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林巡抚越说越离谱
推荐阅读:真千金有学神空间、宫墙柳、汉世祖、邪器、神婿叶凡、乔梁叶心仪全文、女总裁的上门女婿、乔梁叶心仪、四合院之饮食男女、剑来、
后殿中。
赵昊还不知道,江南公司方才在鬼门关上打了个圈。要不是林润还有更要紧的对手,说不定会当场命他交出水泥配方。
这是目前的赵昊完全无法抵挡的。林润只需要派一支军队,接管西山岛即可。莫非他的枪手营,还真敢跟朝廷的军队火并不成?
到时水泥的秘密自然无所遁形,江南公司也就没了这样开疆拓土的利器。
对林润心思毫无察觉的赵公子,还在寻思要不要接下这个大工程。
他当然是愿意的,这样一下就能把整个苏松,都纳入到江南公司的体系中。
但赵昊脸上却没露出任何喜色,而是一脸坦诚笑道:“这种事,中丞得跟华董事长商量了。晚辈的兴趣只在科学上,不懂商业上的事情。”
这回答并不出林润意外。
知道赵公子只有两个点的股份后,他就不觉的这少年在江南公司能有多大话语权了。
在林中丞看来,华家王家那帮士绅才是江南公司真正的话事人。而赵公子,不过是因为发明了水泥,加上他父亲和干娘身份,才被他们纳入小圈子里的。
这也是林润没把赵昊当成对手的重要原因。他要是知道赵公子才是江南公司真正的主人,恐怕手头上多大事都得搁下来,先把这妖孽办了再说。
一个十几岁大的孩子竟有鲸吞江南之能,让他长大了还了得,恐怕整个大明都不够他折腾的。
一念之差,他放过了赵昊,也暂时放过了江南公司。
之后十年的历任应天巡抚,再无一人有林润这般眼光。等到十年后,再有巡抚意识到这点时,江南公司大势已成,那位中丞大人也只能徒呼奈何、伏低做小了。
可见这世上但凡能成大事者,都必有大运加身,否则任他有通天之能,也只能落个功败垂成的下场。
~~
林润信了赵昊的鬼话,自然不再强求,只请他跟那华太师通通气。告诉华董事长,自己改日会登门拜访,详谈此事。
就在赵昊以为,审查应该要结束时,却听林中丞悠悠说道:
“解决水患,永远是堵不如疏。若不疏通整个流域,昆山县的大堤修的再高,也早晚有被淹的风险。”
“这个中丞不必担心,潘中丞给我们设计了预案。一旦水位超过警戒线,马上可以在大堤上起一道临时的子堤,除非苏州城都沉了水,不然我们就是安全的。”
“你这是以邻为壑了。”林润指指他,笑骂一声道:“我看是憋着劲儿要报复吴江和华亭吧。”
“我们可没这种想法,他们倒是年年以邻为壑,把我们淹的够呛。”赵昊笑笑道:“总不能只许他们做初一,不许我们做十五吧?”
“要彻底解决太湖水患,不能学鲧,而要学大禹,将各条水道都疏通开才行。”便听林润沉声说道。
“中丞英明。我们昆山肯定支持,昆开司也准备在修吴淞江南堤时,按照潘中丞设计的方案采取拓宽河道、裁弯取直、束水冲沙三途并举之法,将吴淞江在昆山县的过水能力提高一倍!”
“此举固然值得嘉许,可光你们昆山折腾有什么用?”林润哭笑不得道:“而且你们这样搞完,别的县的水灾会更严重了好吧!”
昆山地势低洼,素来就是整个苏松的泄洪区。这要是把昆山全都用堤坝围起来,太湖倾泻而来的洪水去哪?只能淹别处了。
“这也怪不得我们。”赵昊两手一摊,一脸无辜道:“之前潘中丞给了个方案,从吴江挖一条太浦河分洪,可吴江、华亭都不干。无奈之下,我们只好费工费力建大堤了。”
“本官此行,就是为了解决这件事来的。”林润一摆手,沉声道:“接下来,我会去松江,看看能不能动员他们放弃一部分圩田,让本院来疏通吴淞江下游。”
“那太好了。”赵昊献上诚挚的祝福道:“中丞大人出马,肯定没问题的!”
“没那么容易。”却见林润苦笑一声,叹息道:“松江的地大半是徐阁老家的,剩下小半也都紧跟着徐家,只要徐阁老不点头,这事儿就办不成。”
“……”赵昊怪异的瞥一眼林中丞,心说你跟我小孩子家家的说这个干嘛。
是,我们过去有些误会。但现在本公子和徐阁老现在好着呢,他儿子给我打工,孙子跟我学习,我可不想趟这浑水……
“但这块硬骨头,不啃又不行。”林润却不管他,继续自顾自道:“本院上任后,一直力推江南均粮、官民一则,迄今已经完成了九府之地,唯有松江一府尚未清丈。”
“本院屡次命松江知府清丈田亩,但都被以各种理由推诿过去。各府全都看着松江,他们一日不完成清丈,所谓‘江南均粮、官民一则’,就永远无法实现。”
赵昊点点头,恍然生出种亲历历史之感。
他这才意识到,大明的赋税改革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国家穷困不堪,国库比赵公子的脸还干净,大明朝的税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不改得死的地步。
这时候,江西已经开始试行一条鞭法。各省也都在进行不同的税改尝试,所有有见识、有担当的官员都在摸索着该如何能增加朝廷的收入,减少百姓逃亡。
而税改的重中之重,自然是占天下三分之一赋税的江南,只要江南能改好,则全国也可以顺利推行,大明朝就能续上这口气,再延祚个百八十年。
江南改不好,则亡国就在眼前了。
所以林润和他的前任,一直在寻找最合适江南的新税制。经过几任应天巡抚的不断尝试,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改革之路——官民一则,均田均粮!
所谓‘官民一则、均田均粮’有两重意思,一是把原先属于国家的官田,和民田一视同仁,按照同样的标准交税纳粮。
二是将税赋以及耗羡,全都摊入田亩中。有田始有赋,田多则赋重,田少则赋轻,无田则无赋。
这样一来,百姓国家都会大大得利,却唯独会损害豪强地主的利益。
ps.第三章求月票!!!
www.bq46.cc。m.bq46.cc
赵昊还不知道,江南公司方才在鬼门关上打了个圈。要不是林润还有更要紧的对手,说不定会当场命他交出水泥配方。
这是目前的赵昊完全无法抵挡的。林润只需要派一支军队,接管西山岛即可。莫非他的枪手营,还真敢跟朝廷的军队火并不成?
到时水泥的秘密自然无所遁形,江南公司也就没了这样开疆拓土的利器。
对林润心思毫无察觉的赵公子,还在寻思要不要接下这个大工程。
他当然是愿意的,这样一下就能把整个苏松,都纳入到江南公司的体系中。
但赵昊脸上却没露出任何喜色,而是一脸坦诚笑道:“这种事,中丞得跟华董事长商量了。晚辈的兴趣只在科学上,不懂商业上的事情。”
这回答并不出林润意外。
知道赵公子只有两个点的股份后,他就不觉的这少年在江南公司能有多大话语权了。
在林中丞看来,华家王家那帮士绅才是江南公司真正的话事人。而赵公子,不过是因为发明了水泥,加上他父亲和干娘身份,才被他们纳入小圈子里的。
这也是林润没把赵昊当成对手的重要原因。他要是知道赵公子才是江南公司真正的主人,恐怕手头上多大事都得搁下来,先把这妖孽办了再说。
一个十几岁大的孩子竟有鲸吞江南之能,让他长大了还了得,恐怕整个大明都不够他折腾的。
一念之差,他放过了赵昊,也暂时放过了江南公司。
之后十年的历任应天巡抚,再无一人有林润这般眼光。等到十年后,再有巡抚意识到这点时,江南公司大势已成,那位中丞大人也只能徒呼奈何、伏低做小了。
可见这世上但凡能成大事者,都必有大运加身,否则任他有通天之能,也只能落个功败垂成的下场。
~~
林润信了赵昊的鬼话,自然不再强求,只请他跟那华太师通通气。告诉华董事长,自己改日会登门拜访,详谈此事。
就在赵昊以为,审查应该要结束时,却听林中丞悠悠说道:
“解决水患,永远是堵不如疏。若不疏通整个流域,昆山县的大堤修的再高,也早晚有被淹的风险。”
“这个中丞不必担心,潘中丞给我们设计了预案。一旦水位超过警戒线,马上可以在大堤上起一道临时的子堤,除非苏州城都沉了水,不然我们就是安全的。”
“你这是以邻为壑了。”林润指指他,笑骂一声道:“我看是憋着劲儿要报复吴江和华亭吧。”
“我们可没这种想法,他们倒是年年以邻为壑,把我们淹的够呛。”赵昊笑笑道:“总不能只许他们做初一,不许我们做十五吧?”
“要彻底解决太湖水患,不能学鲧,而要学大禹,将各条水道都疏通开才行。”便听林润沉声说道。
“中丞英明。我们昆山肯定支持,昆开司也准备在修吴淞江南堤时,按照潘中丞设计的方案采取拓宽河道、裁弯取直、束水冲沙三途并举之法,将吴淞江在昆山县的过水能力提高一倍!”
“此举固然值得嘉许,可光你们昆山折腾有什么用?”林润哭笑不得道:“而且你们这样搞完,别的县的水灾会更严重了好吧!”
昆山地势低洼,素来就是整个苏松的泄洪区。这要是把昆山全都用堤坝围起来,太湖倾泻而来的洪水去哪?只能淹别处了。
“这也怪不得我们。”赵昊两手一摊,一脸无辜道:“之前潘中丞给了个方案,从吴江挖一条太浦河分洪,可吴江、华亭都不干。无奈之下,我们只好费工费力建大堤了。”
“本官此行,就是为了解决这件事来的。”林润一摆手,沉声道:“接下来,我会去松江,看看能不能动员他们放弃一部分圩田,让本院来疏通吴淞江下游。”
“那太好了。”赵昊献上诚挚的祝福道:“中丞大人出马,肯定没问题的!”
“没那么容易。”却见林润苦笑一声,叹息道:“松江的地大半是徐阁老家的,剩下小半也都紧跟着徐家,只要徐阁老不点头,这事儿就办不成。”
“……”赵昊怪异的瞥一眼林中丞,心说你跟我小孩子家家的说这个干嘛。
是,我们过去有些误会。但现在本公子和徐阁老现在好着呢,他儿子给我打工,孙子跟我学习,我可不想趟这浑水……
“但这块硬骨头,不啃又不行。”林润却不管他,继续自顾自道:“本院上任后,一直力推江南均粮、官民一则,迄今已经完成了九府之地,唯有松江一府尚未清丈。”
“本院屡次命松江知府清丈田亩,但都被以各种理由推诿过去。各府全都看着松江,他们一日不完成清丈,所谓‘江南均粮、官民一则’,就永远无法实现。”
赵昊点点头,恍然生出种亲历历史之感。
他这才意识到,大明的赋税改革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国家穷困不堪,国库比赵公子的脸还干净,大明朝的税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不改得死的地步。
这时候,江西已经开始试行一条鞭法。各省也都在进行不同的税改尝试,所有有见识、有担当的官员都在摸索着该如何能增加朝廷的收入,减少百姓逃亡。
而税改的重中之重,自然是占天下三分之一赋税的江南,只要江南能改好,则全国也可以顺利推行,大明朝就能续上这口气,再延祚个百八十年。
江南改不好,则亡国就在眼前了。
所以林润和他的前任,一直在寻找最合适江南的新税制。经过几任应天巡抚的不断尝试,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改革之路——官民一则,均田均粮!
所谓‘官民一则、均田均粮’有两重意思,一是把原先属于国家的官田,和民田一视同仁,按照同样的标准交税纳粮。
二是将税赋以及耗羡,全都摊入田亩中。有田始有赋,田多则赋重,田少则赋轻,无田则无赋。
这样一来,百姓国家都会大大得利,却唯独会损害豪强地主的利益。
ps.第三章求月票!!!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7/7706/44419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