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九章 心怀坦荡
推荐阅读:魔王大人深不可测、龙族:从获得八岐开始,逆袭伐神、逆天邪神、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人族镇守使、不败战神杨辰、遮天之绝世大黑手、为父只想静静看着你长生、这游戏我只能说非常简单、都市:从入住爱情公寓开始、
冯姜一走,县衙几人便开始在沈溪面前用不忿的语气抱怨,他们对于冯姜这样的老太监根本就瞧不上眼。
“沈大人,这种人应该早些赶走才是,他留在军中难免会把情况泄露出去,若为倭寇所知,对咱们很不利。”张仑善意地提醒。
唐寅跟着点头:“现在得知的情况,是江南官绅中有很多人跟倭寇有勾结,这些事不得不防。”
沈溪则显得无所谓:“现在军中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吗?”
还是之前那个问题,沈溪并不怕自己的情况为人所知,还似乎生怕别人不知道,在攻陷上海县城后沈溪根本没遣散掳掠而来的大明子民,现在又对冯姜如此客气,打破了之前唐寅和张仑等人对沈溪留下的不近人情的印象。
沈溪再道:“任由他去,若是他想在城里四下走动,派人盯着便可,不需要阻碍他。把心思都放在清理城池上,别总想着别人是跑来捣乱的。”
张仑还想说什么,却看到唐寅向他使眼色,识相地行礼告退,跟唐寅一起离开。
县衙最后只剩下马九,沈溪吩咐道:“有关征调民夫和押解中原战场俘虏来上海的公函马上送往南京,用八百里加急,争取一天时间赶到,再派人到周边府县接洽,再于城内外交通要道张贴榜文,雇请劳力到这里干活,至于运送民夫和俘虏的事情,就交给九哥你去办理。”
马九好奇地问道:“大人,难道不等朝廷征调?”
“朝廷能调几个人?”
沈溪道,“一边等朝廷调派,一边要自己筹募,再加上现有将士,用最快的时间把上海的基础打下来,现在只是修补和拆迁,需要的人手可能就得五六万人,眼下军中将士全派上去也不够,还是多找民夫。指望旁人不如指望自己!”
……
……
沈溪的书函,一天后传到南京。
张永得知情况后很着紧,马上安排征调民夫前往上海,却发现以他的权力难以驱使除了南京内府各衙门以及亲军十七卫外的其它衙门。
虽然张永进城后依靠皇权基本已控制局势,隐约压徐俌一头,但始终只是强龙,而地头蛇不松口他也没什么好办法。
最后张永只能耐着性子去徐俌府上相见。
徐俌对张永很热情,最初二人有极大的误会,不过在沈溪调解下,一来二去二人的关系开始缓和并升温,现在已经有一种同盟的感觉。
“张公公怎亲自前来?只要派人跟老夫知会一声,老夫自会亲自前去拜见。看看你还这么客气,带什么礼物来……“
徐俌请张永到了中山王府正堂,刚坐定张永便把自己的意思表明,也将眼下遇到的困难,涉及到对南京六部以及应天府和地方府县调动受阻等情况跟徐俌讲清楚。
徐俌一脸为难之色:“张公公,可不是老夫有意推辞,之厚那边突然征派人手,是否等朝廷恩准才可?要咱配合不假,但每次配合最好先得到朝廷谕旨,擅自跨地域调动民夫,还要河南、山东等地配合押解战俘南下,若是传扬出去的话,肯定会被人非议。”
张永皱眉:“这是沈大人的意思。”
徐俌点头:“老夫也知此事乃是之厚所请,但他对江南的事不甚明了……他不明白的咱应该提醒一句。”
张永道:“徐老公爷的意思,就是不肯帮忙,让他自行找人修造城池?”
“老夫可不是这意思,张公公莫要误会。”
徐俌解释道,“应该是每件事都要上奏陛下……”
张永很着急,站起身来:“陛下已下旨,要地方全力配合沈大人做事。若每件事咱们都要上奏朝廷,一来二去每次都得耽搁五六天甚至十几天时间,你不急,沈大人要着急,他急起来很可能乱来,到时候陛下怪罪……”
“急不得。”
徐俌依然是那副无所谓的表情。
张永往徐俌身上看了一眼,最初很费解,不过稍微思索后便明白了什么。
张永心想:“之前沈之厚出面调停成功,靠的是我等联手对付钱宁,现在上奏到了朝廷,却有关钱宁的事却迟迟没有回复,于是老奸巨猾的魏国公便开始敷衍起来,甚至不肯帮忙办事。”
张永明白到这一层,说话也没之前那么急切,道:“听说沈大人已派人在周边府县征调民夫,还是以雇佣的方式,所用钱粮并非户部征调,好像是直接从军费中扣除。”
徐俌笑道:“沈之厚有钱乃人所共知之事,可不是说他贪污受贿,而是因为他本身家里就营商,张公公或许你不太清楚,以老夫所知,沈大人在闽浙、两广、湖广、江西和南直隶的买卖不少,再加上他跟佛郎机人做买卖,赚得盆满钵满,咱筹措的那点钱粮,或许根本不放在他眼里,咱就是干着急。”
……
……
就在沈溪于黄浦江畔热火朝天地经营他的城池时,消息传回京城,为各政治派系所知。
几家欢喜几家愁!
谢迁对于沈溪建造新城的计划压根儿就不同意,这次沈溪可说是没有跟朝中任何人商议,单纯只是靠张苑穿针引线和皇帝支持而开工建设,谢迁很是郁闷,毕竟在他看来,这种事就算要做也该经过朝议决策,而不是像沈溪这般“任性妄为”。
“南直隶地方已开始征调民夫,听闻之厚还要自行从周边府县招募人手,至于用度上,暂时户部未调拨太多钱粮,有可能他会用之前朝廷划拨的修造战船的银子……”
杨廷和对沈溪修造城池的事情也极力反对,一如他之前反对沈溪很多策略一样。
此时的杨廷和不得不站在跟沈溪对立的立场上,因为他知道,若是跟梁储那样当中立派两边都不得罪,那就意味着几方面都不讨好,自己也将彻底失去超越梁储晋为次辅乃至首辅的机会。
现在他便是在竭力为自己争取,只有眼下这种方式才能让他一步步接近权力核心。
谢迁听杨廷和讲述这些时,神色冷峻,身旁只有靳贵。
当日梁储轮休,要到晚上才会到内阁来值守,所以此时文渊阁内只有三位阁臣在。
而靳贵属于三不管的那种人,甚至在探讨事情上都很少发言,所以他不会在这种时候发表自己的见地。
最后杨廷和总结:“……若再有半个月左右,耗费进去的银子便会有几万两,要叫停的话,只能是现在,是否立即去跟陛下进言?”
杨廷和说完后,公事房内立即安静下来,谢迁陷入沉思中半天没说话,文渊阁内一片死寂,甚至还能听到外面的乌鸦叫声。
许久后,谢迁微微叹息:“就算出面,又能如何?陛下几时听进我等进言?”
杨廷和道:“一而再再而三不按常理出牌,现在似未做出过分之事,但也是劳民伤财,之前更是倾国力发起对鞑靼一战,如今更是擅自武断在江南修造城池,长此以往,就怕他越发乱来啊。”
谢迁无奈摇头:“难道老夫不知他现在作为?只是要阻止的话非常困难,陛下对他完全支持,如今我们要上达天听言路又不通畅,能怎么做?如果再过几年,老夫也从朝中退下,只怕更……”
谢迁说出这个让他最担心之事,那就是接班人问题,现在他还在朝廷,便已对沈溪无计可施,照理说他还是沈溪的恩师以及赏识提拔的伯乐。
若是致仕,意味着朝中再没人能对沈溪进行制约,他甚至觉得,现在杨廷和会跟沈溪对立,那是因为有他在背后撑腰,如果他走了,杨廷和很可能也会转而跟梁储一样不再争执,毕竟要继承他首辅位置的人是梁储,上行下效的道理从来如此。
杨廷和谨慎地道:“就算进言不成,也可造成大的舆论,引起京城朝野对他的非议,逼着陛下表态。”
谢迁惊讶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杨廷和会提出如此“损招”。
上疏皇帝如果没有效果,那就打击沈溪在京城乃至儒学圈子的名声,毕竟谢迁是首辅,名义上代表了大明所有读书人的利益,由他来发起清议,很容易让沈溪深陷舆论的漩涡。
换作以前,谢迁或许还会头脑发热,但现在他必须谨慎,毕竟他明白,现在沈溪于朝中的地位实在太高,把沈溪的名声给打压下去其实对朝廷的稳定没有任何好处。
靳贵突然开口:“最好不要如此,之前那次士子前往沈府抗议……结果太过凄惨了。”
一句话,便让谢迁从呆滞中走出来,他马上意识到,上一次李梦阳等人发起的围攻沈溪的宅邸,反对沈溪兼任两部尚书的动议,因为皇帝的干涉和张苑使诈,还有沈溪不作为,导致包括翰林院翰林和六部、寺司的中低层官员在内的很多士子被罚,有的还承受了皮肉之苦。
谢迁本已平和的心态,突然变得紧张起来,毕竟在他眼里,最重要的是朝廷的稳固,维护大明正统。
杨廷和道:“若因为怕而不去做,便等于是对恶势力低头……以之厚如今的年岁便已开始胡作非为,未来几年会变本加厉,若是几十年后呢?到时可有后辈可以阻止他?甚至那时连皇室中事,都要按照他的想法来吧?”
杨廷和说出个谢迁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沈溪的独断专行会继续恶化,而将来在谢迁,甚至是杨廷和跟靳贵这些人从朝廷退下来后,新人更没办法对付沈溪,到那时整个朝廷完全为沈溪控制,甚至连皇帝废立都由沈溪一手包办。
靳贵本来还想为沈溪说话,到此时便缄口不言,因为他能觉察到如今正统儒官对沈溪的排挤,这无关于朝中能力或者是派系倾轧,而完全是对沈溪执掌朝堂的担忧。
谢迁最后叹了口气道:“如果是以舆论打压,那老夫便等于是在做错事,若他做对了,那他就是大明的功臣,若错了……可以交给历史评判,而现在他既没有做错,还在正道上前行,若老夫猛然在背后推他一把,是否会就此走上歧途?”
谢迁表面上总是反对沈溪做一些事,那是站在朝中的身份和立场上,维护他文官之首的地位。
不过从私人感情上,谢迁不想让沈溪身败名裂,他要维护自己有识人之明的美誉,甚至让别人觉得他做什么都是对的,而不能是他亲手提拔起沈溪,再将沈溪给按下去,如此跟颠三倒四的小人有何区别?
杨廷和很着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谢迁想了很久,还是摇头:“这件事,老夫再做思量吧,至于清议之事,该如何便如此,老夫不想主动干涉。”
……
……
杨廷和苦口婆心在谢迁面前说了很久,最终却是无功而返。
这让杨廷和觉得很无力,毕竟在他看来,现在唯一能制衡甚至将沈溪打压下去的只有谢迁,但谢迁显然不是那种能做大事的人,在小问题上显得聪明睿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一旦涉及大事,就显得优柔寡断。
“明明都知沈之厚崛起,是对朝廷固有秩序的一种破坏,他现在的作为是扰乱朝纲,明明你谢于乔可以用更坚决的手段让沈之厚从朝中退下去……你若是不想让他身败名裂,别人也能理解,毕竟那是你孙女婿,但年轻人总需要历练,让他赋闲在家几年出来做事不是更好?他顶着个国公的爵位,谁能真正拿他怎么样?”
沈溪年岁毕竟太小了,虽然沈溪在朝中当官有十余年了,但毕竟才二十多岁,跟杨廷和这样的老家伙相比年轻太多了。
而杨廷和在朝中已经算是年轻人,这就让他倍感无力,沈溪的存在,扰乱了朝中秩序,再加上皇帝对沈溪的信任以及对年轻人的大力提拔,让杨廷和觉得朝廷的发展方向严重偏离了历史的轨道。
“自古以来,但凡年轻人得道,便是奸佞横行,比如王莽,又比如曹操,这几年朝中这么多事,不也是如此?”
杨廷和很无奈,“若是刘少傅和李少保在朝,何至如此?为何最后留在朝堂的却是只会空谈的谢阁老?”
杨廷和对谢迁无比失望,但他无计可施,只能想办法从背后推动此事,不过这次他只能跳过谢迁去做。
如此一来,便等于是杨廷和僭越做事,不过他明白,背后支持他的人不少,尤其是朝中那些对沈溪不服的人,比如说张太后就会暗中支持他。
……
……
皇宫内,朱厚照从张苑的讲述中知道沈溪造城的进展,表现得很高兴。
在皇帝看来,沈溪修造的城池就是他的后花园,未来朱厚照准备到南方巡幸,到时肯定要在沈溪负责建造的新城中好好住上一段时间,领略江南风土人情的同时,还能乘坐大明自己建造的大船去海上体验一把东海龙王的感觉。
“……陛下,沈大人已从江南各地征调民夫,最初的构想,是征调五万民夫,再把中原战场俘虏的十五万人全部调去,不过老奴想来,二十万人修造一座城市还是太慢了,既要修造城墙和各种建筑,还要建造船厂,找工匠造船,怎么也得要三十万人?”张苑笑呵呵道。
本来张苑觉得不错的事情,朱厚照听了却微微皱眉:“三十万人有点夸张了吧?吃喝用度都不是小数目,俘虏还好说,能活下来已经算是朕法外开恩,但若百姓不愿被征调的话,那朕岂不是当了隋炀帝?”
张苑对于朱厚照的话有些不知所措,他马上意识到,小皇帝虽然没见识过多少世面,但总会拿自己跟历史上的一些皇帝相比,若是有昏君做先例,朱厚照是坚决不干的。
张苑赶紧道:“隋炀帝岂能跟陛下相比?隋朝才几个人?现在大明国泰民安,百姓富足,一万万百姓应该有了吧?再者沈尚书会给民夫发俸禄,又不是白用他们,并非是以服劳役的方式征调,而是雇佣。”
朱厚照微微点头:“这么说也对,不过就怕政策好,落到具体实施时却有人乱来,我听沈先生讲,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就是这么失败的……既如此,那不如规规矩矩办事,沈尚书怎么来由着他,不能随便增加人手了。这些事,你张苑不行。”
www.bq46.cc。m.bq46.cc
“沈大人,这种人应该早些赶走才是,他留在军中难免会把情况泄露出去,若为倭寇所知,对咱们很不利。”张仑善意地提醒。
唐寅跟着点头:“现在得知的情况,是江南官绅中有很多人跟倭寇有勾结,这些事不得不防。”
沈溪则显得无所谓:“现在军中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吗?”
还是之前那个问题,沈溪并不怕自己的情况为人所知,还似乎生怕别人不知道,在攻陷上海县城后沈溪根本没遣散掳掠而来的大明子民,现在又对冯姜如此客气,打破了之前唐寅和张仑等人对沈溪留下的不近人情的印象。
沈溪再道:“任由他去,若是他想在城里四下走动,派人盯着便可,不需要阻碍他。把心思都放在清理城池上,别总想着别人是跑来捣乱的。”
张仑还想说什么,却看到唐寅向他使眼色,识相地行礼告退,跟唐寅一起离开。
县衙最后只剩下马九,沈溪吩咐道:“有关征调民夫和押解中原战场俘虏来上海的公函马上送往南京,用八百里加急,争取一天时间赶到,再派人到周边府县接洽,再于城内外交通要道张贴榜文,雇请劳力到这里干活,至于运送民夫和俘虏的事情,就交给九哥你去办理。”
马九好奇地问道:“大人,难道不等朝廷征调?”
“朝廷能调几个人?”
沈溪道,“一边等朝廷调派,一边要自己筹募,再加上现有将士,用最快的时间把上海的基础打下来,现在只是修补和拆迁,需要的人手可能就得五六万人,眼下军中将士全派上去也不够,还是多找民夫。指望旁人不如指望自己!”
……
……
沈溪的书函,一天后传到南京。
张永得知情况后很着紧,马上安排征调民夫前往上海,却发现以他的权力难以驱使除了南京内府各衙门以及亲军十七卫外的其它衙门。
虽然张永进城后依靠皇权基本已控制局势,隐约压徐俌一头,但始终只是强龙,而地头蛇不松口他也没什么好办法。
最后张永只能耐着性子去徐俌府上相见。
徐俌对张永很热情,最初二人有极大的误会,不过在沈溪调解下,一来二去二人的关系开始缓和并升温,现在已经有一种同盟的感觉。
“张公公怎亲自前来?只要派人跟老夫知会一声,老夫自会亲自前去拜见。看看你还这么客气,带什么礼物来……“
徐俌请张永到了中山王府正堂,刚坐定张永便把自己的意思表明,也将眼下遇到的困难,涉及到对南京六部以及应天府和地方府县调动受阻等情况跟徐俌讲清楚。
徐俌一脸为难之色:“张公公,可不是老夫有意推辞,之厚那边突然征派人手,是否等朝廷恩准才可?要咱配合不假,但每次配合最好先得到朝廷谕旨,擅自跨地域调动民夫,还要河南、山东等地配合押解战俘南下,若是传扬出去的话,肯定会被人非议。”
张永皱眉:“这是沈大人的意思。”
徐俌点头:“老夫也知此事乃是之厚所请,但他对江南的事不甚明了……他不明白的咱应该提醒一句。”
张永道:“徐老公爷的意思,就是不肯帮忙,让他自行找人修造城池?”
“老夫可不是这意思,张公公莫要误会。”
徐俌解释道,“应该是每件事都要上奏陛下……”
张永很着急,站起身来:“陛下已下旨,要地方全力配合沈大人做事。若每件事咱们都要上奏朝廷,一来二去每次都得耽搁五六天甚至十几天时间,你不急,沈大人要着急,他急起来很可能乱来,到时候陛下怪罪……”
“急不得。”
徐俌依然是那副无所谓的表情。
张永往徐俌身上看了一眼,最初很费解,不过稍微思索后便明白了什么。
张永心想:“之前沈之厚出面调停成功,靠的是我等联手对付钱宁,现在上奏到了朝廷,却有关钱宁的事却迟迟没有回复,于是老奸巨猾的魏国公便开始敷衍起来,甚至不肯帮忙办事。”
张永明白到这一层,说话也没之前那么急切,道:“听说沈大人已派人在周边府县征调民夫,还是以雇佣的方式,所用钱粮并非户部征调,好像是直接从军费中扣除。”
徐俌笑道:“沈之厚有钱乃人所共知之事,可不是说他贪污受贿,而是因为他本身家里就营商,张公公或许你不太清楚,以老夫所知,沈大人在闽浙、两广、湖广、江西和南直隶的买卖不少,再加上他跟佛郎机人做买卖,赚得盆满钵满,咱筹措的那点钱粮,或许根本不放在他眼里,咱就是干着急。”
……
……
就在沈溪于黄浦江畔热火朝天地经营他的城池时,消息传回京城,为各政治派系所知。
几家欢喜几家愁!
谢迁对于沈溪建造新城的计划压根儿就不同意,这次沈溪可说是没有跟朝中任何人商议,单纯只是靠张苑穿针引线和皇帝支持而开工建设,谢迁很是郁闷,毕竟在他看来,这种事就算要做也该经过朝议决策,而不是像沈溪这般“任性妄为”。
“南直隶地方已开始征调民夫,听闻之厚还要自行从周边府县招募人手,至于用度上,暂时户部未调拨太多钱粮,有可能他会用之前朝廷划拨的修造战船的银子……”
杨廷和对沈溪修造城池的事情也极力反对,一如他之前反对沈溪很多策略一样。
此时的杨廷和不得不站在跟沈溪对立的立场上,因为他知道,若是跟梁储那样当中立派两边都不得罪,那就意味着几方面都不讨好,自己也将彻底失去超越梁储晋为次辅乃至首辅的机会。
现在他便是在竭力为自己争取,只有眼下这种方式才能让他一步步接近权力核心。
谢迁听杨廷和讲述这些时,神色冷峻,身旁只有靳贵。
当日梁储轮休,要到晚上才会到内阁来值守,所以此时文渊阁内只有三位阁臣在。
而靳贵属于三不管的那种人,甚至在探讨事情上都很少发言,所以他不会在这种时候发表自己的见地。
最后杨廷和总结:“……若再有半个月左右,耗费进去的银子便会有几万两,要叫停的话,只能是现在,是否立即去跟陛下进言?”
杨廷和说完后,公事房内立即安静下来,谢迁陷入沉思中半天没说话,文渊阁内一片死寂,甚至还能听到外面的乌鸦叫声。
许久后,谢迁微微叹息:“就算出面,又能如何?陛下几时听进我等进言?”
杨廷和道:“一而再再而三不按常理出牌,现在似未做出过分之事,但也是劳民伤财,之前更是倾国力发起对鞑靼一战,如今更是擅自武断在江南修造城池,长此以往,就怕他越发乱来啊。”
谢迁无奈摇头:“难道老夫不知他现在作为?只是要阻止的话非常困难,陛下对他完全支持,如今我们要上达天听言路又不通畅,能怎么做?如果再过几年,老夫也从朝中退下,只怕更……”
谢迁说出这个让他最担心之事,那就是接班人问题,现在他还在朝廷,便已对沈溪无计可施,照理说他还是沈溪的恩师以及赏识提拔的伯乐。
若是致仕,意味着朝中再没人能对沈溪进行制约,他甚至觉得,现在杨廷和会跟沈溪对立,那是因为有他在背后撑腰,如果他走了,杨廷和很可能也会转而跟梁储一样不再争执,毕竟要继承他首辅位置的人是梁储,上行下效的道理从来如此。
杨廷和谨慎地道:“就算进言不成,也可造成大的舆论,引起京城朝野对他的非议,逼着陛下表态。”
谢迁惊讶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杨廷和会提出如此“损招”。
上疏皇帝如果没有效果,那就打击沈溪在京城乃至儒学圈子的名声,毕竟谢迁是首辅,名义上代表了大明所有读书人的利益,由他来发起清议,很容易让沈溪深陷舆论的漩涡。
换作以前,谢迁或许还会头脑发热,但现在他必须谨慎,毕竟他明白,现在沈溪于朝中的地位实在太高,把沈溪的名声给打压下去其实对朝廷的稳定没有任何好处。
靳贵突然开口:“最好不要如此,之前那次士子前往沈府抗议……结果太过凄惨了。”
一句话,便让谢迁从呆滞中走出来,他马上意识到,上一次李梦阳等人发起的围攻沈溪的宅邸,反对沈溪兼任两部尚书的动议,因为皇帝的干涉和张苑使诈,还有沈溪不作为,导致包括翰林院翰林和六部、寺司的中低层官员在内的很多士子被罚,有的还承受了皮肉之苦。
谢迁本已平和的心态,突然变得紧张起来,毕竟在他眼里,最重要的是朝廷的稳固,维护大明正统。
杨廷和道:“若因为怕而不去做,便等于是对恶势力低头……以之厚如今的年岁便已开始胡作非为,未来几年会变本加厉,若是几十年后呢?到时可有后辈可以阻止他?甚至那时连皇室中事,都要按照他的想法来吧?”
杨廷和说出个谢迁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沈溪的独断专行会继续恶化,而将来在谢迁,甚至是杨廷和跟靳贵这些人从朝廷退下来后,新人更没办法对付沈溪,到那时整个朝廷完全为沈溪控制,甚至连皇帝废立都由沈溪一手包办。
靳贵本来还想为沈溪说话,到此时便缄口不言,因为他能觉察到如今正统儒官对沈溪的排挤,这无关于朝中能力或者是派系倾轧,而完全是对沈溪执掌朝堂的担忧。
谢迁最后叹了口气道:“如果是以舆论打压,那老夫便等于是在做错事,若他做对了,那他就是大明的功臣,若错了……可以交给历史评判,而现在他既没有做错,还在正道上前行,若老夫猛然在背后推他一把,是否会就此走上歧途?”
谢迁表面上总是反对沈溪做一些事,那是站在朝中的身份和立场上,维护他文官之首的地位。
不过从私人感情上,谢迁不想让沈溪身败名裂,他要维护自己有识人之明的美誉,甚至让别人觉得他做什么都是对的,而不能是他亲手提拔起沈溪,再将沈溪给按下去,如此跟颠三倒四的小人有何区别?
杨廷和很着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谢迁想了很久,还是摇头:“这件事,老夫再做思量吧,至于清议之事,该如何便如此,老夫不想主动干涉。”
……
……
杨廷和苦口婆心在谢迁面前说了很久,最终却是无功而返。
这让杨廷和觉得很无力,毕竟在他看来,现在唯一能制衡甚至将沈溪打压下去的只有谢迁,但谢迁显然不是那种能做大事的人,在小问题上显得聪明睿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一旦涉及大事,就显得优柔寡断。
“明明都知沈之厚崛起,是对朝廷固有秩序的一种破坏,他现在的作为是扰乱朝纲,明明你谢于乔可以用更坚决的手段让沈之厚从朝中退下去……你若是不想让他身败名裂,别人也能理解,毕竟那是你孙女婿,但年轻人总需要历练,让他赋闲在家几年出来做事不是更好?他顶着个国公的爵位,谁能真正拿他怎么样?”
沈溪年岁毕竟太小了,虽然沈溪在朝中当官有十余年了,但毕竟才二十多岁,跟杨廷和这样的老家伙相比年轻太多了。
而杨廷和在朝中已经算是年轻人,这就让他倍感无力,沈溪的存在,扰乱了朝中秩序,再加上皇帝对沈溪的信任以及对年轻人的大力提拔,让杨廷和觉得朝廷的发展方向严重偏离了历史的轨道。
“自古以来,但凡年轻人得道,便是奸佞横行,比如王莽,又比如曹操,这几年朝中这么多事,不也是如此?”
杨廷和很无奈,“若是刘少傅和李少保在朝,何至如此?为何最后留在朝堂的却是只会空谈的谢阁老?”
杨廷和对谢迁无比失望,但他无计可施,只能想办法从背后推动此事,不过这次他只能跳过谢迁去做。
如此一来,便等于是杨廷和僭越做事,不过他明白,背后支持他的人不少,尤其是朝中那些对沈溪不服的人,比如说张太后就会暗中支持他。
……
……
皇宫内,朱厚照从张苑的讲述中知道沈溪造城的进展,表现得很高兴。
在皇帝看来,沈溪修造的城池就是他的后花园,未来朱厚照准备到南方巡幸,到时肯定要在沈溪负责建造的新城中好好住上一段时间,领略江南风土人情的同时,还能乘坐大明自己建造的大船去海上体验一把东海龙王的感觉。
“……陛下,沈大人已从江南各地征调民夫,最初的构想,是征调五万民夫,再把中原战场俘虏的十五万人全部调去,不过老奴想来,二十万人修造一座城市还是太慢了,既要修造城墙和各种建筑,还要建造船厂,找工匠造船,怎么也得要三十万人?”张苑笑呵呵道。
本来张苑觉得不错的事情,朱厚照听了却微微皱眉:“三十万人有点夸张了吧?吃喝用度都不是小数目,俘虏还好说,能活下来已经算是朕法外开恩,但若百姓不愿被征调的话,那朕岂不是当了隋炀帝?”
张苑对于朱厚照的话有些不知所措,他马上意识到,小皇帝虽然没见识过多少世面,但总会拿自己跟历史上的一些皇帝相比,若是有昏君做先例,朱厚照是坚决不干的。
张苑赶紧道:“隋炀帝岂能跟陛下相比?隋朝才几个人?现在大明国泰民安,百姓富足,一万万百姓应该有了吧?再者沈尚书会给民夫发俸禄,又不是白用他们,并非是以服劳役的方式征调,而是雇佣。”
朱厚照微微点头:“这么说也对,不过就怕政策好,落到具体实施时却有人乱来,我听沈先生讲,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就是这么失败的……既如此,那不如规规矩矩办事,沈尚书怎么来由着他,不能随便增加人手了。这些事,你张苑不行。”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7/7705/44409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