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这小子太毒了啊!
推荐阅读:快穿之不服来战呀、今夜尚有余温、病美人和杀猪刀、重生高武:不当怨种后,悔哭黑丝女神、顾总别虐了,夫人喝了忘情水!、网游之全职法神、三国之铜雀铸天庭、和黑红弟弟一起上综艺,我爆红、拒绝你表白,你把我闺蜜捡回家?、厨神系统,但食堂打工、
文试开始。
李祺坐好之后,
一众勋贵子弟全部到齐。
徐达当即命将士取来了笔墨纸砚,依次分发了下去。
“你们都听好了!”
“这一场文试,考的是策论,考的是你们自身才学!”
“为将者,不能只会武功,只会使一身蛮力,这样的人不配为将!”
“将领身担三军将士之性命安危,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例子比比皆是,尔等当引以为戒,绝不可视将士性命为儿戏。”
徐达这番话,可谓是说出了他自己的心声。
他出身农家,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后受汤和邀请参加义军投身郭子兴部,随即就是追随朱元璋开始了戎马生涯。
打仗这种事情,徐达是不怕的,但是打着打着他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尤其越是身居高位,徐达就越能意识到肩上的担子重大,好在他遇事善用脑筋,所以一有闲暇就会研读兵书,诚可谓是手不释卷。
所以本着提携后辈的心思,徐达直接把心里话都讲了出来,希冀着这些勋贵子弟能够早日醒悟,奋发向上继承父兄衣钵。
“皇上已经出题!”
“来人,把题目取过来!”
徐达话音一落,便有一个宦官举着牌子走到了人前。
那牌子上面正有几个金漆大字,赫然是“何以平北虏”!
李祺一见到这个题目,顿时就笑了。
不出意料,这就很朱元璋。
大明王朝现在局势确实不妙,胡元朝廷是被赶跑了,可是人家又不是只有一个朝廷,还有大量分封在各地诸如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仍归元朝统治。
卧榻之侧,还有强敌酣睡,老朱同志只怕半夜都要惊醒,觉都睡不好,不北伐才怪!
而且那胡元伪帝北逃上都(开平)后,其实一直逗留在大明的边境地区,并二次南侵以图夺回原来的大都(北京)复辟,去年更是迁都应昌府,和位于燕山的大都不过两三天的马上路程。
老朱同志这眼睛一闭一睁,第二天发现北疆没了,当场气死……
李祺笑得正开心,冷不丁被人一巴掌拍在了脑门上面。
“你这混账,笑得那么下贱做什么?”
“还不快点答题!”
徐达收回了手,神情古怪地盯着李祺。
这个“大孝子”,他娘地越看越不对劲!
然后喝道:“来人,把老夫的椅子搬过来!”
下一刻,徐达就堂而皇之地坐在了李祺对面,二人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服谁!
眼瞅着徐达又扬起了巴掌,李祺顿时认怂了,乖乖低头开始答题。
这策论策论,说的简单一点,就是皇帝问策,考生进言献策,给出解决办法。
要是策略赢得了皇帝与文武重臣的认可,那这勋贵子弟距离飞黄腾达也就不远了。
勋贵子弟们看到“何以平北虏”这道题目,那真是个个目中放光。
毕竟他们可都是功勋子弟,而北虏之患又是老生常谈,这些子弟里面大部分人的父辈兄长,都在军中任职,都曾有过出塞征战、鏖战鞑子的经历。
所以,这题目对他们而言,那简直就是送分题啊!
怎么揍蒙古鞑子,这……需要思考吗?
老子能给你写出来上百种不一样的姿势来……
于是勋贵子弟们个个面带喜色,当即提笔研磨,兴冲冲地就开始答题。
倒是朱棣一直皱眉不展,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个题目,确实很是简单。
但就是因为他太简单了,所以反倒是大大提高了难度!
你要知道,出这道题目的人,可是父皇啊!
还有谁比父皇更了解北虏之患吗?
还是说父皇的眼光见识还不如自己这些勋贵子弟?
朱棣自己都笑了。
所以啊,这其实不是送分题,而是“送命题”!
是以寻常那些老生常谈的办法,在这儿根本就上不得台面!
只怕父皇想要的,不是一次两次地击败蒙古鞑子,他想要的是永绝北虏之患!
不得不承认,朱棣确实是天生将种,他的军事眼光远非常人可比。
但难就难在这个地方,如何才能永绝北虏之患?
哪怕以朱棣的军事战略眼光,他都很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因为,这个问题,不可能会有答案!
为什么?
因为不是只有大明才有北虏之患!
历代中原王朝,都曾面临过同样的问题!
霸秦,强汉,盛唐……历代中原王朝,都不能彻底解决来自游牧部族的威胁!
而他朱棣现在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从大明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要做的并非是发起战争,而是重铸北疆防线!
围绕着这个核心思想,朱棣也开始动笔了。
徐达环顾全场,最后惊讶地发现,只有眼前的李祺还在沉思,始终没有动笔。
这个“大孝子”,他想做什么?
难道他真想交白卷不成?
这可是皇帝陛下亲自出题啊!
你丫敢交白卷,那就是不尊皇上藐视皇上,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一想到这儿,徐达就忍不住轻咳了两声,想要提醒一下李祺别犯浑,老老实实地赶紧答题。
然而徐达接连咳嗽了好几声,李祺却都是置若罔闻。
甚至他还注意到,李祺此刻的脸色很是异样。
没有先前的那等轻浮懒散,他好像在做什么很艰难的决定似的,正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与纠结之中!
其实,徐达猜得没错,李祺现在确实非常纠结,或者说正在犹豫要不要认真作答。
随便写写,糊弄一下,既不用出风头,也不会引人注意,可谓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但问题在于,李祺想这样做,他的良心好像不答应啊!
北虏之患,始终伴随着大明王朝。
从太祖朱元璋十三次北伐开始,再到太宗朱棣五次御驾亲征,这两代帝王可谓是倾尽全力打出了一个万世太平!
可是结果呢?
朱元璋十三次北征,北元朝廷被削成了草台班子,分裂成了鞑靼和瓦剌。
但鞑靼和瓦剌却依旧常年寇边扰境,劫掠袭扰大明边镇,屠戮边镇子民。
而朱棣五次御驾亲征,打了鞑靼又打瓦剌,打了瓦剌又打鞑靼,按下葫芦浮起瓢,打了一辈子的仗都没有享受享受,最后自己病逝在回师途中。
而鞑靼被他打残了后,瓦剌趁势崛起,在马哈木、脱欢、也先三代人的发展之下,终于一统整个草原,随后就是那场土木堡之变,大明王朝一战丧失了精锐战师,盛极一时的大明王朝也自此逐步走向衰亡!
其实,武力并非平定北虏的最好方式。
那些钱粮辎重不用在战争上面,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啊!
李祺长叹了口气,在徐达的注视之下,终于提笔了!
只见他一挥而就,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大篇文字,看得徐达眼睛都瞪圆了。
最后李祺投笔于案,起身潇洒离去。
该说的都说了。
希望老朱同志能够听进去吧!
徐达没有直至李祺离去,而是下意识地看向了桌上的答卷。
“臣有上中下三策,可平北虏!”
看到第一句话,徐达不由哑然失笑。
果然还是年轻啊!
“平北虏”这种话,他徐达都不敢说。
好大的口气……
然而等他目光看到最后的上策!
卧槽!
等等!
这小子太毒了啊!
www.bq46.cc。m.bq46.cc
李祺坐好之后,
一众勋贵子弟全部到齐。
徐达当即命将士取来了笔墨纸砚,依次分发了下去。
“你们都听好了!”
“这一场文试,考的是策论,考的是你们自身才学!”
“为将者,不能只会武功,只会使一身蛮力,这样的人不配为将!”
“将领身担三军将士之性命安危,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例子比比皆是,尔等当引以为戒,绝不可视将士性命为儿戏。”
徐达这番话,可谓是说出了他自己的心声。
他出身农家,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后受汤和邀请参加义军投身郭子兴部,随即就是追随朱元璋开始了戎马生涯。
打仗这种事情,徐达是不怕的,但是打着打着他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尤其越是身居高位,徐达就越能意识到肩上的担子重大,好在他遇事善用脑筋,所以一有闲暇就会研读兵书,诚可谓是手不释卷。
所以本着提携后辈的心思,徐达直接把心里话都讲了出来,希冀着这些勋贵子弟能够早日醒悟,奋发向上继承父兄衣钵。
“皇上已经出题!”
“来人,把题目取过来!”
徐达话音一落,便有一个宦官举着牌子走到了人前。
那牌子上面正有几个金漆大字,赫然是“何以平北虏”!
李祺一见到这个题目,顿时就笑了。
不出意料,这就很朱元璋。
大明王朝现在局势确实不妙,胡元朝廷是被赶跑了,可是人家又不是只有一个朝廷,还有大量分封在各地诸如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仍归元朝统治。
卧榻之侧,还有强敌酣睡,老朱同志只怕半夜都要惊醒,觉都睡不好,不北伐才怪!
而且那胡元伪帝北逃上都(开平)后,其实一直逗留在大明的边境地区,并二次南侵以图夺回原来的大都(北京)复辟,去年更是迁都应昌府,和位于燕山的大都不过两三天的马上路程。
老朱同志这眼睛一闭一睁,第二天发现北疆没了,当场气死……
李祺笑得正开心,冷不丁被人一巴掌拍在了脑门上面。
“你这混账,笑得那么下贱做什么?”
“还不快点答题!”
徐达收回了手,神情古怪地盯着李祺。
这个“大孝子”,他娘地越看越不对劲!
然后喝道:“来人,把老夫的椅子搬过来!”
下一刻,徐达就堂而皇之地坐在了李祺对面,二人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服谁!
眼瞅着徐达又扬起了巴掌,李祺顿时认怂了,乖乖低头开始答题。
这策论策论,说的简单一点,就是皇帝问策,考生进言献策,给出解决办法。
要是策略赢得了皇帝与文武重臣的认可,那这勋贵子弟距离飞黄腾达也就不远了。
勋贵子弟们看到“何以平北虏”这道题目,那真是个个目中放光。
毕竟他们可都是功勋子弟,而北虏之患又是老生常谈,这些子弟里面大部分人的父辈兄长,都在军中任职,都曾有过出塞征战、鏖战鞑子的经历。
所以,这题目对他们而言,那简直就是送分题啊!
怎么揍蒙古鞑子,这……需要思考吗?
老子能给你写出来上百种不一样的姿势来……
于是勋贵子弟们个个面带喜色,当即提笔研磨,兴冲冲地就开始答题。
倒是朱棣一直皱眉不展,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个题目,确实很是简单。
但就是因为他太简单了,所以反倒是大大提高了难度!
你要知道,出这道题目的人,可是父皇啊!
还有谁比父皇更了解北虏之患吗?
还是说父皇的眼光见识还不如自己这些勋贵子弟?
朱棣自己都笑了。
所以啊,这其实不是送分题,而是“送命题”!
是以寻常那些老生常谈的办法,在这儿根本就上不得台面!
只怕父皇想要的,不是一次两次地击败蒙古鞑子,他想要的是永绝北虏之患!
不得不承认,朱棣确实是天生将种,他的军事眼光远非常人可比。
但难就难在这个地方,如何才能永绝北虏之患?
哪怕以朱棣的军事战略眼光,他都很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因为,这个问题,不可能会有答案!
为什么?
因为不是只有大明才有北虏之患!
历代中原王朝,都曾面临过同样的问题!
霸秦,强汉,盛唐……历代中原王朝,都不能彻底解决来自游牧部族的威胁!
而他朱棣现在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从大明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要做的并非是发起战争,而是重铸北疆防线!
围绕着这个核心思想,朱棣也开始动笔了。
徐达环顾全场,最后惊讶地发现,只有眼前的李祺还在沉思,始终没有动笔。
这个“大孝子”,他想做什么?
难道他真想交白卷不成?
这可是皇帝陛下亲自出题啊!
你丫敢交白卷,那就是不尊皇上藐视皇上,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一想到这儿,徐达就忍不住轻咳了两声,想要提醒一下李祺别犯浑,老老实实地赶紧答题。
然而徐达接连咳嗽了好几声,李祺却都是置若罔闻。
甚至他还注意到,李祺此刻的脸色很是异样。
没有先前的那等轻浮懒散,他好像在做什么很艰难的决定似的,正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与纠结之中!
其实,徐达猜得没错,李祺现在确实非常纠结,或者说正在犹豫要不要认真作答。
随便写写,糊弄一下,既不用出风头,也不会引人注意,可谓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但问题在于,李祺想这样做,他的良心好像不答应啊!
北虏之患,始终伴随着大明王朝。
从太祖朱元璋十三次北伐开始,再到太宗朱棣五次御驾亲征,这两代帝王可谓是倾尽全力打出了一个万世太平!
可是结果呢?
朱元璋十三次北征,北元朝廷被削成了草台班子,分裂成了鞑靼和瓦剌。
但鞑靼和瓦剌却依旧常年寇边扰境,劫掠袭扰大明边镇,屠戮边镇子民。
而朱棣五次御驾亲征,打了鞑靼又打瓦剌,打了瓦剌又打鞑靼,按下葫芦浮起瓢,打了一辈子的仗都没有享受享受,最后自己病逝在回师途中。
而鞑靼被他打残了后,瓦剌趁势崛起,在马哈木、脱欢、也先三代人的发展之下,终于一统整个草原,随后就是那场土木堡之变,大明王朝一战丧失了精锐战师,盛极一时的大明王朝也自此逐步走向衰亡!
其实,武力并非平定北虏的最好方式。
那些钱粮辎重不用在战争上面,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啊!
李祺长叹了口气,在徐达的注视之下,终于提笔了!
只见他一挥而就,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大篇文字,看得徐达眼睛都瞪圆了。
最后李祺投笔于案,起身潇洒离去。
该说的都说了。
希望老朱同志能够听进去吧!
徐达没有直至李祺离去,而是下意识地看向了桌上的答卷。
“臣有上中下三策,可平北虏!”
看到第一句话,徐达不由哑然失笑。
果然还是年轻啊!
“平北虏”这种话,他徐达都不敢说。
好大的口气……
然而等他目光看到最后的上策!
卧槽!
等等!
这小子太毒了啊!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8/8066/47732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