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朝鲜事大,蒙古慕强
推荐阅读:快穿之不服来战呀、今夜尚有余温、病美人和杀猪刀、重生高武:不当怨种后,悔哭黑丝女神、顾总别虐了,夫人喝了忘情水!、网游之全职法神、三国之铜雀铸天庭、和黑红弟弟一起上综艺,我爆红、拒绝你表白,你把我闺蜜捡回家?、厨神系统,但食堂打工、
因为朝鲜的极度弱小,所以就对邻国的华夏采取“以小事大”的外交策略。
朝鲜历代都长期作为华夏的附庸,奉华夏为宗主正朔,以此来确保国祚的延续。
这既是朝鲜的生存之道,也因为这般抱大腿的生存之道,所以朝鲜并不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维持国家稳定。
那么也就不用重视武备的发展,没有了武备的压力,朝鲜的门阀世家迅速坐大,甚至还在高丽王朝引发过一次触底反弹(武人政变)。
而且因为长期的以小事大,也让朝鲜事事都会模仿华夏,从而换取虚假的民族文化自信。
由此的外在体现就是朝鲜的城市地名,许多都直接照搬华夏(比如长安、扬州等),文字律法同样直接照搬(朝鲜现在的律法就是《大明律》),到后来还从中国这边换钱到朝鲜去流通(清朝时期跑来换钱)。
林煜说道:“不过,虽然朝鲜因为地缘缺陷带来的极度弱小,所以选择了对大国进行附庸,不以自身为优先,而以附庸大国为前提。”
“但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朝鲜在文化上会有一种极端的自卑,而自卑又会引起强烈的虚假自尊心。这个虚假自尊心肯定无法得到实质意义上的满足,所以就会选择盲目追逐更为虚无的东西作为填补。”
“比如说历史虚无主义,通过虚无化篡改历史,来为自己带来虚假的民族自信。”
朱瞻基脸色顿时变得古怪起来,对于这个朝鲜,他忽然想到了《论语》里面的一句话:色厉而内荏。
永乐帝刚登极的时候,朝鲜王李芳远只是正常朝贺,等大明灭安南置省之时,当场就给李芳远吓得派遣世子出使,来拍永乐帝的马屁,并且确定了今后以小事大的国策。
大明要什么,朝鲜就给什么。
大明在辽东设置建州卫,对朝鲜遏制战略咽喉。
朝鲜要怎么做?
当然是乖乖内撤,防止引起大明爸爸的误会了!
“朝鲜说完,接着说蒙古。”
林煜点了点地图说道。
“蒙古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蒙古高原的特殊地缘环境,决定了这里注定养不活太多人口。而蒙古高原的气候寒冷,缺水少雨又加之干旱,环境温差变化极大且迅猛,也导致了这里几乎不可能发展出像样的农耕文明(但出土文物里还是发现了部分谷物谷仓,只是很少很少,不成规模)。”
“没有农耕文明作为基础,就意味着蒙古高原诞生出的民族,它对自然灾害的抗风险能力约等于没有。所以,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就会天然以部落联盟的形式存在。因为相比血缘宗族构成的国家,部落联盟对更为恶劣的地缘环境,适应性是要强过宗族血缘的。”
宗族血缘的诞生基础,就是要抱团取暖,也就需要更为稳定的基本盘。
说穿了,还是需要农耕文明,在古代也没有什么比农耕文明更稳定,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了。
部落联盟则更适合游牧,虽然都是抱团取暖,但部落不依托血缘宗族,而是单纯聚拢在一起。
“因为地缘环境的恶劣,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人口损失会比农耕文明更快。他们养不活太多人口,活下来的必然也是最能够吃苦耐劳的青壮群体,这也就造成了游牧民族普遍慕强的社会观念,以及随之而来强烈的对外扩张征服欲望。”
用实例来说,匈奴的冒顿单于杀了自己的亲爹头曼单于,而当时的匈奴人怎么想的呢?
那就是……卧槽牛逼大发了,大单于牛逼,我们跟你混了!
这种慕强观念让冒顿单于成功杀父上位,但也给他的头顶悬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匈奴是因为“慕强”,所以才放弃了“懦弱”的头曼单于,拥戴更勇猛的冒顿单于。
换言之,要是冒顿单于有一天,也变得“懦弱”,而不敢带着匈奴四处征战劫掠,那他也会被自己的儿子弑父夺权。
也即是说,随着冒顿单于的成功上位,汉匈战争的爆发,就已经成了必然。
汉朝的和亲送钱安抚策略,不可能喂得饱所有匈奴人。
而冒顿单于也不可能为了几个和亲公主,就承担被亲儿子杀父篡位的风险。
“蒙古与匈奴……”
朱瞻基微微点头,他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爷爷总是要对漠北的蒙古人动兵。
哪怕弄得国库财政困难,五次征讨有三次都算是白去,大部分时间都被蒙古人带着在草原上遛弯子。
在听完林先生讲的地缘决定论,与地缘决定的民族国家精神特质,朱瞻基渐渐有所领悟。
蒙古与匈奴的相似度太高了,虽然两者的时间线差了上千年,但不妨碍二者因为同一片地缘,发展出相似的“民族国家”精神特质。
当蒙古一旦出现了某位大可汗,那就必然会与大明爆发战争。
这甚至可能不是那位大可汗的本意,只是单纯被蒙古众部给裹挟推着,走上了这条战争的不归路。
永乐帝对此的解决办法,就是每当有着要出可汗共主的苗头之时,那就立刻发兵介入。
不用真的跟蒙古人打,只要追着他们遛弯子,遛到明军粮草不济,遛到蒙古错过最佳的放牧时节。
届时,即将聚拢的蒙古诸部,自然而然就会土崩瓦解,不崩也没有关系。
因为战争还有另一个隐性作用,那便是极大提高了蒙古南下劫掠的成本。
就与汉武帝一开始与匈奴交战,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也付出了极大代价一样。
可汉武帝依旧选择咬牙坚持,不惜耗费军资巨万,出动数十万的军队战马,也要跟匈奴硬刚到底。
直到匈奴实在受不了,匈奴王庭远遁漠北,汉匈战争才终于停止。
汉武帝看的很明白,横竖都是打,不如一鼓作气彻底把匈奴打疼!
汉武帝之前,匈奴南下劫掠意味着发财,而汉武帝之后,南下劫掠意味着损伤巨万,别说发财了,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不好说。
再加上汉武帝后期,就不单纯砍脑袋了,愿意臣服的也可以纳入汉朝藩篱。
对抗大汉,就要变成京观,被汉军杀绝户。
而载歌载舞欢迎汉兵,就能吃香喝辣。
换你,你怎么选?
永乐帝的五征漠北,有自己的天下私心,同样也不乏战略考量。
好歹也是朱元璋众多儿子里,除了朱标外最像老朱的,怎么可能连风烛残年的蒙古人都对付不了?
而且还被连续遛了三次!
www.bq46.cc。m.bq46.cc
朝鲜历代都长期作为华夏的附庸,奉华夏为宗主正朔,以此来确保国祚的延续。
这既是朝鲜的生存之道,也因为这般抱大腿的生存之道,所以朝鲜并不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维持国家稳定。
那么也就不用重视武备的发展,没有了武备的压力,朝鲜的门阀世家迅速坐大,甚至还在高丽王朝引发过一次触底反弹(武人政变)。
而且因为长期的以小事大,也让朝鲜事事都会模仿华夏,从而换取虚假的民族文化自信。
由此的外在体现就是朝鲜的城市地名,许多都直接照搬华夏(比如长安、扬州等),文字律法同样直接照搬(朝鲜现在的律法就是《大明律》),到后来还从中国这边换钱到朝鲜去流通(清朝时期跑来换钱)。
林煜说道:“不过,虽然朝鲜因为地缘缺陷带来的极度弱小,所以选择了对大国进行附庸,不以自身为优先,而以附庸大国为前提。”
“但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朝鲜在文化上会有一种极端的自卑,而自卑又会引起强烈的虚假自尊心。这个虚假自尊心肯定无法得到实质意义上的满足,所以就会选择盲目追逐更为虚无的东西作为填补。”
“比如说历史虚无主义,通过虚无化篡改历史,来为自己带来虚假的民族自信。”
朱瞻基脸色顿时变得古怪起来,对于这个朝鲜,他忽然想到了《论语》里面的一句话:色厉而内荏。
永乐帝刚登极的时候,朝鲜王李芳远只是正常朝贺,等大明灭安南置省之时,当场就给李芳远吓得派遣世子出使,来拍永乐帝的马屁,并且确定了今后以小事大的国策。
大明要什么,朝鲜就给什么。
大明在辽东设置建州卫,对朝鲜遏制战略咽喉。
朝鲜要怎么做?
当然是乖乖内撤,防止引起大明爸爸的误会了!
“朝鲜说完,接着说蒙古。”
林煜点了点地图说道。
“蒙古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蒙古高原的特殊地缘环境,决定了这里注定养不活太多人口。而蒙古高原的气候寒冷,缺水少雨又加之干旱,环境温差变化极大且迅猛,也导致了这里几乎不可能发展出像样的农耕文明(但出土文物里还是发现了部分谷物谷仓,只是很少很少,不成规模)。”
“没有农耕文明作为基础,就意味着蒙古高原诞生出的民族,它对自然灾害的抗风险能力约等于没有。所以,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就会天然以部落联盟的形式存在。因为相比血缘宗族构成的国家,部落联盟对更为恶劣的地缘环境,适应性是要强过宗族血缘的。”
宗族血缘的诞生基础,就是要抱团取暖,也就需要更为稳定的基本盘。
说穿了,还是需要农耕文明,在古代也没有什么比农耕文明更稳定,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了。
部落联盟则更适合游牧,虽然都是抱团取暖,但部落不依托血缘宗族,而是单纯聚拢在一起。
“因为地缘环境的恶劣,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人口损失会比农耕文明更快。他们养不活太多人口,活下来的必然也是最能够吃苦耐劳的青壮群体,这也就造成了游牧民族普遍慕强的社会观念,以及随之而来强烈的对外扩张征服欲望。”
用实例来说,匈奴的冒顿单于杀了自己的亲爹头曼单于,而当时的匈奴人怎么想的呢?
那就是……卧槽牛逼大发了,大单于牛逼,我们跟你混了!
这种慕强观念让冒顿单于成功杀父上位,但也给他的头顶悬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匈奴是因为“慕强”,所以才放弃了“懦弱”的头曼单于,拥戴更勇猛的冒顿单于。
换言之,要是冒顿单于有一天,也变得“懦弱”,而不敢带着匈奴四处征战劫掠,那他也会被自己的儿子弑父夺权。
也即是说,随着冒顿单于的成功上位,汉匈战争的爆发,就已经成了必然。
汉朝的和亲送钱安抚策略,不可能喂得饱所有匈奴人。
而冒顿单于也不可能为了几个和亲公主,就承担被亲儿子杀父篡位的风险。
“蒙古与匈奴……”
朱瞻基微微点头,他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爷爷总是要对漠北的蒙古人动兵。
哪怕弄得国库财政困难,五次征讨有三次都算是白去,大部分时间都被蒙古人带着在草原上遛弯子。
在听完林先生讲的地缘决定论,与地缘决定的民族国家精神特质,朱瞻基渐渐有所领悟。
蒙古与匈奴的相似度太高了,虽然两者的时间线差了上千年,但不妨碍二者因为同一片地缘,发展出相似的“民族国家”精神特质。
当蒙古一旦出现了某位大可汗,那就必然会与大明爆发战争。
这甚至可能不是那位大可汗的本意,只是单纯被蒙古众部给裹挟推着,走上了这条战争的不归路。
永乐帝对此的解决办法,就是每当有着要出可汗共主的苗头之时,那就立刻发兵介入。
不用真的跟蒙古人打,只要追着他们遛弯子,遛到明军粮草不济,遛到蒙古错过最佳的放牧时节。
届时,即将聚拢的蒙古诸部,自然而然就会土崩瓦解,不崩也没有关系。
因为战争还有另一个隐性作用,那便是极大提高了蒙古南下劫掠的成本。
就与汉武帝一开始与匈奴交战,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也付出了极大代价一样。
可汉武帝依旧选择咬牙坚持,不惜耗费军资巨万,出动数十万的军队战马,也要跟匈奴硬刚到底。
直到匈奴实在受不了,匈奴王庭远遁漠北,汉匈战争才终于停止。
汉武帝看的很明白,横竖都是打,不如一鼓作气彻底把匈奴打疼!
汉武帝之前,匈奴南下劫掠意味着发财,而汉武帝之后,南下劫掠意味着损伤巨万,别说发财了,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不好说。
再加上汉武帝后期,就不单纯砍脑袋了,愿意臣服的也可以纳入汉朝藩篱。
对抗大汉,就要变成京观,被汉军杀绝户。
而载歌载舞欢迎汉兵,就能吃香喝辣。
换你,你怎么选?
永乐帝的五征漠北,有自己的天下私心,同样也不乏战略考量。
好歹也是朱元璋众多儿子里,除了朱标外最像老朱的,怎么可能连风烛残年的蒙古人都对付不了?
而且还被连续遛了三次!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7/7929/46445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