什么大不了,不会影响文官集团的利益。
有了朱祐樘这句话,没人再愿意站出来说什么,谢迁觉得沈溪的“左都御史”和“兵部尚书”属于白捡来的,跟皇帝斤斤计较不但会招来恼恨,连刘健和李东阳等人也会觉得他得寸进尺,心生怨懑。
到现在谢迁什么话都没说就为沈溪争取到这么大的权限,觉得能做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李东阳和王华,听到战后沈溪会重新担任湖广、江赣两省总督,不由微微松了口气,相互看了一眼,缄口不言。
在这种情况下,当皇帝再问意见时,所有大臣皆称“附议”,事情就此通过。
……
……
只是短短一个朝会,沈溪便从右都御史,江西、湖广两省总督,一跃而成为以左都御史兼领六省军务,至于沈溪的官品却没变,仍旧是正二品,但却挂兵部尚书衔,风头一时无两。
李东阳心头窝着一股火,无从发泄。
他一直在等刘健到来,可刘健就是不见人,在他看来,必定是司礼监在通知刘健的问题上出现偏差,要嘛是故意押后时间前往通报,要嘛干脆就没去人,让他在朝堂上孤掌难鸣,导致在任用沈溪的问题上,只能听从皇帝的意思。
最重要的事情已经解决,朱祐樘困顿不堪,没等到刘健到来,朱祐樘已到必须要休息的地步。
“朕该说的都说过了,至于西北军务,等明日朝会时再谈!先行如此吧!”朱祐樘用手扶着头,脸色惨白,额头有汗珠渗出,显得极为痛苦。他连连挥手,示意大家退下,他好休息。
众人都很识相,赶忙行礼问安,皇帝在朱厚照和萧敬搀扶下,颤巍巍地站起来,往殿后去了,等皇帝一走,乾清宫内马上响起一片聒噪声。
沈溪一跃而成为六省兵马提调,挂左都御史、兵部尚书衔,等于说湖广、江西、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六省军权皆归于他一人之手,虽然这只是属于临时任命的官职,但也变相证明,沈溪的权力在南方已是一手遮天。
这场战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结束,很可能需要一年半载,甚至三年五载,只要平叛没有结束,沈溪就能一直保有如此大的权力,一向把沈溪排挤在外的文官集团,只能干瞪眼,无法将沈溪拉下马。
因临时换帅非明智之举,但凡沈溪在阵前没有犯大过错,朝廷都不会这么做。
皇帝前脚刚走,众大臣便纷纷跟谢迁搭讪,说一些“恭喜”的话。
马文升笑着对谢迁道:“于乔,沈溪手头拥有如此大的权力,真是皇恩浩荡!你要提点他一下,莫让他走上歧途!”
这番话看似恭喜谢迁,但更多地却是警戒……现在能提点沈溪的唯有你谢于乔,这既是你的荣耀,也是你必须承担的巨大责任。
面对众大臣的恭贺,谢迁连连拱手,没有应话……沈溪是在得罪刘健和李东阳为首的文官集团的情况下,获得眼前的地位,闹不好要跟刘健和李东阳彻底交恶。
在谢迁看来,沈溪在地方做得太过出色也未必是好事,他作为阁臣,自然觉得能入阁作辅政大臣最好,而非远离朝廷中枢治理一方,甚至他觉得沈溪将来回京担任兵部尚书也不过如此。
始终为人跑腿,而不是朝政的决策者!
谢迁本想跟李东阳解释一下,但此时李东阳心中有气,直接带着王华离开,以至于旁人根本没机会上前搭话。
在场都不是初出茅庐的大臣,自然明白李东阳为何着恼,由始至终首辅刘健都没有出现,李东阳必然觉得是司礼监在搞鬼,这会儿当然眼巴巴赶去刘府,找刘健商议对策。
刘大夏跟谢迁关系最为紧密,出乾清宫时,刘大夏故意跟谢迁一同从东华门、东安门这条路出宫,想在半道上跟谢迁谈论一下沈溪的事情。
之前谢迁对刘大夏始终有些芥蒂,觉得刘大夏侵占了沈溪的功劳,又未对留沈溪在京任职尽力。现在刘大夏努力推了沈溪一把,让沈溪从两省总督变成六省兵马提调,挂左都御史和兵部尚书衔,作为礼尚往来,谢迁除了冰释前嫌外,还要好好感谢一下刘大夏。
刘大夏见旁人各奔东西,故意拖着谢迁压后些,轻声道:“于乔,你之前南下,可有见过你孙女婿?”
谢迁一听立即变脸:“我南下乃是奉皇命公干,见他作甚?”
到如今谢迁也不肯把自己孤身南下的缘由说明,但满朝上下都知道他是去找太子了,但没有证据,只能任由谢迁睁眼说瞎话。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7/7705/44399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