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推荐阅读:快穿之不服来战呀、今夜尚有余温、病美人和杀猪刀、重生高武:不当怨种后,悔哭黑丝女神、顾总别虐了,夫人喝了忘情水!、网游之全职法神、三国之铜雀铸天庭、和黑红弟弟一起上综艺,我爆红、拒绝你表白,你把我闺蜜捡回家?、厨神系统,但食堂打工、
小教场。
千余军士身穿铠甲,背着战术背包跑步前进,背包两侧的兜囊成了箭壶,二十四根箭羽随风微动。
沐英垂手在侧,对一旁的朱元璋道:“陛下,经过锻体术训练之后,军士背着三十六斤背包、合自身负重与兵器,依旧可以日行六十里而不甚疲惫。”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随手拦下四名军士,询问:“你们对这种背包可有何看法?”
军士惶恐,单膝跪下。
刘二见是皇帝问话,其他人不说,只好壮着胆子回道:“陛下,咱觉得这背包极好。以前行军打仗时,咱少不了丢三落四,现有了这背包,不仅不会忘了水囊,还多携带一批干粮,甚至还有空隙放点咸菜,这咸菜是腌制的萝卜,可好吃了,陛下要不要……”
沐英黑了脸,让你丫的回答问题,你怎么扯上咸菜去了,还敢让陛下吃你的咸菜,鬼知道你吃咸菜的时候打了几个喷嚏!
“陛下,他是一时紧张,慌不择言……”
沐英连忙说情。
朱元璋却没有怪罪之意,相反感觉很是亲切,笑着让军士打开背包看了看,果然有一个小小的坛子,打开之后,里面是黑黢黢的萝卜,连切都没切,上面还有一排牙印……
“好,不错。朕只是想问问,你们认为这背包哪里不好,朕好安排人重新改过。”
朱元璋夸了两句,闭口不提试吃的事。
刘二连忙道:“这背包哪里都好,就是能不能更大一些,咱带的东西不够多啊。”
朱元璋看向沐英。
沐英苦涩地笑了笑,说:“陛下,这背包可容纳四十余斤物,已是不少。若再增其量,恐有损战力。”
朱元璋微微点头,看向另一名军士,见其背包两侧兜囊都有箭也不奇怪,军中不少人是左右开弓,命军士归队后,对一旁的沐英说:“前几日工部之人去了句容,回来之后不吝赞誉之词。昨日朕下了诏书任唐俊为北平参政,他在谈吐之间,似乎受顾正臣影响颇多,竟也提出了养廉银的问题,还说希望借鉴句容方式,打造一些大院,招揽百姓做事,并提出以官商富民之策。”
沐英眼神中充满欣慰之色:“顾先生所做之事可成,只是,不意味着任何人可效仿。”
“哦,为何?”
朱元璋颇是好奇。
沐英从袖子里翻出一叠信,来回找了找,拿出一封信呈给朱元璋:“顾先生在书信之中,多次提到‘因地制宜,分策行之’这句话,以他的想法来论,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治理之策,不应统而论之。就如山多之地,强硬发展耕作是不合适的,毕竟山多田少,而变山为宝才是合适之策。”
朱元璋凝眸,沉声读道:“《周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世间唯一不变者,乃变化是也。地理不同,民风不同,所居大城远近不同,所临山川河流远近不同,当因地制宜,分策行之……”
沐英笑道:“这是顾先生在教导沐春、沐晟时写来的,他希望沐春、沐晟日后可以治理一方,为陛下分忧。”
朱元璋凝重地点了点头,抬头看向蓝天:“世间唯一不变者,乃变化是也!这小子似乎说得有些道理,古人之言,之事,未必都可以化作典要,还需因情况变化方可处理妥当。就此来论,他倒是通透,观他在句容所为,倒处处是变化。”
沐英进言:“故此,臣以为顾先生可为之事,他人未必可为。毕竟句容至金陵不过百里,且是小县。而北平是大邑,情况与句容相差巨大。若不能因地制宜,恐会伤民。”
朱元璋仔细想想,也觉有理。
句容制造多少东西都不愁卖,因为依靠着金陵,人口众多,购买货物的人家也多。
可北平,不计卫所军士外,还不到五万人,远远无法与金陵相提并论,唐俊若在北平直接开造货物推车,新式火炉的话,显然是没多少人买,且难以持续。
朱元璋看向身旁的宦官:“将这段话记下来,传给唐俊,若他有不明之处,准他写信问询顾正臣。”
宦官答应一声,记下来之后,便着人传话。
朱元璋背负双手走着,问道:“听说顾正臣的妹妹做起了白糖买卖,生意还颇为不错的样子?”
沐英笑着说:“这倒是,听说那顾青青识字不多,却对账目经商颇感兴趣,现在跟着一个名为胡大山的徽商学习经商之道。那白糖店铺开张不到七日,已是名满金陵。”
“走,咱也去看看。”
朱元璋与沐英在教场内换了衣裳,张焕、郑泊等军士暗中随行护卫。
莲花桥,人来人往。
热闹的街市,让朱元璋感觉很是舒坦。
过了桥,向右行不过百步,便可看到写着“滕县举人白糖”的招子,招子之下,不少人在排队。
没有混乱。
朱元璋走近,看到白糖铺子外曲折且狭窄的围栏,看了一眼沐英:“这倒是好法子,人虽多,可都需要沿围栏中间行走,显得井然有序。一些灾年里百姓冲击施粥棚,甚至有人撞翻粥棚而烫伤,这法子倒是可以推广,日后也少些混乱。”
沐英笑道:“这些倒是可以安排给工部、户部。”
朱元璋看了一眼郑泊等人,郑泊带人进队伍排队,朱元璋、沐英也跟了进去。
“十二月将至,地方衙署封印一个月。顾小子可来信说过腊月如何过,是他来金陵,还是接顾氏等人去句容?”
朱元璋问道。
沐英点了点头:“上个月里,顾先生来信说在金陵陪伴家人,看他字里行间急切,似乎是二日便能到了金陵。只是最近消停了,闰十一月里都没来几封信,不知是忙着安排事宜,还是忙着准备行礼。”
朱元璋淡然一笑:“兴许是家人到了金陵,盼念心切吧。”
沐英、朱元璋绝对想不到,顾正臣完全是将日子算错了……
朱元璋看向店铺,一个小姑娘正在忙碌,时不时指挥下伙计,沉思问:“沐英啊,顾正臣的官商富民,你认为当真可行吗?”
www.bq46.cc。m.bq46.cc
千余军士身穿铠甲,背着战术背包跑步前进,背包两侧的兜囊成了箭壶,二十四根箭羽随风微动。
沐英垂手在侧,对一旁的朱元璋道:“陛下,经过锻体术训练之后,军士背着三十六斤背包、合自身负重与兵器,依旧可以日行六十里而不甚疲惫。”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随手拦下四名军士,询问:“你们对这种背包可有何看法?”
军士惶恐,单膝跪下。
刘二见是皇帝问话,其他人不说,只好壮着胆子回道:“陛下,咱觉得这背包极好。以前行军打仗时,咱少不了丢三落四,现有了这背包,不仅不会忘了水囊,还多携带一批干粮,甚至还有空隙放点咸菜,这咸菜是腌制的萝卜,可好吃了,陛下要不要……”
沐英黑了脸,让你丫的回答问题,你怎么扯上咸菜去了,还敢让陛下吃你的咸菜,鬼知道你吃咸菜的时候打了几个喷嚏!
“陛下,他是一时紧张,慌不择言……”
沐英连忙说情。
朱元璋却没有怪罪之意,相反感觉很是亲切,笑着让军士打开背包看了看,果然有一个小小的坛子,打开之后,里面是黑黢黢的萝卜,连切都没切,上面还有一排牙印……
“好,不错。朕只是想问问,你们认为这背包哪里不好,朕好安排人重新改过。”
朱元璋夸了两句,闭口不提试吃的事。
刘二连忙道:“这背包哪里都好,就是能不能更大一些,咱带的东西不够多啊。”
朱元璋看向沐英。
沐英苦涩地笑了笑,说:“陛下,这背包可容纳四十余斤物,已是不少。若再增其量,恐有损战力。”
朱元璋微微点头,看向另一名军士,见其背包两侧兜囊都有箭也不奇怪,军中不少人是左右开弓,命军士归队后,对一旁的沐英说:“前几日工部之人去了句容,回来之后不吝赞誉之词。昨日朕下了诏书任唐俊为北平参政,他在谈吐之间,似乎受顾正臣影响颇多,竟也提出了养廉银的问题,还说希望借鉴句容方式,打造一些大院,招揽百姓做事,并提出以官商富民之策。”
沐英眼神中充满欣慰之色:“顾先生所做之事可成,只是,不意味着任何人可效仿。”
“哦,为何?”
朱元璋颇是好奇。
沐英从袖子里翻出一叠信,来回找了找,拿出一封信呈给朱元璋:“顾先生在书信之中,多次提到‘因地制宜,分策行之’这句话,以他的想法来论,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治理之策,不应统而论之。就如山多之地,强硬发展耕作是不合适的,毕竟山多田少,而变山为宝才是合适之策。”
朱元璋凝眸,沉声读道:“《周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世间唯一不变者,乃变化是也。地理不同,民风不同,所居大城远近不同,所临山川河流远近不同,当因地制宜,分策行之……”
沐英笑道:“这是顾先生在教导沐春、沐晟时写来的,他希望沐春、沐晟日后可以治理一方,为陛下分忧。”
朱元璋凝重地点了点头,抬头看向蓝天:“世间唯一不变者,乃变化是也!这小子似乎说得有些道理,古人之言,之事,未必都可以化作典要,还需因情况变化方可处理妥当。就此来论,他倒是通透,观他在句容所为,倒处处是变化。”
沐英进言:“故此,臣以为顾先生可为之事,他人未必可为。毕竟句容至金陵不过百里,且是小县。而北平是大邑,情况与句容相差巨大。若不能因地制宜,恐会伤民。”
朱元璋仔细想想,也觉有理。
句容制造多少东西都不愁卖,因为依靠着金陵,人口众多,购买货物的人家也多。
可北平,不计卫所军士外,还不到五万人,远远无法与金陵相提并论,唐俊若在北平直接开造货物推车,新式火炉的话,显然是没多少人买,且难以持续。
朱元璋看向身旁的宦官:“将这段话记下来,传给唐俊,若他有不明之处,准他写信问询顾正臣。”
宦官答应一声,记下来之后,便着人传话。
朱元璋背负双手走着,问道:“听说顾正臣的妹妹做起了白糖买卖,生意还颇为不错的样子?”
沐英笑着说:“这倒是,听说那顾青青识字不多,却对账目经商颇感兴趣,现在跟着一个名为胡大山的徽商学习经商之道。那白糖店铺开张不到七日,已是名满金陵。”
“走,咱也去看看。”
朱元璋与沐英在教场内换了衣裳,张焕、郑泊等军士暗中随行护卫。
莲花桥,人来人往。
热闹的街市,让朱元璋感觉很是舒坦。
过了桥,向右行不过百步,便可看到写着“滕县举人白糖”的招子,招子之下,不少人在排队。
没有混乱。
朱元璋走近,看到白糖铺子外曲折且狭窄的围栏,看了一眼沐英:“这倒是好法子,人虽多,可都需要沿围栏中间行走,显得井然有序。一些灾年里百姓冲击施粥棚,甚至有人撞翻粥棚而烫伤,这法子倒是可以推广,日后也少些混乱。”
沐英笑道:“这些倒是可以安排给工部、户部。”
朱元璋看了一眼郑泊等人,郑泊带人进队伍排队,朱元璋、沐英也跟了进去。
“十二月将至,地方衙署封印一个月。顾小子可来信说过腊月如何过,是他来金陵,还是接顾氏等人去句容?”
朱元璋问道。
沐英点了点头:“上个月里,顾先生来信说在金陵陪伴家人,看他字里行间急切,似乎是二日便能到了金陵。只是最近消停了,闰十一月里都没来几封信,不知是忙着安排事宜,还是忙着准备行礼。”
朱元璋淡然一笑:“兴许是家人到了金陵,盼念心切吧。”
沐英、朱元璋绝对想不到,顾正臣完全是将日子算错了……
朱元璋看向店铺,一个小姑娘正在忙碌,时不时指挥下伙计,沉思问:“沐英啊,顾正臣的官商富民,你认为当真可行吗?”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hxqgjx.com/xs/8/8087/47876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xqgjx.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